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团结同事,共同反击-《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

  林辰把手机从内网系统退出,屏幕暗下的瞬间,他抬眼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十点零七分。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走廊尽头的档案室早已熄了光,只有他这间屋子还透出暖黄的轮廓。他没起身,而是拉开抽屉,取出一份刚打印出来的区常务会议议程复印件,在“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监管机制讨论”那一行画了道横线。

  笔尖顿了顿,他拨通了陈雪的号码。

  “你还在办公室?”

  “刚整理完环评补充材料的附件。”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没有迟疑。

  “来我办公室一趟,叫上刘伟。另外,通知环保、规资、财政对接的同志,十一点前到会议室,开个短会。”

  电话挂断,他又在政务系统里发了条群通知,标题简洁:【北郊园区项目紧急协调会】。没有多加解释,只附了一句:“所有材料准备情况,明早七点前必须归档。”

  不到二十分钟,陈雪推门进来,手里抱着文件夹,刘伟紧随其后,肩上还搭着外套。两人坐下,都没说话,只是看着林辰。

  “他们想用监管机制压我们。”林辰把议程复印件推到桌中央,“名义是规范流程,实际是卡我们脖子。既然他们要立规矩,那我们就先把规矩摆出来。”

  陈雪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您的意思是,主动把所有合规材料整合上报?”

  “不是上报,是亮出来。”林辰点头,“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怕查,也不给他们留设套的空隙。”

  刘伟皱眉,“可财政那边还没松口,补偿款的事……”

  “补偿款的事,正是因为有人想拿民生问题做文章。”林辰打断,“如果我们等他们一步步问,就会一直被动。现在要反过来——我们先把所有流程、材料、责任单位列清楚,主动呈报,让他们无从下手。”

  陈雪低头思索片刻,“可各部门材料格式不一,数据口径也不统一,整合起来至少要两天。”

  “我们只有一夜。”林辰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已列出六大模块:审批节点、材料清单、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存档依据、风险预案。“明天晨会前,我要一份《全流程合规白皮书》,电子版加密上传内网备案,同时推送给区长和常务会议成员。”

  刘伟脸色一紧,“发改委那项‘长期生态影响预测模型’,第三方说最快也要十个工作日。”

  “我们不交模型。”林辰语气平稳,“交机制。环保分局和科技公司联合起草一份《生态动态监测与响应方案》,明确五个观测点布设位置、数据上传频率、应急响应流程。用过程透明代替结果承诺。”

  陈雪眼睛一亮,“他们要的是破绽,我们给的是事实链条。”

  “对。”林辰合上本子,“现在分任务。陈雪牵头材料整合,统一口径,所有文本由你终审。刘伟负责进度督办,今晚必须把基层数据收齐,尤其是搬迁户名单、安置协议、资金拨付记录。我来对接区府办,确保材料能进常务会议议题附件。”

  刘伟点头,“那各部门会不会不配合?财政那边今天态度就很冷。”

  林辰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把七份来文的签批路径重新排列,“你们看,财政、审计、住建、环保、规资,五份文件都在同一天发出,签批人全是副职,正职没露面。这不是例行审查,是有人在背后协调,搞程序围剿。”

  他顿了顿,“如果我们各自为战,明天被问住的不只是项目组,是整个河东区的执行力。他们要的是混乱,我们要的是协同。”

  陈雪抬眼,“可财政对接员刚才还说,他们只对口区财政局,不归我们调度。”

  “那就让他们知道,现在不是单线汇报的时候。”林辰声音沉了几分,“我来签字背书,所有材料上报前,我亲自签。责任,我来扛。”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刘伟先开口,“那我现在就联系街道和工程科,让他们把原始台账发过来。”

  “去吧。”林辰点头,“另外,通知张涛,让他把和平街道的搬迁进度表、群众签字记录、安置房建设进度图,全部整理成电子档,今晚必须交。”

  陈雪没动,而是盯着白板上的流程图,“如果他们明天在会上追问资金流向细节,我们怎么应对?”

  “每一笔预付款,都有合同依据。”林辰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资金使用明细表,“我已经让财务科把每笔支出对应的合同编号、审批单号、银行流水都标注清楚。做成可视化时间轴,附在白皮书后面。”

  他看向陈雪,“你主笔文本,语气要稳,不卑不亢。重点强调三点:项目审批合法、资金使用合规、群众安置有序。不解释,只陈述事实。”

  陈雪点头,“明白。”

  林辰又补充,“所有材料,统一命名格式:‘北郊园区-模块-责任单位-日期’。上传时打水印,注明‘内部备案,严禁外传’。”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林辰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新建文件夹,命名为“北郊园区-合规白皮书-终版”。他把已整理好的材料逐一归类,又调出地图,确认五个观测点的坐标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十一点半,刘伟敲门进来,手里拿着U盘,“五个观测点的照片拍好了,现场环境、桩位标记、周边地貌都拍了。环保分局的监测方案初稿也到了。”

  林辰接过U盘,插入电脑,一张张查看照片。观测点分布在园区东、西、南、北及中心区,地面已打下临时标记桩,周围植被完整,无施工痕迹。

  “拍得清楚。”他点头,“把照片按编号插入方案附件。”

  十二点刚过,陈雪再次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打印好的白皮书初稿,“六模块四十三项,全部核对完毕。时间轴也做成了图表,附在附录。”

  林辰接过,一页页翻看。审批链完整,材料编号齐全,责任单位明确,每一项都有存档依据。他拿起红笔,在几处细节上做了修改,最后在封面写下标题:《北郊园区项目全流程合规白皮书》。

  “可以定稿了。”他合上文件,“上传内网备案系统,设置明早七点自动推送。”

  陈雪接过文件,准备去扫描。

  “等等。”林辰叫住她,“在推送备注里加一句:‘本文件为项目执行依据,欢迎监督,欢迎质询。’”

  她点头,转身离开。

  办公室再次安静下来。林辰坐在桌前,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倒计时:距离自动推送还有六小时五十八分。他没关灯,也没起身,只是静静看着那份已加密上传的文件。

  窗外,区政府大楼几层仍有灯光亮着。他知道,那些光来自环保科、规资办、财政对接组——今晚,没人真正离开。

  凌晨十二点十七分,陈雪回到办公室,把U盘交还给他,“已经上传,推送时间锁定。”

  林辰点头,合上笔记本电脑,目光落在窗外那几盏未熄的灯上。

  “明天会上,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