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一屁股坐在木雕坊的案几前,手指刚碰到那方乌木镇纸,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往年的镇纸滑溜溜的,都能照出人影来,这会儿却裂着蜘蛛网一样的细纹,截面灰扑扑的,活像被抽走了所有生命力的老树根。案上的刻刀歪了半寸,刀鞘上的红绸也褪成了淡粉色,沾着木屑,就跟被岁月咬过的糖块似的。他掀开工具柜上的蓝布,最上面的《百鸟朝凤》木雕断了半只凤尾,羽毛的纹路也被虫子蛀得乱七八糟,跟被风雨摧残过的旧信笺一样。“先生!”小桃儿抱着个粗木匣从巷口飞奔而来,她的布鞋在青石板上“哒哒”直响,“张叔说灶上的木楔子不够钉棺材啦!今早我去木雕坊取料,那木料堆居然卡住了,您摸摸这木片——”说着,她就把匣子往石桌上一倒,“干得都能把手硌疼!”
韩林拾起片木片,放在掌心轻捏,果然硌得生疼,像握着块晒透的柴火。他蹲下身,用竹片拨了拨木料堆下的碎木,竟从木缝里翻出半枚木刻小葫芦——是爷爷十二岁时刻的,当时跟着师父学手艺,刻坏了师父的供桌,被罚刻百个小葫芦赔罪,这个小葫芦是最后一个,他说要留给未来的孙儿。
是雕魂散了。老龟从木雕坊的梁上倒挂着探出头,龟壳上沾着木屑,我活了三百岁,只在万历十八年见过这阵仗。那年寒露,村东的老木雕坊哑了,后来是村南头的木匠用新木养了月余,才把请回来。它伸出前爪,在青石板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木雕,那雕魂的栖身地,就在这木雕坊地下的暗河里。
木雕坊的裂痕
暗河在地窖下三丈处,就在木雕坊正中央。韩林举着火把一照,嘿,潮湿的青石板上竟然渗出了细密的水珠,可就是不见水流。老龟趴在他肩头,龟甲敲得火把砰砰响:“别急别急,雕魂的魂息弱,得顺着刻纹找才行。”老龟的话音刚落,火把突然就晃了晃——地窖的墙缝里居然露出一道裂缝,裂缝里渗出的水泛着暗褐,滴在青石板上,“滋啦”一声,砖缝里的青苔就变成了焦黑的碎末。“这是雕血。”老龟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雕通人性,它疼,所以流血啦。”它用前爪拍拍韩林的手背,“你还记不记得你七岁那年?你爷爷给你刻木陀螺,木雕坊的李阿公送了块红椿木。你举着陀螺跑啊跑,结果摔进了柴堆里,红椿木蹭得满手都是,李阿公就用口水给你舔伤口,还说‘雕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对雕亲,雕就给你暖’……”
韩林当然记得。那年爷爷病了,他天没亮就往木雕坊跑,想帮李阿公拉锯。木料硬得像块石头,他拉两下就喘,李阿公笑着按住他的手:小崽子,锯要慢慢拉,像哄小娃娃睡觉。他抹了把脸上的汗,继续拉,锯末纷纷扬扬落进围裙,李阿公拍着他的头笑:咱阿林手巧,将来能刻出比爷爷还俊的木雕。
木雕坊的后窗户外,几个外乡人正哼着小曲儿往卡车上搬电锯呢。为首的那个胖子,穿着件藏青皮夹克,嘴里还叼着根大雪茄,嘴里嘟囔着:“这破老木雕坊能值几个子儿啊?这块地要是建个家具城,那不得赚咱村一千万啊!”他大手一挥,身后立马就窜上来俩壮汉,“快把那老头给我拽开,别耽误老子拆设备!”“先生!”小桃儿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韩林一转头,就瞅见她正攥着块木雕残片,往人堆里挤呢,那布鞋都被扯掉了一只,“这木雕坊可是雕魂的家,你们可不能拆啊!”
