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发财了-《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

  自与陈山长那番谈话之后,苏墨心中便有了明确的方向。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将《西游记》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

  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将陈山长平日讲解过的圣贤道理,如同穿针引线般,巧妙地融入情节之中。

  这天趁着休假,他将此前埋头写下的五册存稿重新摊开,逐字逐句地修订起来。

  努力将一些自己写得顺手,却可能过于晦涩的词语,替换成更符合当下语境,连村塾孩童也能听懂的口语。

  务求让故事既引人入胜,又浅显易懂。

  最后,他还煞有介事地在每一册话本的末尾,添上了一个名为经义课堂的小章节。

  他将故事中最能体现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道理的情节提炼出来。

  与《论语》、《孟子》中的相关名句一一对应,并附上极其简短的解说。

  如此一来,这本《西游记》便脱胎换骨,不再是单纯供人消遣的猴子妖精闲文。

  摇身一变成了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寓教于乐的经义故事书。

  苏墨相信这样的形式,一定能精准地抓住,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心。

  将五册稿纸仔细整理、誊抄完毕,检查无误后,苏墨将其小心翼翼地用油布包好,揣入怀中。

  “娘,我们再去一趟县城。”

  温氏正在院子里,晾晒刚洗好的衣服,闻言有些犹豫。

  “又去?可是家里的活还没干完。”

  “可是咱们这一次,是要去赚大钱的啊。”

  苏墨拍了拍怀里厚厚的稿纸,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闻言,对苏墨深信不疑的温氏不再迟疑,连忙起身收拾出门。

  很快,母子二人再次来到了清河县的书坊街。

  这一次,苏墨没有丝毫犹豫。

  径直拉着温氏,走向了街对面那家,如今已经门庭若市的雅集斋。

  还没等他们靠近,一个熟悉的身影,便嗖嗖地从店内冲了出来。

  “苏老弟!”

  张浩眼尖地看到了苏墨,迫不及待的冲了出来。

  脸上没有久别重逢的狂喜,只有对故事后续追读的喜悦。

  “你可算来了!我等你等的花都谢了!后续呢?后续写了多少?快给我看看!”

  他有些期待的搓着手,视线死死锁在苏墨怀里的包裹上,那副急切的模样,逗得温氏都忍不住偷笑了起来。

  苏墨也不卖关子,稳步走进店内,将那厚厚一叠稿纸放在了柜台上。

  “不多不少,正好五册。”

  “五……五册?!”

  张浩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惊喜得差点原地跳起来。

  “我的老天爷啊!苏老弟,你可真是我的及时雨啊!”

  话不等说完,他便迫不及待地拆开油布包裹,拿起最上面的一册翻阅起来。

  只见他不自觉的靠在柜台上,看得如痴如醉,时而蹙眉,时而拍腿,完全沉浸在了故事之中。

  “……好!好一个虽遭误解仍守本心,批注得好啊!”

  张浩猛地抬头,激动地抓住苏墨的胳膊,眼中放光。

  “苏老弟!你这改动,简直是神来之笔。”

  “额?张兄,此言怎讲?”

  张浩笑了笑,连忙解释起来。

  “你是不知道啊!自从你那前两册火了之后,孩子们是喜欢得不得了,天天在家学猴子翻跟头。”

  “那些当爹娘的,还有那些私塾先生,可就愁坏了!天天跑来跟我抱怨,说孩子光看故事不读经,简直是玩物丧志!”

  “我是一遍又一遍的解释,说这故事新鲜有趣,还能帮孩子多认几个字,好说歹说没让这故事被禁。”

  “但这事情不解决,日后迟早是个事。”

  说到这里,张浩一摊手。

  “这下可好了!你这批注一加,经义小课堂一附,正好解决了他们的痛点!”

  “这哪里还是什么闲书?这分明是读经辅助、课外教材啊!”

  苏墨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却并不接话。

  他拿起桌上伙计刚沏好的热茶,慢悠悠地吹着气,观察着张浩的神情。

  张浩见苏墨不接后话、也不提价钱,心中便明白了。

  经历了上次的谈判,他深知眼前这个孩童看似稚嫩,实则心思缜密,根本你是能被糊弄的主。

  但好在,张浩也没打算糊弄。

  他定了定神,不再绕弯子,开始认真分析起市场。

  “苏老弟,不瞒你说,如今市面上那些才子佳人的普通话本,写得再花团锦簇,一册顶天了也就卖个二钱银子,还得看销路。”

  “可你这《西游记》,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掰着手指头,一条条细数起来。

  “一来,故事新奇有趣,想象力天马行空,市面上独此一家,无人能仿,此乃天时。”

  “二来,你这前两册的火爆,早已为你攒下了一大批忠实的书迷,他们可都眼巴巴等着后续,此乃地利。”

  “三来,经过你这么一改,又能辅助读经,寓教于乐,家长和夫子都乐见其成,此乃人和。”

  说到这里,他看着苏墨,深吸一口气,一脸真诚的说道。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具备,其价值不可估量。”

  “张兄所言不虚。”

  苏墨认同的点了点头说道。

  随后便不发一言,静静的等待着对方报价。

  张浩见此心中暗自叫苦。

  这小子,真是个小狐狸!

  他知道,这次若是不拿出足够的诚意,恐怕这金蛋就要飞到对家去了。

  想到这里,他猛地一咬牙,伸出三根手指。

  “苏老弟!哥哥我也不跟你绕弯子了!这五册稿子,我一口价给你这个数,三十两!你看如何?”

  三十两!那可是她们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温氏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大气都不敢出。

  一脸紧张地看着苏墨,生怕他拒绝。

  苏墨放下了茶杯,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他看着张浩,眼神清澈。

  “翰墨斋的掌柜,前几日也亲自去村里找过我。”

  张浩的脸色瞬间变了,变得有些难看。

  苏墨没有在乎他的脸色,而是继续道。

  “他言辞恳切,愿意出比你上次高两成的价格,也就是一册十二两,买断我后续所有书稿,并且承诺,在店内给我开辟专区陈列。”

  张浩急了,脱口而出道。

  “苏老弟!你……你可不能见利忘义啊!当初可是我……”

  “我拒绝了。”

  苏墨平静地打断了他,语气真诚道。

  “因为在我第一次卖话本,被所有书坊拒之门外时,是张公子你独具慧眼,给了我第一份信任。”

  “所以,三十两的价格,我同意了。”

  张浩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他知道苏墨这是在念他的旧情,更是看重这份情谊。

  他猛地一拍柜台,豪气干云道。

  “好兄弟!既然你如此看重这份情谊,哥哥我也绝不让你吃亏!”

  “也别三十两了,这五册,我给你五十两!一册十两!一文不少!”

  “后续每增一册,都按这个价,只求你一件事,独家供给!”

  “以后你的书,只在我雅集斋刊印!如何?!”

  五十两!

  温氏眼前一黑,脚下一软,险些晕过去。

  若不是苏墨注意到及时扶住她,温氏怕是真的要瘫倒在地。

  苏墨笑了笑,也没有拒绝。

  “既然兄长如此豪爽,我自然也不能扫兴,那便这样吧。”

  “后续书稿,独家供给雅集斋。”

  “好兄弟!”

  张浩用力握住他的手,激动得满脸通红。

  “你放心!哥哥我绝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