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一列老旧的绿皮火车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哐当”的声响。硬卧车厢里,灯光昏暗,大部分乘客都已沉沉睡去,只有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和偶尔响起的鼾声交织在一起。
陆青璃躺在中铺,盖着略显粗糙的列车卧具,却毫无睡意。她的眼睛在黑暗中睁着,望着上铺床板模糊的轮廓。离开泽兰市已经两天了,她和陈怀安精心设计了一条迂回曲折的路线,先乘长途汽车到邻省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再换乘这趟速度缓慢、检查相对宽松的绿皮火车,前往西南边陲的云州省。
陈怀安没有同行。他的目标太明显,留在“博古斋”既能稳住可能存在的监视,也能利用他残存的人脉网络继续搜集信息。临行前,他将一个沉甸甸的信封塞给陆青璃,里面是足够她生活一段时间的现金,一部经过特殊处理、更难追踪的卫星电话(用于紧急联系),还有一张写着几个名字和模糊地址的纸条——那是他早年游历时在西南地区结识的、或许能提供些许帮助的旧识。
“丫头,万事小心。‘猎犬’和基地,都不是善茬。找到‘老鬼’或者碎片的线索固然重要,但保住自己才是第一位的。”陈怀安的叮嘱言犹在耳。他还教了陆青璃一些简单的伪装和反跟踪技巧,以及如何在三教九流的地方安全地获取信息。
陆青璃翻了个身,手指无意识地触摸着贴身藏好的“钥匙”碎片。冰冷的金属触感让她保持清醒。老码头区的枪声、失踪的“泥鳅”、神秘的“猎犬”……这些画面如同梦魇,提醒着她现实的残酷。她不再是那个在封闭基地里接受训练、对未来充满困惑的少女了。她是一个逃亡者,一个背负着沉重秘密和使命的独行者。
火车在一个小站短暂停靠,站台上昏暗的灯光透过车窗,在她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前路未知,她必须保存每一分体力。
几天后,陆青璃抵达了云州省的首府——春城。这是一座与泽兰市风格迥异的城市,海拔较高,阳光炽烈,天空湛蓝,空气里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和某种慵懒的气息。高楼大厦与充满民族风情的旧街区交错,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人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
按照陈怀安的建议,陆青璃没有去繁华的旅游区,而是在城市边缘一个鱼龙混杂的长途汽车站附近,找了一家不需要登记身份证的小旅馆住下。旅馆条件简陋,但人来人往,便于隐藏。
她的第一个目标,是寻找关于“老鬼”的线索。陈怀安提供的地址非常模糊,只说是春城老城区的一个“五金店”,店主可能知道些情况。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接下来的几天,陆青璃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悄无声息地穿梭在春城的大街小巷。她换上了当地年轻人常见的廉价T恤和牛仔裤,背着一个旧帆布包,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迷茫和好奇,像无数来此打工或旅游的异乡人一样。
她重点排查老城区的五金店。这些店铺往往藏在狭窄的巷道里,售卖着从螺丝钉到农机具的各种杂货,店主多是些上了年纪、眼神精明的本地人。陆青璃的策略是,先假装购买一些不起眼的小零件,然后旁敲侧击地打听是否认识一个绰号“老鬼”、以前可能搞过技术或者机械的老人。
大多数时候,她得到的是警惕的打量和敷衍的“不认识”、“没听说过”。西南地区语言混杂,有时沟通也存在障碍。几天下来,一无所获。
就在她开始怀疑这条线索是否可靠时,转机出现在一家看起来格外破旧、连招牌都模糊不清的五金店里。
店主是个干瘦黝黑、沉默寡言的老头,正蹲在门口修理一个锈迹斑斑的柴油机零件。陆青璃照例进去买了两节电池,付钱时,她状似无意地用带着点泽兰口音的普通话问:“老板,跟您打听个人,听说这片以前有个老师傅,手艺特别好,外号叫‘老鬼’的,您知道吗?”
老头点钱的手顿了一下,抬起眼皮,浑浊的眼睛锐利地扫了陆青璃一眼,又迅速垂下,用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普通话含糊道:“啥子老鬼小鬼,不认得。”
但那一瞬间的停顿和眼神的变化,没有逃过陆青璃敏锐的观察。她心中一动,没有继续追问,只是道了谢,转身离开。但她没有走远,而是在巷口一个卖烤饵块的小摊前停下,假装等待食物,眼角余光却始终留意着那家五金店。
果然,没过多久,她看到那个干瘦老头锁了店门,左右张望了一下,然后快步朝着老城区更深处走去。
陆青璃立刻放下刚拿到手的烤饵块,压低帽檐,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
老头的警惕性很高,在迷宫般的巷子里七拐八绕,不时突然回头或者停在某个摊位前假装买东西。陆青璃将陈怀安教的反跟踪技巧运用到了极致,借助行人、车辆和建筑物的掩护,始终保持着安全的距离,没有跟丢。
最终,老头钻进了一条死胡同尽头的一间低矮的平房,关上了门。
陆青璃没有贸然靠近,她在胡同口对面的一家茶馆二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要了杯便宜的绿茶,耐心地观察着。这间平房看起来比那五金店更破旧,墙皮剥落,窗户糊着报纸,不像长期有人居住的样子。
她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就在怀疑自己是否判断错误时,那平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的却不是那干瘦老头,而是一个穿着褪色中山装、头发花白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老花镜的老人。他手里拎着一个旧式的黑色人造革手提包,步履从容,气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虽然年纪相差很大,容貌也因岁月而改变,但陆青璃的心脏还是猛地一跳!陈怀安给她看过“老鬼”——真名鬼谷(一个很少见的姓氏)——年轻时的照片,那份技术狂人特有的执拗和锐利,依稀残存在这个老人的眉宇间!
