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坐在办公室里,窗外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在桌面上拉出一道温暖的光痕。他低头翻看着一份社区服务机制优化方案的草稿,笔尖在纸上轻轻点着,眼神却有些飘远。
自从上次李建国对他的工作表现出明显的认可之后,街道办内部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
有人开始主动找他搭话,有人则在背后议论纷纷。尤其是赵磊,这个原本对他冷嘲热讽的老同事,最近几次碰面都带着笑意,甚至主动递烟、请吃饭。
林辰知道,这是风向变了。
他并不排斥这种变化,反而乐于观察每个人的反应。就像前世在和府时,他总能从一个眼神、一句话中看出对方的真实意图。如今虽换了身份,但这份察言观色的本事,依旧是他立足官场的利器。
“小林啊。”赵磊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辰抬头一看,果然是赵磊,手里端着两杯茶,笑眯眯地走进来,“我刚泡了新茶,给你也来一杯?”
“谢谢。”林辰接过茶杯,示意他在对面坐下,“你今天怎么这么有空?”
赵磊笑了笑,压低声音道:“听说李主任对你很看重啊,咱们科室以后可得靠你撑起来了。”
林辰不动声色地抿了一口茶,“李主任是对我提过些要求,但我还得多学习。”
“哎呀,你就别谦虚了。”赵磊摆摆手,“要我说啊,像你这样的人才,就应该早点提拔上来。我们这些老同志嘛,也该让让路。”
林辰听出了弦外之音,心中已有计较。赵磊这番话,表面是夸奖,实则是试探,甚至是拉拢。他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笑着转移话题:“对了,区里不是有个社区治理项目吗?你之前是不是参与过?”
赵磊一愣,随即点头:“是啊,就是去年那个老旧小区改造的事儿。”
“那正好。”林辰顺势说道,“我想借鉴一下你们的经验,写进这次的服务机制优化方案里。回头还得请你多指点。”
赵磊脸上露出几分得意,连连点头:“没问题,你说吧,我一定配合。”
两人又聊了几句,赵磊满意地离开。林辰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赵磊是在试探自己是否愿意合作,而他也给出了一个既不拒绝也不承诺的答案——既保持了关系的弹性,又为自己留足了退路。
下午临近下班前,陈雪拿着一叠资料走了进来。
“这是我整理的几个兄弟街道的服务流程样本。”她将资料放在桌上,语气平静,“你可以参考一下。”
“辛苦了。”林辰接过资料,抬眼看了她一眼,“这段时间谢谢你一直帮忙。”
陈雪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桌边,犹豫了一下,开口道:“其实……我一直觉得你做事太圆滑了,不太喜欢那种风格。”
林辰挑了挑眉,等着她继续说下去。
“不过。”她顿了顿,语气缓了一些,“现在看来,你确实比很多人更懂得怎么解决问题。至少,你在做实事。”
林辰笑了,“谢谢你的评价。”
陈雪没再说话,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林辰望着她的背影,心里明白,陈雪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虽然她依然保持着距离,但已经开始接受他的能力与价值。这种转变,比起赵磊那种功利性的示好,更加珍贵。
第二天中午,林辰在茶水间泡咖啡的时候,无意间听到隔壁传来的低声交谈。
“林辰这个人,真有点意思。”赵磊的声音,“李主任现在挺器重他,你说他到底什么来头?”
另一个声音含糊不清地说了几句,大概是问赵磊打算怎么办。
赵磊轻哼了一声:“先看看再说,要是他真有能力,咱们也不是不能合作。但如果只是走运,那就另说了。”
林辰站在原地,听完这段对话后,不动声色地拿起咖啡杯,推开门走了进去。
赵磊一看到他,脸上立刻堆起笑容:“哎哟,小林,你来啦。”
“嗯。”林辰点点头,目光扫过他们,“你们刚才说什么有意思的事啊?”
“没事儿没事儿。”赵磊赶紧打圆场,“就是随便聊聊。”
林辰笑了笑,语气轻松:“我知道你们在讨论我,没关系。我也经常琢磨别人呢。”
这句话一出口,屋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赵磊干笑两声,旁边那人识趣地起身离开。
林辰也没再多说,只是拍了拍赵磊的肩膀:“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你想了解我,我可以让你慢慢了解。但前提是,咱们得把事做好。”
说完,他端着咖啡走出茶水间,留下赵磊一个人站在原地,脸上表情复杂。
接下来的几天,林辰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政策解读角的筹备工作中。同时,他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安排刘伟接手一些关键任务。
刘伟是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虽然经验尚浅,但在执行层面有着极强的执行力。林辰一边教他处理事务的技巧,一边让他接触各类文件和流程,逐渐培养他对工作的独立判断能力。
有一次,林辰让刘伟去联系一位曾在拆迁过程中受过委屈的村民代表,请他参加即将举办的解读会。
刘伟有些紧张:“林哥,我怕人家不愿意来。”
“你不用怕。”林辰鼓励他,“只要你是真心想请他来,他就听得出来。”
刘伟点点头,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话。
后来,那位村民真的来了,还在会上讲了自己的经历,引发了不少共鸣。
散会后,刘伟兴奋地跑来找林辰:“林哥,他说我讲话有诚意!”
