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双线叙事-《都市纵横:从影视签到开始》

  第一百二十七章 双线叙事

  玉夫座方向的异常信号,如同在林凡平静的心湖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涟漪不断扩散,但湖面之下,却是暗流涌动的全新世界。他将这个发现列为dSm最高机密,代号“回响计划”,仅限他本人和南极基地核心计算节点知晓,连安迪也仅被告知在进行一项高度敏感的深空背景辐射研究。

  日常的世界依旧按照固有的惯性运转,甚至因为dSm带来的能源红利而显得更加繁荣和充满希望。

  顾佳主导的dSm基金会,与市政府合作的“零碳智慧微电网”示范区成为了全球瞩目的样板工程。稳定的能源供应催生了新的社区活力,吸引了众多科创企业入驻,房价温和上涨,居民满意度极高。她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公益和商业场合,优雅从容地阐述dSm的普惠理念,成为了连接dSm技术与公众认知的重要桥梁。她不再仅仅是林凡的妻子,更是dSm价值观的具象化代表。

  许子言在幼儿园的“科技小制作”获得了老师的高度表扬,小家伙得意了好几天,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缠着林凡问更多关于星星和能源的问题。林凡耐心解答,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他感到一种纯粹的欣慰。儿子的世界简单而明亮,这是他奋力前行的意义之一。

  王漫妮掌控的dSm资本网络,已然成为全球创新经济的引擎。基于“烛龙”平台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高效农业温室到分布式海水淡化装置,从超高速磁悬浮交通概念到个人飞行器能源核心……资本的狂热推动着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迭代和落地。她运筹帷幄,精准地引导着资本的流向,构建着dSm主导下的新经济生态,忙得脚不沾地,却乐在其中。

  樊胜美推动的“星系计划”组织重组初见成效。dSm不再是臃肿的巨无霸,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众多充满活力的“行星”团队环绕核心技术“恒星”的敏捷网络。创新效率显着提升,员工归属感和创造力也被极大激发。她像一个精细的钟表匠,确保着这架复杂机器每一个齿轮的顺畅啮合。

  安迪则如同dSm的神经中枢,处理着海量的信息流。她协调着“回响计划”的资源需求,同时监控着全球各地因能源变革而产生的微妙政治经济变化,预防着可能出现的新的摩擦点。她的视野前所未有的开阔,从地球村落的博弈,到深空奥秘的探寻,都需要她冷静的分析和判断。

  这一切,构成了dSm和林凡生活的明线——一个技术造福人类、商业繁荣发展、组织不断进化的光明叙事。

  然而,在林凡的内心深处,那条关乎“回响计划”的暗线,却时刻牵动着他的神经。南极基地的计算网络持续不断地扫描着玉夫座方向,但那个神秘的信号如同惊鸿一瞥,之后再未出现。是偶然?是某种定期信号?还是对方察觉到了什么?

  林凡没有放松警惕。他指示计算网络,将搜索范围适度扩大,并开始尝试建立新的信号分析模型,不再局限于人类已知的物理和编码知识,而是引入了一些基于系统提供技术中蕴含的、超越当前理论框架的数学工具进行辅助分析。

  他站在dSm总部的顶层,一边听着王漫妮汇报又一个基于“烛龙”技术的独角兽企业诞生,一边在脑海中推演着那来自2500万光年外的信号可能蕴含的意义。

  明线与暗线,日常与史诗,地球与深空。

  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在他身上交织、并行。

  他既是那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商业领袖和温暖的父亲,也是那个在人类认知边缘独自探索、试图解读宇宙秘密的孤独先行者。

  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割裂感与使命感,让他变得更加深沉,也更具力量。他知道,无论那条暗线将引向何方,他都必须确保脚下的明线——这条关乎亿万人生计与幸福的现实之路,走得足够稳健。

  因为,只有当家园稳固,文明才有资格,也有能力,去回应那来自星海的呼唤。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