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诗仙答卷闹笑话,群贤添趣乐翻天-《时空大厦:跨次元笑崩日常》

  时空大厦的晨光,如一层薄纱,悄然漫过门槛,轻柔地洒在李白的窗前。还沉浸在梦乡与美酒交织美梦中的李白,被一阵犹如紧锣密鼓般急促的铜铃声硬生生从周公那儿拽了回来。他眼皮好似被胶水粘住,费了好大劲才揉着惺忪的睡眼,趔趄着推开门。

  只见苏轼那古灵精怪的书童阿福,正像只活泼的小猴子,举着张卷起来的纸,在石阶上不停地踮脚蹦跶。一瞧见李白现身,阿福像只撒欢的小狗,立马蹦到他跟前,把纸往他手里一塞,脆生生地喊:“李大人,杜大人让我送卷子来啦,说您今儿个得考个‘诗人合格证’呢!”

  “啥玩意儿?”李白嘟囔着展开纸,这一看,酒意瞬间被吓得无影无踪。《李白诗作阅读理解卷》七个大字,像七把小锤子,敲得他脑袋嗡嗡响。卷首那行“时空大厦文化考核,诗仙专属版”的小字,更是让他心里“咯噔”一下。再往下一瞅题目,李白差点没把昨晚美滋滋喝下去的桂花酒,一股脑全喷出来。

  第一题就问:“‘飞流直下三千尺’中,作者为何要强调‘三千尺’?请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瀑布下落时间,并说明该数据是否符合实际。”

  “这……”李白瞬间懵圈,挠着那一头好似鸟窝般乱糟糟的头发,手里的卷子差点就被他下意识地甩飞出去,“作诗讲究的就是那股子气吞山河的气势!谁吃饱了撑的去管它实际有几尺?难不成我以后写‘飞流直下一百五十六点三尺’?那写出来的诗,读着跟喝白开水似的,还有啥意思!”

  正愁得抓耳挠腮呢,蹲在一旁的阿福,像个小大人似的,拿着根树枝在地上画小人。听到李白的抱怨,他仰着小脑袋,脆生生地接话:“李大人,我昨儿听物理先生讲,自由落体公式是h = ?gt2,这三千尺换算成米可得九百多米呢,算下来瀑布得落十四秒左右呢!”

  “去去去,小毛孩懂个啥!”李白没好气地把阿福扒拉到一边,刚想干脆把卷子揉成一团扔了,就瞥见第二题:“‘举杯邀明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孤独感?请结合当代心理学分析‘邀月’行为的潜意识动机。”

  “心理学?那是啥玩意儿?能当酒喝吗?”李白一下子火了,“啪”的一声把卷子狠狠拍在石桌上,撸起袖子就扯着嗓子喊:“出题的家伙给我站出来!俺老李作诗的时候,就知道明月是我最好的酒友,压根就不知道啥叫潜意识!难不成我好心邀月亮共饮两杯,还得先给它做个什么心理评估?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

  话音刚落,就瞧见杜甫背着手,迈着四方步,慢悠悠地从月亮门晃了过来。他手里还捏着支红笔,脸上挂着似有深意的笑容,就像个狡黠的老学究:“太白兄,这可是大厦新搞的文化测评,我有幸当了主考官,你可得认真对待好好答呀。不然以后大家都学你这‘飞流直下’不写实的风格,咱时空大厦的文化招牌,可就要被人笑掉大牙咯。”

  李白一听,顿时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蔫了下来,嘴里嘟囔着:“有啥好答的?我的诗,向来都是随心所欲,想咋写就咋写!”可无奈杜甫就像个紧盯着猎物的老猎人,眼睛一刻不眨地盯着他。李白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往下看。这第三题更是绝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职场态度?请结合现代职场生存法则,评价这种态度的利弊。”

  “啥叫职场?”李白只觉得脑袋里一团浆糊,笔尖悬在纸上,半天愣是写不出一个字。阿福这小鬼头,又像个小机灵鬼似的凑了过来。只见他拿着树枝在地上先画了个弯腰哈背、满脸谄媚的小人,旁边画了一堆黄澄澄的金子;接着又画了个挺胸抬头、一脸正气的小人,可旁边却画了个空荡荡的碗,还在碗里画了只苍蝇,在那孤零零地打转。

