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基石与蓝图
家庭的温情与对未来的遐思,如同精密引擎运转间隙的润滑与冷却,让林凡能以更饱满、更清醒的状态,重新投入dSm这艘巨舰的掌舵之中。
外部威胁的暂时退潮,意味着dSm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突破、防御,转向全面的建设与深化。林凡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在王漫妮精心打造的、位于dSm总部顶层的“战略沉思室”内,举行了一场关乎未来的闭门会议。巨大的环形桌中央,是全息投影出的地球,上面清晰标注着dSm现有的势力范围、合作网络以及潜在的机会与挑战点。
“我们赢得了第一阶段的空间和主动权,”林凡开门见山,声音在静谧的房间里回荡,“但这仅仅是开始。‘启明’的意义,不在于我们掌握了某种技术,而在于我们能用这种技术,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
他的目光扫过王漫妮、安迪、樊胜美,以及通过虚拟影像接入的几位核心技术与区域负责人。
“漫妮,资本层面,我们的任务要从‘吸引投资’转向‘引导生态’。”林凡看向王漫妮,“成立dSm全球创新基金,重点扶持基于‘烛龙’平台的应用开发、能效提升、新材料探索等领域。我们要让资本成为催生新产业形态的活水,而不仅仅是依附于我们的利润分享者。”
“明白,老板。”王漫妮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我会制定详细的投资图谱和筛选机制,确保资金流向最具潜力和战略价值的创新节点。”
“安迪,”林凡转向战略大脑,“情报和分析工作的重心需要调整。未来,我们的对手可能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公司或国家,而是旧有体系的惯性、既得利益集团的隐性抵抗,以及技术本身可能带来的、我们尚未完全认知的社会伦理挑战。我需要你组建一个跨学科的‘未来趋势研判小组’,吸纳社会学家、伦理学家、未来学家,帮助我们预见并规避风险,而不仅仅是应对危机。”
安迪推了推眼镜,沉稳应道:“好的。我会尽快物色人选,构建分析模型。我们需要走在问题发生之前。”
“胜美,”林凡的目光落在负责行政与人力资源的樊胜美身上,“dSm的规模和组织复杂度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需要一套更具韧性、更能激发创新活力的组织架构。启动‘星系计划’,将dSm重组为以核心技术和关键市场为‘恒星’,以众多创新项目和区域团队为‘行星’的分布式网络结构。赋予‘行星’更大的自主权,同时由总部‘恒星’提供资源、标准和战略指引。”
樊胜美认真记录着,她知道这将是一场深刻的内部变革:“是,林总。我会牵头制定重组方案,确保平稳过渡。”
最后,林凡看向技术研发的负责人:“‘烛龙’的成功验证了我们的技术路径。下一步,研发要分三个方向并行:一是继续优化‘烛龙’,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拓展应用场景;二是启动‘烛龙’下一代——代号‘金乌’的预研,目标是实现能量密度和稳定性的再一次飞跃;三是开始探索聚变能源在航空航天、深海开发等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可能性。我们的视野,不能局限于地球。”
技术负责人激动地点头:“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构想,随时可以向你汇报!”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详细规划了dSm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蓝图。这不再是一个公司的扩张计划,更像是一个新兴文明体系的构建纲要。能源是基石,资本是血脉,组织是骨架,而技术探索则是望向深空的眼眸。
当会议结束,众人离去后,林凡独自留在沉思室。全息地球缓缓旋转,上面代表dSm影响区域的光点正在不断增多、变亮。
他回想起许子言看的那本画册,那些悬浮的汽车、透明的管道、通往星辰的旅途……那不仅仅是孩子的幻想,那应该是人类可以期待的未来。而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在为那个未来铺设第一块坚实的砖石。
他调出了系统界面。自从“启明”发布会后,系统似乎进入了一种沉寂期,签到获得的更多是资源补充或一些辅助性的技术图纸,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因果链追溯】那样强力的特殊物品。但他能感觉到,系统并非消失,而是在积蓄,或者是在等待某个触发条件。
文明的跃迁,系统的秘密……这两条线,似乎正在前方某个看不见的节点,悄然交汇。
林凡关闭了系统界面,目光重新落在那旋转的蓝色星球上。
基石已稳,蓝图已绘。
接下来,便是将这宏伟的蓝图,一砖一瓦地变为现实。
