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守望者”数据库破译的优化航线,“远征号”如幽灵般穿行在瑰丽却暗藏杀机的星云中。舰体上新添的合金补丁静静泛着冷光,诉说着不久前的激战余温;而借助心能水晶完成的系统适配改造已见实效,能源输出的稳定性与护盾冗余度显着提升,让舰员们眉宇间多了几分直面未知的底气。
航程从非坦途。星图标注的“重力异常区”与“高危裂隙”如獠牙般分布在航线两侧,那些区域的空间结构早已扭曲成混沌状态,时常能望见被撕成碎片的小行星残骸,连途经的星光都在此弯折、消散。某次规避行动中,一道深黑色裂隙突然暴起,数条通体炽白的能量巨触猛地探伸而出,在虚空中搅动出狂暴的能量乱流,转瞬又缩回黑暗深处,看得舰桥众人脊背发凉。
“我们这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刘洋盯着导航屏上密密麻麻的警示标记,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
“但至少是标了刻度的刀尖。”林晓的声音平静却坚定,“比起全然未知的黑暗,‘筛选者’或前人留下的这些警示,已是难得的仁慈。”
当“远征号”即将驶入一片由无数破碎星体、小行星碎块堆积而成的“寂灭星骸带”时,【领航员】突然发出警报:“捕捉到微弱求救信号,频率极不稳定,正持续衰减。”信号编码是从未见过的格式,但核心的求救脉冲节律,却与人类早期太空应急信号有着惊人的同源性——那是智慧生命在绝境中最本能的求生呐喊。
“绝非‘守望者’的手笔。”金素妍闭目凝神,精神力顺着信号轨迹轻探,“信号里裹着浓烈的恐惧、绝望,还有一丝不肯熄灭的求生意志,很纯粹。”
“信号源定位:星骸带核心区,一颗固态小行星内部。”【领航员】快速锁定坐标,“预计剩余信号存续时间:二十七分钟。”
是按原计划赶路,规避未知风险?还是转向救援,赌这份“同类”信号背后藏着关键情报?
“调整航向,全速前往信号源。”林晓的决策没有丝毫迟疑,“若这片星空尚存其他幸存者,他们的遭遇、他们掌握的信息,都可能成为我们活下去的关键。更何况,见死不救,从来不是人类文明的选择。”
“远征号”启动矢量推进器,如同灵活的巨鲸穿梭在密集的小行星群中,规避着高速掠过的碎块与星际尘埃。最终,在一颗直径约百公里、表面布满蜂窝状撞击坑的小行星背阴面,他们找到了信号源头——一处人工开凿的隐蔽洞口,洞口漂浮着几块扭曲变形的金属残骸,依稀能辨认出逃生舱的流线型轮廓。
那艘小型逃生舱半嵌在岩石缝隙中,舱体裂痕纵横,应急灯光在黑暗中忽明忽暗,如同濒死者最后的呼吸。求救信号正是从这具“铁壳”中艰难溢出。
“派遣救援小队,战斗无人机在外围建立警戒圈。”林晓下令的同时,指尖已在控制台调出逃生舱周边的三维模型。
两艘搭载着牵引光束与切割工具的工程艇缓缓驶离母舰,在数架战斗无人机的护卫下,小心翼翼地靠近目标。经过十余分钟的精准作业,救援小队成功撬开严重变形的舱门,一股混杂着焦糊味、臭氧味与异星生物气息的浑浊空气喷涌而出。
舱内一片狼藉,维生系统早已濒临崩溃,五名形貌奇特的类人生物蜷缩在角落,陷入半昏迷状态。他们皮肤呈暗灰色,覆盖着细密的鳞片,长着四只细长灵活的手臂,头颅偏大,眼窝深陷,没有明显毛发,身上的制服破烂不堪,却能看出特殊的抗辐射材质——这是一群遭遇灭顶之灾的异星幸存者。
“生命体征微弱但稳定,无明显感染迹象,请求带回隔离医疗舱。”医疗官的汇报通过通讯器传来。
