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
赵德柱那本账册,陈小乐没急着用,这玩意儿就像一包见血封喉的毒药,得看准时机,用在最关键的地方,把对手一击毙命!现在扔出去,顶多让刘书吏他们伤筋动骨,还不到要命的时候。
他现在有更要紧的事——得把自家的篱笆先扎紧了。
苏小小从州府捎来的信,像根小鞭子抽在他身上。白糖生意被人盯上是迟早的事,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光靠王捕头手下那二十来号半脱产的护卫队,对付几个泼皮无赖还行,真要碰上州府那边来的过江龙,怕是连个响动都听不见就被人连锅端了。
“老王,护卫队得扩编了。”陈小乐把王捕头叫来,开门见山,“再招三十人,不,五十人!要最好的身板,最清白的底子,待遇翻倍,一天十文钱,管三顿饱饭!你给我往死里操练,别怕花钱!”
王捕头眼睛一亮,他早就想扩大队伍了:“大人放心!俺一定给您练出一支精兵来!”
“不是精兵,是‘工商护卫队’。”陈小乐纠正他,“明面上,就是保护咱们县里的工坊和商队,特别是往州府运白糖的车队。家伙事儿……你先想办法配齐腰刀和棍棒,要统一的服饰,看起来得像那么回事。”
他心里琢磨着,等以后钱更多了,或许可以悄悄搞点弩?不过这玩意儿管制太严,得从长计议。
安排完护卫队的事,陈小乐又把心思放回了农业改革上。光有曲辕犁的图纸不行,得让老百姓亲眼看到这玩意儿的好处。
他让石头暂停了工坊里其他的活儿,集中全力,先打造出二十架崭新的曲辕犁。然后,他亲自带着犁,叫上王捕头和几个衙役,来到了离县城最近、土地也最贫瘠的李家村。
李家村的里正早就得了信,带着一群看热闹的村民等在村口,眼神里大多是怀疑。这新县令年纪轻轻,能懂什么种地?
陈小乐也不废话,指着地里一个正在费劲巴拉拉着直辕犁的老汉,对身后一个膀大腰圆的护卫队员说:“去,换咱们的犁,在同一块地里,拉一趟试试。”
那队员应了一声,套上曲辕犁,吆喝一声,扶着犁就开始走。只见那犁头入土又深又稳,犁头轻松地翻开泥土,形成笔直的垄沟,队员走得轻松,不像那老汉,几乎把全身重量都压在了犁把上。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咦?这犁……好像真省劲儿?”
“你看那沟,翻得多漂亮!”
“官爷走得也轻快多了!”
围观的村民顿时议论开来,眼神里的怀疑变成了惊奇。
陈小乐走到地头,抓起一把被曲辕犁翻出的、带着湿气的泥土,对村民们说:“乡亲们都看到了吧?这新式犁省力,深耕效果好!地翻得深,庄稼的根才能扎得牢,才能耐旱,才能多打粮食!”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二十架犁,先放在你们村试用!县衙不收钱,白借给你们用!谁家先用,谁家后用,由里正和你们自己商量着排顺序。等用完了,你们告诉我,这犁到底好不好!”
一听是白借,村民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纷纷围住里正,七嘴八舌地要求先给自己家用。
陈小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示范效应比什么行政命令都管用。只要李家村用出了效果,消息自然会像风一样吹遍全县。
从李家村回来,陈小乐心情不错。刚进县衙,张衙役就迎上来,低声禀报:“大人,王捕头派去黑山坳蹲坑的兄弟,有消息传回来了。”
“哦?”陈小乐精神一振,“怎么说?”
“他们在黑山坳外围盯了几天,发现那边确实有个废弃的寨子,最近好像又有人活动的痕迹,进出的人不多,但都很警惕,生人根本靠不近。不过……他们有一次远远看到,那伙人往山里运东西,用麻布盖着,看那沉甸甸的样子,还有不小心露出来的边角……像是矿石!”
矿石!
陈小乐的心脏猛地一跳,果然和铁矿有关!
“还有,”张衙役的声音更低了,“他们认出来,带路的那个人,好像是……是孙书吏的一个远房侄子,以前在县城里就是个游手好闲的主。”
孙书吏?!
陈小乐眼中寒光一闪,好啊!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他原本以为刘书吏和孙书吏只是在县衙里捞钱搞鬼,没想到他们的手伸得这么长,竟然敢勾结外人,私采铁矿!这他妈是抄家灭族的罪过!
赵德柱账册上记录的和州府那边的牵连,黑山坳神秘的私矿,孙书吏的侄子……几条线索似乎隐隐约约要连到一起了。
他感觉自己正在揭开一个巨大的盖子,下面隐藏的东西,可能远超他的想象。
“告诉盯梢的兄弟撤回来,别再跟了,免得打草惊蛇。”陈小乐冷静地吩咐道,“另外,这事严格保密,除了王捕头和你,我不想有第三个人知道。”
“是,大人!”张衙役也知道事关重大,郑重地点头。
张衙役走后,陈小乐独自在书房里踱步,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原本以为只是县衙内部的权力斗争,现在却牵扯到了私采铁矿这种重罪,背后甚至可能还有州府的影子。
对手的能量,比他预估的要大得多。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现在的他就像在下一盘复杂的棋,对手不止一个,有的在明,有的在暗。
“不能慌,不能急。”他对自己说。
白糖生意要稳住,农业改革要推进,护卫队要壮大,这些都是他的基本盘。至于刘书吏、孙书吏还有黑山坳那伙人……就先让他们再蹦跶几天。
等他把刀磨快了,把队伍练强了,再来跟他们算总账。
他回到书案前,铺开一张新的稿纸,开始规划“工商护卫队”的训练大纲和装备采购清单。
磨刀,从来不误砍柴工。
赵德柱那本账册,陈小乐没急着用,这玩意儿就像一包见血封喉的毒药,得看准时机,用在最关键的地方,把对手一击毙命!现在扔出去,顶多让刘书吏他们伤筋动骨,还不到要命的时候。
他现在有更要紧的事——得把自家的篱笆先扎紧了。
苏小小从州府捎来的信,像根小鞭子抽在他身上。白糖生意被人盯上是迟早的事,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光靠王捕头手下那二十来号半脱产的护卫队,对付几个泼皮无赖还行,真要碰上州府那边来的过江龙,怕是连个响动都听不见就被人连锅端了。
“老王,护卫队得扩编了。”陈小乐把王捕头叫来,开门见山,“再招三十人,不,五十人!要最好的身板,最清白的底子,待遇翻倍,一天十文钱,管三顿饱饭!你给我往死里操练,别怕花钱!”
