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暗流微光-《都市纵横:从影视签到开始》

  第一百六十三章 暗流与微光

  “全球复苏与韧性发展联盟”(GR3)的成立,如同一剂强心针,给灾后混乱的世界带来了秩序和希望。dSm提供的“烛龙”能源技术和标准化模块,极大地加快了基础设施重建的速度,黯淡的城市重新被点亮,中断的产业链逐渐恢复运转。

  然而,平静的海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首先浮现的,是关于南极事件的“解释”。碎片奇迹般消失,各国高层心知肚明绝非简单的“轨道计算误差”或“自然解体”所能解释。dSm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那个若隐若现的、拥有不可思议力量的“第三方”,成了顶级圈子里最炙手可热也最讳莫如深的猜测。

  “守夜人”的存在,虽然依旧隐秘,但其影响力通过这次事件悄然扩大。一些古老的、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家族和组织,开始主动向“守夜人”或与“守夜人”关系密切的dSm靠拢,寻求在新的格局中定位自身。沈家便是其中之一,沈老太爷通过蒋南孙,再次向林凡传递了善意和更深入合作的意向。

  另一方面,“盖亚方舟”联盟在GR3框架内表现得异常合作,但其内部,“利维坦”的思潮并未消散,反而因为dSm展现出的、近乎神迹的力量而变得更加警惕和……渴望。他们不再试图控制dSm,转而开始疯狂地投入资源,试图逆向工程dSm公开的技术,甚至秘密搜寻可能与“守望者”相关的其他遗迹线索,希望能获得与之抗衡的资本。

  安迪的“暗影”团队监测到,数个背景深厚的跨国实验室和探险队,正在全球一些人迹罕至、能量异常的区域进行着高强度的勘探活动,其目标直指远古遗物。

  “他们害怕我们,又想成为我们。”安迪在汇报时总结道。

  林凡对此并不意外。力量的差距会催生敬畏,也会滋生贪婪。他指示“暗影”团队保持监控,只要不触及dSm的核心利益和南极遗迹,暂时不予干涉。当前的重心,依然是巩固GR3和推动“文明韧性”计划。

  在dSm内部,“文明韧性”计划全面展开。位于落星坳的“大地抚慰”装置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范本,其与地脉能量和谐共存的模式被推广到全球多个选定的节点。这些节点不仅起到稳定地质的作用,更与升级后的“逐星者”深空监测网络、以及dSm遍布全球的“烛龙”能源网络相连,构成了一个初步的“星球生命体征监测与调节系统”。

  陈教授领导的团队,则在全力消化“守望者”留下的知识遗产。那些超越时代的数学工具和物理模型,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推动着人类基础科学的边界。一些基于新理论的原型设备开始在实验室中诞生,虽然距离实用化还很遥远,但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

  这天,林凡视察了dSm新建的“深空探测与控制中心”。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显示着三艘升级后的“逐星者”飞船在近地轨道巡逻的实时画面,更远处,是柯伊伯带和“回响者”的轨道模拟图。

  “我们重新计算了‘回响者’的轨道,确认其下一个引力峰值将在两年七个月后到来。”负责人汇报,“根据‘守望者’模型预测,届时其对太阳系内小天体的扰动可能会再次加剧。我们已经锁定了十七个潜在的风险目标,正在进行持续监控。”

  林凡点了点头。危机并未远离,只是从急性发作转为了慢性管理。人类拥有了预警和一定程度的应对能力,但远未到高枕无忧的地步。

  他离开控制中心,来到了dSm总部的生态园。这里移植了来自落星坳的苔藓和那株成功复苏的古老蕨类。在模拟的特定能量频谱环境下,蕨类已经长出了嫩绿的新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看着这抹在人工环境中倔强生长的绿色,林凡想起了南极冰盖下那沉睡的遗迹,想起了“守望者”十二面体那冰冷的逻辑和最后时刻的援手。

  远古的文明消逝了,但留下了知识和守护的种子。

  人类文明历经劫波,也在废墟中学会了合作与未雨绸缪。

  暗流依旧汹涌,但在无尽的黑暗背景上,总有一些微光,在顽强地闪烁,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他知道,dSm和他本人的使命,就是守护这些微光,让它们最终汇聚成……照亮文明未来的星河。

  (第一百六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