雨水前三日,韩家院外的老柳树突然掉了最后一片枯叶。韩林蹲在阶前拾叶,竹箕刚碰到青石板,就觉指尖一润——那叶背竟凝着粒晶亮的水珠,像谁把晨露冻成了碎玉,与他记忆里雨水洗春容的温润全然不同。
公子 小桃儿裹着件月白棉袄撞开院门,发梢沾着雾珠,怀里抱着个粗陶瓶,后山柳溪的冰碴子全化了!我阿爹说,往年这时候该雨水落,柳芽冒,今儿个倒像被谁捂了层热被——您瞧!她掀开瓶塞,倒出把带冰的柳芽,这是我阿爹今早去折的,芽尖上的冰碴还没化完呢。
韩林接过柳芽,凑到鼻端轻嗅。本该是清苦的柳香里,竟裹着股若有若无的甜意,像春夜的雨丝钻进衣袖。他刚要细看,老龟驮着半筐陈橘从偏院爬进来,龟壳上的泥渍泛着青灰,土不对。
什么?小桃儿蹲下身,用指尖捻了捻老龟背上的泥,是后山谷的土吧?我今早跟着阿爹去挖荠菜,踩过的地方软乎乎的,像刚晒过太阳的棉絮。她突然拽住韩林的衣袖,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您闻闻,有股子甜腥!
韩林俯下身,一股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气息混合着柳叶的淡淡苦涩,犹如糖霜散落在湿润的土地上,令人心醉。他猛然忆起昨夜在《农政全书》中翻阅到的记载:“雨水时节,柳信初萌。其性柔,其根深,能醒地脉。”更让他心生惊悸的是,三十年前,村中的老织娘吴阿婆便是在雨水前三天遭遇了“柳魂震”——整条柳溪的冰碴子骤然坠落,连她最为珍视的“柳芽纺车”都裂开缝隙。最终,她跪在柳树下,低声叹道:“柳灵嫌咱们心急。”一旁的老龟用龟甲轻轻敲了敲石桌,缓声说道:“我活了三百岁,仅在道光三年目睹过此等景象。那年雨水之前,后山的柳溪冻结成冰。后来,是村东头的画匠以柳枝画下百只蝴蝶,方将‘柳魂’请回。”老龟伸出前爪,在地上画出一道蜿蜒的曲线,“柳灵的栖身之处,便在这后山谷的柳溪之中。”
柳溪的异变
柳溪的小径较之往昔变得好走许多。韩林身披小桃儿硬塞给他的青布斗篷,踏着鞋跟下“咯吱”作响的积雪,朝山上走去,不经意间惊飞了几只麻雀。小桃儿手持竹篾灯笼走在前面为二人照路,灯笼纸被雾气渲染得发白,将他们的影子投在雪地上,恰似两团跳跃的火苗。老龟背着陈橘缓缓跟在后面,龟壳上的泥渍在雪地里泛着浅褐色。小桃儿忽然开口:“柳灵就在柳堤的冰窟里。”“冰窟?”韩林闻言抬起头,望向天空——铅灰色的云层透出几缕光线,映照在柳溪的冰挂上,冰挂因此显得更为显眼。那些冰棱本该晶莹剔透,如今却仿若被热气蒸腾,表面蒙上一层白雾,顺着柳堤缓缓淌水。更令人称奇的是,柳堤之下的老柳树竟然抽出了零星几片新芽,鹅黄的叶尖上凝着冰珠,犹如珍珠串成的精美项链。小桃儿猛地拽住韩林的衣袖,指着柳堤处的一道裂缝。裂缝中不断渗出暖雾,将周围的积雪融化成一汪汪水,在柳堤处汇成一条细流——那水流泛着淡绿,恰似泡开的柳叶汁,顺着山势“叮咚叮咚”地流下去。“那是……柳泪?”韩林微微皱眉。他记得柳溪的冰窟向来阴寒,往年此时应当结着尺把厚的冰,何来这暖雾?“是柳灵!”小桃儿踮起脚尖,将灯笼举得更高,“我阿爹说,他小时候听老辈人讲,柳溪的冰窟里住着位柳灵,专门守护这一方的柳树。”话音刚落,裂缝中突然飞出一只绿羽鸟。那鸟的羽毛犹如浸透茶的棉纸,在雾气中泛着柔光,尾翎上还沾着一粒晶亮的芽苞,随着翅膀的扇动轻轻摇曳。它歪着脑袋朝他们啼叫了两声,而后又扎进裂缝中,溅起的水花里竟裹着一片半开的柳芽。“柳信鸟!”老龟眯起眼睛,“这是柳灵的守灵兽。二十年前我还见过它,那时候它尾巴上的芽苞才黄豆大,如今都快长成柳叶了。”