胖子吐了个烟圈,小丫头片子懂个屁?我可是签了合同的!他挥了挥手,壮汉们立刻扑过去,小桃儿被推得踉跄,撞在木雕坊的木料架上,一声,架上的《松鹤延年》木雕裂成了两瓣。
韩林的心脏猛地揪紧。那尊木雕是他爷爷的命根子,雕的是他太爷爷太奶奶年轻时的模样,太爷爷说:这木头跟着我雕了五十年,等阿林成家那天,就摆在堂屋正中央。此刻木雕裂了,裂缝里渗出的水泛着暗褐,顺着木纹往下淌,把青石板都染成了淡褐色。
更让他惊讶的是,地窖里传来“噗”的一声——原本坚固的青砖居然突然塌陷了一块,露出一截锈迹斑斑的铁链。铁链下挂着一块木牌,牌上刻着“光绪三十年,雕木有功”八个字,字迹都快被岁月给磨没啦!“住手!”韩林一个箭步冲过去,死死抱住壮汉的腿,“这木雕坊养活了多少人啊?我太爷爷的太爷爷就在这儿做木雕,传到我这一辈,都已经是第七代啦!你们拆的可不是木料,那是命啊!”胖子眉头一皱:“你疯啦?这破木雕坊能有啥命?”
韩林抹了把脸上的霜花,这木雕坊里有我爷爷的木陀螺,他年轻时娶媳妇,李阿公给他做了对木鸳鸯,说这木越雕越润,像咱们的日子;有我爹的木算盘,他十六岁跟着李阿公学算账,算盘框上总刻着给我编的生肖;有我娘的木梳妆台,她嫁过来那天,李阿公用新打的梳妆台给她装了支桃花簪,说新媳妇的妆台,得装得下全家的美......他指向远处的村庄,你闻闻,那边飘来的是锯末香吗?不,是李阿公煮的木胶汤,是我爷爷每年寒露给娃娃们熬的木槿粥。你拆了这木雕坊,拆的是咱们村的命。
人群忽地安静下来。一个身着西装的年轻人抓了抓脑袋:“我小时候可在这儿玩过捉迷藏呢,李阿公还给我做过木手枪……”另一个人也随声附和:“可不是嘛,我去年还在木雕坊前拍了结婚照,我媳妇说那《松鹤延年》比婚纱照还美呢……”胖子盯着韩林瞅了好一会儿,突然掐灭了雪茄:“得嘞,今儿就到这儿吧。”他转身对手下吩咐道,“把电锯撤了,把铁链收起来!”说着又从兜里掏出一张名片,“兄弟,这是我的电话,以后有啥事尽管找我。”
雕信的重生
寒露当日的清晨,韩林被一阵细碎的声惊醒。他睁开眼,见窗台上放着个粗木匣,匣里盛着半卷老榆木,木片上还沾着晨露。匣底压着张纸条,是小桃儿的字迹:先生,雕魂醒了,李阿公说请您去木雕坊看看。
韩林披上外衣出门,见院外的老槐树都垂下了枝桠,叶尖挂着的霜花在阳光下闪着光。他沿着青石板路往木雕坊走,远远就听见的声响——原本寂静的木雕坊里竟传来了拉锯声,吱呀吱呀的,像有人在跟木料说体己话。
木雕坊的后窗外,立着个身着靛蓝粗布衫的老头儿。他腰间挂着墨斗,手上握着锯子,鬓角的白发还沾着木屑呢,可不就是昨晚在地窖里瞅见的雕魂嘛!“成啦!”他乐呵呵地说道,“雕信跟地脉已经浑然一体咯,打今儿个起,这木雕坊的木料呀,肯定会比以前更光滑,更有韧性哟!”