是他!真的找到了!
陆青璃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留下茶钱,迅速下楼,再次跟了上去。
鬼谷显然比那五金店老头谨慎得多。他没有在复杂的巷弄里绕圈子,而是直接走到了大路上,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陆青璃也立刻拦了另一辆车,对司机说:“跟上前面那辆出租车,别跟太近。”
出租车穿过大半个春城,最终停在了一个让陆青璃有些意外的地方——省图书馆。
鬼谷付钱下车,拎着手提包,步履稳健地走进了图书馆大楼。
陆青璃跟着进去,看到鬼谷熟门熟路地穿过阅览区,走向了后面的旧报刊阅览室。他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打开手提包,拿出笔记本和老花镜,开始专注地翻阅起厚厚的、纸张泛黄的合订本旧期刊,似乎是某种工程或学术类杂志。
他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退休后来自学消遣的老人。
陆青璃没有立刻上前相认。她不确定鬼谷的态度,也不确定这里是否安全。她找了个不远不近的位置坐下,随手拿了本杂志做掩护,暗中观察。
鬼谷看得非常投入,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他的手指因为长年接触机械和工具而显得粗糙,但握笔的姿势却异常稳定。陆青璃注意到,他翻阅的期刊年份,大致集中在六七十年代——正是“门扉”项目进行的时期。
他在查什么?是怀念过去,还是在寻找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阅览室里很安静,只有翻动书页的沙沙声。陆青璃耐心地等待着。
下午四点左右,鬼谷合上了期刊,仔细地整理好笔记,放回手提包,然后起身离开。陆青璃再次跟上。
这一次,鬼谷没有回那个破平房,而是乘坐公交车,来到了一个看起来管理相对规范的老旧小区。他走进其中一栋单元楼。
陆青璃记下了楼号和单元,没有跟进。她需要更稳妥的接触方式。直接敲门太冒失,万一对方反应激烈或者引来不必要的注意就麻烦了。
她在小区对面的一家小超市里徘徊,思考着对策。就在这时,她看到鬼谷又从单元楼里出来了,手里拎着一个环保袋,似乎是去买菜。
机会来了!相对开放的社区环境,比封闭的住所更安全。
陆青璃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快步跟了上去,在鬼谷即将走进菜市场时,从侧面轻声喊道:“鬼谷工程师?”
鬼谷的脚步猛地停住,霍然转头,老花镜后的眼睛瞬间射出锐利如鹰隼的光芒,紧紧盯住陆青璃,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警惕。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环保袋。
“你是谁?”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陆青璃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真诚而无害:“鬼谷工程师,我叫陆青璃。是陈怀安陈爷爷让我来找您的。”
“陈怀安?”鬼谷眼中的警惕丝毫未减,反而更加锐利地上下打量着陆青璃,“哪个陈怀安?我不认识!”
“泽兰市,‘博古斋’的陈怀安。他说,您和他曾经一起共事过,在一个……特殊的项目里。”陆青璃小心翼翼地选择着词汇。
听到“特殊的项目”,鬼谷的脸色明显变了一下。他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话:“小姑娘,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找错人了!不要再跟着我!”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步伐比刚才急促了许多。
陆青璃心中一急,知道如果这次错过,可能就再也没机会了。她快步跟上,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急促地说:“‘门扉’项目!能量异常!观测者!还有……我外公,陆明远!”
最后三个字,如同定身咒,让鬼谷猛地僵在原地。他缓缓转过身,脸上的表情复杂到了极点,震惊、恐惧、怀念、难以置信……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他死死地盯着陆青璃,仿佛要透过她的皮囊,看到某些深藏的东西。
“你……你是明远的……”他的声音干涩。
“外孙女。”陆青璃肯定地回答,同时,她悄悄将手伸进口袋,握住了那枚“钥匙”碎片,让一丝极其微弱的能量波动散发出来——这是她能想到的、最直接的证明方式。
鬼谷显然感受到了什么,他的瞳孔剧烈收缩了一下。他再次紧张地环顾四周,然后一把抓住陆青璃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他几乎是拖着陆青璃,快步离开了菜市场门口,拐进了一条相对僻静的小巷。
在确认四周无人后,鬼谷才松开手,背靠着斑驳的墙壁,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陆青璃:“你……你怎么找到我的?明远他……他还好吗?还有,你刚才说的‘观测者’……你怎么会知道这个词?”
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显示出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外公很多年前就去世了。”陆青璃低声道,“我是在一个……特殊的地方长大的。最近才逃出来。陈爷爷是我出来后遇到的第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他告诉我可能找到您。”
“逃出来?”鬼谷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从哪儿?”