冰窟里的柳魂
柳溪的冰窟比想象中暖和。三人跟着柳信鸟走了半里地,终于见着那道半人高的裂缝。缝里透出鹅黄色的光,像有人把灯笼塞进了冰里。柳信鸟停在缝前,冲他们低鸣一声,转身用爪子扒了扒崖壁——崖壁上的冰壳地裂开条缝,露出里面的冰窟。
冰窟中雾气缭绕,却不像寻常冰洞那样寒冷彻骨。洞顶垂挂着数十根冰锥,每一根都凝结着淡绿的冰晶,冰晶上流转着细密的水珠,仿佛有人正不断地往上面撒着柳叶粉,营造出一种奇幻而美丽的景象。冰窟中央,一座冰台静静地矗立着,台上端坐着一个少女。她身着一件柳芽色的裙裾,发间别着柳枝,肌肤白里透绿,犹如刚抽芽的柳枝,仿佛是用春风精心雕琢而成的一般。“你是柳灵?” 韩林轻声问道。少女缓缓抬起头,眼尾泛起一抹绿晕,轻声道:“是的。三天前,有人用炸药炸开了柳溪的地脉,又往冰窟里灌入了热水。我本是由千年柳魂滋养而成的灵体,如今却被热水激散了神魂,连地脉都要被冻住了。” 她的声音如融雪的溪涧般清脆悦耳,“你们看——” 她抬手一指,冰窟侧壁的冰晶突然泛起层层涟漪。韩林好奇地凑过去,只见冰晶里映出了一幅画面:那是一个三十年前的冬夜,一个穿着蓝布衫的少年跪在雪地里,怀里紧紧地抱着一株冻僵的柳树,正小心翼翼地往树根上浇灌着温水。少年的睫毛上结着冰花,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柳树柳树莫要睡,等到来年雨水时,我给你带柳芽糕来。” “那是我阿公!” 小桃儿突然开口,声音颤抖着说道,“我阿公临终前说过,他年轻时在柳溪种过柳,后来……后来柳全谢了。” 韩林仔细地观察着那幅画面,发现少年脚边有一个竹篓,篓里装着晒干的柳芽,而且竹篓上的纹路和老织娘吴阿婆留下的那个竹篓一模一样。他正欲开口说话,冰窟入口却突然传来 “哗啦” 一声巨响。两人抬头望去,只见几个扛着铁镐的外乡人正气势汹汹地往里闯,为首的是一个裹着貂皮大衣的胖子,他嘴里骂骂咧咧地说道:“什么破柳灵,能值几个钱?这冰窟改成鱼塘,能卖咱村旅游团五个 w!” “住手!” 小桃儿举起一根木棍愤怒地冲了过去,“这冰窟是柳灵的家,你们不能进!” 胖子嗤笑一声,不屑地说道:“小丫头片子懂个屁?我可是签了合同的!” 他举起铁镐就要砸向冰台,却被一道绿影迅速拦住 —— 原来是柳信鸟。柳信鸟振翅高飞,尾翎上的芽苞飘落下来,竟在半空中化作一团暖雾,瞬间把胖子的铁镐裹成了冰坨。“柳信鸟!” 韩林惊呼道。他这才注意到,柳信鸟的爪子上沾着血迹,尾翎上的芽苞也显得蔫巴巴的,显然已经和胖子的手下缠斗了许久。“先生!” 小桃儿哭喊着跑过来,“他们人多,柳信鸟撑不住了!”
韩林站起身,挡在冰台前。他摸出怀里的《诗经》,那是他每次守护自然时都会带的书。他翻到《小雅·采绿》,大声念道: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终朝采绿,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外乡人愣住了。胖子挠了挠头,你...你念的啥?