韩林凑上前去,瞅见他脚边搁着一段新木料,木料周身闪烁着琥珀色的光芒,凑近点还能嗅到清冽的木香。雕魂抬起手,指尖轻轻掠过地窖的裂缝,瞬间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涟漪中渐渐浮现出一幅画面:百亩木雕坊如画卷般展开,高高的木棚、矮矮的木案、挂着木旗的木架,层层叠叠,仿佛天上的云朵飘落在了人间。木雕坊旁边有条小路蜿蜒曲折,路边的老槐树下,有位戴着蓝布围裙的阿公正教着孩童拉锯,还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娃娃在捡木屑,笑声惊得一对喜鹊扑棱着翅膀飞走了。“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木雕坊啦。”雕魂乐了,“七十年前,李阿公就是在这里许下心愿,要让我永远守护这座木雕坊。后来她嫁到南庄去了,走之前把我托付给了你爷爷。你爷爷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守护着这木雕坊,一直到去年冬天……”
爷爷是在等您回来。韩林说,他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小林子,替我看顾着木雕坊,等雕魂回来的那天,替我给你李阿公刻块好牌匾
雕魂的眼眶泛起水光:你爷爷刻的牌匾,我还收在地窖的暗格里。等今晚月亮圆了,我带您去看。
这时,小桃儿举着个木篮跑来,篮里装着刚摘的木槿花:先生!李阿公说,今早的木槿花能雕出最俊的花样!她把篮往石桌上放,您瞧,我特意挑了最大的!
韩林乐颠颠地接过木篮,瞅见木槿花上还挂着白霜,那花瓣粉白粉白的,透着光亮,好似撒了一把月光。他手欠地接住一朵木槿花,轻轻一嗅,哇塞,那清甜的香气直往鼻尖钻,跟小时候李阿公雕花时满屋子的香味一模一样。“这是……雕信的信。”老龟从梁上哧溜一下爬下来,龟壳上沾着新木料,“这木槿花可是用‘雕信’养出来的,比往年更艳呢。”它舀了碗山泉水递给韩林,“您快尝尝,这是地脉的甜哟。”
韩林端起碗,“咕嘟咕嘟”喝了几口,泉水那叫一个清甜爽口,还带着一丝丝回甜呢。他突然就想起昨晚雕魂说的话:“木可不是树哦,那可是天地的骨头呢;秋也不是凉啦,那是生命的躲藏处哟。”哎呀呀,原来这“寒露”啊,可不是季节的开头呢,而是天地给咱的大礼包,是世世代代积攒下来的希望之光呀。“原来这就是雕魂呀。”小桃儿笑嘻嘻地说。她的小辫子上还沾着些木屑呢,这会儿正跟着风儿一摇一摆的,“这天儿可不是一下子就变凉的,是一点点攒起来的哟,就跟爷爷晒的木料一样,得等够了日子,才最滋润呢。”
尾声·雕韵长
傍晚时分,木雕坊的灯笼全亮了。李阿公的木摊正支得热闹,十二个穿蓝布衫的妇人守着木案,手起手落间,木料在案上翻成木浪,木香像白雾般漫出来。老木匠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捧着个新雕的榫头扣,扣上刻着匠心传承纹,在暮色中泛着温润的光:这扣能装在榫头上,以后谁要是学做木匠,就来我这讨个。
韩林坐在木椅上,看小桃儿举着锯子跑上台。她今天特意穿了件月白粗布衫,发辫上别着木槿花编的花,见他看过来,眼睛弯成月牙:先生说,寒露是收薯的日子,那我要给木雕坊里的小雕魂写封信,告诉它们木润了!
她清了清嗓子,唱道:寒露到,雕魂醒,新料满坊唱新谣;真心护,真情守,人间处处是新朝......
