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常州、无锡后,第七军团稍作休整,便沿着京杭大运河向天京推进。沿途州县的太平军守军早已听闻苏南大败的消息,要么望风而降,要么弃城而逃,大新军队如入无人之境,仅用五日便抵达天京城下。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城墙高达三丈,周长数十里,城外环绕着宽阔的护城河,河上仅有三座浮桥可供通行,易守难攻。洪秀全调集了城内所有残余兵力,共计三万余人,其中能战之兵不足一万,多为陈玉成突围带回的残部与天京卫戍部队,其余两万余人皆是临时征召的百姓,手中仅有大刀、长矛等简陋武器,少数人配备了线膛燧发枪。
石达开与吴天勇抵达天京郊外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中军大帐内,沙盘上清晰地标示出天京的城防部署:东门、南门、西门防守最为严密,各有五千守军,城头架设了大量前装滑膛炮;北门防守相对薄弱,仅有三千守军,且护城河较窄,便于架设云梯。“洪秀全的心思很明显,想要依托坚固城防与护城河天险,死守待援。”石达开指着沙盘说道,“但他不知道,各地援军早已被我军牵制,天京已是一座孤城。”
吴天勇接过话头:“我建议,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术。东门、南门、西门全力强攻,集中炮火炸开城墙缺口;北门则网开一面,留出突围通道,待敌军突围时,再设伏歼灭,可减少我军攻城伤亡。”
军团主参军补充道:“中路的十门‘虎啸二型’后装炮与八门前装线膛炮,可分别部署在东、南、西三门之外,重点轰击城墙中段,炸开缺口;后装枪部队负责压制城头火力,为步兵攻城扫清障碍;前装枪部队携带云梯、浮桥组件,待缺口炸开后,迅速渡河攻城。”
石达开颔首赞同:“就按此计划部署!吴天勇率右路一万五千人,主攻东门;我率左路一万五千人,主攻南门;中路一万五千人分为两部,一部主攻西门,一部在北门外设伏,伺机歼灭突围之敌。明日黎明,全军发起总攻!”
军令传下,第七军团迅速展开部署。东门外,吴天勇将四门“虎啸二型”后装炮与三门前装线膛炮架设在高地,炮口直指东门城墙中段;后装枪部队呈散兵线展开,距离护城河千米处构筑火力点;前装枪部队则携带浮桥组件与云梯,在炮火阵地后方待命。南门外,石达开的部署与东门如出一辙,四门“虎啸二型”后装炮与三门前装线膛炮对准南门城墙,士兵们摩拳擦掌,等待着进攻的号角。西门外,中路部队的两门“虎啸二型”后装炮与两门前装线膛炮已架设完毕,虽炮火数量较少,但足以对西门城墙造成威胁。北门外,中路剩余的兵力隐蔽在两侧的树林中,后装枪部队占据高地,前装枪部队则在道路两侧挖掘战壕,形成口袋阵,静候敌军突围。
次日黎明,天还未亮,攻城的号角便响彻天地。“开火!”随着石达开的一声令下,南门外的七门火炮同时轰鸣。“虎啸二型”后装炮以每分钟五发的速度倾泻榴弹,炮弹精准砸在南门城墙中段,砖石飞溅,城墙在冲击力下不断崩塌;前装线膛炮则发射实心弹,对着城墙缺口反复轰击,扩大缺口范围。城头上的太平军守军纷纷缩在城垛后,不敢轻易探身,他们的前装滑膛炮射程不及,炮弹大多落在城外,根本无法对大新的炮兵阵地造成威胁。
