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京城来客
招商会的余波还没完全平息,清河县又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天晌午,一队车马缓缓驶入县城。为首的是一辆看似朴素的青篷马车,但拉车的四匹马神骏非凡,车辕上坐着的中年车夫眼神锐利,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
马车在县衙前停下,车帘掀起,一位身着月白长衫的年轻公子缓步下车。他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俊,气质温润,乍一看像个游学的书生。但跟在他身后的两个随从,步履沉稳,目光如电,分明是练家子。
“这位公子,请问......”张衙役刚迎上去,就被那年轻公子抬手止住。
“劳烦通传,就说京城故人李睿,特来拜访陈县令。”
张衙役一听这名号,腿肚子都软了。七皇子!这位爷怎么悄没声息就来了?
陈小乐正在工坊里查看新改进的水力锻锤,听说七皇子到了,心里也是一惊。这位爷不在京城待着,跑这儿来做什么?
他匆匆赶回县衙,就见李睿正负手站在院中,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新修的排水沟。
“下官不知殿下驾到,有失远迎......”陈小乐正要行礼,却被李睿扶住。
“陈县令不必多礼。”李睿笑道,“本王不请自来,叨扰了。”
两人在二堂分宾主落座。李睿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陈县令,你那个琉璃宝鉴,可是把京城都给惊动了。”
陈小乐心里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殿下说笑了,不过是些小玩意儿......”
“小玩意儿?”李睿从袖中取出一面小巧的玻璃镜,“母后见了这个,连说这是仙家宝物。连永王叔都派人四处打听,说要采办一批进献宫中。”
陈小乐暗道不好,永王府这块虎皮扯得有点大了。
“不过......”李睿话锋一转,“最让本王感兴趣的,倒是你那个专利法。”
他轻轻摩挲着茶杯,目光深邃:“这法子......很特别。听说现在周边州县的工匠,都往你这清河县跑?”
陈小乐斟酌着用词:“回殿下,下官只是觉得,若是发明创造得不到保护,谁还愿意费心钻研新技术?长此以往,工艺如何进步?”
李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问道:“那你觉得,这专利法,可否推行全国?”
陈小乐心中一震。这位七皇子,果然所图非小。
“殿下,此事急不得。”他谨慎地回答,“清河县小,试行新法尚可。若要推行全国,牵涉太广,还需从长计议。”
李睿笑了笑,不再追问,转而道:“带本王去看看你的工坊如何?听说你弄出了不少新鲜物事。”
陈小乐自然不能拒绝。
工坊里,水力锯床正嘎吱作响,将木材切割成标准尺寸。几个工匠正在组装新式水车,这是准备用在王家坳的灌溉工程上的。
李睿看得目不转睛,特别是看到水力锻锤一下下精准地锻打铁器时,眼中闪过惊异之色。
“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他问。
陈小乐含糊道:“有些是古书上看来的,有些是工匠们自己琢磨的。”
这时,石头捧着新打磨好的玻璃镜过来。李睿接过镜子,对着自己照了照,忽然笑了:“这镜子照人太清楚,连眼角的细纹都藏不住。”
他转向陈小乐,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看得太清楚,未必是好事。”
陈小乐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在点他。
参观完工坊,李睿又提出要去田间看看。
时值春耕,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新式曲辕犁在田里轻松地翻耕,远处新修的水渠正在引水灌溉。
王老栓正在田里忙活,见县令陪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过来,连忙上前行礼。
“老人家,今年收成预计如何?”李睿和气地问。
“回贵人话,”王老栓笑得满脸褶子,“用了新犁和堆肥,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陈大人还给我们发了新镰刀,好使得很!”
李睿仔细问了堆肥的法子,又看了新式农具,频频点头。
回城的路上,他忽然对陈小乐说:“你知道本王最欣赏你什么吗?”
“下官不知。”
“你做事,有章法。”李睿望着远处的田野,“农事是根本,工坊是枝叶,你两个都没放下,这很难得。”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现在风头太盛,已经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了。”
陈小乐苦笑道:“下官明白,只是有些事,不做不行。”
“该做的自然要做,但也要懂得藏锋。”李睿意味深长地说,“永王府那边,你打算如何收场?”
