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贵妃只是浅浅提了一下,听到夸知知懂事孝顺,也心满意足了,便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娴熟地将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好奇,笑吟吟地望向康王妃:
“说起来,本宫近日听得一桩趣闻,说是康王世子,与周尚书家的千金似乎走得颇近,莫非……好事将近了?”
她语气轻松,仿佛只是好奇这寻常八卦,但那双眼睛却留意着康王妃的每一丝反应。
坐在下首的锦华郡主,在听到“康王世子”和“周尚书千金”这几个字时,端着茶盏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指尖微微泛白。
但她迅速垂眸,借饮茶的动作掩饰了过去,面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浅笑。
康王妃闻言,脸上笑容不变,心中却迅速权衡。
与兵部尚书联姻自然是桩好亲事,能极大增强康王府在军中的影响力,但此事尚在初步接触阶段,远未到敲定的时候,岂能在外随意承认?
她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委婉:
“娘娘说笑了,孩子们年纪都还小,不过是寻常往来罢了,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可当不得真。周尚书家门风严谨,我们也不敢高攀妄议。”
她四两拨千斤,既未承认也未完全否认,留足了余地。
就在这时,锦华郡主适时地抬起头,脸上带着纯然欣赏的笑容。
将话题引向了康王妃今日带来的礼物上:“贵妃娘娘,您快看看康王妃带来的这匹云雾绡,光润如水,听闻是江南今年最新的贡品呢,康王妃得了便立刻想着送来给您,真是有心。”
她一边说着,一边亲手抚摸着那光滑的布料,语气温柔,话里话外却都在不着痕迹地夸赞康王妃的体贴周到,顺带也抬高了康王府的品味和实力。
她巧妙地借着物事,将康王世子也带了出来:“听闻世子哥哥于鉴赏一道也颇有见地,想来这是世子挑选的来孝敬贵妃娘娘的吧。”
康王妃听着锦华郡主这番滴水不漏、却又明显带着倾向性的话语,再结合她方才听到议亲消息时那一瞬间的僵硬,心中顿时了然。
她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带着衡量与满意的深意。
看来,儿子之前的感应没有错。
这位锦华郡主,确实对他存了几分心思。
这就不得不让她重新权衡了。一边是兵部尚书的千金,家世显赫,能带来实打实的军方助力;另一边,是太子的女儿,正经的皇家郡主,血脉尊贵,代表着与东宫更紧密的联系,其象征意义和长远潜力非同一般。
一位是尚书千金,一位是皇家郡主,这分量,终究是不一样的。
康王妃心中那杆天平,开始微微倾斜。
与尚书联姻是锦上添花,但若能尚郡主,尤其是这位看起来对儿子有意的郡主,那便是更上一层楼,更能凸显康王府的超然地位。
她脸上笑容愈发和煦,顺着锦华的话笑道:“郡主过誉了,不过是些寻常物件,难得入得了娘娘和郡主的眼。小儿顽劣,哪当得起郡主如此夸赞。”
语气中却带着明显的受用与对儿子的维护。
楚贵妃坐在上首,将锦华那番刻意引导的夸赞和康王妃眼中闪过的衡量尽收眼底,心中不由泛起一丝疑虑与感慨。
锦华这孩子……究竟是从何时起,对康王世子存了这般心思?
楚贵妃微微蹙眉。
康王世子,她自然是见过的,确实生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文武双双出众,在京中子弟里算是拔尖的。
可即便如此,以锦华太子之女,陛下亲封郡主的尊贵身份,何至于要如此隐晦又主动地示好?
这未免有些……失了身份。
她实在不理解这少女怀春的心思,只觉得锦华这般做法,透着些不寻常,看着锦华离开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哎,女儿家的心思,还真是难猜。”
这念头一起,便不由自主地转到了另一个她看着长大的孩子身上。
话说回来,我们知知也都十三岁了……楚贵妃眼神飘向殿外,仿佛能看到那个刚刚溜走的身影。
这年纪,放在寻常人家,也该开始留意男女之事了。
不知这小子……有没有情窦初开呢?