歌声飘得很远,惊起了木雕坊边的喜鹊。韩林望着远处的木雕坊,那里的灯火正翻涌,像在应和他的话。等明年寒露,这些木香会漫过更多的屋檐,暖更多的心,护更多的人。
夜渐深时,韩林躺在热炕头,听着窗外的虫鸣声。虫鸣的声音像谁在轻轻拨弦,和着远处拉锯的轻响,织成张温柔的网。他摸出枕头下的榫头扣——那是白天小桃儿硬塞给他的,说是雕魂送的秋信。
忽然,窗外传来一声。他掀开窗帘,只见只花蝴蝶停在窗棂上,翅膀上沾着木屑,正歪着脑袋看他。见他出来,那蝶振翅飞进了夜色里,风裹着木香涌进来,韩林裹紧被子,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不管多冷的冬天,只要心里揣着颗真心,总能等来春天的——就像这雕魂的老木雕坊,就像木雕坊里的雕信,就像小桃儿眼里的光。
窗外,蝴蝶仍在盘旋,像在应和他的话。而更远处,木雕坊的拉锯声正在月光下响起,溅起细小的木屑——那是寒露前三日的第一声心跳。
韩林拾起片木片,放在掌心轻捏,果然硌得生疼,像握着块晒透的柴火。他蹲下身,用竹片拨了拨木料堆下的碎木,竟从木缝里翻出半枚木刻小葫芦——是爷爷十二岁时刻的,当时跟着师父学手艺,刻坏了师父的供桌,被罚刻百个小葫芦赔罪,这个小葫芦是最后一个,他说要留给未来的孙儿。
是雕魂散了。老龟从木雕坊的梁上倒挂着探出头,龟壳上沾着木屑,我活了三百岁,只在万历十八年见过这阵仗。那年寒露,村东的老木雕坊哑了,后来是村南头的木匠用新木养了月余,才把请回来。它伸出前爪,在青石板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木雕,那雕魂的栖身地,就在这木雕坊地下的暗河里。
木雕坊的裂痕
暗河在地窖下三丈处,就在木雕坊正中央。韩林举着火把一照,嘿,潮湿的青石板上竟然渗出了细密的水珠,可就是不见水流。老龟趴在他肩头,龟甲敲得火把砰砰响:“别急别急,雕魂的魂息弱,得顺着刻纹找才行。”老龟的话音刚落,火把突然就晃了晃——地窖的墙缝里居然露出一道裂缝,裂缝里渗出的水泛着暗褐,滴在青石板上,“滋啦”一声,砖缝里的青苔就变成了焦黑的碎末。“这是雕血。”老龟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雕通人性,它疼,所以流血啦。”它用前爪拍拍韩林的手背,“你还记不记得你七岁那年?你爷爷给你刻木陀螺,木雕坊的李阿公送了块红椿木。你举着陀螺跑啊跑,结果摔进了柴堆里,红椿木蹭得满手都是,李阿公就用口水给你舔伤口,还说‘雕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对雕亲,雕就给你暖’……”
韩林当然记得。那年爷爷病了,他天没亮就往木雕坊跑,想帮李阿公拉锯。木料硬得像块石头,他拉两下就喘,李阿公笑着按住他的手:小崽子,锯要慢慢拉,像哄小娃娃睡觉。他抹了把脸上的汗,继续拉,锯末纷纷扬扬落进围裙,李阿公拍着他的头笑:咱阿林手巧,将来能刻出比爷爷还俊的木雕。
木雕坊的后窗户外,几个外乡人正哼着小曲儿往卡车上搬电锯呢。为首的那个胖子,穿着件藏青皮夹克,嘴里还叼着根大雪茄,嘴里嘟囔着:“这破老木雕坊能值几个子儿啊?这块地要是建个家具城,那不得赚咱村一千万啊!”他大手一挥,身后立马就窜上来俩壮汉,“快把那老头给我拽开,别耽误老子拆设备!”“先生!”小桃儿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韩林一转头,就瞅见她正攥着块木雕残片,往人堆里挤呢,那布鞋都被扯掉了一只,“这木雕坊可是雕魂的家,你们可不能拆啊!”