这是老祖宗的话。韩林直视着胖子的眼睛,柳溪的柳是天地的血脉,你们挖的不是鱼塘,是子孙的念想。他又转向柳信鸟,你退下,我来和他们说。
柳信鸟嘶鸣一声,退到了冰窟角落。
胖子盯着韩林看了半晌,突然笑了,行啊,你念得挺顺口。可合同都签了,定金都给了,你说停就停?他从兜里掏出叠钞票,这样,你拿两千块,我去和老板说,就说这冰窟归你了。
韩林摇头,钱买不来柳魂,买不来良心。
胖子脸色一沉,你当你是谁?
我是韩林,是这片山的孩子。韩林弯腰捡起块冰晶,你看这冰窟,它养了柳灵三百年,养了柳溪三百年,养了我们祖祖辈辈三百年。你要是砸了它,往后这儿的春天会来得比往年晚,柳树会冻得只剩枯枝,连你们的子孙后代,都看不见冰棱上挂的柳珠子
胖子沉默了。他身后的工人开始窃窃私语,有人小声说:我小时候跟着我爷爷来这冰窟玩,他还说这儿的冰能治嗓子疼呢......另一个也附和:对啊,我去年还在这儿拍了照片,冰挂可好看了......
胖子突然挥了挥手,这单我不接了!他转身往洞外走,又回头补了句,兄弟,算我欠你的。
柳信的新生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韩林从一阵扑鼻的柳香中悠然转醒。他微微张开双眼,只见冰窟口的柳信鸟正朝他欢快地振翅,冰台上柳灵的身影愈发清晰可辨——她的肌肤透出淡淡的绿润,眼尾的绿晕愈发深邃,恰似被晨露轻吻过的柳叶,娇艳欲滴。“成功了。”她的声音里满是笑意,“柳信已经与地脉完美相融,从今往后,这柳溪的柳树将会比往昔发芽更早,生长更加繁茂。”韩林缓缓站起身,感受到全身洋溢着融融暖意。他走出冰窟,抬眼望去,柳溪的柳堤上正萌发出新芽——这并非寻常的柳芽,而是带着淡绿叶片的新品种,每片叶子上都凝结着一粒晶莹剔透的柳信,宛如有人特意为柳树佩戴了一串翡翠链,璀璨夺目。“先生!”小桃儿手持一个竹篮,欢快地跑来,篮中满载着刚采摘的柳芽,“阿爹说,今早的柳香能飘散十里之外!”她将竹篮稳稳地放在石桌上,“您快尝尝,我特意留下了最鲜嫩的一把!”韩林轻轻剥开一片柳芽,放入口中。清苦中夹杂着回甘,从舌尖缓缓蔓延至喉头,竟比去年的柳芽茶更加鲜美。小桃儿蹲坐在他的脚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圆圈,“先生说,雨水是不是就是春天的信使?”“是呀。”韩林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发辫,“雨水是春天寄出的第一封信,每一片柳芽,都是信中的一字一句。”他手指指向柳溪,“你看,老柳在书写‘苏醒’,新柳在描绘‘成长’,连柳信鸟都在倾诉‘守护’。”
这时,虎子扛着锄头从田埂过来,裤脚沾着泥,先生!我阿娘说,今早的地垄里冒绿芽了!去年这时候还冻着呢,今年竟比往年早了半个月!他蹲下来,把锄头往地上一杵,您瞧,这芽儿嫩得能掐出水!
韩林走过去,见泥土里真的冒出片新绿。芽尖上挂着滴晨露,里面裹着粒银亮的柳信——正是昨夜守护的。更奇的是,晨露里竟映着张张笑脸——是小桃儿、柳信鸟、老龟,还有村里帮忙守夜的乡亲们。
是柳灵的礼物。老龟驮着陈橘走过来,手里捧着株新柳,这柳树是用养出来的,能开三茬花。他舀了碗山泉水递给韩林,您尝尝,这是地脉的甜。
韩林接过碗,泉水入口清冽,带着股回甘。他突然想起昨夜柳灵说的话:泉水不是水,是天地的血脉;人不是客,是天地的孩子。原来所谓,从来不是寒冷的结束,是生命的萌发,是世世代代攒下的希望。
原来这就是柳灵。小桃儿轻声说。她的发辫上还沾着柳香,此刻正随着风轻轻摇晃,冬天不是突然来的,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像阿娘腌的糖蒜,要等够日子才最甜。
尾声·柳韵长
傍晚时分,晒谷场的灯笼全亮了。王阿婆的秧歌队正跳得热闹,十二个穿红棉袄的姑娘举着柳枝编的扇子,转起圈来,柳瓣簌簌落在地上,像下了场绿雪。老画匠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捧着粒柳核,柳核上的冰纹在灯光下泛着光,这核能种出柳树,以后谁要是想在院里种柳,就来我这讨。
韩林坐在竹椅上,看小桃儿举着柳枝跑上台。她今天特意穿了件月白棉袄,发辫上别着柳芽,见他看过来,眼睛弯成月牙:先生说,雨水是春天的信,那我要给山里的小松鼠写封信,告诉它们松塔熟了!