东门外,吴天勇也下令炮火轰击。四门“虎啸二型”后装炮的威力更为惊人,仅一刻钟,东门城墙便被炸开一道宽约十米的缺口。“后装枪部队,压制城头火力!”吴天勇高声下令,数千支后装枪同时开火,弹幕如墙,将城头试图反击的太平军士兵一一射杀。一名太平军炮手刚点燃滑膛炮引信,便被两发连续射出的子弹击穿胸膛,炮身也被随后而来的榴弹炸毁。
西门外的炮火虽少,却也精准高效。两门“虎啸二型”后装炮与两门前装线膛炮交替轰击,城墙中段很快出现一道窄小的缺口,虽不足以让大部队入城,却也牵制了西门的守军,让他们无法增援其他城门。
“前装枪部队,架设浮桥,准备攻城!”石达开见南门城墙的缺口已扩大至十五米,当即下令。前装枪士兵们推着浮桥组件,冒着城头零星的炮火,迅速冲向护城河。他们动作娴熟,仅用十分钟便架设起两座浮桥。“冲锋!”随着连长的一声令下,士兵们踩着浮桥,挥舞着云梯,朝着缺口冲去。
城头上的太平军见状,纷纷挥舞着大刀、长矛冲来,试图堵住缺口。石达开麾下的后装枪部队立即加大火力,子弹如雨点般落在缺口两侧,将冲来的太平军士兵成片射杀。前装枪士兵们趁机爬上城墙,与残余的太平军展开肉搏。一名大新士兵刚登上缺口,便被三名太平军士兵围攻,他侧身躲过刀锋,手中前装枪的枪托狠狠砸在一名敌军头上,随后拔出刺刀,刺穿了另一名敌军的胸膛,第三名敌军见状吓得转身就跑,却被后方的士兵一枪击毙。
东门外的攻城战同样激烈。吴天勇率部冲过浮桥,后装枪部队在城下提供火力掩护,前装枪部队则沿着缺口登城。陈玉成亲自在东门督战,他挥舞着大刀,嘶吼着下令:“守住缺口!谁敢后退,立斩不赦!”可太平军士兵早已士气低落,面对大新军队的猛烈攻势,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一名后装枪士兵连续射击,五发子弹击毙五名太平军士兵,随后装上刺刀,冲入人群,如入无人之境。
激战至午时,东、南两门的城墙缺口已被大新军队牢牢控制,士兵们源源不断地入城,与太平军展开巷战。天京城内的街道狭窄,房屋密集,太平军依托民房顽抗,却根本无法抵挡后装枪的射速优势。大新士兵以十人为一小组,交替掩护,逐街清剿,子弹不断收割着顽抗者的性命。一名太平军士兵躲在房门后,试图偷袭,却被一名后装枪士兵精准锁定,子弹穿透门板,将其击毙。
洪秀全在天王府内得知东、南两门失守,吓得魂飞魄散。他深知,天京已经守不住了,若不突围,必将被大新军队生擒。“传我旨意!全军从北门突围,前往浙西与残余部队汇合!”洪秀全嘶吼着,带着后宫嫔妃与亲兵,朝着北门逃窜。
城内的太平军士兵见状,纷纷跟随着洪秀全向北门涌去。三万余人挤在狭窄的街道上,混乱不堪,有的士兵甚至相互踩踏,死伤无数。陈玉成试图组织抵抗,却被混乱的人流裹挟着,根本无法控制局面。
北门外,埋伏的大新军队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开始突围了!”观察员高声喊道。中路指挥官当即下令:“后装枪部队,占据高地,密集射击;前装枪部队,守住战壕,防止敌军冲过!”
