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朝堂风波-《大唐风流小厨师》

  此次洛阳之行,运作得当,本身实力并没有损失多少,相反俘虏了不少士兵,这些士卒本来都是府兵,原本是一家人,不同阵营罢了,除了一些郎将以上的顽固派,底层士兵根本没有什么阵营派别,只不过听从上级命令罢了,赵瑞将很多士卒开始逐渐收编,形成新的作战单位。

  赵瑞回来第一次参加朝会,这次就是一次封赏大会了,上柱国、辅国大将军、赵国公这一连串的勋爵就落到了赵瑞的头上,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兵部尚书,阚棱原本就有郡公爵位这次进卢国公,抢了程咬金的爵位,想到这里赵瑞又很郁闷,自己的赵国公爵位原本可是长孙无忌的。薛万彻也进了国公。冯立、谢叔方由侯爵进了县公。

  赵恒、张方、钱顺、窦静等人进了侯爵,就连黄城等人也都给了伯爵,可以说,这一场洛阳之战给朝堂打出了好几十个爵位。

  与此同时国子监的博士学士和几个散官开始上表,主张李承道继承帝位,这一下让整个朝堂掀起轩然大波,一些亲近秦王的势力尽管不会明着反对李承道作为监国存在,但李承道要是做了皇帝,那就性质不一样了,监国不过是皇帝不在京城,你临时主持国务罢了,严格地说,连皇储都算不上,很多时候,皇帝出巡甚至可以让大臣监国。

  两方面那是引经据典吵的不可开交,郑善果等人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迅速跟进,与之交好的各家和郑氏原本的势力赶紧跳了出来推进此事,赵瑞看着乱哄哄的朝堂,又看了看坐在上首几乎要哭出来的李承道。

  李承道也紧张地看着赵瑞,嘴巴一张一合,无声地问道,

  “瑞哥,怎么办啊?”

  这时旁边匆匆跑来一个内侍,看向赵瑞,这时候还是唐朝,没有明清那么多下跪的规矩,朝堂上五品以上官员都是有座位的,不过大多都是蒲团之类的,只有三品以上才会有一个小条案,赵瑞的爵位现在是国公,这已经从一品了,而且朝堂之上现在没有亲王存在,可以说,赵瑞的位置就摆在左手第一位了,其他的国公可没有谁敢坐到赵瑞上面去,以往这个位置是李建成的。

  赵瑞向那个内侍招了一下手,内侍才敢过来,

  “太子妃殿下让我转告赵国公,请您能推进此事。”说着递上一个字条,赵瑞看了一下,的确是郑观音的笔迹,于是将纸条放在一边。对着旁边的内侍使了一个眼色,这内侍一直就站在一边,赶紧敲了一下响板,这原本就是维持朝堂秩序的,下面大臣们要是一直吵吵,皇帝也不好意思站出来说你们都别吵了我说两句,那咋办呢,就有专门太监敲几下响板,提醒众人,该停停了。

  要搁以往,下面再怎么吵,李承道也不敢敲响这玩意,只能任由下面继续吵,现在声音响起,众人一时间甚至不能适应,迅速安静下来,有那么一两个人还沉浸在兴奋状态刚想着继续,却被同伴眼神制止。

  群臣冷静下来知道,这个时候敢敲响板的绝对不是李承道,只能是坐在左手第一位的那个人,赵瑞扫视一圈,尽管年纪不大,但别忘了,这位可是自八岁就上了战场和刘黑闼硬磕的人,长时间得大将军职位还是养成了一种顾盼自雄的气质的,

  “陛下落于叛逆之手,国政不可无主,安陆郡王乃陛下嫡孙,太子嫡子,血脉高贵,龙凤之资,文武兼备、恪慎克孝,当为天子,承嗣大统。由礼部择日,继皇帝位。”

  话音刚落,郑善果等人立马跳出来,躬身向李承道施礼,

  “喏。”

  “赵国公,陛下东狩但尚且建在,赵国公此举置陛下于何地?“

  赵瑞没想到此时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然是太子少保李纲,作为太子的老师,李纲的地位尊崇,在京城读书人中地位很高,可以说,如果他执意反对,即使李承道即位,哪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评价就会迅速在读书人的圈子里扩散全国。

  “李少保,若是此时陛下发布诏令,那就请李少保分析该诏令的真假如何?”

  李纲面色一紧,他如何分辩?即使分辩了,他敢说出来么?李纲正直不假,但他不傻啊!此时李渊发出的诏令可以说没有一个是李渊自己发出的,那绝对都是李世民搞出来的,自己真的要承认么?李纲对李世民弑兄杀弟的行为也是不满的,这不符合李纲对道德的要求。

  赵瑞也知道李纲是正直的人,对这种人你无法用杀头的方式去威慑,只能从道德的制高点去跟他讨论。

  “李少保,您是正直之士,当初长安皇城发生的惨案,想必您是知道的,秦王不顾兄弟情义,君臣之礼,弑杀太子和齐王,又将子侄斩杀,连卧病在床的一岁孩童都不放过,又派兵囚禁陛下与几位大臣,李少保,朗朗乾坤,竟发生这样的人伦惨剧,请问李少保和诸位大人,我们要奉这样的人为主么?”

  李纲等人默默出不得声,李世民的行为太糟糕了,李纲这样的君子尽管李世民相处甚欢,也认为李世民雄才大略,必是英主,但你要他亲口承认李世民的行为是对的,是可以接受的,无疑比杀了他还难受。

  不过朝中可不都是李纲这样的正直的人,现在李纲站了出来,那后面一堆推手以为有个高个子在前头顶着,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却纷纷站了出来,崔敦礼一抱拳,

  “赵国公功勋盖世,这一点朝中无人能及,不过赵国公,皇位传承这么大的事情,我等必是不敢不听陛下的意见,这是为人臣子的道理,赵国公一言,就要确定皇位人选,是不是超出了臣子的权力了?下官以为,这事陛下还没有发出诏令,即使发出诏令,也可由朝堂诸位大人分辨真假再做决定。”

  许敬宗看着赵瑞嘴角的微笑,又看看反对的众人,知道自己要想真的投入赵瑞门下,献策是一方面,但投名状也是要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