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线膛炮出厂与军舰厂 下-《黑风寨主成帝路》

  旨意下达后,新京军工厂内一片忙碌。工匠们纷纷收拾行李,有的兴奋,有的不舍——兴奋的是能去南方开拓新的天地,不舍的是离开生活多年的新京。刘铁匠拿着一把刚打制好的凿子,反复摩挲着,眼中满是期待:“广州的铁矿好,说不定能打出更好的炮坯子。”李博士则在整理图纸,将“虎啸”炮的设计图和新枪的图纸小心翼翼地收好,他知道,这些图纸是大新军工的命脉,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半个月后,两支队伍分别从新京出发,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前往广州的队伍沿着川黔古道前行,沿途的官府早已接到旨意,提前准备好了粮草和车马;前往香山的队伍则乘船沿长江而下,再转海路前往广东,船上满载着各种机械工具和图纸,李博士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心中充满了憧憬——他相信,用不了多久,香山就会造出属于大新的第一艘军舰。

  与此同时,王九击已开始规划海军的发展。他召集军务总参谋部和科学院的官员,在王宫的议事殿内召开了一场特殊的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建造什么样的军舰。

  会议桌上,铺着一张巨大的白纸,科学院张博士用炭笔在纸上画着各种军舰的草图。有的是模仿英军的铁甲舰,有的是传统的帆船改造,还有的是他自己设计的新型军舰。

  “大王,英军的铁甲舰虽然强大,但吃水太深,不适合在珠江这样的内河航行。”张博士指着一张草图说道,“咱们的主要战场在南方,江河纵横,海岸线虽长,但目前最急需的是能在江河和近海作战的军舰。因此,我认为应该建造浅水重炮舰。”

  浅水重炮舰?众人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这个概念在当时的华夏还是第一次听说。

  张博士解释道:“浅水重炮舰,顾名思义,就是吃水浅、火力强的军舰。它的船体不需要太大,吃水深度控制在三米以内,这样既能在江河中航行,又能在近海活动。同时,要配备大口径的火炮,用于轰击敌军的岸防工事和军舰。”

  王九击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具体参数呢?”

  “排水量可以定在1200吨左右,全长45米,型宽12米,吃水2.8米,这样的尺寸在珠江航道上通行无阻。”张博士拿起炭笔,在纸上快速勾勒,“动力采用高压单胀蒸汽机,额定1200马力,双螺旋桨,不需要风帆,这样可以减少船员数量,也避免了风向对航行的影响。装甲方面,甲板水平装甲用150毫米的锻铁,旋转炮塔用300毫米的锻铁,炮塔顶部用50毫米的锻铁,这样既能抵御敌军的炮弹,又不会让船身太重。”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武器系统是关键。主炮采用两门150毫米前装线膛炮,安装在单座360°旋转炮塔上,可以全方位射击,射程达到两千五百米;副炮用两门12磅榴弹炮,安装在船舷两侧,用于近防。这样的火力配置,对付英军的轻型军舰和岸防工事绰绰有余。”

  沈庭渊在一旁计算着:“这样一艘军舰,需要多少船员?续航能力如何?”

  “船员85人,其中军官8人,水手和炮手77人。”张博士回答道,“续航能力可以达到1200海里/8节,也就是说,以8节的速度航行,可以连续航行1200海里,足够在珠江和南海近海执行任务了。”

  王九击看着草图,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他知道,张博士的设计非常务实,符合大新目前的需求。浅水重炮舰造价相对较低,建造周期较短,而且能快速形成战斗力,非常适合作为大新海军的起步装备。

  “好!就按这个方案来!”王九击猛地一拍桌,声音洪亮,“传我旨意,香山军舰厂即刻开工建造四艘浅水重炮舰,按照张博士设计的参数,务必在六个月内下水!所需资金从广东的财税中调拨,若有不足,从国库补充。”

  张博士心中一喜,连忙躬身应诺:“臣遵旨!定不辜负大王的期望!”

  军务总参谋部的官员们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知道,这四艘浅水重炮舰的建造,将是大新海军的开端。有了海军,大新就能彻底控制珠江航道,守住东南的门户,将来甚至可以出海作战,与英法海军一决高下。

  消息传到香山时,军舰厂的选址工作刚刚完成。厂址选在香山县的伶仃洋岸边,这里水深适中,海岸线平缓,非常适合建造船厂。工人们正在平整土地,搭建厂房,听到要建造四艘浅水重炮舰的消息,个个干劲十足。

  李博士亲自带着工匠们绘制详细的图纸,从船体的龙骨到蒸汽机的安装,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洋技师们也开始陆续到位,他们大多是从澳门聘请的葡萄牙人和英国人,有的是造船专家,有的是机械工程师,虽然语言不通,但在图纸和手势的交流下,很快便投入到工作中。

  一名名叫约翰的英国技师,曾在英国皇家海军造船厂工作过,当他看到李博士设计的图纸时,眼中满是惊讶:“李,你们的设计非常先进,尤其是旋转炮塔的设计,比英国的某些军舰还要合理。”

  李博士笑着道:“约翰先生,我们只是借鉴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再结合自己的需求进行改进。希望我们能合作愉快,造出最好的军舰。”

  约翰点了点头:“放心吧,李,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

  在工匠们的日夜奋战下,香山军舰厂的厂房很快便搭建起来。巨大的船坞挖好了,起重机安装完毕,蒸汽机的零部件也开始陆续铸造。炉火日夜不息,铁锤的敲击声、机械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在伶仃洋岸边奏响了一曲工业革命的乐章。

  王九击站在王宫的了望塔上,望着南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六个月后,当那四艘浅水重炮舰下水时,大新的海军将正式诞生。这不仅是一支军队的崛起,更是一个国家的觉醒。从此,华夏的江河湖海,将不再任由列强驰骋,大新的军舰,将带着龙的怒吼,守护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

  而此时的广州军工厂,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张雷和刘铁匠带领着工匠们,很快便建起了厂房,安装了熔炉和机床。第一批“虎啸”炮的炮坯已经开始铸造,工人们按照新京的工艺,一丝不苟地工作着,他们相信,用不了多久,广州军工厂生产的枪炮,就会装备到南疆的每一支军队中,为守护大新的疆土贡献力量。

  1861年的春天,对于大新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军工厂的炉火照亮了军工发展的道路,军舰厂的船坞孕育着海军的未来,大新王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军工和军事领域崛起,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