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家族秘密,即将揭晓-《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

  林辰的目光在记者镜头前没有停留太久。他点头示意采访结束,随即转身走向广场边缘的侧门。那个穿灰色夹克的男人已经不见了,只有巷口一棵老槐树的枝杈在风里轻轻晃动。

  “刘伟。”他低声说,“调东西两侧最近三个路口的治安探头,找一个穿灰夹克、拎旧公文包的男人,时间是四点十五分前后。重点看他是从哪条路进来的,有没有同伙。”

  刘伟立刻掏出手机拨号,声音压得很低:“我马上联系派出所技术科。”

  林辰没再说话,快步穿过广场人群。他的脚步不急不缓,但每一步都踩得极稳。回到办公室后,他第一时间拨通了陈雪的内线。

  “你手头所有关于十年前旧改办的签到表和外聘人员名单,全部调出来。特别是负责文物清查那一块的顾问名录,我要知道每一个名字背后的背景。”

  “现在?”陈雪问。

  “现在。”林辰把手机贴在耳边,目光落在桌角那份尚未归档的开放日活动记录上。那张被剪辑过的网传视频截图还夹在里面,但他心里清楚,真正的麻烦不在网上,而在刚刚那一眼对视中浮现的熟悉笔迹——那人右手虎口处有一道斜疤,和旧改办签到表上的签名者完全一致。

  不到两小时,陈雪发来一份加密邮件。附件是一份扫描件:2013年河东区旧城改造项目临时顾问聘用合同汇总表。其中一页标注着“文物清查组”,第三行写着:

  **周承业,男,48岁,正白旗钮祜禄氏旁支后裔,聘为文化遗址协调顾问,服务期三个月,酬金八千元整。**

  林辰盯着屏幕看了足足三分钟。钮祜禄氏……这个姓氏他曾亲手写进乾隆朝宗人府玉牒。虽非直系,却是当年内务府采办南迁物资时的重要协办家族之一。而这份族谱信息,恰好与他私藏的手抄残卷中提到的“山东转运密档”存在地理与时间上的重合。

  他又打开另一份文件——昨日地质勘探队提交的新项目区域地下结构图。图纸显示,在和平社区文化广场西侧二十米处,存在一处未登记的地下空腔,深度约七米,面积接近一百平方米。施工方原以为是废弃管道井,但钻探结果显示内部填充物为混合黏土与碎砖,且含有高浓度石灰成分,符合清代官式封埋工艺特征。

  林辰缓缓合上电脑,起身走到窗边。天色已暗,区政府大楼多数房间熄了灯,唯有三楼档案室还亮着一盏孤灯。他知道那是陈雪还没走。

  手机震动。刘伟发来一张模糊截图,是从西街路口监控截取的画面。一个灰夹克男人正低头穿过斑马线,肩上的公文包拉链半开,露出一角泛黄的纸质文件。时间戳显示:下午4:17。

  “追到了吗?”林辰回信。

  “进了南园菜市场,之后消失了。那边监控老旧,死角多。我已经让所里兄弟去查摊主有没有印象。”

  林辰放下手机,重新坐回办公桌前。他抽出抽屉里的牛皮纸袋,取出那本手抄残卷。纸页早已发脆,边角微卷,但他仍能清晰辨认出一段用朱砂圈注的文字:

  > “四十六年六月,御赐古器三十件,由热河启程南运,经德州转陆,抵青州后报损。然户部无销账记录,内务府密令‘妥为安置’。”

  安置?不是销毁,也不是遗失。

  他指尖轻轻划过这几个字,脑海中浮现出新项目规划图上的坐标点。那个位置,正是十年前挖掘中断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六点,陈雪将一份打印资料送至办公室。除了周承业的身份信息,她还附上了其居住地的历史变更记录。

  “这个人一直住在城南老民居片区,名下有两处房产,其中一栋编号F-7的平房,早在五年前就该列入危房拆除名单,但不知为何始终没动。”

  林辰接过材料,翻到最后一页。上面贴着一张实地拍摄的照片:低矮的院墙,锈蚀的铁门,门楣上方刻着半个模糊的满文字符。

  “这不是普通民宅。”他说,“这是守坟人的屋子。”

  陈雪皱眉:“您怀疑……他们一直在看守什么东西?”

  林辰没回答。他拿起电话,拨给刘伟:“你现在带两个人,去城南老民居片区,查F-7号房。不要敲门,也不要引起注意。拍周围环境照,记下进出人员,尤其是有没有陌生人频繁往来。如果发现异常封堵或近期翻修痕迹,立即汇报。”

  “需要申请搜查手续吗?”

  “不用。”林辰声音很轻,“我们现在只是做前期摸排。记住,别打草惊蛇。”

  挂断电话后,办公室陷入短暂沉默。陈雪站在桌旁,看着林辰将那份族谱复印件铺在桌面,又从抽屉里取出一支红笔,在“周承业”三个字上画了个圈。

  “您是不是早就猜到了?”她忽然开口,“关于这些事,关于您的……来历。”

  林辰抬眼看了她一眼,眼神平静,却不再像从前那样容易读透。

  “我不是猜到。”他说,“我是认出来的。有些痕迹,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看得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雪没再追问。她默默收拾好其他文件,转身离开前留下一句话:“我会把近五年全区文物备案项目的签字样本全部调出来,看看有没有和周承业笔迹相似的审批记录。”

  门关上后,林辰独自坐在桌前。窗外晨光渐亮,照在那张摊开的地图上。他的手指慢慢移向F-7的位置,最终停在那里。

  几分钟后,他拨通刘伟的电话。

  “找到房子了。”刘伟的声音带着一丝迟疑,“铁门锁着,院子里杂草齐膝。但我们绕到后墙时,发现东侧墙根有新土翻动的痕迹,像是最近挖过又填回去。而且……”

  林辰等他继续说。

  “而且墙上有个小洞,原本应该是通风口,但现在被水泥封死了。我用手电照了一下,里面似乎连着一条窄道,往下延伸。”

  林辰握紧了手机。

  “你们先撤。”他说,“别碰任何东西。”

  电话刚挂,桌上的内线又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区档案馆。

  “林副区长,您要的1953年老城区土地确权图,我们找到了。不过……”对方顿了顿,“这张图上有几处手写标注,用的是满文缩写,我们没人能认。”

  林辰站起身,拿上外套。

  “我马上过来。”

  他走出办公室时,走廊灯光正好闪了一下。陈雪抱着一摞资料迎面走来,两人错身而过。

  “我去档案馆。”林辰说。

  “我跟您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