想到明言知,楚贵妃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真切的笑意。
那孩子虽然聪慧机变,捣蛋的本事一流,但在男女之情上,似乎还完全没开窍。
整日里不是琢磨着怎么从景和帝和她这里拿好处,就是拉着他那几个小伙伴上蹿下跳。
他身边来往密切的,除了程文简、钱尚那几个小子,似乎也就和宝华公主亲近些,再就是偶尔来她这里蹭点心,或者跑去御膳房打牙祭。
完全看不出对哪个姑娘有特别之处。
楚贵妃无奈地摇摇头,又是好笑又是怜爱。
只是不知,知知喜欢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姑娘呢?楚贵妃倒是有些期待起来。
而被楚贵妃惦记着“情窦初开”的当事人明言知,此刻正完全沉浸在美食的幸福感中,对楚娘娘的遐想一无所知。
御膳房里,他刚心满意足地咽下顾大厨特地给他新做的、热腾腾的玫瑰豆沙馅儿酥饼,外皮酥得掉渣,内馅甜而不腻,还带着淡淡的玫瑰花香。
他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像只被顺毛撸舒服了的猫儿。
吃完最后一口,他舔了舔嘴角的饼屑,立刻又凑到正在忙碌的顾大厨身边,开始了他的“保留节目”。
挥舞锄头,坚持不懈地挖着皇爷爷的墙角。
“顾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宫外的厨子连您一半都比不上!”
明言知声音甜得像蜜,“您看您在这御膳房,每天起早贪黑,多辛苦啊!要不……等您年纪到了放出宫,直接来我们成王府吧?我让我娘亲给您开三倍的俸银!不,五倍!单独给您辟个大厨房,您想研究什么新点心都行!”
这套说辞,从他小时候第一次吃到顾大厨做的蟹黄酥,惊为天人之时起,就已经开始演练了。
这么多年,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来巩固一下,锲而不舍,态度诚恳。
娴熟地将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好奇,笑吟吟地望向康王妃:
“说起来,本宫近日听得一桩趣闻,说是康王世子,与周尚书家的千金似乎走得颇近,莫非……好事将近了?”
她语气轻松,仿佛只是好奇这寻常八卦,但那双眼睛却留意着康王妃的每一丝反应。
坐在下首的锦华郡主,在听到“康王世子”和“周尚书千金”这几个字时,端着茶盏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指尖微微泛白。
但她迅速垂眸,借饮茶的动作掩饰了过去,面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浅笑。
康王妃闻言,脸上笑容不变,心中却迅速权衡。
与兵部尚书联姻自然是桩好亲事,能极大增强康王府在军中的影响力,但此事尚在初步接触阶段,远未到敲定的时候,岂能在外随意承认?