当洪秀全的亲兵率先冲出北门时,早已准备就绪的后装枪部队立即开火。密集的子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冲在最前面的太平军士兵成片倒下,鲜血染红了北门城外的土地。洪秀全吓得连忙躲在亲兵身后,催促着部队快速前进。可后续的太平军士兵源源不断地涌出,却被大新军队的火力死死压制,根本无法突破防线。
陈玉成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突围已无可能,只能拼死一战。“弟兄们,跟我冲!”陈玉成挥舞着大刀,冲向大新军队的战壕。可他刚冲出几步,便被数支后装枪同时瞄准,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陈玉成身体猛地一震,手中的大刀“哐当”落地,最终重重摔在地上,双眼圆睁,带着无尽的不甘与绝望。
失去指挥的太平军更是乱作一团,士兵们纷纷丢弃武器,跪地投降。洪秀全见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却被身旁的亲兵死死拉住。“天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突围出去,再图东山再起啊!”亲兵哭喊着,拖拽着洪秀全想要继续向北逃窜。可此时的北门外,早已被大新军队的火力织成密不透风的死亡之网,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成片伤亡的代价。
后装枪部队占据的高地上,士兵们轮番射击,黄铜弹壳如瀑布般落下,枪管被打得发烫,却依旧没有停歇。一名老兵连续射击半个时辰,击毙了二十余名太平军士兵,手指被扳机磨出鲜血,却只是咬着牙,简单包扎后便再次举枪瞄准。前装枪部队则依托战壕,稳稳守住防线,太平军士兵想要冲过战壕,却被精准的射击一一阻拦,尸体在战壕前堆积如山,鲜血顺着壕沟流淌,形成一道道暗红的溪流。
“放下武器!投降不杀!”大新士兵们高声喊话,声音透过战场的硝烟,传入太平军士兵耳中。早已失去抵抗意志的太平军士兵们,纷纷丢掉手中的大刀、长矛与枪械,跪地投降,脸上满是疲惫与绝望。有的士兵瘫坐在地上,放声痛哭;有的则双手抱头,眼神空洞;还有的士兵试图混入投降的人群中,却被大新士兵认出,当场擒获。
洪秀全被亲兵拖拽着,躲在一堆尸体后面,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他知道,自己的帝王梦,终究还是碎了。曾经的“天父之子”“天王下凡”,如今却如同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他看着那些跪地投降的士兵,看着远处飘扬的玄黑色大新军旗,眼中满是不甘与怨毒,却又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一支后装枪精锐小组穿过混乱的战场,朝着洪秀全藏身的方向赶来。“那是洪秀全!抓住他!”小组长高声喊道,手中的“龙吟1864式”后装枪对准了洪秀全。
亲兵们见状,纷纷挡在洪秀全身前,想要拼死保护。可他们手中的武器早已在混乱中丢失,只能赤手空拳地冲向小队。“砰砰砰!”几声枪响,亲兵们纷纷倒地,鲜血溅在洪秀全的龙袍上,将那原本华丽的衣袍染得暗红。
洪秀全吓得浑身发抖,瘫坐在地上,再也无法动弹。小组长快步上前,一把揪住洪秀全的衣领,将他从尸体堆中拖了出来。“洪秀全,抓住你了!”小队长的声音冰冷而坚定。
洪秀全抬起头,看着眼前身着玄黑军装的大新士兵,眼中满是恐惧。他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任由士兵将他捆绑起来,押往中军大营。
随着洪秀全被俘,天京城内的残余太平军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巷战中的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向大新军队投降。第七军团的士兵们逐街清剿,仅用两个时辰,便彻底控制了天京城。
南门外,石达开正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内飘扬的玄黑色大新军旗,心中感慨万千。从早年追随洪秀全起义,到后来率部出走,另立翼国,再到如今归顺大新,率军攻克天京,终结太平天国,他的一生,都在为推翻腐朽统治、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而奋斗。如今,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他心中的一块大石,也终于落了地。
吴天勇策马来到城楼上,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皖王,天京已破,洪秀全被俘,太平天国彻底覆灭了!”
石达开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城下的战场,眼中满是欣慰:“是啊,结束了。从此以后,苏浙之地,再也不会有战乱之苦,百姓们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此时,一名传令兵快步登上城楼,躬身道:“皖王、威王,中路指挥官请示,被俘的洪秀全与太平天国核心将领如何处置?”