陈小乐心中一紧,知道正题来了。
“下官已经备好一份厚礼,不日就将送往永王府。”他谨慎地回答,“至于其他,下官不敢妄议。”
李睿满意地点点头:“你是个聪明人。记住,有些浑水,蹚不得。”
当晚,李睿在县衙住下。夜深人静时,陈小乐独自在书房里踱步。
七皇子这次来访,看似随意,实则处处都在敲打他。专利法、工坊、农事,甚至永王府,每一件事都在提醒他:你已经在某些人的视线里了。
“大人。”王捕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压低声音道,“都查问过了,城里城外没有任何官面上的接待安排,驿站也没收到任何文书。七皇子带来的随从,虽然精悍,但都穿着便装,马匹和车辆上也看不出任何皇室标记。依俺看,这八成是微服私访,除了咱们,没人知道他的行踪。”
陈小乐点点头:“加强戒备,但不要显得太刻意。”
王捕头犹豫了一下,又问:“大人,七皇子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陈小乐轻叹一声,“这是在告诉我,我这条船,该选个码头靠岸了。”
第二天一早,李睿便要启程回京。
临行前,他送给陈小乐一本《齐民要术》:“这是本王闲暇时批注的,或许对你有用。”
陈小乐双手接过,只见书页间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见解精辟,显然不是敷衍之作。
“谢殿下。”他真心实意地道谢。
李睿翻身上马,忽然回头道:“陈县令,记住本王的话。有些事,急不得。但该做的事,也不要犹豫。”
望着车队远去的烟尘,陈小乐久久不语。
张衙役凑过来,小声问:“大人,七皇子这是......看好咱们?”
陈小乐摩挲着手中的书卷,轻声道:“他是来划道的。”
“划道?”
“就是在告诉我,哪些雷区不能踩,哪些底线不能碰。”陈小乐转身往回走,“不过这样也好,至少知道游戏规则了。”
回到书房,他翻开那本《齐民要术》,在扉页上发现一行小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自为之。”
陈小乐看着这行字,忽然笑了。
这位七皇子,倒是比他想象中更有意思……
招商会的余波还没完全平息,清河县又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天晌午,一队车马缓缓驶入县城。为首的是一辆看似朴素的青篷马车,但拉车的四匹马神骏非凡,车辕上坐着的中年车夫眼神锐利,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
马车在县衙前停下,车帘掀起,一位身着月白长衫的年轻公子缓步下车。他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俊,气质温润,乍一看像个游学的书生。但跟在他身后的两个随从,步履沉稳,目光如电,分明是练家子。
“这位公子,请问......”张衙役刚迎上去,就被那年轻公子抬手止住。
“劳烦通传,就说京城故人李睿,特来拜访陈县令。”
张衙役一听这名号,腿肚子都软了。七皇子!这位爷怎么悄没声息就来了?
陈小乐正在工坊里查看新改进的水力锻锤,听说七皇子到了,心里也是一惊。这位爷不在京城待着,跑这儿来做什么?
他匆匆赶回县衙,就见李睿正负手站在院中,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新修的排水沟。
“下官不知殿下驾到,有失远迎......”陈小乐正要行礼,却被李睿扶住。
“陈县令不必多礼。”李睿笑道,“本王不请自来,叨扰了。”
两人在二堂分宾主落座。李睿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陈县令,你那个琉璃宝鉴,可是把京城都给惊动了。”
陈小乐心里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殿下说笑了,不过是些小玩意儿......”
“小玩意儿?”李睿从袖中取出一面小巧的玻璃镜,“母后见了这个,连说这是仙家宝物。连永王叔都派人四处打听,说要采办一批进献宫中。”
陈小乐暗道不好,永王府这块虎皮扯得有点大了。
“不过......”李睿话锋一转,“最让本王感兴趣的,倒是你那个专利法。”
他轻轻摩挲着茶杯,目光深邃:“这法子......很特别。听说现在周边州县的工匠,都往你这清河县跑?”
陈小乐斟酌着用词:“回殿下,下官只是觉得,若是发明创造得不到保护,谁还愿意费心钻研新技术?长此以往,工艺如何进步?”
