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渊语心言-《都市纵横:从影视签到开始》

  第一百七十七章 渊语心言

  深海“邻居”以引力波回应的发现,如同在dSm和“守夜人”的核心圈层内引爆了一颗思想炸弹。物理学的基础被撼动,生命形态的可能性被无限拓宽。如何与一个以引力波为“母语”、其存在形式都可能与人类迥异的智慧进行沟通,成了摆在面前前所未有的难题。

  “灯塔”计划物理学组的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了对那短暂引力涟漪的破译中。进展极其缓慢,这完全是一种陌生的信息编码体系,其逻辑似乎建立在与人类认知截然不同的物理规则之上。

  与此同时,“扎西岗日”老僧那句“心念亦可成波”的提示,在林凡心中挥之不去。他召集了“灯塔”计划中研究意识科学和神经网络的专家,甚至通过“守夜人”邀请了几位在冥想和心灵哲学领域有极深造诣的隐士(同样签署了最严格的保密协议),共同探讨“意识”与“引力波”乃至更基础物理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讨论是开放而艰难的。主流科学界对意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古老传承中的“心念”之说又过于玄奥。但双方都认同一个前提:人类对自身意识的理解还远远不够,不能排除其以某种未知方式与宇宙更深层次的场产生交互的可能性。

  就在理论研究陷入僵局时,“深蓝之眼”的被动监测带来了新的转机。

  负责长期监听那片海域的“海妖”探测器,捕捉到了一种极其规律、但能量级别比之前脉冲和引力涟漪微弱无数倍的背景“噪音”。这种噪音并非持续的声波或引力波,而是一种……仿佛随深海洋流和地磁变化而轻微起伏的“能量呼吸”!

  这种“呼吸”的节奏非常缓慢,以数小时甚至数天为一个周期,但其存在本身,就表明下方的“邻居”并非完全沉寂,它(或它们)始终在以一种极低能耗的状态“活着”,并与周围环境(洋流、地磁)进行着某种同步。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研究团队将这种“能量呼吸”的节奏图谱,与dSm在全球其他地脉节点(如落星坳、“扎西岗日”)监测到的能量波动图谱进行比对时,发现了一种模糊但确实存在的…… 同步性!

  仿佛整个地球的隐性能量网络,包括陆地的地脉和深海的未知存在,都在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宏大的背景节律!

  这个发现让林凡想起了老僧的话——“地脉通四海”。难道陆地的“守护者”与深海的“邻居”,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同一个星球生命\/能量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共同维系着某种全球性的平衡?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与深海“邻居”的沟通,或许不能仅仅依赖于技术手段的模仿和破译,更需要理解并融入这种全球性的“共鸣”之中。

  “心念成波”,或许指的不是玄学意义上的意念移物,而是指一种高度专注、与自然韵律同频的“意识状态”,能够更敏锐地感知甚至影响到这种遍布星球的能量场,从而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与场中的其他存在建立联系?

  这个想法过于超前,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面对完全超乎理解的“邻居”,或许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

  林凡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下令在“彼岸”岛,利用“守望者”技术构建一个高度屏蔽外界干扰、同时能精确模拟特定能量频率(包括深海“能量呼吸”节律)的“静默室”。他打算亲自进行尝试,在那种极致宁静、与星球节律同步的状态下,去“感受”和“倾听”。

  他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像是一场豪赌。但有时候,面对未知,直觉和勇气,或许比纯粹的逻辑更接近答案。

  在进入“静默室”前,他回了一趟家,陪顾佳和许子言吃了顿安静的晚餐。他没有透露任何关于深海的事情,只是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

  “爸爸,你又要去很远的地方了吗?”许子言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仰着头问。

  林凡摸了摸他的头,柔声道:“爸爸只是要去……听一听这个世界更安静的声音。”

  第二天,林凡独自步入了那间充满科技感却又透着神秘氛围的“静默室”。

  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他盘膝坐下,闭上眼睛,开始调整呼吸,尝试让自己的意识,沉入那由星球脉动构成的、无声的海洋。

  渊语难解,或需心言。

  (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