陆青璃沉默了一下,决定透露部分实情:“从‘门扉’项目的延续——一个秘密基地。”
鬼谷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喃喃道:“他们……他们果然没有放弃……还在继续……”他猛地抓住陆青璃的肩膀,急切地问,“基地在哪儿?现在谁在负责?项目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他的反应激烈得让陆青璃有些意外,那不仅仅是对过去同事后代的关心,更像是一种深切的、压抑已久的忧虑甚至……恐惧。
“基地的具体位置我不能说,很危险。负责人代号‘教授’。项目……”陆青璃顿了顿,声音低沉,“他们试图主动联系‘观测者’,而且……可能已经取得了一些危险的进展。”
鬼谷倒吸一口凉气,身体晃了晃,靠在墙上才稳住。“疯子……一群疯子!”他低声咒骂着,脸上露出痛苦和后怕的神情,“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当初就不该……”
他深吸了几口气,努力平复情绪,重新看向陆青璃时,眼神里多了几分凝重和审视:“你来找我,不仅仅是为了认亲吧?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想做什么?”
陆青璃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这是她根据记忆画下的、相对安全的基地结构和“钥匙”碎片的草图,当然,关键部分做了模糊处理。
“鬼谷工程师,我需要您的帮助。”她直视着鬼谷的眼睛,“我想阻止他们。我需要了解‘门扉’的真相,需要找到可能流落在外的其他钥匙碎片,需要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关闭或摧毁那个危险的连接。外公留下的笔记里,似乎暗示您可能知道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
鬼谷接过笔记本,快速翻看着,手指微微颤抖。当他看到“钥匙”碎片的草图时,呼吸明显一滞。
“这东西……你带出来了?”他声音沙哑地问。
陆青璃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鬼谷合上笔记本,沉默了良久。夕阳的余晖将小巷染成橘红色,映照着他布满皱纹的脸,显得格外苍老和疲惫。
“孩子,你惹上的是天大的麻烦。”他终于开口,声音沉重,“‘门扉’……那不是人类应该触碰的领域。那所谓的‘钥匙’,也不是什么恩赐,而是……诅咒的开端。”
他抬起头,望向远处逐渐沉入山峦的落日,眼神悠远,仿佛穿越了数十年的时光。
“好吧……这里不安全。你跟我回家。”他做出了决定,“有些事,是到了该说出来的时候了。不过,听完之后,你是否还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就看你自己了。”
鬼谷的家,和他在图书馆表现出来的气质一样,整洁、简朴,却透着一股技术人员的严谨。客厅里最多的家具是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技术书籍和旧杂志,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自制仪器的零件。
鬼谷给陆青璃倒了一杯水,然后坐在她对面的旧沙发上,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似乎在组织语言,也似乎在积攒勇气。
“我和明远,还有老陈,我们当年……都太年轻,太自负了。”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岁月的沧桑感,“我们以为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量源,以为能借此改变世界,甚至窥探宇宙的终极奥秘。”
“项目初期很顺利,我们确实发现并定位了那种能量异常,并且发现它似乎能被某种特殊的合金和能量场引导、放大。于是,我们制造了最初的‘钥匙’原型,也就是你手里那块碎片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渐渐发现了不对劲。”鬼谷的眉头紧紧锁起,“那种能量,它不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现象。它……有‘倾向性’。当我们用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去刺激它时,它会产生某种……‘回应’。”
“回应?”陆青璃屏住呼吸。
“最初只是仪器上混乱的数据波动。但后来……变成了有规律的信息片段。”鬼谷的声音带着一丝恐惧,“那不是我们已知的任何语言或编码,但它传递的信息,冰冷、精确,充满了……一种超越我们理解逻辑的秩序感。我们称之为‘初级接触’。”
“当时项目组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明远为首,认为这证明了存在高等智慧,主张谨慎接触,尝试理解。另一派,包括后来的基地负责人‘教授’——他当时还是个激进的研究员——则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主张加大能量输出,进行‘深度对话’。”
鬼谷叹了口气:“我……我当时更偏向技术实现,觉得只要控制好能量阈值,风险是可控的。我改进了‘钥匙’的设计,让它能承载更高的能量负载,试图建立一个更稳定的‘通信通道’。”
他的脸上露出极度悔恨的表情:“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事故那天,我们进行了一次高负载测试。能量场稳定后,我们确实接收到了更清晰、更复杂的信息流。但就在我们试图解读时……‘它’来了。”
“它?”陆青璃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
“不是信息,不是能量……是一种‘感知’。”鬼谷的声音颤抖起来,仿佛回到了那个恐怖的时刻,“我无法准确描述……就像……就像有一个巨大无比、冰冷无比的眼睛,突然透过那个能量通道,‘看’了我们一眼。”
“那不是好奇,不是友善,也不是恶意……而是一种……一种纯粹的、居高临下的‘观察’。仿佛我们只是一群显微镜下的细菌。就在那一瞬间,所有连接着能量场的仪器全部过载烧毁,在场的好几个研究员当场精神崩溃,胡言乱语……明远他……”
鬼谷痛苦地闭上眼:“明远离能量中心最近,他受到的冲击最大。虽然他后来表面上恢复了,但我知道,从那一刻起,他就变了。他私下告诉我,他‘听’到了低语,看到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幻象……他坚信那‘观测者’并非善意,并且警告我们,必须立刻终止项目,销毁所有资料。”
“那后来呢?”陆青璃追问。
“后来?哼。”鬼谷冷笑一声,“上面认为事故是技术失误,反而认为我们接触到了‘真实’,只是准备不足。项目被更高级别的保密单位接管,我们这些‘失败者’被边缘化,最后在项目改组中被清退。‘教授’那一派的人掌握了主导权。我因为心灰意冷,也害怕被灭口,就借着一次机会,伪造了死亡记录,逃到了这里,隐姓埋名几十年。”
他看向陆青璃,眼神悲凉:“孩子,你外公是对的。那‘观测者’……它不是神,也不是魔鬼,它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存在。它的‘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污染,一种侵蚀。主动去连接它,无异于打开潘多拉魔盒。基地那些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玩火自焚!”