  “还是你懂我!”李白眼睛一亮,一拍大腿,“利弊?俺老李只知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管他什么职场不职场,向权贵折腰,那就是输得彻彻底底!”说完,他大笔一挥,写完把笔一扔,刚想得意洋洋地吹嘘一番,就见杜甫手中红笔如闪电般一挥,在旁边打了个大大的叉,还批了行字:“审题不清,未结合现代职场,扣10分。”

  李白一下子急眼了,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抢过卷子就开始吵吵:“你懂个啥!这叫风骨!当年贺知章见了我,那可是一口一个‘谪仙人’地喊着,难道他是看我会算自由落体才这么叫的?”杜甫却不生气,慢悠悠地指着阿福的画问:“那你瞧瞧,这小娃娃都明白的道理——不屈是好事,但要是完全不顾职场规则,怕是以后连酒都喝不起咯,只能饿肚子啦。你总不能一辈子天天靠贺监拿金龟换酒来养活你吧?”

  李白被怼得哑口无言,憋得满脸通红,抓起卷子扭头就往屋里跑,嘴里还喊着:“俺再改改!难道还能不及格不成?”

  谁知道刚一进屋,就和抱着砂锅的苏轼撞了个满怀。砂锅里炖着的东坡肉,正咕嘟咕嘟冒着泡,油花欢快地跳跃着,香气像长了翅膀似的,直往李白鼻子里钻。“子瞻兄,快借个地方让我答卷!”李白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到餐桌旁,铺开卷子就准备改。

  苏轼探头一看题目,乐了:“‘飞流直下三千尺’?这题我可太熟了!去年我填‘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考官也非让我算浪高多少丈。我跟你说,你就写‘运用夸张手法,强调瀑布之高,非实指’,保准没错。”说着,他也不管不顾,直接用筷子蘸着汤汁就在桌上演算起来,把肉汁蹭得满纸都是,还边算边说:“你看,这样既能保住诗里的气势,又能显得咱懂科学,多完美。”

  李白看着满纸的肉汁和复杂的公式,只觉得头晕目眩:“算这干啥呀?有气势不就完事儿了嘛!”苏轼不由分说,夹起一块肥瘦相间、色泽诱人的肉,直接塞进李白嘴里:“你懂啥呀!现在的小娃娃做题,那都讲究‘有理有据’。你光说‘气势’,他们转头就说你是‘瞎写’。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懂不懂啊你!”

  正改着,李清照迈着轻盈的步伐,提着食盒走了进来。她见李白对着“举杯邀明月”这题愁眉苦脸,不禁掩嘴笑道:“这题我会呀!去年中秋我填‘花自飘零水自流’,就被评了‘体现孤独中的释然’。你这‘邀月’,可不就是孤独到极致,只能与月为友嘛?不过你呀,依我看哪,哪是什么孤独,分明是喝高了,见谁都想拉着碰杯。”

  阿福在一旁听着,眼睛骨碌碌一转,突然像只敏捷的小松鼠,跑回自己屋里,抱来个布偶月亮,一下子跳到李白跟前,把布偶月亮往他怀里一塞:“李大人,你就想象抱着它喝酒,心里想着‘虽然没人陪,但月亮懂我’,这不就是潜意识嘛!”

  “哦!”李白恍然大悟,提笔就写:“明月即我心,邀月便是邀己,孤独中自有旷达!”写完后,他得意洋洋地把卷子晃到李清照面前。李清照刚点头表示认可,阿福这小鬼头又不安分了。只见他“嗖”的一下跳上桌子,一把抢过笔,“唰唰”两下把“旷达”二字划掉,画了个醉醺醺的小人抱着月亮啃,还在旁边画了个大大的酒葫芦,那酒葫芦画得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憨态可掬。

  众人见状,顿时哄堂大笑。李清照笑得直不起腰,边笑边说:“阿福说得对呀,你呀,就是醉后忘形,哪来的旷达!当年你在长安酒肆,抱着酒坛追月亮,结果差点一头栽进沟里,这事儿你忘了?”