李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问道:“那你觉得,这专利法,可否推行全国?”
陈小乐心中一震。这位七皇子,果然所图非小。
“殿下,此事急不得。”他谨慎地回答,“清河县小,试行新法尚可。若要推行全国,牵涉太广,还需从长计议。”
李睿笑了笑,不再追问,转而道:“带本王去看看你的工坊如何?听说你弄出了不少新鲜物事。”
陈小乐自然不能拒绝。
工坊里,水力锯床正嘎吱作响,将木材切割成标准尺寸。几个工匠正在组装新式水车,这是准备用在王家坳的灌溉工程上的。
李睿看得目不转睛,特别是看到水力锻锤一下下精准地锻打铁器时,眼中闪过惊异之色。
“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他问。
陈小乐含糊道:“有些是古书上看来的,有些是工匠们自己琢磨的。”
这时,石头捧着新打磨好的玻璃镜过来。李睿接过镜子,对着自己照了照,忽然笑了:“这镜子照人太清楚,连眼角的细纹都藏不住。”
他转向陈小乐,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看得太清楚,未必是好事。”
陈小乐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在点他。
参观完工坊,李睿又提出要去田间看看。
时值春耕,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新式曲辕犁在田里轻松地翻耕,远处新修的水渠正在引水灌溉。
王老栓正在田里忙活,见县令陪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过来,连忙上前行礼。
“老人家,今年收成预计如何?”李睿和气地问。
“回贵人话,”王老栓笑得满脸褶子,“用了新犁和堆肥,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陈大人还给我们发了新镰刀,好使得很!”
李睿仔细问了堆肥的法子,又看了新式农具,频频点头。
回城的路上,他忽然对陈小乐说:“你知道本王最欣赏你什么吗?”
“下官不知。”
“你做事,有章法。”李睿望着远处的田野,“农事是根本,工坊是枝叶,你两个都没放下,这很难得。”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现在风头太盛,已经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了。”
陈小乐苦笑道:“下官明白,只是有些事,不做不行。”
“该做的自然要做,但也要懂得藏锋。”李睿意味深长地说,“永王府那边,你打算如何收场?”
陈小乐心中一紧,知道正题来了。
“下官已经备好一份厚礼,不日就将送往永王府。”他谨慎地回答,“至于其他,下官不敢妄议。”
李睿满意地点点头:“你是个聪明人。记住,有些浑水,蹚不得。”
当晚,李睿在县衙住下。夜深人静时,陈小乐独自在书房里踱步。
七皇子这次来访,看似随意,实则处处都在敲打他。专利法、工坊、农事,甚至永王府,每一件事都在提醒他:你已经在某些人的视线里了。
“大人。”王捕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压低声音道,“都查问过了,城里城外没有任何官面上的接待安排,驿站也没收到任何文书。七皇子带来的随从,虽然精悍,但都穿着便装,马匹和车辆上也看不出任何皇室标记。依俺看,这八成是微服私访,除了咱们,没人知道他的行踪。”
陈小乐点点头:“加强戒备,但不要显得太刻意。”
王捕头犹豫了一下,又问:“大人,七皇子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陈小乐轻叹一声,“这是在告诉我,我这条船,该选个码头靠岸了。”
第二天一早,李睿便要启程回京。
临行前,他送给陈小乐一本《齐民要术》:“这是本王闲暇时批注的,或许对你有用。”
陈小乐双手接过,只见书页间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见解精辟,显然不是敷衍之作。
“谢殿下。”他真心实意地道谢。
李睿翻身上马,忽然回头道:“陈县令,记住本王的话。有些事,急不得。但该做的事,也不要犹豫。”
望着车队远去的烟尘,陈小乐久久不语。
张衙役凑过来,小声问:“大人,七皇子这是......看好咱们?”
陈小乐摩挲着手中的书卷,轻声道:“他是来划道的。”
“划道?”
“就是在告诉我,哪些雷区不能踩,哪些底线不能碰。”陈小乐转身往回走,“不过这样也好,至少知道游戏规则了。”
回到书房,他翻开那本《齐民要术》,在扉页上发现一行小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自为之。”
陈小乐看着这行字,忽然笑了。
这位七皇子,倒是比他想象中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