石达开沉吟片刻,说道:“将他们全部押往京城,交由陛下发落。陛下推行新政,体恤民情,定会依法处置,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吴天勇赞同道:“皖王所言极是。这些人祸国殃民,罪该万死,但如何处置,还需陛下定夺,彰显我大新的法度与仁慈。”
传令兵应声而去,转身传达命令。石达开与吴天勇并肩站在城楼上,望着夕阳下的天京城。曾经的太平天国都城,如今已换了人间。玄黑色的大新军旗在各城门楼顶端飘扬,与天边的晚霞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威严。
城内,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着进城的大新军队,脸上满是复杂的情绪。他们曾经饱受太平天国的压迫,如今又迎来了新的统治者。但当他们看到大新士兵军纪严明,不扰百姓,甚至打开粮仓,赈济贫苦百姓时,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第七军团的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救治伤员,清点战利品。此次天京之战,第七军团以伤亡三千五百余人的代价,歼灭太平天国能战之兵七千余人,俘虏两万余人,其中包括洪秀全、北王等核心将领,彻底终结了太平天国的统治。苏浙之地,尽数纳入大新版图。
石达开与吴天勇抵达天京郊外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中军大帐内,沙盘上清晰地标示出天京的城防部署:东门、南门、西门防守最为严密,各有五千守军,城头架设了大量前装滑膛炮;北门防守相对薄弱,仅有三千守军,且护城河较窄,便于架设云梯。“洪秀全的心思很明显,想要依托坚固城防与护城河天险,死守待援。”石达开指着沙盘说道,“但他不知道,各地援军早已被我军牵制,天京已是一座孤城。”
吴天勇接过话头:“我建议,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术。东门、南门、西门全力强攻,集中炮火炸开城墙缺口;北门则网开一面,留出突围通道,待敌军突围时,再设伏歼灭,可减少我军攻城伤亡。”
军团主参军补充道:“中路的十门‘虎啸二型’后装炮与八门前装线膛炮,可分别部署在东、南、西三门之外,重点轰击城墙中段,炸开缺口;后装枪部队负责压制城头火力,为步兵攻城扫清障碍;前装枪部队携带云梯、浮桥组件,待缺口炸开后,迅速渡河攻城。”
石达开颔首赞同:“就按此计划部署!吴天勇率右路一万五千人,主攻东门;我率左路一万五千人,主攻南门;中路一万五千人分为两部,一部主攻西门,一部在北门外设伏,伺机歼灭突围之敌。明日黎明,全军发起总攻!”
军令传下,第七军团迅速展开部署。东门外,吴天勇将四门“虎啸二型”后装炮与三门前装线膛炮架设在高地,炮口直指东门城墙中段;后装枪部队呈散兵线展开,距离护城河千米处构筑火力点;前装枪部队则携带浮桥组件与云梯,在炮火阵地后方待命。南门外,石达开的部署与东门如出一辙,四门“虎啸二型”后装炮与三门前装线膛炮对准南门城墙,士兵们摩拳擦掌,等待着进攻的号角。西门外,中路部队的两门“虎啸二型”后装炮与两门前装线膛炮已架设完毕,虽炮火数量较少,但足以对西门城墙造成威胁。北门外,中路剩余的兵力隐蔽在两侧的树林中,后装枪部队占据高地,前装枪部队则在道路两侧挖掘战壕,形成口袋阵,静候敌军突围。
次日黎明,天还未亮,攻城的号角便响彻天地。“开火!”随着石达开的一声令下,南门外的七门火炮同时轰鸣。“虎啸二型”后装炮以每分钟五发的速度倾泻榴弹,炮弹精准砸在南门城墙中段,砖石飞溅,城墙在冲击力下不断崩塌;前装线膛炮则发射实心弹,对着城墙缺口反复轰击,扩大缺口范围。城头上的太平军守军纷纷缩在城垛后,不敢轻易探身,他们的前装滑膛炮射程不及,炮弹大多落在城外,根本无法对大新的炮兵阵地造成威胁。
东门外,吴天勇也下令炮火轰击。四门“虎啸二型”后装炮的威力更为惊人,仅一刻钟,东门城墙便被炸开一道宽约十米的缺口。“后装枪部队,压制城头火力!”吴天勇高声下令,数千支后装枪同时开火,弹幕如墙,将城头试图反击的太平军士兵一一射杀。一名太平军炮手刚点燃滑膛炮引信,便被两发连续射出的子弹击穿胸膛,炮身也被随后而来的榴弹炸毁。
西门外的炮火虽少,却也精准高效。两门“虎啸二型”后装炮与两门前装线膛炮交替轰击,城墙中段很快出现一道窄小的缺口,虽不足以让大部队入城,却也牵制了西门的守军,让他们无法增援其他城门。