在“远征号”先进医疗技术的救治下,五名外星幸存者很快陆续苏醒。借助【领航员】的实时语言解码与金素妍的心灵感应辅助,双方艰难完成了初步沟通。他们自称“墨菲斯族”,来自一颗名为“琉璃星”的宜居行星——数十个地球年前,“守望者”舰队突然降临,以“生态净化”为名,对琉璃星展开无差别摧毁,他们是少数乘科研考察舰突围的幸存者,几十年来一直在星际间流浪躲藏,直至逃生舱动力耗尽,被困在这片星骸带中。
“感谢你们,陌生的救赎者。”为首的墨菲斯人自称萨瑟兰,是原琉璃星科学院的研究员,他四只细长的手臂在胸前交叉,做出一个复杂而庄重的手势,语气带着奇特的颤音,“在这片死寂的星空中,我们已经太久……没有感受过善意了。”
在专门准备的无菌交流室里,林晓、金素妍、叶依云与技术顾问刘洋围坐一堂,与萨瑟兰展开深入交谈。墨菲斯人的叙述印证了“守望者”在这个位面的肆虐程度,也证实了“虚空灵树”作为幸存文明聚集点的核心地位。
“‘虚空灵树’周边的空间相对稳定,还有一个名为‘光漪族’的中立种族维持秩序,禁止任何大规模武装冲突。”萨瑟兰的四只眼睛里闪过复杂的光,“所以无数像我们一样的流浪文明,都会把那里当作最后的庇护所,或是情报交换的枢纽。但‘光漪族’极其排外,沟通方式也异于常规,只允许通过它们‘试炼’的文明临时停留;而且‘守望者’的巡逻舰队常年在灵树外围游弋,一旦判定为‘污染源’,就会展开无差别抓捕。”
“你们对‘守望者’和‘筛选者’的本质,有多少了解?”林晓抛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萨瑟兰缓缓摇头,暗灰色的脸上浮现出深深的恐惧:“我们所知有限。‘守望者’是冰冷的执行者,只懂毁灭;而‘筛选者’更像传说中的规则制定者,从不露面,却掌控着生死。我们只知道,想在‘灵树’获取知识、寻求庇护,必须通过‘光漪族’的试炼——那试炼不看文明科技水平,只看两样东西:文明的精神本质纯度,以及个体的灵能亲和度。”
为回报救援之恩,也为换取“远征号”的同行庇护,萨瑟兰主动分享了墨菲斯族的核心技术——“相位扭曲力场”。这是一种小范围、短时效的空间隐身技术,能通过扭曲局部空间曲率,规避常规传感器与“守望者”低级巡逻舰的扫描探测,对“远征号”后续穿越危险空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墨菲斯人的加入,为“远征号”带来了宝贵的星域情报与关键技术补充。尽管他们对“筛选者”的核心秘密知之甚少,但他们的存在本身,便打破了地球文明在这片位面的孤独感——他们不是唯一的抗争者。
“我们愿意与你们同行。”萨瑟兰代表族人表态,四只手臂紧紧交握在胸前,眼中重新燃起名为希望的光芒,“我们熟悉附近星域的暗礁与捷径,或许能略尽绵薄。只求你们……能带我们抵达‘虚空灵树’。”
临时同盟就此达成。“远征号”的乘员名单中,多了五位异星文明的成员。刘洋的工程团队立刻投入“相位扭曲力场”的逆向解析,力争在抵达灵树前完成舰船适配;叶依云拿着记录仪,细致记录着墨菲斯族的生理特征、语言习惯与文明历史,这些都是人类接触外星文明的第一手珍贵资料;金素妍则反复琢磨着“精神本质”与“灵能亲和度”两个关键词,直觉告诉她,这正是通过“光漪族”试炼的核心密钥。
林晓伫立在舰桥观测窗前,目光掠过窗外那片埋葬了无数文明的星骸带,心绪翻涌。
墨菲斯族的遭遇,或许就是地球文明的潜在宿命。
“守望者”的阴影如影随形,“筛选者”的规则冰冷无情。
但在这片绝望星海中,幸存者之间的短暂携手,恰似点点星光穿透阴霾,照亮了前行之路——文明的火种,从来都在绝境中顽强燃烧,永不屈服。
“设定新航向,目标——‘虚空灵树’外围,‘光漪之海’。”