她清了清嗓子,唱道:雨水到,柳信飘,新柳满坡香满道;真心护,真情守,人间处处是新谣......
歌声飘得很远,惊醒了山涧的溪水。韩林望着远处的柳溪,那里的柳树正翻涌,像在应和他的话。等明年雨水,这些柳树会更茂盛,发更多的芽,结更多的柳絮。
夜渐深时,韩林躺在竹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虫声像谁在轻轻敲鼓,和着远处晒谷场的笑声,织成张温柔的网。他摸出枕头下的柳枝——那是白天小桃儿硬塞给他的,说是柳灵送的春信。
忽然,窗外传来一声。他掀开窗帘,只见只绿羽鸟停在窗棂上,尾翎上的柳信闪着绿光。见他出来,那鸟歪着脑袋,用翅膀指了指后山谷,又指了指他的窗台。
韩林顺着鸟的方向看过去——窗台上不知何时多了株新柳,正抽着嫩芽,在风里泛着翠绿。芽尖上挂着的柳信里,映着他和小桃儿的笑脸,还有柳信鸟守夜的影子,以及晒谷场上飘着的歌声。
原来你早就在准备了,他轻声说,明年的春天,该绿点新的东西了。
那绿羽鸟两声,振翅飞进了夜色里。风裹着柳香涌进来,韩林裹紧被子,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
夏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但不管多冷的冬天,只要心里揣着颗真心,总能等来春天的——就像这柳灵的老柳,就像冰窟里的柳信,就像小桃儿眼里的光。
窗外,绿影仍在摇晃,像在应和他的话。而更远处,山涧的溪水正在奔流,溅起细小的涟漪——那是雨水的第一声心跳。
公子 小桃儿裹着件月白棉袄撞开院门,发梢沾着雾珠,怀里抱着个粗陶瓶,后山柳溪的冰碴子全化了!我阿爹说,往年这时候该雨水落,柳芽冒,今儿个倒像被谁捂了层热被——您瞧!她掀开瓶塞,倒出把带冰的柳芽,这是我阿爹今早去折的,芽尖上的冰碴还没化完呢。
韩林接过柳芽,凑到鼻端轻嗅。本该是清苦的柳香里,竟裹着股若有若无的甜意,像春夜的雨丝钻进衣袖。他刚要细看,老龟驮着半筐陈橘从偏院爬进来,龟壳上的泥渍泛着青灰,土不对。
什么?小桃儿蹲下身,用指尖捻了捻老龟背上的泥,是后山谷的土吧?我今早跟着阿爹去挖荠菜,踩过的地方软乎乎的,像刚晒过太阳的棉絮。她突然拽住韩林的衣袖,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您闻闻,有股子甜腥!