“前装枪部队,架设浮桥,准备攻城!”石达开见南门城墙的缺口已扩大至十五米,当即下令。前装枪士兵们推着浮桥组件,冒着城头零星的炮火,迅速冲向护城河。他们动作娴熟,仅用十分钟便架设起两座浮桥。“冲锋!”随着连长的一声令下,士兵们踩着浮桥,挥舞着云梯,朝着缺口冲去。
城头上的太平军见状,纷纷挥舞着大刀、长矛冲来,试图堵住缺口。石达开麾下的后装枪部队立即加大火力,子弹如雨点般落在缺口两侧,将冲来的太平军士兵成片射杀。前装枪士兵们趁机爬上城墙,与残余的太平军展开肉搏。一名大新士兵刚登上缺口,便被三名太平军士兵围攻,他侧身躲过刀锋,手中前装枪的枪托狠狠砸在一名敌军头上,随后拔出刺刀,刺穿了另一名敌军的胸膛,第三名敌军见状吓得转身就跑,却被后方的士兵一枪击毙。
东门外的攻城战同样激烈。吴天勇率部冲过浮桥,后装枪部队在城下提供火力掩护,前装枪部队则沿着缺口登城。陈玉成亲自在东门督战,他挥舞着大刀,嘶吼着下令:“守住缺口!谁敢后退,立斩不赦!”可太平军士兵早已士气低落,面对大新军队的猛烈攻势,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一名后装枪士兵连续射击,五发子弹击毙五名太平军士兵,随后装上刺刀,冲入人群,如入无人之境。
激战至午时,东、南两门的城墙缺口已被大新军队牢牢控制,士兵们源源不断地入城,与太平军展开巷战。天京城内的街道狭窄,房屋密集,太平军依托民房顽抗,却根本无法抵挡后装枪的射速优势。大新士兵以十人为一小组,交替掩护,逐街清剿,子弹不断收割着顽抗者的性命。一名太平军士兵躲在房门后,试图偷袭,却被一名后装枪士兵精准锁定,子弹穿透门板,将其击毙。
洪秀全在天王府内得知东、南两门失守,吓得魂飞魄散。他深知,天京已经守不住了,若不突围,必将被大新军队生擒。“传我旨意!全军从北门突围,前往浙西与残余部队汇合!”洪秀全嘶吼着,带着后宫嫔妃与亲兵,朝着北门逃窜。
城内的太平军士兵见状,纷纷跟随着洪秀全向北门涌去。三万余人挤在狭窄的街道上,混乱不堪,有的士兵甚至相互踩踏,死伤无数。陈玉成试图组织抵抗,却被混乱的人流裹挟着,根本无法控制局面。
北门外,埋伏的大新军队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开始突围了!”观察员高声喊道。中路指挥官当即下令:“后装枪部队,占据高地,密集射击;前装枪部队,守住战壕,防止敌军冲过!”
当洪秀全的亲兵率先冲出北门时,早已准备就绪的后装枪部队立即开火。密集的子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冲在最前面的太平军士兵成片倒下,鲜血染红了北门城外的土地。洪秀全吓得连忙躲在亲兵身后,催促着部队快速前进。可后续的太平军士兵源源不断地涌出,却被大新军队的火力死死压制,根本无法突破防线。
陈玉成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突围已无可能,只能拼死一战。“弟兄们,跟我冲!”陈玉成挥舞着大刀,冲向大新军队的战壕。可他刚冲出几步,便被数支后装枪同时瞄准,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陈玉成身体猛地一震,手中的大刀“哐当”落地,最终重重摔在地上,双眼圆睁,带着无尽的不甘与绝望。
失去指挥的太平军更是乱作一团,士兵们纷纷丢弃武器,跪地投降。洪秀全见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却被身旁的亲兵死死拉住。“天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突围出去,再图东山再起啊!”亲兵哭喊着,拖拽着洪秀全想要继续向北逃窜。可此时的北门外,早已被大新军队的火力织成密不透风的死亡之网,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成片伤亡的代价。
后装枪部队占据的高地上,士兵们轮番射击,黄铜弹壳如瀑布般落下,枪管被打得发烫,却依旧没有停歇。一名老兵连续射击半个时辰,击毙了二十余名太平军士兵,手指被扳机磨出鲜血,却只是咬着牙,简单包扎后便再次举枪瞄准。前装枪部队则依托战壕,稳稳守住防线,太平军士兵想要冲过战壕,却被精准的射击一一阻拦,尸体在战壕前堆积如山,鲜血顺着壕沟流淌,形成一道道暗红的溪流。
“放下武器!投降不杀!”大新士兵们高声喊话,声音透过战场的硝烟,传入太平军士兵耳中。早已失去抵抗意志的太平军士兵们,纷纷丢掉手中的大刀、长矛与枪械,跪地投降,脸上满是疲惫与绝望。有的士兵瘫坐在地上,放声痛哭;有的则双手抱头,眼神空洞;还有的士兵试图混入投降的人群中,却被大新士兵认出,当场擒获。