  就这么折腾到晌午,李白总算把卷子答完交了上去。傍晚,卷子发了下来。李白一看,红笔批着“60分,勉强及格”。最逗的是最后评语:“诗仙风骨可嘉,阅读理解有待加强,建议多听李清照词评,少跟苏轼拼酒——顺便让阿福帮你补补物理。”

  李白看着评语,又瞅瞅蹲在旁边,正啃着东坡肉,吃得满嘴流油的阿福,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抓起酒葫芦就追了过去:“你这小屁孩,准是你在卷子上乱涂乱画,影响考官打分!看我不扒了你的虎头帽!”阿福“咯咯”笑着,像只灵活的小兔子,一下子窜到苏轼身后。苏轼赶忙举着砂锅挡驾:“太白兄,及格就好啦!下次咱请杜甫吃酒,让他给透透题!我这儿还有块肉,先堵住你的嘴,消消气!”

  整个中庭,铜铃声、欢笑声、李白的笑骂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像炸开了锅,惊飞了檐下正在打盹的鸽子。隔壁正在研墨的王羲之听到动静,忍不住探头一看。只见李白追着阿福绕着柱子跑,苏轼举着砂锅大喊“慢点别洒了肉”,杜甫拿着红笔在旁边喊着“加10分”,那场面混乱又有趣。王羲之看得忍俊不禁,忍不住提笔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乐在其中”,写完还特意在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酒葫芦,跟李白手里的那只简直一模一样,活脱脱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不多时,孟浩然迈着悠闲的步伐,提着一篮新摘的菊花走了进来。他一看到这热闹非凡的场景,笑着说:“咋这么热闹呀?我刚在门口听着,还以为太白兄又中了啥绝世好酒呢。”李白正跑得气喘吁吁,一听这话,赶忙停住脚:“孟夫子来得正好!快帮我评评理,他们几个合起伙来欺负我,说我不会做阅读理解!”孟浩然笑着接过卷子一看,指着“安能摧眉折腰”那题说:“这题我会答呀!当年我写‘荷风送香气’,考官问我香气浓度多少,我就回了句‘意在言外’,他还给了我80分呢!”

  正说着,高适扛着把剑,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他刚打完猎,袍子上还沾着些草屑,带着一股豪迈的气息。“啥题这么难?我当年在边疆写‘大漠穷秋塞草腓’,也没人让我算草长多高啊!”杜甫笑着递过红笔:“来来来,高常侍也来评评,太白这‘职场态度’写得咋样?”

  高适看了两眼,大手一挥,豪迈地说:“啥利弊?咱当兵的,向来都是宁折不弯!给100分!”李白一听,顿时得意起来,像只骄傲的大公鸡:“听见没?还是高兄懂我!”苏轼在旁边撇撇嘴,小声嘀咕:“他那是没体验过被扣俸禄的滋味。”

  这时,阿福突然指着天上大喊:“月亮出来了!”众人赶忙抬头望去,只见一轮皎洁的圆月,不知何时已悄悄挂上檐角。那如水的清辉,洒在满院的笑闹声里,仿佛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梦幻的银纱。这清辉,把东坡肉的香气、菊花的清气、酒葫芦的醇香,都巧妙地揉成了一团暖融融的光,温馨又美好。

  李白一看到月亮,瞬间忘了追阿福这事儿。他举着酒葫芦,对着月亮高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儿人多,得算七八人!”

  杜甫看着李白这副模样,笑着摇摇头,在卷子背面补了句:“附加分10分,鉴于诗仙与民同乐精神可嘉。”阿福一听,眼睛一转,偷偷凑过去把“10分”改成了“100分”,还在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笑脸,那笑脸画得夸张又可爱,两个眼睛眯成了两条弯弯的线,嘴巴咧得像个大括号。

  这一幕恰好被刚进门的王维瞧见,王维忍不住笑了笑,提笔添了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乐何极。”

  于是,时空大厦的这一夜,诗卷上的红叉与红勾仿佛在共舞,肉香与墨香相互交织,成了众人日后常常念叨的“最热闹的文化考核”。而李白的那张“60分答卷”,被王羲之题了字,高高挂在中庭的廊下。旁边还粘着阿福画的醉猫抱月图,这奇特的组合,成了时空大厦一道独特的风景——时刻提醒着每个来到这儿的人:写诗也好,生活也罢,较真固然没错,但笑着去较真,才能品味到其中最真实、最有趣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