“所以,必须阻止他们。”陆青璃坚定地说。
“阻止?谈何容易。”鬼谷摇摇头,“基地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而且,‘钥匙’是关键。完整的‘钥匙’不仅能稳定通道,据说还隐藏着关于‘观测者’本质的更深层秘密。你手里这块是核心碎片,但当年制造时,为了安全起见,完整的‘钥匙’被分成了三部分,由我、明远还有项目当时的安保主管分别保管。我那块,在逃亡途中遗失了,可能流落到了边境一带。明远那块,想必留给了你。安保主管那块……我就不清楚了,据说那人后来也失踪了。”
三块碎片!陆青璃握紧了口袋里的金属片。她手里有一块,另一块可能在中缅边境的某个角落,还有一块下落不明。
“鬼谷工程师,您对‘猎犬’这个组织有了解吗?”陆青璃想起了老码头的袭击者。
“猎犬?”鬼谷皱起眉,“听说过,一伙要钱不要命的雇佣兵,背景很复杂。你怎么会问起他们?”
陆青璃简单说了老码头的事件。
鬼谷听完,脸色更加凝重:“他们攻击基地的人?这不合常理……除非,他们也是冲着‘钥匙’或者‘门扉’的秘密去的?或者……是受雇于某个想插手这件事的第三方势力?”他沉吟片刻,“如果‘猎犬’也卷进来了,那情况就更复杂了。这些人行事毫无底线,比基地更危险。”
信息量巨大,陆青璃感到一阵眩晕。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黑暗,前路也布满了更多的荆棘和陷阱。
“孩子,”鬼谷看着陆青璃,语气缓和了一些,“我知道你背负着很多,明远的信念,还有你自己的经历……但这条路太难了。听我一句劝,找个地方,彻底隐藏起来,忘了这一切,过普通人的生活吧。”
陆青璃缓缓摇头,眼神清澈而坚定:“鬼谷工程师,我试过忘记。但在基地的十几年,还有逃出来后的经历,都告诉我,我无处可逃。‘观测者’的阴影已经投下,如果没有人去阻止,灾难迟早会降临。我不是为了当英雄,我只是……没有选择。”
鬼谷怔怔地看着她,仿佛从她身上看到了老友陆明远当年的影子。他长叹一声,站起身,走到书桌旁,打开一个上了锁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盒子。
“这是我当年偷偷带出来的一些技术草图和个人笔记,关于‘钥匙’的能量回路和‘门扉’能量场的部分数学模型。可能对你有用。”他将盒子递给陆青璃,“关于另一块碎片的下落,我这些年隐姓埋名,也暗中打听过。边境那边情况复杂,各种势力交织,尤其是缅北一带,军阀、毒枭、私人武装林立。有传言说,几年前,在黑市上出现过一块奇怪的金属片,被一个当地的小军阀当成‘天外陨铁’收藏了。但具体是哪个军阀,在哪里,就无法确定了。你去那里,无异于闯龙潭虎穴。”
他顿了顿,又写下一个名字和电话号码:“这是我在边境小镇孟古镇的一个老朋友,叫岩吞,是个做小生意的傣族人,为人仗义,对那边三教九流的人都熟。你如果非要去,可以试着找他,就说是我让你去的。但切记,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人,包括他。”
陆青璃郑重地接过盒子和纸条:“谢谢您,鬼谷工程师。”
“叫我鬼叔吧。”鬼谷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苦笑,“老了,担不起‘工程师’这个称呼了。记住,活着最重要。如果事不可为……就回来。我这里,至少还能给你一碗饭吃。”
离开鬼谷(现在该叫鬼叔)的家时,夜色已深。春城的夜晚凉爽而宁静,但陆青璃的心却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波澜起伏。
她得到了至关重要的信息,明确了下一步的方向——危险的西南边境。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不仅要躲避基地和可能存在的“猎犬”的追捕,还要在错综复杂的边境地带寻找一枚渺茫的钥匙碎片。
她抬头望向南方的星空,那边是绵延的国境线和更加未知的领域。
孟古镇……她默念着这个名字。那里,将是她的下一站,也是真正踏入危险漩涡的开始。
她知道,留给她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基地在老码头吃了亏,绝不会毫无动作。必须在他们找到自己之前,尽可能多地掌握筹码。
她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无论前路如何,她都必须走下去。
陆青璃躺在中铺,盖着略显粗糙的列车卧具,却毫无睡意。她的眼睛在黑暗中睁着,望着上铺床板模糊的轮廓。离开泽兰市已经两天了,她和陈怀安精心设计了一条迂回曲折的路线,先乘长途汽车到邻省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再换乘这趟速度缓慢、检查相对宽松的绿皮火车,前往西南边陲的云州省。
陈怀安没有同行。他的目标太明显,留在“博古斋”既能稳住可能存在的监视,也能利用他残存的人脉网络继续搜集信息。临行前,他将一个沉甸甸的信封塞给陆青璃,里面是足够她生活一段时间的现金,一部经过特殊处理、更难追踪的卫星电话(用于紧急联系),还有一张写着几个名字和模糊地址的纸条——那是他早年游历时在西南地区结识的、或许能提供些许帮助的旧识。