胖子吐了个烟圈,小丫头片子懂个屁?我可是签了合同的!他挥了挥手,壮汉们立刻扑过去,小桃儿被推得踉跄,撞在木雕坊的木料架上,一声,架上的《松鹤延年》木雕裂成了两瓣。
韩林的心脏猛地揪紧。那尊木雕是他爷爷的命根子,雕的是他太爷爷太奶奶年轻时的模样,太爷爷说:这木头跟着我雕了五十年,等阿林成家那天,就摆在堂屋正中央。此刻木雕裂了,裂缝里渗出的水泛着暗褐,顺着木纹往下淌,把青石板都染成了淡褐色。
更让他惊讶的是,地窖里传来“噗”的一声——原本坚固的青砖居然突然塌陷了一块,露出一截锈迹斑斑的铁链。铁链下挂着一块木牌,牌上刻着“光绪三十年,雕木有功”八个字,字迹都快被岁月给磨没啦!“住手!”韩林一个箭步冲过去,死死抱住壮汉的腿,“这木雕坊养活了多少人啊?我太爷爷的太爷爷就在这儿做木雕,传到我这一辈,都已经是第七代啦!你们拆的可不是木料,那是命啊!”胖子眉头一皱:“你疯啦?这破木雕坊能有啥命?”
韩林抹了把脸上的霜花,这木雕坊里有我爷爷的木陀螺,他年轻时娶媳妇,李阿公给他做了对木鸳鸯,说这木越雕越润,像咱们的日子;有我爹的木算盘,他十六岁跟着李阿公学算账,算盘框上总刻着给我编的生肖;有我娘的木梳妆台,她嫁过来那天,李阿公用新打的梳妆台给她装了支桃花簪,说新媳妇的妆台,得装得下全家的美......他指向远处的村庄,你闻闻,那边飘来的是锯末香吗?不,是李阿公煮的木胶汤,是我爷爷每年寒露给娃娃们熬的木槿粥。你拆了这木雕坊,拆的是咱们村的命。
人群忽地安静下来。一个身着西装的年轻人抓了抓脑袋:“我小时候可在这儿玩过捉迷藏呢,李阿公还给我做过木手枪……”另一个人也随声附和:“可不是嘛,我去年还在木雕坊前拍了结婚照,我媳妇说那《松鹤延年》比婚纱照还美呢……”胖子盯着韩林瞅了好一会儿,突然掐灭了雪茄:“得嘞,今儿就到这儿吧。”他转身对手下吩咐道,“把电锯撤了,把铁链收起来!”说着又从兜里掏出一张名片,“兄弟,这是我的电话,以后有啥事尽管找我。”
雕信的重生
寒露当日的清晨,韩林被一阵细碎的声惊醒。他睁开眼,见窗台上放着个粗木匣,匣里盛着半卷老榆木,木片上还沾着晨露。匣底压着张纸条,是小桃儿的字迹:先生,雕魂醒了,李阿公说请您去木雕坊看看。
韩林披上外衣出门,见院外的老槐树都垂下了枝桠,叶尖挂着的霜花在阳光下闪着光。他沿着青石板路往木雕坊走,远远就听见的声响——原本寂静的木雕坊里竟传来了拉锯声,吱呀吱呀的,像有人在跟木料说体己话。
木雕坊的后窗外,立着个身着靛蓝粗布衫的老头儿。他腰间挂着墨斗,手上握着锯子,鬓角的白发还沾着木屑呢,可不就是昨晚在地窖里瞅见的雕魂嘛!“成啦!”他乐呵呵地说道,“雕信跟地脉已经浑然一体咯,打今儿个起,这木雕坊的木料呀,肯定会比以前更光滑,更有韧性哟!”
韩林凑上前去,瞅见他脚边搁着一段新木料,木料周身闪烁着琥珀色的光芒,凑近点还能嗅到清冽的木香。雕魂抬起手,指尖轻轻掠过地窖的裂缝,瞬间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涟漪中渐渐浮现出一幅画面:百亩木雕坊如画卷般展开,高高的木棚、矮矮的木案、挂着木旗的木架,层层叠叠,仿佛天上的云朵飘落在了人间。木雕坊旁边有条小路蜿蜒曲折,路边的老槐树下,有位戴着蓝布围裙的阿公正教着孩童拉锯,还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娃娃在捡木屑,笑声惊得一对喜鹊扑棱着翅膀飞走了。“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木雕坊啦。”雕魂乐了,“七十年前,李阿公就是在这里许下心愿,要让我永远守护这座木雕坊。后来她嫁到南庄去了,走之前把我托付给了你爷爷。你爷爷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守护着这木雕坊,一直到去年冬天……”
爷爷是在等您回来。韩林说,他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小林子,替我看顾着木雕坊,等雕魂回来的那天,替我给你李阿公刻块好牌匾
雕魂的眼眶泛起水光:你爷爷刻的牌匾,我还收在地窖的暗格里。等今晚月亮圆了,我带您去看。
这时,小桃儿举着个木篮跑来,篮里装着刚摘的木槿花:先生!李阿公说,今早的木槿花能雕出最俊的花样!她把篮往石桌上放,您瞧,我特意挑了最大的!