王捕头眼睛一亮,他早就想扩大队伍了:“大人放心!俺一定给您练出一支精兵来!”
“不是精兵,是‘工商护卫队’。”陈小乐纠正他,“明面上,就是保护咱们县里的工坊和商队,特别是往州府运白糖的车队。家伙事儿……你先想办法配齐腰刀和棍棒,要统一的服饰,看起来得像那么回事。”
他心里琢磨着,等以后钱更多了,或许可以悄悄搞点弩?不过这玩意儿管制太严,得从长计议。
安排完护卫队的事,陈小乐又把心思放回了农业改革上。光有曲辕犁的图纸不行,得让老百姓亲眼看到这玩意儿的好处。
他让石头暂停了工坊里其他的活儿,集中全力,先打造出二十架崭新的曲辕犁。然后,他亲自带着犁,叫上王捕头和几个衙役,来到了离县城最近、土地也最贫瘠的李家村。
李家村的里正早就得了信,带着一群看热闹的村民等在村口,眼神里大多是怀疑。这新县令年纪轻轻,能懂什么种地?
陈小乐也不废话,指着地里一个正在费劲巴拉拉着直辕犁的老汉,对身后一个膀大腰圆的护卫队员说:“去,换咱们的犁,在同一块地里,拉一趟试试。”
那队员应了一声,套上曲辕犁,吆喝一声,扶着犁就开始走。只见那犁头入土又深又稳,犁头轻松地翻开泥土,形成笔直的垄沟,队员走得轻松,不像那老汉,几乎把全身重量都压在了犁把上。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咦?这犁……好像真省劲儿?”
“你看那沟,翻得多漂亮!”
“官爷走得也轻快多了!”
围观的村民顿时议论开来,眼神里的怀疑变成了惊奇。
陈小乐走到地头,抓起一把被曲辕犁翻出的、带着湿气的泥土,对村民们说:“乡亲们都看到了吧?这新式犁省力,深耕效果好!地翻得深,庄稼的根才能扎得牢,才能耐旱,才能多打粮食!”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二十架犁,先放在你们村试用!县衙不收钱,白借给你们用!谁家先用,谁家后用,由里正和你们自己商量着排顺序。等用完了,你们告诉我,这犁到底好不好!”
一听是白借,村民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纷纷围住里正,七嘴八舌地要求先给自己家用。
陈小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示范效应比什么行政命令都管用。只要李家村用出了效果,消息自然会像风一样吹遍全县。
从李家村回来,陈小乐心情不错。刚进县衙,张衙役就迎上来,低声禀报:“大人,王捕头派去黑山坳蹲坑的兄弟,有消息传回来了。”
“哦?”陈小乐精神一振,“怎么说?”
“他们在黑山坳外围盯了几天,发现那边确实有个废弃的寨子,最近好像又有人活动的痕迹,进出的人不多,但都很警惕,生人根本靠不近。不过……他们有一次远远看到,那伙人往山里运东西,用麻布盖着,看那沉甸甸的样子,还有不小心露出来的边角……像是矿石!”
矿石!
陈小乐的心脏猛地一跳,果然和铁矿有关!
“还有,”张衙役的声音更低了,“他们认出来,带路的那个人,好像是……是孙书吏的一个远房侄子,以前在县城里就是个游手好闲的主。”
孙书吏?!
陈小乐眼中寒光一闪,好啊!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他原本以为刘书吏和孙书吏只是在县衙里捞钱搞鬼,没想到他们的手伸得这么长,竟然敢勾结外人,私采铁矿!这他妈是抄家灭族的罪过!
赵德柱账册上记录的和州府那边的牵连,黑山坳神秘的私矿,孙书吏的侄子……几条线索似乎隐隐约约要连到一起了。
他感觉自己正在揭开一个巨大的盖子,下面隐藏的东西,可能远超他的想象。
“告诉盯梢的兄弟撤回来,别再跟了,免得打草惊蛇。”陈小乐冷静地吩咐道,“另外,这事严格保密,除了王捕头和你,我不想有第三个人知道。”
“是,大人!”张衙役也知道事关重大,郑重地点头。
张衙役走后,陈小乐独自在书房里踱步,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原本以为只是县衙内部的权力斗争,现在却牵扯到了私采铁矿这种重罪,背后甚至可能还有州府的影子。
对手的能量,比他预估的要大得多。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现在的他就像在下一盘复杂的棋,对手不止一个,有的在明,有的在暗。
“不能慌,不能急。”他对自己说。
白糖生意要稳住,农业改革要推进,护卫队要壮大,这些都是他的基本盘。至于刘书吏、孙书吏还有黑山坳那伙人……就先让他们再蹦跶几天。
等他把刀磨快了,把队伍练强了,再来跟他们算总账。
他回到书案前,铺开一张新的稿纸,开始规划“工商护卫队”的训练大纲和装备采购清单。
磨刀,从来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