她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委婉:
“娘娘说笑了,孩子们年纪都还小,不过是寻常往来罢了,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可当不得真。周尚书家门风严谨,我们也不敢高攀妄议。”
她四两拨千斤,既未承认也未完全否认,留足了余地。
就在这时,锦华郡主适时地抬起头,脸上带着纯然欣赏的笑容。
将话题引向了康王妃今日带来的礼物上:“贵妃娘娘,您快看看康王妃带来的这匹云雾绡,光润如水,听闻是江南今年最新的贡品呢,康王妃得了便立刻想着送来给您,真是有心。”
她一边说着,一边亲手抚摸着那光滑的布料,语气温柔,话里话外却都在不着痕迹地夸赞康王妃的体贴周到,顺带也抬高了康王府的品味和实力。
她巧妙地借着物事,将康王世子也带了出来:“听闻世子哥哥于鉴赏一道也颇有见地,想来这是世子挑选的来孝敬贵妃娘娘的吧。”
康王妃听着锦华郡主这番滴水不漏、却又明显带着倾向性的话语,再结合她方才听到议亲消息时那一瞬间的僵硬,心中顿时了然。
她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带着衡量与满意的深意。
看来,儿子之前的感应没有错。
这位锦华郡主,确实对他存了几分心思。
这就不得不让她重新权衡了。一边是兵部尚书的千金,家世显赫,能带来实打实的军方助力;另一边,是太子的女儿,正经的皇家郡主,血脉尊贵,代表着与东宫更紧密的联系,其象征意义和长远潜力非同一般。
一位是尚书千金,一位是皇家郡主,这分量,终究是不一样的。
康王妃心中那杆天平,开始微微倾斜。
与尚书联姻是锦上添花,但若能尚郡主,尤其是这位看起来对儿子有意的郡主,那便是更上一层楼,更能凸显康王府的超然地位。
她脸上笑容愈发和煦,顺着锦华的话笑道:“郡主过誉了,不过是些寻常物件,难得入得了娘娘和郡主的眼。小儿顽劣,哪当得起郡主如此夸赞。”
语气中却带着明显的受用与对儿子的维护。
楚贵妃坐在上首,将锦华那番刻意引导的夸赞和康王妃眼中闪过的衡量尽收眼底,心中不由泛起一丝疑虑与感慨。
锦华这孩子……究竟是从何时起,对康王世子存了这般心思?
楚贵妃微微蹙眉。
康王世子,她自然是见过的,确实生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文武双双出众,在京中子弟里算是拔尖的。
可即便如此,以锦华太子之女,陛下亲封郡主的尊贵身份,何至于要如此隐晦又主动地示好?
这未免有些……失了身份。
她实在不理解这少女怀春的心思,只觉得锦华这般做法,透着些不寻常,看着锦华离开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哎,女儿家的心思,还真是难猜。”
这念头一起,便不由自主地转到了另一个她看着长大的孩子身上。
话说回来,我们知知也都十三岁了……楚贵妃眼神飘向殿外,仿佛能看到那个刚刚溜走的身影。
这年纪,放在寻常人家,也该开始留意男女之事了。
不知这小子……有没有情窦初开呢?
想到明言知,楚贵妃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真切的笑意。
那孩子虽然聪慧机变,捣蛋的本事一流,但在男女之情上,似乎还完全没开窍。
整日里不是琢磨着怎么从景和帝和她这里拿好处,就是拉着他那几个小伙伴上蹿下跳。
他身边来往密切的,除了程文简、钱尚那几个小子,似乎也就和宝华公主亲近些,再就是偶尔来她这里蹭点心,或者跑去御膳房打牙祭。
完全看不出对哪个姑娘有特别之处。
楚贵妃无奈地摇摇头,又是好笑又是怜爱。
只是不知,知知喜欢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姑娘呢?楚贵妃倒是有些期待起来。
而被楚贵妃惦记着“情窦初开”的当事人明言知,此刻正完全沉浸在美食的幸福感中,对楚娘娘的遐想一无所知。
御膳房里,他刚心满意足地咽下顾大厨特地给他新做的、热腾腾的玫瑰豆沙馅儿酥饼,外皮酥得掉渣,内馅甜而不腻,还带着淡淡的玫瑰花香。
他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像只被顺毛撸舒服了的猫儿。
吃完最后一口,他舔了舔嘴角的饼屑,立刻又凑到正在忙碌的顾大厨身边,开始了他的“保留节目”。
挥舞锄头,坚持不懈地挖着皇爷爷的墙角。
“顾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宫外的厨子连您一半都比不上!”
明言知声音甜得像蜜,“您看您在这御膳房,每天起早贪黑,多辛苦啊!要不……等您年纪到了放出宫,直接来我们成王府吧?我让我娘亲给您开三倍的俸银!不,五倍!单独给您辟个大厨房,您想研究什么新点心都行!”
这套说辞,从他小时候第一次吃到顾大厨做的蟹黄酥,惊为天人之时起,就已经开始演练了。
这么多年,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来巩固一下,锲而不舍,态度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