韩林乐颠颠地接过木篮,瞅见木槿花上还挂着白霜,那花瓣粉白粉白的,透着光亮,好似撒了一把月光。他手欠地接住一朵木槿花,轻轻一嗅,哇塞,那清甜的香气直往鼻尖钻,跟小时候李阿公雕花时满屋子的香味一模一样。“这是……雕信的信。”老龟从梁上哧溜一下爬下来,龟壳上沾着新木料,“这木槿花可是用‘雕信’养出来的,比往年更艳呢。”它舀了碗山泉水递给韩林,“您快尝尝,这是地脉的甜哟。”
韩林端起碗,“咕嘟咕嘟”喝了几口,泉水那叫一个清甜爽口,还带着一丝丝回甜呢。他突然就想起昨晚雕魂说的话:“木可不是树哦,那可是天地的骨头呢;秋也不是凉啦,那是生命的躲藏处哟。”哎呀呀,原来这“寒露”啊,可不是季节的开头呢,而是天地给咱的大礼包,是世世代代积攒下来的希望之光呀。“原来这就是雕魂呀。”小桃儿笑嘻嘻地说。她的小辫子上还沾着些木屑呢,这会儿正跟着风儿一摇一摆的,“这天儿可不是一下子就变凉的,是一点点攒起来的哟,就跟爷爷晒的木料一样,得等够了日子,才最滋润呢。”
尾声·雕韵长
傍晚时分,木雕坊的灯笼全亮了。李阿公的木摊正支得热闹,十二个穿蓝布衫的妇人守着木案,手起手落间,木料在案上翻成木浪,木香像白雾般漫出来。老木匠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捧着个新雕的榫头扣,扣上刻着匠心传承纹,在暮色中泛着温润的光:这扣能装在榫头上,以后谁要是学做木匠,就来我这讨个。
韩林坐在木椅上,看小桃儿举着锯子跑上台。她今天特意穿了件月白粗布衫,发辫上别着木槿花编的花,见他看过来,眼睛弯成月牙:先生说,寒露是收薯的日子,那我要给木雕坊里的小雕魂写封信,告诉它们木润了!
她清了清嗓子,唱道:寒露到,雕魂醒,新料满坊唱新谣;真心护,真情守,人间处处是新朝......
歌声飘得很远,惊起了木雕坊边的喜鹊。韩林望着远处的木雕坊,那里的灯火正翻涌,像在应和他的话。等明年寒露,这些木香会漫过更多的屋檐,暖更多的心,护更多的人。
夜渐深时,韩林躺在热炕头,听着窗外的虫鸣声。虫鸣的声音像谁在轻轻拨弦,和着远处拉锯的轻响,织成张温柔的网。他摸出枕头下的榫头扣——那是白天小桃儿硬塞给他的,说是雕魂送的秋信。
忽然,窗外传来一声。他掀开窗帘,只见只花蝴蝶停在窗棂上,翅膀上沾着木屑,正歪着脑袋看他。见他出来,那蝶振翅飞进了夜色里,风裹着木香涌进来,韩林裹紧被子,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不管多冷的冬天,只要心里揣着颗真心,总能等来春天的——就像这雕魂的老木雕坊,就像木雕坊里的雕信,就像小桃儿眼里的光。
窗外,蝴蝶仍在盘旋,像在应和他的话。而更远处,木雕坊的拉锯声正在月光下响起,溅起细小的木屑——那是寒露前三日的第一声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