洪秀全被亲兵拖拽着,躲在一堆尸体后面,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他知道,自己的帝王梦,终究还是碎了。曾经的“天父之子”“天王下凡”,如今却如同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他看着那些跪地投降的士兵,看着远处飘扬的玄黑色大新军旗,眼中满是不甘与怨毒,却又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一支后装枪精锐小组穿过混乱的战场,朝着洪秀全藏身的方向赶来。“那是洪秀全!抓住他!”小组长高声喊道,手中的“龙吟1864式”后装枪对准了洪秀全。
亲兵们见状,纷纷挡在洪秀全身前,想要拼死保护。可他们手中的武器早已在混乱中丢失,只能赤手空拳地冲向小队。“砰砰砰!”几声枪响,亲兵们纷纷倒地,鲜血溅在洪秀全的龙袍上,将那原本华丽的衣袍染得暗红。
洪秀全吓得浑身发抖,瘫坐在地上,再也无法动弹。小组长快步上前,一把揪住洪秀全的衣领,将他从尸体堆中拖了出来。“洪秀全,抓住你了!”小队长的声音冰冷而坚定。
洪秀全抬起头,看着眼前身着玄黑军装的大新士兵,眼中满是恐惧。他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任由士兵将他捆绑起来,押往中军大营。
随着洪秀全被俘,天京城内的残余太平军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巷战中的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向大新军队投降。第七军团的士兵们逐街清剿,仅用两个时辰,便彻底控制了天京城。
南门外,石达开正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内飘扬的玄黑色大新军旗,心中感慨万千。从早年追随洪秀全起义,到后来率部出走,另立翼国,再到如今归顺大新,率军攻克天京,终结太平天国,他的一生,都在为推翻腐朽统治、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而奋斗。如今,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他心中的一块大石,也终于落了地。
吴天勇策马来到城楼上,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皖王,天京已破,洪秀全被俘,太平天国彻底覆灭了!”
石达开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城下的战场,眼中满是欣慰:“是啊,结束了。从此以后,苏浙之地,再也不会有战乱之苦,百姓们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此时,一名传令兵快步登上城楼,躬身道:“皖王、威王,中路指挥官请示,被俘的洪秀全与太平天国核心将领如何处置?”
石达开沉吟片刻,说道:“将他们全部押往京城,交由陛下发落。陛下推行新政,体恤民情,定会依法处置,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吴天勇赞同道:“皖王所言极是。这些人祸国殃民,罪该万死,但如何处置,还需陛下定夺,彰显我大新的法度与仁慈。”
传令兵应声而去,转身传达命令。石达开与吴天勇并肩站在城楼上,望着夕阳下的天京城。曾经的太平天国都城,如今已换了人间。玄黑色的大新军旗在各城门楼顶端飘扬,与天边的晚霞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威严。
城内,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着进城的大新军队,脸上满是复杂的情绪。他们曾经饱受太平天国的压迫,如今又迎来了新的统治者。但当他们看到大新士兵军纪严明,不扰百姓,甚至打开粮仓,赈济贫苦百姓时,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第七军团的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救治伤员,清点战利品。此次天京之战,第七军团以伤亡三千五百余人的代价,歼灭太平天国能战之兵七千余人,俘虏两万余人,其中包括洪秀全、北王等核心将领,彻底终结了太平天国的统治。苏浙之地,尽数纳入大新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