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这账,得这么算-《这个师爷很科学》

  第九章 这账,得这么算

  账本小山被陈小乐扒拉了一夜,总算是摸出了点门道。他顶着两个黑眼圈,脑子里却跟明镜似的,那几条老狐狸的尾巴,算是被他攥住几根毛了。

  他没急着去找方正。老县令人是正派,但也优柔寡断,直接把这“审计报告”拍他桌上,估计又能把他愁得几晚上睡不着,最后大概率还是和稀泥。

  得换个法子。得让这帮老油子自己跳出来。

  这天上午,陈小乐没去工地,反而让张衙役去通知工房、户房几位书吏,说是排污工程遇到点技术难题,请诸位经验丰富的老吏过来商议一下。

  刘书吏、孙书吏几个接到通知,心里都犯嘀咕。这陈小乐搞什么名堂?技术难题?挖个粪坑能有什么技术难题?该不会是粮食的事儿发了,想找我们麻烦吧?

  几人互相递了个眼色,心里有鬼,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二堂旁边的小议事厅。

  一进去,就见陈小乐已经坐在那儿了,面前摊着几张写满字的纸,还有几本眼熟的账册。他脸上没啥表情,就是看着有点睡眠不足的疲惫。

  “诸位来了,坐。”陈小乐抬了抬手,语气平淡。

  刘书吏几个惴惴不安地坐下,心里那鼓敲得咚咚响。

  “今天请诸位来,确实是为了工程的事。”陈小乐开门见山,指了指图纸,“这排水沟的坡度,我总觉得有点不保险,万一淤堵了,前功尽弃。诸位都是县里的老人,经验丰富,帮忙参详参详?”

  就为这事儿?刘书吏心里稍稍一松,装模作样地看了看图纸,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道:“师爷多虑了,依老夫看,这坡度尚可,只要日后勤加疏浚,当无大碍。”

  “是啊是啊,师爷过于谨慎了。”孙书吏也连忙附和。

  “哦?是吗?”陈小乐点点头,像是接受了他们的意见,随即话锋一转,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到疏浚,这人工、物料的耗费就得提前规划。正好,我这里整理了一下往年类似工程的账目,也好做个参考。”

  他拿起面前那几张纸,慢悠悠地念道:“就比如……去年修缮县学,采购青砖一项,账上记录是每块砖十五文钱,共计采购了八千块。啧,这价格……我记得如今市面上的青砖,质量上乘的也不过七八文一块吧?刘书吏,您经手采买的,可知其中缘由?是去年砖价腾贵,还是咱们县学用的砖,格外金贵些?”

  刘书吏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后背唰地一下就冒出了冷汗。他张了张嘴,想狡辩,可陈小乐那眼神平静得吓人,手里还拿着账册,显然是有备而来。

  “这……这个……”刘书吏支支吾吾,额头见汗,“去年……去年雨水多,窑厂不好开工,砖价是……是涨了一些……”

  “涨了一倍?”陈小乐挑眉,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却像鞭子一样抽在刘书吏心上,“那还真是巧了。还有这笔,‘抚恤城中孤寡’,支取了五十两银子,后面这领取人的画押……孙书吏,您看看,这笔迹是不是有点太齐整了?我看着,倒像是一个人的手笔?”

  孙书吏胖脸一白,手里的茶杯差点没拿稳。

  陈小乐没等他回答,又翻过一页,目光扫向管户籍的陈书吏:“陈书吏,上上个月登记造册,领走的笔墨纸张耗费,比平常多了三成,这新添的丁口,有那么多吗?”

  他一条条,一桩桩,不紧不慢地说着。声音不大,却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割着那几个书吏的神经。他没拍桌子瞪眼,也没说什么重话,就是把这些账目里的蹊跷处,用最平淡的语气点出来。

  可越是这样,刘书吏几人心里越是发毛。这小子,他不按常理出牌啊!一般上官查账,要么勃然大怒,要么暗示索贿,哪有他这样,像聊家常一样把你那点破事全抖落出来的?

  这感觉,比挨顿骂还难受。就像被剥光了衣服扔在大街上,里子面子全没了。

  “陈……陈师爷,”刘书吏终于扛不住了,声音干涩地开口,“以往账目,或许……或许有些许疏漏之处,年代久远,一时也难以核查清楚。师爷如今督办排污工程,乃是利民大事,我等……我等必当尽心竭力,绝不敢再有任何差池……”

  这话已经是变相的服软和保证了。

  陈小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把手里的纸往桌上一放,身体微微前倾,看着眼前这几个面色惨白的老吏,缓缓道:“诸位都是县衙栋梁,以往有些‘疏漏’,过去了也就算了。我方大人仁厚,我陈小乐也不是揪着不放的人。”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但是,眼下这排污工程,是方大人盯着,全县百姓看着的!谁要是敢在这上面动手脚,克扣民夫的口粮,耽误了工程进度,以至于引发民怨甚至疫病……”

  他冷笑一声:“那就别怪我陈小乐,新账旧账,跟他一起算个明白!到时候,就不是坐在这里‘参详’这么简单了。”

  议事厅里鸦雀无声,只剩下几个老吏粗重的喘息声。

  “诸位,可听明白了?”陈小乐问。

  “明白!明白!”刘书吏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忙表态,“师爷放心,工程所需钱粮物料,工房必定优先保障,绝无拖延!”

  “户房这边,也定当严格核对,确保每一粒粮食都用到实处!”孙书吏也赶紧跟上。

  “好。”陈小乐站起身,“既然技术难题解决了,账目参考也有了,那就不耽误诸位办公了。”

  他拿起那几张纸和账册,转身就走,留下几个心惊肉跳的老吏在议事厅里面面相觑,半天缓不过神来。

  从那天起,排污工程的粮食供应再也没出过问题。运来的粟米变得干干净净,颗颗饱满。工房、户房那边办事的效率,也莫名快了不少,至少不敢再明着使绊子了。

  王捕头私下里对陈小乐佩服得五体投地:“师爷,您可真神了!都没见您发火,怎么就把那几条老泥鳅给镇住了?”

  陈小乐笑了笑,没说话。他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妥协。利益动人心,这点敲打,只能让他们收敛一时。要想真正把这县衙的风气扭过来,还得靠制度,靠那个被暂时搁置的“绩效考核”。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至少现在,他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工地上的技术难题,以及……那个一直在看笑话的赵德柱了。

  他望着城西方向,那里依旧臭气熏天,却也是他在这世界扎下的第一根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