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微光汇聚-《都市纵横:从影视签到开始》

  第九十章 微光汇聚

  最终安全核查的命令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dSm庞大的体系内激荡起层层涟漪。SSG的力量被调动至极限,“彼岸”岛及周边海域实行了绝对电磁静默与航空管制,任何未经许可的飞行器或船只进入警戒区域都将面临最高级别的应对措施。岛上的每一个角落,从核心发布会场到最边缘的传感器,都被反复扫描、测试,确保没有任何监控漏洞或物理隐患。

  与此同时,“暗影”团队的信息过滤网收缩得更紧。他们开始对获准登岛的每一位嘉宾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彻底的背景审查,包括其近期的通讯记录、社交网络关联,甚至直系亲属的财务状况。任何一丝微小的疑点都会被放大审视,以确保发布会现场不会混入任何别有用心者。

  林凡坐镇dSm总部指挥中心,面前的全息投影同时显示着“彼岸”岛的实时防御态势、全球威胁等级评估图,以及“织网”计划四个示范区的准备情况。他的大脑如同超频运行的处理器,高速分析着不断涌入的信息流,并下达着一条条足以影响全局的指令。

  压力不仅作用于林凡一人。王漫妮负责的资本网络正承受着来自传统金融势力的隐形挤压,数笔预定的巨额融资项目在最后关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审批阻力。樊胜美统御的行政体系则忙于应对来自全球各地、以各种名义试图打探消息的机构与个人,她必须确保dSm这艘巨舰的内部运作在任何压力下都纹丝不乱。

  然而,在林凡构筑的庞大防御体系之外,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

  安迪启动的“学术共鸣”方案开始显现效果。一位德高望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参观完dSm指定的研究设施后,虽受限于保密协议无法透露细节,但在一次小范围的学术沙龙上,他难以抑制激动地表示:“我看到了通往未来的钥匙,它比我们想象中更触手可及。”这番隐晦却极具分量的评价,很快在顶级学术圈内悄然流传,为dSm的技术可信度增添了沉甸甸的砝码。

  更出乎意料的是,蒋南孙和朱锁锁所在的建筑设计工作室,因其在可持续建筑领域的创新理念,意外接到了来自dSm基金会(由林凡掌控,顾佳参与管理)的一份委托——为其中一个能源示范区设计一座象征“光明的未来”的社区中心。这份委托金额不大,意义却非同寻常。它像一道微光,穿透了高层博弈的阴云,照亮了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具体而微的美好生活图景。

  朱锁锁兴奋地拉着蒋南孙畅想设计方案,而蒋南孙则在翻阅dSm基金会提供的、关于“创世纪”技术普惠理念的介绍文件时,心中莫名升起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文件里描述的某种宏大叙事方式,让她隐约想起了那个仅有过几面之缘、却气场强大的男人——林凡。她摇了摇头,甩开这个不着边际的念头,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到图纸中。

  顾佳在家中,接到了王漫妮打来的电话。两人没有谈论工作,只是闲聊着家常,王漫妮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却依旧强打精神。顾佳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她没有点破,只是温柔地叮嘱她注意休息,并邀请她过几天来家里吃饭。挂断电话后,顾佳看着窗外,轻轻叹了口气。她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她能感觉到,林凡、王漫妮、安迪他们,正背负着难以想象的重担前行。她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个家,成为他们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

  这些来自不同角落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支持、理解与努力,如同夜空中悄然汇聚的点点微光,它们无法驱散所有的黑暗,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路径,给予风暴中心的砥柱一丝温暖的慰藉。

  林凡在指挥中心的间隙,收到了顾佳发来的一张照片——许子言在幼儿园手工课上做的另一个小手工,一个用彩泥捏成的、歪歪扭扭的“火箭”,下面用拼音写着:“爸爸,加油!”

  他看着那张照片,冰冷的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露出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柔和。

  也就在此时,SSG总指挥和“暗影”负责人几乎同时发来确认信息:

  “安全核查完毕,一切就绪。”

  “最终嘉宾名单确认,无异常。”

  林凡关闭了全息投影,缓缓站起身。

  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繁华而喧嚣的城市。

  所有的屏障已竖起。

  所有的微光已汇聚。

  他拿起专用的加密通讯器,向所有核心节点发出了最后一道指令:

  “按计划,开始转移。我们‘彼岸’见。”

  倒计时,二十四小时。

  (第九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