韩林俯下身,一股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气息混合着柳叶的淡淡苦涩,犹如糖霜散落在湿润的土地上,令人心醉。他猛然忆起昨夜在《农政全书》中翻阅到的记载:“雨水时节,柳信初萌。其性柔,其根深,能醒地脉。”更让他心生惊悸的是,三十年前,村中的老织娘吴阿婆便是在雨水前三天遭遇了“柳魂震”——整条柳溪的冰碴子骤然坠落,连她最为珍视的“柳芽纺车”都裂开缝隙。最终,她跪在柳树下,低声叹道:“柳灵嫌咱们心急。”一旁的老龟用龟甲轻轻敲了敲石桌,缓声说道:“我活了三百岁,仅在道光三年目睹过此等景象。那年雨水之前,后山的柳溪冻结成冰。后来,是村东头的画匠以柳枝画下百只蝴蝶,方将‘柳魂’请回。”老龟伸出前爪,在地上画出一道蜿蜒的曲线,“柳灵的栖身之处,便在这后山谷的柳溪之中。”
柳溪的异变
柳溪的小径较之往昔变得好走许多。韩林身披小桃儿硬塞给他的青布斗篷,踏着鞋跟下“咯吱”作响的积雪,朝山上走去,不经意间惊飞了几只麻雀。小桃儿手持竹篾灯笼走在前面为二人照路,灯笼纸被雾气渲染得发白,将他们的影子投在雪地上,恰似两团跳跃的火苗。老龟背着陈橘缓缓跟在后面,龟壳上的泥渍在雪地里泛着浅褐色。小桃儿忽然开口:“柳灵就在柳堤的冰窟里。”“冰窟?”韩林闻言抬起头,望向天空——铅灰色的云层透出几缕光线,映照在柳溪的冰挂上,冰挂因此显得更为显眼。那些冰棱本该晶莹剔透,如今却仿若被热气蒸腾,表面蒙上一层白雾,顺着柳堤缓缓淌水。更令人称奇的是,柳堤之下的老柳树竟然抽出了零星几片新芽,鹅黄的叶尖上凝着冰珠,犹如珍珠串成的精美项链。小桃儿猛地拽住韩林的衣袖,指着柳堤处的一道裂缝。裂缝中不断渗出暖雾,将周围的积雪融化成一汪汪水,在柳堤处汇成一条细流——那水流泛着淡绿,恰似泡开的柳叶汁,顺着山势“叮咚叮咚”地流下去。“那是……柳泪?”韩林微微皱眉。他记得柳溪的冰窟向来阴寒,往年此时应当结着尺把厚的冰,何来这暖雾?“是柳灵!”小桃儿踮起脚尖,将灯笼举得更高,“我阿爹说,他小时候听老辈人讲,柳溪的冰窟里住着位柳灵,专门守护这一方的柳树。”话音刚落,裂缝中突然飞出一只绿羽鸟。那鸟的羽毛犹如浸透茶的棉纸,在雾气中泛着柔光,尾翎上还沾着一粒晶亮的芽苞,随着翅膀的扇动轻轻摇曳。它歪着脑袋朝他们啼叫了两声,而后又扎进裂缝中,溅起的水花里竟裹着一片半开的柳芽。“柳信鸟!”老龟眯起眼睛,“这是柳灵的守灵兽。二十年前我还见过它,那时候它尾巴上的芽苞才黄豆大,如今都快长成柳叶了。”
冰窟里的柳魂
柳溪的冰窟比想象中暖和。三人跟着柳信鸟走了半里地,终于见着那道半人高的裂缝。缝里透出鹅黄色的光,像有人把灯笼塞进了冰里。柳信鸟停在缝前,冲他们低鸣一声,转身用爪子扒了扒崖壁——崖壁上的冰壳地裂开条缝,露出里面的冰窟。
冰窟中雾气缭绕,却不像寻常冰洞那样寒冷彻骨。洞顶垂挂着数十根冰锥,每一根都凝结着淡绿的冰晶,冰晶上流转着细密的水珠,仿佛有人正不断地往上面撒着柳叶粉,营造出一种奇幻而美丽的景象。冰窟中央,一座冰台静静地矗立着,台上端坐着一个少女。她身着一件柳芽色的裙裾,发间别着柳枝,肌肤白里透绿,犹如刚抽芽的柳枝,仿佛是用春风精心雕琢而成的一般。“你是柳灵?” 韩林轻声问道。少女缓缓抬起头,眼尾泛起一抹绿晕,轻声道:“是的。三天前,有人用炸药炸开了柳溪的地脉,又往冰窟里灌入了热水。我本是由千年柳魂滋养而成的灵体,如今却被热水激散了神魂,连地脉都要被冻住了。” 她的声音如融雪的溪涧般清脆悦耳,“你们看——” 她抬手一指,冰窟侧壁的冰晶突然泛起层层涟漪。韩林好奇地凑过去,只见冰晶里映出了一幅画面:那是一个三十年前的冬夜,一个穿着蓝布衫的少年跪在雪地里,怀里紧紧地抱着一株冻僵的柳树,正小心翼翼地往树根上浇灌着温水。少年的睫毛上结着冰花,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柳树柳树莫要睡,等到来年雨水时,我给你带柳芽糕来。” “那是我阿公!” 小桃儿突然开口,声音颤抖着说道,“我阿公临终前说过,他年轻时在柳溪种过柳,后来……后来柳全谢了。” 韩林仔细地观察着那幅画面,发现少年脚边有一个竹篓,篓里装着晒干的柳芽,而且竹篓上的纹路和老织娘吴阿婆留下的那个竹篓一模一样。