“丫头,万事小心。‘猎犬’和基地,都不是善茬。找到‘老鬼’或者碎片的线索固然重要,但保住自己才是第一位的。”陈怀安的叮嘱言犹在耳。他还教了陆青璃一些简单的伪装和反跟踪技巧,以及如何在三教九流的地方安全地获取信息。
陆青璃翻了个身,手指无意识地触摸着贴身藏好的“钥匙”碎片。冰冷的金属触感让她保持清醒。老码头区的枪声、失踪的“泥鳅”、神秘的“猎犬”……这些画面如同梦魇,提醒着她现实的残酷。她不再是那个在封闭基地里接受训练、对未来充满困惑的少女了。她是一个逃亡者,一个背负着沉重秘密和使命的独行者。
火车在一个小站短暂停靠,站台上昏暗的灯光透过车窗,在她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前路未知,她必须保存每一分体力。
几天后,陆青璃抵达了云州省的首府——春城。这是一座与泽兰市风格迥异的城市,海拔较高,阳光炽烈,天空湛蓝,空气里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和某种慵懒的气息。高楼大厦与充满民族风情的旧街区交错,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人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
按照陈怀安的建议,陆青璃没有去繁华的旅游区,而是在城市边缘一个鱼龙混杂的长途汽车站附近,找了一家不需要登记身份证的小旅馆住下。旅馆条件简陋,但人来人往,便于隐藏。
她的第一个目标,是寻找关于“老鬼”的线索。陈怀安提供的地址非常模糊,只说是春城老城区的一个“五金店”,店主可能知道些情况。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接下来的几天,陆青璃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悄无声息地穿梭在春城的大街小巷。她换上了当地年轻人常见的廉价T恤和牛仔裤,背着一个旧帆布包,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迷茫和好奇,像无数来此打工或旅游的异乡人一样。
她重点排查老城区的五金店。这些店铺往往藏在狭窄的巷道里,售卖着从螺丝钉到农机具的各种杂货,店主多是些上了年纪、眼神精明的本地人。陆青璃的策略是,先假装购买一些不起眼的小零件,然后旁敲侧击地打听是否认识一个绰号“老鬼”、以前可能搞过技术或者机械的老人。
大多数时候,她得到的是警惕的打量和敷衍的“不认识”、“没听说过”。西南地区语言混杂,有时沟通也存在障碍。几天下来,一无所获。
就在她开始怀疑这条线索是否可靠时,转机出现在一家看起来格外破旧、连招牌都模糊不清的五金店里。
店主是个干瘦黝黑、沉默寡言的老头,正蹲在门口修理一个锈迹斑斑的柴油机零件。陆青璃照例进去买了两节电池,付钱时,她状似无意地用带着点泽兰口音的普通话问:“老板,跟您打听个人,听说这片以前有个老师傅,手艺特别好,外号叫‘老鬼’的,您知道吗?”
老头点钱的手顿了一下,抬起眼皮,浑浊的眼睛锐利地扫了陆青璃一眼,又迅速垂下,用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普通话含糊道:“啥子老鬼小鬼,不认得。”
但那一瞬间的停顿和眼神的变化,没有逃过陆青璃敏锐的观察。她心中一动,没有继续追问,只是道了谢,转身离开。但她没有走远,而是在巷口一个卖烤饵块的小摊前停下,假装等待食物,眼角余光却始终留意着那家五金店。
果然,没过多久,她看到那个干瘦老头锁了店门,左右张望了一下,然后快步朝着老城区更深处走去。
陆青璃立刻放下刚拿到手的烤饵块,压低帽檐,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
老头的警惕性很高,在迷宫般的巷子里七拐八绕,不时突然回头或者停在某个摊位前假装买东西。陆青璃将陈怀安教的反跟踪技巧运用到了极致,借助行人、车辆和建筑物的掩护,始终保持着安全的距离,没有跟丢。
最终,老头钻进了一条死胡同尽头的一间低矮的平房,关上了门。
陆青璃没有贸然靠近,她在胡同口对面的一家茶馆二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要了杯便宜的绿茶,耐心地观察着。这间平房看起来比那五金店更破旧,墙皮剥落,窗户糊着报纸,不像长期有人居住的样子。
她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就在怀疑自己是否判断错误时,那平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的却不是那干瘦老头,而是一个穿着褪色中山装、头发花白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老花镜的老人。他手里拎着一个旧式的黑色人造革手提包,步履从容,气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虽然年纪相差很大,容貌也因岁月而改变,但陆青璃的心脏还是猛地一跳!陈怀安给她看过“老鬼”——真名鬼谷(一个很少见的姓氏)——年轻时的照片,那份技术狂人特有的执拗和锐利,依稀残存在这个老人的眉宇间!