林辰看着他眼睛里闪烁的光,微微一笑:“记住这种感觉,以后你会用得上。”
随着工作的推进,林辰在科室的地位愈发稳固。赵磊虽然表面上依旧热情,但私底下已经开始寻找其他靠山;而陈雪,则在一次项目汇报中,第一次主动提出与林辰共同撰写报告。
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变化。
自从上次李建国对他的工作表现出明显的认可之后,街道办内部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
有人开始主动找他搭话,有人则在背后议论纷纷。尤其是赵磊,这个原本对他冷嘲热讽的老同事,最近几次碰面都带着笑意,甚至主动递烟、请吃饭。
林辰知道,这是风向变了。
他并不排斥这种变化,反而乐于观察每个人的反应。就像前世在和府时,他总能从一个眼神、一句话中看出对方的真实意图。如今虽换了身份,但这份察言观色的本事,依旧是他立足官场的利器。
“小林啊。”赵磊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辰抬头一看,果然是赵磊,手里端着两杯茶,笑眯眯地走进来,“我刚泡了新茶,给你也来一杯?”
“谢谢。”林辰接过茶杯,示意他在对面坐下,“你今天怎么这么有空?”
赵磊笑了笑,压低声音道:“听说李主任对你很看重啊,咱们科室以后可得靠你撑起来了。”
林辰不动声色地抿了一口茶,“李主任是对我提过些要求,但我还得多学习。”
“哎呀,你就别谦虚了。”赵磊摆摆手,“要我说啊,像你这样的人才,就应该早点提拔上来。我们这些老同志嘛,也该让让路。”
林辰听出了弦外之音,心中已有计较。赵磊这番话,表面是夸奖,实则是试探,甚至是拉拢。他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笑着转移话题:“对了,区里不是有个社区治理项目吗?你之前是不是参与过?”
赵磊一愣,随即点头:“是啊,就是去年那个老旧小区改造的事儿。”
“那正好。”林辰顺势说道,“我想借鉴一下你们的经验,写进这次的服务机制优化方案里。回头还得请你多指点。”
赵磊脸上露出几分得意,连连点头:“没问题,你说吧,我一定配合。”
两人又聊了几句,赵磊满意地离开。林辰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赵磊是在试探自己是否愿意合作,而他也给出了一个既不拒绝也不承诺的答案——既保持了关系的弹性,又为自己留足了退路。
下午临近下班前,陈雪拿着一叠资料走了进来。
“这是我整理的几个兄弟街道的服务流程样本。”她将资料放在桌上,语气平静,“你可以参考一下。”
“辛苦了。”林辰接过资料,抬眼看了她一眼,“这段时间谢谢你一直帮忙。”
陈雪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桌边,犹豫了一下,开口道:“其实……我一直觉得你做事太圆滑了,不太喜欢那种风格。”
林辰挑了挑眉,等着她继续说下去。
“不过。”她顿了顿,语气缓了一些,“现在看来,你确实比很多人更懂得怎么解决问题。至少,你在做实事。”
林辰笑了,“谢谢你的评价。”
陈雪没再说话,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林辰望着她的背影,心里明白,陈雪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虽然她依然保持着距离,但已经开始接受他的能力与价值。这种转变,比起赵磊那种功利性的示好,更加珍贵。
第二天中午,林辰在茶水间泡咖啡的时候,无意间听到隔壁传来的低声交谈。
“林辰这个人,真有点意思。”赵磊的声音,“李主任现在挺器重他,你说他到底什么来头?”
另一个声音含糊不清地说了几句,大概是问赵磊打算怎么办。
赵磊轻哼了一声:“先看看再说,要是他真有能力,咱们也不是不能合作。但如果只是走运,那就另说了。”
林辰站在原地,听完这段对话后,不动声色地拿起咖啡杯,推开门走了进去。
赵磊一看到他,脸上立刻堆起笑容:“哎哟,小林,你来啦。”
“嗯。”林辰点点头,目光扫过他们,“你们刚才说什么有意思的事啊?”
“没事儿没事儿。”赵磊赶紧打圆场,“就是随便聊聊。”
林辰笑了笑,语气轻松:“我知道你们在讨论我,没关系。我也经常琢磨别人呢。”
这句话一出口,屋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赵磊干笑两声,旁边那人识趣地起身离开。
林辰也没再多说,只是拍了拍赵磊的肩膀:“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你想了解我,我可以让你慢慢了解。但前提是,咱们得把事做好。”
说完,他端着咖啡走出茶水间,留下赵磊一个人站在原地,脸上表情复杂。
接下来的几天,林辰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政策解读角的筹备工作中。同时,他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安排刘伟接手一些关键任务。
刘伟是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虽然经验尚浅,但在执行层面有着极强的执行力。林辰一边教他处理事务的技巧,一边让他接触各类文件和流程,逐渐培养他对工作的独立判断能力。
有一次,林辰让刘伟去联系一位曾在拆迁过程中受过委屈的村民代表,请他参加即将举办的解读会。
刘伟有些紧张:“林哥,我怕人家不愿意来。”
“你不用怕。”林辰鼓励他,“只要你是真心想请他来,他就听得出来。”
刘伟点点头,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话。
后来,那位村民真的来了,还在会上讲了自己的经历,引发了不少共鸣。
散会后,刘伟兴奋地跑来找林辰:“林哥,他说我讲话有诚意!”
林辰看着他眼睛里闪烁的光,微微一笑:“记住这种感觉,以后你会用得上。”
随着工作的推进,林辰在科室的地位愈发稳固。赵磊虽然表面上依旧热情,但私底下已经开始寻找其他靠山;而陈雪,则在一次项目汇报中,第一次主动提出与林辰共同撰写报告。
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