“远征号”缓缓调整姿态,承载着人类与墨菲斯人的共同希望,再次驶入茫茫星海,朝着那片既是庇护所、亦是新考场的未知星域,坚定前行。
航程从非坦途。星图标注的“重力异常区”与“高危裂隙”如獠牙般分布在航线两侧,那些区域的空间结构早已扭曲成混沌状态,时常能望见被撕成碎片的小行星残骸,连途经的星光都在此弯折、消散。某次规避行动中,一道深黑色裂隙突然暴起,数条通体炽白的能量巨触猛地探伸而出,在虚空中搅动出狂暴的能量乱流,转瞬又缩回黑暗深处,看得舰桥众人脊背发凉。
“我们这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刘洋盯着导航屏上密密麻麻的警示标记,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
“但至少是标了刻度的刀尖。”林晓的声音平静却坚定,“比起全然未知的黑暗,‘筛选者’或前人留下的这些警示,已是难得的仁慈。”
当“远征号”即将驶入一片由无数破碎星体、小行星碎块堆积而成的“寂灭星骸带”时,【领航员】突然发出警报:“捕捉到微弱求救信号,频率极不稳定,正持续衰减。”信号编码是从未见过的格式,但核心的求救脉冲节律,却与人类早期太空应急信号有着惊人的同源性——那是智慧生命在绝境中最本能的求生呐喊。
“绝非‘守望者’的手笔。”金素妍闭目凝神,精神力顺着信号轨迹轻探,“信号里裹着浓烈的恐惧、绝望,还有一丝不肯熄灭的求生意志,很纯粹。”
“信号源定位:星骸带核心区,一颗固态小行星内部。”【领航员】快速锁定坐标,“预计剩余信号存续时间:二十七分钟。”
是按原计划赶路,规避未知风险?还是转向救援,赌这份“同类”信号背后藏着关键情报?
“调整航向,全速前往信号源。”林晓的决策没有丝毫迟疑,“若这片星空尚存其他幸存者,他们的遭遇、他们掌握的信息,都可能成为我们活下去的关键。更何况,见死不救,从来不是人类文明的选择。”
“远征号”启动矢量推进器,如同灵活的巨鲸穿梭在密集的小行星群中,规避着高速掠过的碎块与星际尘埃。最终,在一颗直径约百公里、表面布满蜂窝状撞击坑的小行星背阴面,他们找到了信号源头——一处人工开凿的隐蔽洞口,洞口漂浮着几块扭曲变形的金属残骸,依稀能辨认出逃生舱的流线型轮廓。
那艘小型逃生舱半嵌在岩石缝隙中,舱体裂痕纵横,应急灯光在黑暗中忽明忽暗,如同濒死者最后的呼吸。求救信号正是从这具“铁壳”中艰难溢出。
“派遣救援小队,战斗无人机在外围建立警戒圈。”林晓下令的同时,指尖已在控制台调出逃生舱周边的三维模型。
两艘搭载着牵引光束与切割工具的工程艇缓缓驶离母舰,在数架战斗无人机的护卫下,小心翼翼地靠近目标。经过十余分钟的精准作业,救援小队成功撬开严重变形的舱门,一股混杂着焦糊味、臭氧味与异星生物气息的浑浊空气喷涌而出。
舱内一片狼藉,维生系统早已濒临崩溃,五名形貌奇特的类人生物蜷缩在角落,陷入半昏迷状态。他们皮肤呈暗灰色,覆盖着细密的鳞片,长着四只细长灵活的手臂,头颅偏大,眼窝深陷,没有明显毛发,身上的制服破烂不堪,却能看出特殊的抗辐射材质——这是一群遭遇灭顶之灾的异星幸存者。
“生命体征微弱但稳定,无明显感染迹象,请求带回隔离医疗舱。”医疗官的汇报通过通讯器传来。
在“远征号”先进医疗技术的救治下,五名外星幸存者很快陆续苏醒。借助【领航员】的实时语言解码与金素妍的心灵感应辅助,双方艰难完成了初步沟通。他们自称“墨菲斯族”,来自一颗名为“琉璃星”的宜居行星——数十个地球年前,“守望者”舰队突然降临,以“生态净化”为名,对琉璃星展开无差别摧毁,他们是少数乘科研考察舰突围的幸存者,几十年来一直在星际间流浪躲藏,直至逃生舱动力耗尽,被困在这片星骸带中。