是他!真的找到了!
陆青璃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留下茶钱,迅速下楼,再次跟了上去。
鬼谷显然比那五金店老头谨慎得多。他没有在复杂的巷弄里绕圈子,而是直接走到了大路上,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陆青璃也立刻拦了另一辆车,对司机说:“跟上前面那辆出租车,别跟太近。”
出租车穿过大半个春城,最终停在了一个让陆青璃有些意外的地方——省图书馆。
鬼谷付钱下车,拎着手提包,步履稳健地走进了图书馆大楼。
陆青璃跟着进去,看到鬼谷熟门熟路地穿过阅览区,走向了后面的旧报刊阅览室。他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打开手提包,拿出笔记本和老花镜,开始专注地翻阅起厚厚的、纸张泛黄的合订本旧期刊,似乎是某种工程或学术类杂志。
他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退休后来自学消遣的老人。
陆青璃没有立刻上前相认。她不确定鬼谷的态度,也不确定这里是否安全。她找了个不远不近的位置坐下,随手拿了本杂志做掩护,暗中观察。
鬼谷看得非常投入,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他的手指因为长年接触机械和工具而显得粗糙,但握笔的姿势却异常稳定。陆青璃注意到,他翻阅的期刊年份,大致集中在六七十年代——正是“门扉”项目进行的时期。
他在查什么?是怀念过去,还是在寻找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阅览室里很安静,只有翻动书页的沙沙声。陆青璃耐心地等待着。
下午四点左右,鬼谷合上了期刊,仔细地整理好笔记,放回手提包,然后起身离开。陆青璃再次跟上。
这一次,鬼谷没有回那个破平房,而是乘坐公交车,来到了一个看起来管理相对规范的老旧小区。他走进其中一栋单元楼。
陆青璃记下了楼号和单元,没有跟进。她需要更稳妥的接触方式。直接敲门太冒失,万一对方反应激烈或者引来不必要的注意就麻烦了。
她在小区对面的一家小超市里徘徊,思考着对策。就在这时,她看到鬼谷又从单元楼里出来了,手里拎着一个环保袋,似乎是去买菜。
机会来了!相对开放的社区环境,比封闭的住所更安全。
陆青璃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快步跟了上去,在鬼谷即将走进菜市场时,从侧面轻声喊道:“鬼谷工程师?”
鬼谷的脚步猛地停住,霍然转头,老花镜后的眼睛瞬间射出锐利如鹰隼的光芒,紧紧盯住陆青璃,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警惕。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环保袋。
“你是谁?”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陆青璃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真诚而无害:“鬼谷工程师,我叫陆青璃。是陈怀安陈爷爷让我来找您的。”
“陈怀安?”鬼谷眼中的警惕丝毫未减,反而更加锐利地上下打量着陆青璃,“哪个陈怀安?我不认识!”
“泽兰市,‘博古斋’的陈怀安。他说,您和他曾经一起共事过,在一个……特殊的项目里。”陆青璃小心翼翼地选择着词汇。
听到“特殊的项目”,鬼谷的脸色明显变了一下。他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话:“小姑娘,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找错人了!不要再跟着我!”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步伐比刚才急促了许多。
陆青璃心中一急,知道如果这次错过,可能就再也没机会了。她快步跟上,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急促地说:“‘门扉’项目!能量异常!观测者!还有……我外公,陆明远!”
最后三个字,如同定身咒,让鬼谷猛地僵在原地。他缓缓转过身,脸上的表情复杂到了极点,震惊、恐惧、怀念、难以置信……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他死死地盯着陆青璃,仿佛要透过她的皮囊,看到某些深藏的东西。
“你……你是明远的……”他的声音干涩。
“外孙女。”陆青璃肯定地回答,同时,她悄悄将手伸进口袋,握住了那枚“钥匙”碎片,让一丝极其微弱的能量波动散发出来——这是她能想到的、最直接的证明方式。
鬼谷显然感受到了什么,他的瞳孔剧烈收缩了一下。他再次紧张地环顾四周,然后一把抓住陆青璃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他几乎是拖着陆青璃,快步离开了菜市场门口,拐进了一条相对僻静的小巷。
在确认四周无人后,鬼谷才松开手,背靠着斑驳的墙壁,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陆青璃:“你……你怎么找到我的?明远他……他还好吗?还有,你刚才说的‘观测者’……你怎么会知道这个词?”
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显示出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外公很多年前就去世了。”陆青璃低声道,“我是在一个……特殊的地方长大的。最近才逃出来。陈爷爷是我出来后遇到的第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他告诉我可能找到您。”
“逃出来?”鬼谷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从哪儿?”