他正欲开口说话,冰窟入口却突然传来 “哗啦” 一声巨响。两人抬头望去,只见几个扛着铁镐的外乡人正气势汹汹地往里闯,为首的是一个裹着貂皮大衣的胖子,他嘴里骂骂咧咧地说道:“什么破柳灵,能值几个钱?这冰窟改成鱼塘,能卖咱村旅游团五个 w!” “住手!” 小桃儿举起一根木棍愤怒地冲了过去,“这冰窟是柳灵的家,你们不能进!” 胖子嗤笑一声,不屑地说道:“小丫头片子懂个屁?我可是签了合同的!” 他举起铁镐就要砸向冰台,却被一道绿影迅速拦住 —— 原来是柳信鸟。柳信鸟振翅高飞,尾翎上的芽苞飘落下来,竟在半空中化作一团暖雾,瞬间把胖子的铁镐裹成了冰坨。“柳信鸟!” 韩林惊呼道。他这才注意到,柳信鸟的爪子上沾着血迹,尾翎上的芽苞也显得蔫巴巴的,显然已经和胖子的手下缠斗了许久。“先生!” 小桃儿哭喊着跑过来,“他们人多,柳信鸟撑不住了!”
韩林站起身,挡在冰台前。他摸出怀里的《诗经》,那是他每次守护自然时都会带的书。他翻到《小雅·采绿》,大声念道: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终朝采绿,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外乡人愣住了。胖子挠了挠头,你...你念的啥?
这是老祖宗的话。韩林直视着胖子的眼睛,柳溪的柳是天地的血脉,你们挖的不是鱼塘,是子孙的念想。他又转向柳信鸟,你退下,我来和他们说。
柳信鸟嘶鸣一声,退到了冰窟角落。
胖子盯着韩林看了半晌,突然笑了,行啊,你念得挺顺口。可合同都签了,定金都给了,你说停就停?他从兜里掏出叠钞票,这样,你拿两千块,我去和老板说,就说这冰窟归你了。
韩林摇头,钱买不来柳魂,买不来良心。
胖子脸色一沉,你当你是谁?
我是韩林,是这片山的孩子。韩林弯腰捡起块冰晶,你看这冰窟,它养了柳灵三百年,养了柳溪三百年,养了我们祖祖辈辈三百年。你要是砸了它,往后这儿的春天会来得比往年晚,柳树会冻得只剩枯枝,连你们的子孙后代,都看不见冰棱上挂的柳珠子
胖子沉默了。他身后的工人开始窃窃私语,有人小声说:我小时候跟着我爷爷来这冰窟玩,他还说这儿的冰能治嗓子疼呢......另一个也附和:对啊,我去年还在这儿拍了照片,冰挂可好看了......
胖子突然挥了挥手,这单我不接了!他转身往洞外走,又回头补了句,兄弟,算我欠你的。
柳信的新生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韩林从一阵扑鼻的柳香中悠然转醒。他微微张开双眼,只见冰窟口的柳信鸟正朝他欢快地振翅,冰台上柳灵的身影愈发清晰可辨——她的肌肤透出淡淡的绿润,眼尾的绿晕愈发深邃,恰似被晨露轻吻过的柳叶,娇艳欲滴。“成功了。”她的声音里满是笑意,“柳信已经与地脉完美相融,从今往后,这柳溪的柳树将会比往昔发芽更早,生长更加繁茂。”韩林缓缓站起身,感受到全身洋溢着融融暖意。他走出冰窟,抬眼望去,柳溪的柳堤上正萌发出新芽——这并非寻常的柳芽,而是带着淡绿叶片的新品种,每片叶子上都凝结着一粒晶莹剔透的柳信,宛如有人特意为柳树佩戴了一串翡翠链,璀璨夺目。“先生!”小桃儿手持一个竹篮,欢快地跑来,篮中满载着刚采摘的柳芽,“阿爹说,今早的柳香能飘散十里之外!”她将竹篮稳稳地放在石桌上,“您快尝尝,我特意留下了最鲜嫩的一把!”韩林轻轻剥开一片柳芽,放入口中。清苦中夹杂着回甘,从舌尖缓缓蔓延至喉头,竟比去年的柳芽茶更加鲜美。小桃儿蹲坐在他的脚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圆圈,“先生说,雨水是不是就是春天的信使?”“是呀。”韩林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发辫,“雨水是春天寄出的第一封信,每一片柳芽,都是信中的一字一句。”他手指指向柳溪,“你看,老柳在书写‘苏醒’,新柳在描绘‘成长’,连柳信鸟都在倾诉‘守护’。”
这时,虎子扛着锄头从田埂过来,裤脚沾着泥,先生!我阿娘说,今早的地垄里冒绿芽了!去年这时候还冻着呢,今年竟比往年早了半个月!他蹲下来,把锄头往地上一杵,您瞧,这芽儿嫩得能掐出水!