“感谢你们,陌生的救赎者。”为首的墨菲斯人自称萨瑟兰,是原琉璃星科学院的研究员,他四只细长的手臂在胸前交叉,做出一个复杂而庄重的手势,语气带着奇特的颤音,“在这片死寂的星空中,我们已经太久……没有感受过善意了。”
在专门准备的无菌交流室里,林晓、金素妍、叶依云与技术顾问刘洋围坐一堂,与萨瑟兰展开深入交谈。墨菲斯人的叙述印证了“守望者”在这个位面的肆虐程度,也证实了“虚空灵树”作为幸存文明聚集点的核心地位。
“‘虚空灵树’周边的空间相对稳定,还有一个名为‘光漪族’的中立种族维持秩序,禁止任何大规模武装冲突。”萨瑟兰的四只眼睛里闪过复杂的光,“所以无数像我们一样的流浪文明,都会把那里当作最后的庇护所,或是情报交换的枢纽。但‘光漪族’极其排外,沟通方式也异于常规,只允许通过它们‘试炼’的文明临时停留;而且‘守望者’的巡逻舰队常年在灵树外围游弋,一旦判定为‘污染源’,就会展开无差别抓捕。”
“你们对‘守望者’和‘筛选者’的本质,有多少了解?”林晓抛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萨瑟兰缓缓摇头,暗灰色的脸上浮现出深深的恐惧:“我们所知有限。‘守望者’是冰冷的执行者,只懂毁灭;而‘筛选者’更像传说中的规则制定者,从不露面,却掌控着生死。我们只知道,想在‘灵树’获取知识、寻求庇护,必须通过‘光漪族’的试炼——那试炼不看文明科技水平,只看两样东西:文明的精神本质纯度,以及个体的灵能亲和度。”
为回报救援之恩,也为换取“远征号”的同行庇护,萨瑟兰主动分享了墨菲斯族的核心技术——“相位扭曲力场”。这是一种小范围、短时效的空间隐身技术,能通过扭曲局部空间曲率,规避常规传感器与“守望者”低级巡逻舰的扫描探测,对“远征号”后续穿越危险空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墨菲斯人的加入,为“远征号”带来了宝贵的星域情报与关键技术补充。尽管他们对“筛选者”的核心秘密知之甚少,但他们的存在本身,便打破了地球文明在这片位面的孤独感——他们不是唯一的抗争者。
“我们愿意与你们同行。”萨瑟兰代表族人表态,四只手臂紧紧交握在胸前,眼中重新燃起名为希望的光芒,“我们熟悉附近星域的暗礁与捷径,或许能略尽绵薄。只求你们……能带我们抵达‘虚空灵树’。”
临时同盟就此达成。“远征号”的乘员名单中,多了五位异星文明的成员。刘洋的工程团队立刻投入“相位扭曲力场”的逆向解析,力争在抵达灵树前完成舰船适配;叶依云拿着记录仪,细致记录着墨菲斯族的生理特征、语言习惯与文明历史,这些都是人类接触外星文明的第一手珍贵资料;金素妍则反复琢磨着“精神本质”与“灵能亲和度”两个关键词,直觉告诉她,这正是通过“光漪族”试炼的核心密钥。
林晓伫立在舰桥观测窗前,目光掠过窗外那片埋葬了无数文明的星骸带,心绪翻涌。
墨菲斯族的遭遇,或许就是地球文明的潜在宿命。
“守望者”的阴影如影随形,“筛选者”的规则冰冷无情。
但在这片绝望星海中,幸存者之间的短暂携手,恰似点点星光穿透阴霾,照亮了前行之路——文明的火种,从来都在绝境中顽强燃烧,永不屈服。
“设定新航向,目标——‘虚空灵树’外围,‘光漪之海’。”
“远征号”缓缓调整姿态,承载着人类与墨菲斯人的共同希望,再次驶入茫茫星海,朝着那片既是庇护所、亦是新考场的未知星域,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