陆青璃沉默了一下,决定透露部分实情:“从‘门扉’项目的延续——一个秘密基地。”
鬼谷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喃喃道:“他们……他们果然没有放弃……还在继续……”他猛地抓住陆青璃的肩膀,急切地问,“基地在哪儿?现在谁在负责?项目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他的反应激烈得让陆青璃有些意外,那不仅仅是对过去同事后代的关心,更像是一种深切的、压抑已久的忧虑甚至……恐惧。
“基地的具体位置我不能说,很危险。负责人代号‘教授’。项目……”陆青璃顿了顿,声音低沉,“他们试图主动联系‘观测者’,而且……可能已经取得了一些危险的进展。”
鬼谷倒吸一口凉气,身体晃了晃,靠在墙上才稳住。“疯子……一群疯子!”他低声咒骂着,脸上露出痛苦和后怕的神情,“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当初就不该……”
他深吸了几口气,努力平复情绪,重新看向陆青璃时,眼神里多了几分凝重和审视:“你来找我,不仅仅是为了认亲吧?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想做什么?”
陆青璃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这是她根据记忆画下的、相对安全的基地结构和“钥匙”碎片的草图,当然,关键部分做了模糊处理。
“鬼谷工程师,我需要您的帮助。”她直视着鬼谷的眼睛,“我想阻止他们。我需要了解‘门扉’的真相,需要找到可能流落在外的其他钥匙碎片,需要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关闭或摧毁那个危险的连接。外公留下的笔记里,似乎暗示您可能知道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
鬼谷接过笔记本,快速翻看着,手指微微颤抖。当他看到“钥匙”碎片的草图时,呼吸明显一滞。
“这东西……你带出来了?”他声音沙哑地问。
陆青璃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鬼谷合上笔记本,沉默了良久。夕阳的余晖将小巷染成橘红色,映照着他布满皱纹的脸,显得格外苍老和疲惫。
“孩子,你惹上的是天大的麻烦。”他终于开口,声音沉重,“‘门扉’……那不是人类应该触碰的领域。那所谓的‘钥匙’,也不是什么恩赐,而是……诅咒的开端。”
他抬起头,望向远处逐渐沉入山峦的落日,眼神悠远,仿佛穿越了数十年的时光。
“好吧……这里不安全。你跟我回家。”他做出了决定,“有些事,是到了该说出来的时候了。不过,听完之后,你是否还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就看你自己了。”
鬼谷的家,和他在图书馆表现出来的气质一样,整洁、简朴,却透着一股技术人员的严谨。客厅里最多的家具是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技术书籍和旧杂志,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自制仪器的零件。
鬼谷给陆青璃倒了一杯水,然后坐在她对面的旧沙发上,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似乎在组织语言,也似乎在积攒勇气。
“我和明远,还有老陈,我们当年……都太年轻,太自负了。”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岁月的沧桑感,“我们以为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量源,以为能借此改变世界,甚至窥探宇宙的终极奥秘。”
“项目初期很顺利,我们确实发现并定位了那种能量异常,并且发现它似乎能被某种特殊的合金和能量场引导、放大。于是,我们制造了最初的‘钥匙’原型,也就是你手里那块碎片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渐渐发现了不对劲。”鬼谷的眉头紧紧锁起,“那种能量,它不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现象。它……有‘倾向性’。当我们用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去刺激它时,它会产生某种……‘回应’。”
“回应?”陆青璃屏住呼吸。
“最初只是仪器上混乱的数据波动。但后来……变成了有规律的信息片段。”鬼谷的声音带着一丝恐惧,“那不是我们已知的任何语言或编码,但它传递的信息,冰冷、精确,充满了……一种超越我们理解逻辑的秩序感。我们称之为‘初级接触’。”
“当时项目组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明远为首,认为这证明了存在高等智慧,主张谨慎接触,尝试理解。另一派,包括后来的基地负责人‘教授’——他当时还是个激进的研究员——则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主张加大能量输出,进行‘深度对话’。”
鬼谷叹了口气:“我……我当时更偏向技术实现,觉得只要控制好能量阈值,风险是可控的。我改进了‘钥匙’的设计,让它能承载更高的能量负载,试图建立一个更稳定的‘通信通道’。”
他的脸上露出极度悔恨的表情:“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事故那天,我们进行了一次高负载测试。能量场稳定后,我们确实接收到了更清晰、更复杂的信息流。但就在我们试图解读时……‘它’来了。”
“它?”陆青璃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
“不是信息,不是能量……是一种‘感知’。”鬼谷的声音颤抖起来,仿佛回到了那个恐怖的时刻,“我无法准确描述……就像……就像有一个巨大无比、冰冷无比的眼睛,突然透过那个能量通道,‘看’了我们一眼。”
“那不是好奇,不是友善,也不是恶意……而是一种……一种纯粹的、居高临下的‘观察’。仿佛我们只是一群显微镜下的细菌。就在那一瞬间,所有连接着能量场的仪器全部过载烧毁,在场的好几个研究员当场精神崩溃,胡言乱语……明远他……”
鬼谷痛苦地闭上眼:“明远离能量中心最近,他受到的冲击最大。虽然他后来表面上恢复了,但我知道,从那一刻起,他就变了。他私下告诉我,他‘听’到了低语,看到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幻象……他坚信那‘观测者’并非善意,并且警告我们,必须立刻终止项目,销毁所有资料。”
“那后来呢?”陆青璃追问。
“后来?哼。”鬼谷冷笑一声,“上面认为事故是技术失误,反而认为我们接触到了‘真实’,只是准备不足。项目被更高级别的保密单位接管,我们这些‘失败者’被边缘化,最后在项目改组中被清退。‘教授’那一派的人掌握了主导权。我因为心灰意冷,也害怕被灭口,就借着一次机会,伪造了死亡记录,逃到了这里,隐姓埋名几十年。”
他看向陆青璃,眼神悲凉:“孩子,你外公是对的。那‘观测者’……它不是神,也不是魔鬼,它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存在。它的‘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污染,一种侵蚀。主动去连接它,无异于打开潘多拉魔盒。基地那些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玩火自焚!”
