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景和帝-《重生的大伯,穿越的爹和躺平的我》

  明若清看着儿子皱巴巴的小脸,一瞅就知道没想什么好事儿,懒得理他。

  明言知闻到水晶肘子诱人的香味,早就将刚才的想法甩到了九霄云外,自觉啃起了肘子,一边啃,一边还喝了口甜甜的蜜瓜露,满足的喟叹一口长气。

  正吃着呢,楼下传来沸沸扬扬的声音,吸引了明言知的注意力,抬起了埋入肘子的脸,

  “爹,底下吵什么呢”

  那还用想,绝对是穿越酒楼必发事件,闹事——狗眼看人低——吵架——打脸一系列事件发生来衬托出主角的善良平等,明若清暗自腹诽。

  “爹,爹”看着眼中冒着金光的爹,明言知提高了声量,依旧没唤醒老父亲的心神。

  【知知,是康王世子,教训了一个狗眼看人低的小二】1033扫描了下面,弄清了来龙去脉。

  “爹,康王世子堂哥是谁呀?”明言知拉了拉老父亲的袖子,可算让老父亲的心神转移到他身上。

  “就是你爷爷的堂弟的儿子的儿子,你亲戚。”明若清随口一解释,缓缓定住了目光,“明言知,你刚刚抓肘子的手,擦了没!”

  明言知,收起了爪子,将双手背到了后面,眨巴着大眼睛,讪讪一笑,就是不说话。1033仿佛在崽脸上看到了狗腿的神情,手动晃了晃自己的机脑,崽已经收起了表情,一股劲儿冲进了明若清怀里,1033又觉得是自己看错了。

  吃饱喝足,明若清抱着怀里的崽,幽幽地下了楼,左脚刚踏出大门,就看到了在一旁候着的曹公公。

  “曹公公,本王来得及退回去吗?”明若清咧嘴一笑,就是笑中带点苦意。

  “哎哟,我的小王爷啊,万岁爷在宫里等您和世子多时了,您再不去,奴才也没法交代啊”

  曹公公此人,名曹合才跟随景和帝已经四五十年了,虽然从小看着明若清长大,但依旧滑不溜秋,圆滑的没有一分可通融之地,半催半请的将明若清父子两架上了皇宫。

  “曹公公,父皇这回怎么铁了心要我进崇文馆啊,还要我和知知父子同进。”明若清自幼丧母,景和帝又是一位勤于政事的帝王,所以经常得曹公公照看,与曹公公并不陌生,问起话来,便没有边界。

  “哎哟,我的殿下啊,前儿个,太子宫里的程良娣,不是小产了吗。”曹合才凑近明若清,挤眉弄眼,小声说了一句。

  太子,明若昊,景和帝长子,人生可以用开挂二字形容,大明若清10岁,当了十年昭和帝的独子,文武双全,节制天下兵马,太子之位稳固的不能再稳固。唯有这子嗣缘上,欠缺几分福运,年过四十了,膝下也只有潜邸时的四个女儿,这些年来,不是没有其它妃子怀孕,但大多小产夭折。所以继承人的问题,也逐渐成了不能避开的话题。

  明若清懂了曹公公的意思,父皇膝下只有二子,大哥膝下无子,仅他膝下有知知一人,不管后面大哥还有没有儿子,知知的教育问题已经是不能再耽搁了。

  明若清的眼神充满了对知知的可怜,我可怜的儿啊,以后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日子算是来临了。

  刚进紫宸殿大门,便有人等在那里,此人温文尔雅,见之若清风拂来,令人心悦,便是大昭太子明若昊了。

  明若昊随手接过幼弟怀里的侄子,掂了掂“我们知知又长大了一点,阿清,父皇在里面等你呢,孤就不进去了,先带知知去雍和宫见贵妃了。”

  “哥,咱能再商量商量商量吗,那小崽子是该到读书年纪了,他去就算了,我跟着进崇文馆读书像什么话呀。”明若清拉长着脸跟亲哥说话,势必要让亲哥看出他的不情愿。

  可惜啊,媚眼抛给了猴子看,明若昊只顾着跟怀里的知知说话“知知,好久没有找大伯了呀,上次答应你的顾大厨的蟹粉糕都没来得及吃呀。”

  明若清以自己后半生的清闲时间发誓,他哥说话绝对夹了,堂堂太子,徒有其表,如此了了!!!

  “曹和才,让老二给我滚进来。”低沉的声音从紫宸殿内传来,听到老父亲的召唤,明若清顾不得再跟亲哥贫嘴,赶忙走了进去,丝滑的跪了下去,抱住老父亲的大腿。

  “父皇呀,儿臣这把年纪了,再跟儿子一起上崇文馆,我这一把老脸往哪里搁啊,父皇呀,您心疼心疼儿臣吧,这个学习的苦让知知一个人吃吧。”

  这一套丝滑的连招,曹公公默默的关上了紫宸殿的大门,挥退了周边的宫女太监。退到了门外,不一会就听到了里面全武行上演的声音。

  “朕让你吃苦,吃苦,你看看大臣怎么参你的,成王殿下十四日当街撒钱,引起慌乱,十六日,聚众赌博,斗鸡走马,二十一日,大街纵马,如此总总!!!”

  明若清虽然没有站着挨老父亲的打,但他也很委屈啊,哪家纨绔子弟不是这样的啊,他的程度已经很轻了,好伐。好歹这句话他没说出来,不然,又得引来一顿毒打。

  “还有,听说,你兵部的差事,三十日上工,只有一日点了卯,兵部尚书都告到朕这里来了!”

  说到这,明若清那可有话反驳啦,“父皇啊,兵部那可跟兵权挂钩,儿臣少去,就不会沾染是非,这不是让您和大哥安心嘛,这也要骂我啊”

  景和帝气的想翻白眼,想他一生,六岁为质,十三岁继承王位,四十岁统一六国,膝下却只得两子。大儿也就是现如今的太子,天生的政治生物,完美贯彻他的思想方针,更难得的是武德充沛,大昭后继有人;人呢,果然,不能样样完美,这小儿子,生来就是给他找罪受的,人人常说东边不亮西边亮,他小儿子就是能做到哪都不亮。

  文,不能说不识字,但也就仅限于认识字,文章是写不出的,诗词是不会作的;武,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骑马绣花枕头;乐,简直是有辱斯文,一窍不通;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自古以来,九是极数,十全十美即为大凶,可能明若清就是那个剩余的一吧。在这与明若清抗衡的20多年,景和帝早就学会自我安慰,不然怎么办,生都生了,还能塞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