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遗产的重量-《都市纵横:从影视签到开始》

  第一百六十九章 遗产的重量

  “共鸣”事件如同一次席卷全球的无形潮水,来得突然,去得也迅速。当那瑰丽的光幔消散,空间的细微扭曲平复,信息的洪流归于寂静,世界仿佛只是经历了一场宏大而奇异的梦。

  但遗留在地上的,却是实实在在、沉重无比的文明遗产。

  dSm的服务器几乎被涌入的数据撑爆。来自“守望者”的信息流,其内容包罗万象,从基础科学的颠覆性理论(统一场论的数个可能路径、量子引力的全新数学模型),到远超当前水平的工程技术蓝图(反重力原理、物质重组技术雏形),再到对宇宙生态、生命形态、乃至维度结构的观测记录和哲学思考……其信息量之大,足以让人类最顶尖的科学家穷尽数代之力去消化。

  这并非一份可以直接使用的“说明书”,更像是一个文明将自己数百万年积累的知识宝库,毫无保留地敞开。理解、验证、转化、应用……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未知的风险。

  “低语者”回应的信息流则更加晦涩,其编码方式甚至与“守望者”有所不同,更像是一种更高级的、用于文明间交流的“协议”或“元数据”,其中似乎包含着对“守望者”信息的某种“注释”和“定位”,指引着更广阔的宇宙图景。

  两份遗产叠加,其价值无法估量,其带来的冲击和责任,也同样巨大。

  林凡在事件结束后,将自己关在dSm总部最深层的安全屋内整整三天。他需要时间,独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足以压垮任何个人的重担。

  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保密的重要性。这份遗产一旦公开,引发的将不是科技进步,而是全球性的疯狂、争夺乃至战争。在人类尚未准备好之前,它必须被严格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其次,是如何消化和应用。dSm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甚至加上“守夜人”也力有未逮。这需要全球科学界的精英通力合作,但合作必须在绝对可控和保密的前提下进行。

  三天后,林凡走了出来。他的眼神更加深邃,也更加坚定。

  他立刻召集了dSm核心层和“守夜人”“掌灯人”,举行了一次最高级别的绝密会议。

  “我们得到了什么,各位已经清楚。”林凡开门见山,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这不是dSm的私有物,这是属于全人类的机遇,但也可能是……毁灭的导火索。”

  他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谨慎的“文明升华”计划框架:

  1. “方舟”知识库建设:在“彼岸”岛地下,利用“守望者”提供的某些材料和技术,建造一个物理隔绝、绝对安全的超巨型服务器集群,用于存储、备份和初步整理两份遗产信息。由dSm和“守夜人”共同掌控最高权限。

  2. “灯塔”研究计划:从全球范围内,以极其隐秘的方式,筛选、吸收一批在各自领域顶尖、且具备卓越心智和保密意识的科学家,签署最严格的协议,分批进入“彼岸”岛,在隔离环境下,分领域、分阶段地对遗产进行研究和转化。dSm提供一切后勤和资源保障。

  3. “滤网”技术释放机制:对研究取得的、相对成熟且不会引起社会动荡的次级技术成果,通过GR3联盟等渠道,以dSm或合作机构的名义,逐步、可控地释放到人类社会,潜移默化地提升整体科技水平,为未来更大的变革做准备。

  4. “深空之耳”项目:加强对“低语者”信号的持续监听和分析,尝试理解其回应的“协议”,为未来可能的、更深入的星际交流做准备。

  这个计划庞大、复杂,且需要漫长的时间。它要求dSm和“守夜人”扮演一个谨慎的“守门人”和“引路人”角色。

  “守夜人”“掌灯人”在深思熟虑后,代表组织表达了全力支持。“这是‘守夜人’世代等待的时刻,守护文明火种,引导其正确燃烧,是我们的使命。”

  王漫妮、安迪、樊胜美等人也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他们知道,dSm的角色已经彻底改变,它不再是一个商业帝国,而是成为了文明前进的…… 发动机与方向盘。

  会议结束后,林凡独自一人来到了dSm总部的观测台。脚下,城市正在从之前的“共鸣”事件造成的短暂混乱中恢复,人们依旧为生活奔波,对刚刚发生的、决定文明命运的事件一无所知。

  他抬头望向星空,目光仿佛穿透了遥远的距离,看到了那个作为中继站的“低语者”,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加广阔的文明世界。

  遗产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上。

  但他知道,自己必须,也必将,扛起这份重量。

  人类的未来,从此不同。

  (第一百六十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