“所以,必须阻止他们。”陆青璃坚定地说。
“阻止?谈何容易。”鬼谷摇摇头,“基地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而且,‘钥匙’是关键。完整的‘钥匙’不仅能稳定通道,据说还隐藏着关于‘观测者’本质的更深层秘密。你手里这块是核心碎片,但当年制造时,为了安全起见,完整的‘钥匙’被分成了三部分,由我、明远还有项目当时的安保主管分别保管。我那块,在逃亡途中遗失了,可能流落到了边境一带。明远那块,想必留给了你。安保主管那块……我就不清楚了,据说那人后来也失踪了。”
三块碎片!陆青璃握紧了口袋里的金属片。她手里有一块,另一块可能在中缅边境的某个角落,还有一块下落不明。
“鬼谷工程师,您对‘猎犬’这个组织有了解吗?”陆青璃想起了老码头的袭击者。
“猎犬?”鬼谷皱起眉,“听说过,一伙要钱不要命的雇佣兵,背景很复杂。你怎么会问起他们?”
陆青璃简单说了老码头的事件。
鬼谷听完,脸色更加凝重:“他们攻击基地的人?这不合常理……除非,他们也是冲着‘钥匙’或者‘门扉’的秘密去的?或者……是受雇于某个想插手这件事的第三方势力?”他沉吟片刻,“如果‘猎犬’也卷进来了,那情况就更复杂了。这些人行事毫无底线,比基地更危险。”
信息量巨大,陆青璃感到一阵眩晕。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黑暗,前路也布满了更多的荆棘和陷阱。
“孩子,”鬼谷看着陆青璃,语气缓和了一些,“我知道你背负着很多,明远的信念,还有你自己的经历……但这条路太难了。听我一句劝,找个地方,彻底隐藏起来,忘了这一切,过普通人的生活吧。”
陆青璃缓缓摇头,眼神清澈而坚定:“鬼谷工程师,我试过忘记。但在基地的十几年,还有逃出来后的经历,都告诉我,我无处可逃。‘观测者’的阴影已经投下,如果没有人去阻止,灾难迟早会降临。我不是为了当英雄,我只是……没有选择。”
鬼谷怔怔地看着她,仿佛从她身上看到了老友陆明远当年的影子。他长叹一声,站起身,走到书桌旁,打开一个上了锁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盒子。
“这是我当年偷偷带出来的一些技术草图和个人笔记,关于‘钥匙’的能量回路和‘门扉’能量场的部分数学模型。可能对你有用。”他将盒子递给陆青璃,“关于另一块碎片的下落,我这些年隐姓埋名,也暗中打听过。边境那边情况复杂,各种势力交织,尤其是缅北一带,军阀、毒枭、私人武装林立。有传言说,几年前,在黑市上出现过一块奇怪的金属片,被一个当地的小军阀当成‘天外陨铁’收藏了。但具体是哪个军阀,在哪里,就无法确定了。你去那里,无异于闯龙潭虎穴。”
他顿了顿,又写下一个名字和电话号码:“这是我在边境小镇孟古镇的一个老朋友,叫岩吞,是个做小生意的傣族人,为人仗义,对那边三教九流的人都熟。你如果非要去,可以试着找他,就说是我让你去的。但切记,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人,包括他。”
陆青璃郑重地接过盒子和纸条:“谢谢您,鬼谷工程师。”
“叫我鬼叔吧。”鬼谷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苦笑,“老了,担不起‘工程师’这个称呼了。记住,活着最重要。如果事不可为……就回来。我这里,至少还能给你一碗饭吃。”
离开鬼谷(现在该叫鬼叔)的家时,夜色已深。春城的夜晚凉爽而宁静,但陆青璃的心却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波澜起伏。
她得到了至关重要的信息,明确了下一步的方向——危险的西南边境。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不仅要躲避基地和可能存在的“猎犬”的追捕,还要在错综复杂的边境地带寻找一枚渺茫的钥匙碎片。
她抬头望向南方的星空,那边是绵延的国境线和更加未知的领域。
孟古镇……她默念着这个名字。那里,将是她的下一站,也是真正踏入危险漩涡的开始。
她知道,留给她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基地在老码头吃了亏,绝不会毫无动作。必须在他们找到自己之前,尽可能多地掌握筹码。
她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无论前路如何,她都必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