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长亭话别-《这个师爷很科学》

  第八十章 长亭话别

  京城巍峨的城墙在车后渐渐模糊成一道灰线,初升的日头给官道两旁的枯草镀上了一层淡金,却驱不散深秋清晨的寒意。

  车队行了约莫十里,前方路边出现了一座颇为破败的长亭。亭外,赫然停着几辆看似普通、实则用料讲究的马车,几名精干的护卫肃立四周。

  车夫“吁”了一声,勒住缰绳。

  陈小乐心有所感,掀开车帘,正看见七皇子李睿披着一件玄色斗篷,负手站在亭中,望着官道延伸的北方。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下车快步走入亭中,躬身行礼:“下官陈小乐,参见殿下。劳殿下亲至,下官惶恐。”

  李睿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浅淡的笑意,摆摆手:“不必多礼。此去北疆,山高路远,你我或许经年难见,特来送你一程。”

  他指了指石凳,自己先坐下了。亭中石桌上,竟温着一壶酒。

  “坐。”李睿亲手斟了两杯酒,将其中一杯推到陈小乐面前,“北地苦寒,这杯酒,算是为你驱驱寒气,也壮壮行色。”

  “谢殿下。”陈小乐双手接过,却没有立刻喝。

  李睿也不在意,自顾自抿了一口,目光依旧望着北方,语气平淡却带着分量:“安远镇的情况,比你手上那些卷宗写的,只怕还要糟上三分。镇守将军李崇山,是跟着老英国公在西北打过仗的,资格老,脾气硬,能不能用,看你自己的本事。掌管粮饷的转运使王朴,是户部王侍郎的远房族亲,手伸得长,胃口也不小,你动他的奶酪,他必咬人。”

  陈小乐默默听着,将这些名字记在心里。这些都是韩承未必能打听到的核心信息。

  “那里,胡汉杂处,兵匪一家。”李睿转过头,目光锐利地看着陈小乐,“光会做事不行,还得会杀人。有时候,刀子比道理管用。”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看似普通的玄铁令牌,上面只刻着一个古朴的“睿”字,放在桌上,推到陈小乐面前。

  “拿着。在北疆地界,若遇到生死攸关的麻烦,拿着它去‘昌顺’车行,或许能帮你递个消息,或者……找个藏身之处。”他顿了顿,语气加重,“记住,是生死攸关。小事,自己解决。这令牌用一次,情分就薄一分。”

  陈小乐看着那枚触手冰凉的令牌,心中凛然。这既是护身符,也是紧箍咒。他郑重收起:“下官明白,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

  李睿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些:“此去,放开手脚。只要你在安远镇站稳脚跟,做出成绩,让父皇看到边镇的新气象,京城里的那些闲言碎语,自有本王替你挡着。清河那边,你也不必过于忧心,只要你在北疆势起,周家投鼠忌器,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他举起酒杯,意味深长地看着陈小乐:“安远镇,就是你的试金石。是龙是虫,就看你这回了。莫要……让本王失望,也莫要,行差踏错。”

  最后四个字,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

  陈小乐举起酒杯,与李睿轻轻一碰,酒水微漾。他仰头一饮而尽,一股辛辣之意从喉头直坠丹田。

  “殿下提点之恩,下官铭记。此去,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朝廷,亦不负殿下期望。”他话语恭敬,却巧妙地回避了明确的效忠,只承诺“尽力”和“不负期望”。

  李睿似乎并不在意他的措辞,笑了笑,将杯中残酒洒在亭前土地上:“祝你,一路顺风。”

  陈小乐放下酒杯,再次深深一揖:“殿下保重,下官……告辞了。”

  他转身走出长亭,晨风吹动他的衣摆,背影在苍茫的官道上显得有些单薄,却又透着一股义无反顾的决绝。

  李睿站在亭中,望着车队重新启程,渐渐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尽头,脸上的笑意慢慢收敛,眼神变得深沉难测。

  “陈小乐……但愿你真是一把能开疆拓土的利剑,而非伤己的凶器。”他低声自语,随即对身旁侍卫吩咐,“回城。”

  马车里,陈小乐摩挲着怀中那枚冰冷的玄铁令牌,心潮起伏。七皇子的话,像一块块石头压在他心上。前路,果然是龙潭虎穴。但这番送行,也彻底打消了他最后一丝侥幸和犹豫。

  他没有退路了,只能向前。

  “大人,刚才那是……”张衙役凑过来,好奇地问。

  “是七皇子殿下。”陈小乐收起令牌,语气恢复平静,“传令下去,加快速度,尽快赶到安远镇。”

  他需要更快地抵达那个风暴中心,更快地弄清楚状况,更快地……拥有自己的力量。

  车队辚辚,向着北方那片未知而凶险的土地,疾驰而去。长亭送别的那杯酒,余温尚在,却已远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