韩林走过去,见泥土里真的冒出片新绿。芽尖上挂着滴晨露,里面裹着粒银亮的柳信——正是昨夜守护的。更奇的是,晨露里竟映着张张笑脸——是小桃儿、柳信鸟、老龟,还有村里帮忙守夜的乡亲们。
是柳灵的礼物。老龟驮着陈橘走过来,手里捧着株新柳,这柳树是用养出来的,能开三茬花。他舀了碗山泉水递给韩林,您尝尝,这是地脉的甜。
韩林接过碗,泉水入口清冽,带着股回甘。他突然想起昨夜柳灵说的话:泉水不是水,是天地的血脉;人不是客,是天地的孩子。原来所谓,从来不是寒冷的结束,是生命的萌发,是世世代代攒下的希望。
原来这就是柳灵。小桃儿轻声说。她的发辫上还沾着柳香,此刻正随着风轻轻摇晃,冬天不是突然来的,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像阿娘腌的糖蒜,要等够日子才最甜。
尾声·柳韵长
傍晚时分,晒谷场的灯笼全亮了。王阿婆的秧歌队正跳得热闹,十二个穿红棉袄的姑娘举着柳枝编的扇子,转起圈来,柳瓣簌簌落在地上,像下了场绿雪。老画匠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捧着粒柳核,柳核上的冰纹在灯光下泛着光,这核能种出柳树,以后谁要是想在院里种柳,就来我这讨。
韩林坐在竹椅上,看小桃儿举着柳枝跑上台。她今天特意穿了件月白棉袄,发辫上别着柳芽,见他看过来,眼睛弯成月牙:先生说,雨水是春天的信,那我要给山里的小松鼠写封信,告诉它们松塔熟了!
她清了清嗓子,唱道:雨水到,柳信飘,新柳满坡香满道;真心护,真情守,人间处处是新谣......
歌声飘得很远,惊醒了山涧的溪水。韩林望着远处的柳溪,那里的柳树正翻涌,像在应和他的话。等明年雨水,这些柳树会更茂盛,发更多的芽,结更多的柳絮。
夜渐深时,韩林躺在竹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虫声像谁在轻轻敲鼓,和着远处晒谷场的笑声,织成张温柔的网。他摸出枕头下的柳枝——那是白天小桃儿硬塞给他的,说是柳灵送的春信。
忽然,窗外传来一声。他掀开窗帘,只见只绿羽鸟停在窗棂上,尾翎上的柳信闪着绿光。见他出来,那鸟歪着脑袋,用翅膀指了指后山谷,又指了指他的窗台。
韩林顺着鸟的方向看过去——窗台上不知何时多了株新柳,正抽着嫩芽,在风里泛着翠绿。芽尖上挂着的柳信里,映着他和小桃儿的笑脸,还有柳信鸟守夜的影子,以及晒谷场上飘着的歌声。
原来你早就在准备了,他轻声说,明年的春天,该绿点新的东西了。
那绿羽鸟两声,振翅飞进了夜色里。风裹着柳香涌进来,韩林裹紧被子,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
夏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但不管多冷的冬天,只要心里揣着颗真心,总能等来春天的——就像这柳灵的老柳,就像冰窟里的柳信,就像小桃儿眼里的光。
窗外,绿影仍在摇晃,像在应和他的话。而更远处,山涧的溪水正在奔流,溅起细小的涟漪——那是雨水的第一声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