(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
家庭的温情与对未来的遐思,如同精密引擎运转间隙的润滑与冷却,让林凡能以更饱满、更清醒的状态,重新投入dSm这艘巨舰的掌舵之中。
外部威胁的暂时退潮,意味着dSm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突破、防御,转向全面的建设与深化。林凡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在王漫妮精心打造的、位于dSm总部顶层的“战略沉思室”内,举行了一场关乎未来的闭门会议。巨大的环形桌中央,是全息投影出的地球,上面清晰标注着dSm现有的势力范围、合作网络以及潜在的机会与挑战点。
“我们赢得了第一阶段的空间和主动权,”林凡开门见山,声音在静谧的房间里回荡,“但这仅仅是开始。‘启明’的意义,不在于我们掌握了某种技术,而在于我们能用这种技术,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
他的目光扫过王漫妮、安迪、樊胜美,以及通过虚拟影像接入的几位核心技术与区域负责人。
“漫妮,资本层面,我们的任务要从‘吸引投资’转向‘引导生态’。”林凡看向王漫妮,“成立dSm全球创新基金,重点扶持基于‘烛龙’平台的应用开发、能效提升、新材料探索等领域。我们要让资本成为催生新产业形态的活水,而不仅仅是依附于我们的利润分享者。”
“明白,老板。”王漫妮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我会制定详细的投资图谱和筛选机制,确保资金流向最具潜力和战略价值的创新节点。”
“安迪,”林凡转向战略大脑,“情报和分析工作的重心需要调整。未来,我们的对手可能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公司或国家,而是旧有体系的惯性、既得利益集团的隐性抵抗,以及技术本身可能带来的、我们尚未完全认知的社会伦理挑战。我需要你组建一个跨学科的‘未来趋势研判小组’,吸纳社会学家、伦理学家、未来学家,帮助我们预见并规避风险,而不仅仅是应对危机。”
安迪推了推眼镜,沉稳应道:“好的。我会尽快物色人选,构建分析模型。我们需要走在问题发生之前。”
“胜美,”林凡的目光落在负责行政与人力资源的樊胜美身上,“dSm的规模和组织复杂度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需要一套更具韧性、更能激发创新活力的组织架构。启动‘星系计划’,将dSm重组为以核心技术和关键市场为‘恒星’,以众多创新项目和区域团队为‘行星’的分布式网络结构。赋予‘行星’更大的自主权,同时由总部‘恒星’提供资源、标准和战略指引。”
樊胜美认真记录着,她知道这将是一场深刻的内部变革:“是,林总。我会牵头制定重组方案,确保平稳过渡。”
最后,林凡看向技术研发的负责人:“‘烛龙’的成功验证了我们的技术路径。下一步,研发要分三个方向并行:一是继续优化‘烛龙’,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拓展应用场景;二是启动‘烛龙’下一代——代号‘金乌’的预研,目标是实现能量密度和稳定性的再一次飞跃;三是开始探索聚变能源在航空航天、深海开发等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可能性。我们的视野,不能局限于地球。”
技术负责人激动地点头:“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构想,随时可以向你汇报!”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详细规划了dSm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蓝图。这不再是一个公司的扩张计划,更像是一个新兴文明体系的构建纲要。能源是基石,资本是血脉,组织是骨架,而技术探索则是望向深空的眼眸。
当会议结束,众人离去后,林凡独自留在沉思室。全息地球缓缓旋转,上面代表dSm影响区域的光点正在不断增多、变亮。
他回想起许子言看的那本画册,那些悬浮的汽车、透明的管道、通往星辰的旅途……那不仅仅是孩子的幻想,那应该是人类可以期待的未来。而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在为那个未来铺设第一块坚实的砖石。
他调出了系统界面。自从“启明”发布会后,系统似乎进入了一种沉寂期,签到获得的更多是资源补充或一些辅助性的技术图纸,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因果链追溯】那样强力的特殊物品。但他能感觉到,系统并非消失,而是在积蓄,或者是在等待某个触发条件。
文明的跃迁,系统的秘密……这两条线,似乎正在前方某个看不见的节点,悄然交汇。
林凡关闭了系统界面,目光重新落在那旋转的蓝色星球上。
基石已稳,蓝图已绘。
接下来,便是将这宏伟的蓝图,一砖一瓦地变为现实。
(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