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僵持与暗流-《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自黄河沿岸至中原腹地,被一层无形的肃杀之气笼罩。

  颜良白马之败,如同一块投入激流的巨石,虽未改变大河奔涌的态势,却让水面之下,涌动了更多难以察觉的暗流。

  邺城,大将军府。

  昔日宴饮欢歌的景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的愤怒和不安。

  袁绍高踞主位,面色铁青,下方谋臣武将分列两旁,鸦雀无声。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味,那是刚刚被拖出去杖责的运粮官留下的血迹所带来的腥气,混合着袁绍因震怒而需服用的宁神汤药的气味。

  “废物!都是废物!”

  袁绍猛地一拍案几,震得杯盏乱响,“颜良轻敌败绩,损兵折将!韩猛护粮不力,屡遭骚扰!

  后方那些蠹虫,连粮草转运都能出纰漏!

  尔等……尔等就是要看本将军的笑话吗?!”

  他胸口剧烈起伏,目光如刀子般扫过众人。

  站在武官队列前列的颜良,肩胛处裹着厚厚的白布,脸色惨白,低头不敢言语。

  文丑站在他身侧,拳头紧握,眼中既有对袍泽受辱的不忿,也有一丝兔死狐悲的寒意。

  审配见状,连忙出列劝慰:

  “主公息怒!颜将军虽有小挫,然勇冠三军,瑕不掩瑜。

  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调整方略。

  曹操背信,朝廷狡诈,我军不宜再行险冒进。

  郭公则(郭图)所言‘结硬寨,打呆仗’,实乃老成持重之策。

  我军粮草充沛,兵甲犀利,只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凭借河北雄厚之力,必能耗死彭城伪朝与曹阿瞒!”

  逢纪也附和道:

  “正南(审配)所言极是。

  我军现已于延津、官渡一线深沟高垒,与敌形成对峙。

  只要后方稳定,粮道畅通,假以时日,敌军必生内乱,届时主公挥师猛进,可一战而定!”

  袁绍听着心腹谋士的劝解,暴怒的情绪稍稍平复,但眉宇间的阴鸷却未散去。

  他何尝不知僵持是稳妥之策,但一想到郭嘉那张苍白而带着讥诮的脸,以及曹操那暧昧不明的态度,他就觉得一股邪火无处发泄。

  他挥了挥手,疲惫地道:

  “就依尔等之议。加派兵马护卫粮道,督促后方,全力保障前线供给!

  再令……再令显甫(袁尚)巡视各营,犒劳将士,稳定军心。”

  他刻意点了幼子袁尚的名,其意不言自明。

  站在队列稍后的袁谭,听到父亲此言,脸色瞬间阴沉下去,袖中的拳头死死攥紧。

  站在他身后的郭图、辛评交换了一个眼神,皆看到彼此眼中的忧色。

  与此同时,彭城,郭嘉的府邸书房内,气氛同样凝重,却透着一种冷静的算计。

  徐庶将一份详细的军情汇总呈给郭嘉,沉声道:

  “祭酒,袁绍主力已与我军及曹军形成对峙,营垒相连,绵延数十里。

  其每日遣小股部队试探,均被徐晃、张辽将军击退。

  赵云将军的骑卒多次试图穿插袭扰,然袁军护卫严密,韩猛用兵谨慎,难觅良机。

  黄忠将军的水师在渤海焚毁了几处次要码头,缴获些许船只,但对袁绍庞大的后勤体系而言,犹如杯水车薪。”

  郭嘉半倚在软榻上,身上盖着薄毯,听完汇报,并未立即开口。

  他伸出略显苍白的手指,轻轻揉着太阳穴,似乎在缓解思考带来的疲惫。

  片刻后,他才缓缓道:

  “袁本初家大业大,想跟他拼消耗,我们确实拼不起。

  他要僵持,我们便陪他僵持,但这僵持之中,须得有我们的节奏。”

  他抬眼看向徐庶,目光深邃:“元直,河北那边,火候差不多了吧?”

  徐庶精神一振,压低声音道:

  “祭酒神算!颜良兵败失势,其麾下旧部及一些与袁谭交好的将领怨气日盛。

  我们散播的流言已在邺城发酵,如今街头巷尾皆议论袁公赏罚不明,偏爱幼子。

  据‘灰雀’最新密报,袁谭数次于府中密会郭图、辛评,言谈间对袁尚已露杀机!

  此外,我们按您的吩咐,在粮草账目上做的手脚也已初见成效,已有前线将领因补给迟滞或品质低劣而向邺城抱怨。”

  “还不够。”

  郭嘉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抱怨只是开始,我们要的是分裂,是内乱。

  可以再添一把柴——想办法让袁谭‘偶然’截获一份‘袁尚’写给某位前线将领的密信,信中内容嘛……就暗示其在适当时候,‘配合’削弱袁谭麾下某部的实力。

  记住,笔迹、印信都要做得足以乱真,但又不能毫无破绽,要让他们去查,去猜,去互相攻讦。”

  刘晔在一旁补充道:“祭酒,是否可令细作在河北士族中散布消息,言袁尚倚重审配、逢纪等颍川人士,欲排挤河北本地豪强?此举或可动摇其统治根基。”

  “可。”

  郭嘉点头,“子扬此议甚好。

  袁绍根基在河北,若连本土豪强都离心离德,他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继续道,“另外,令潜伏在袁绍身边的‘钉子’,可以开始活动了。

  不必传递重要军情,只需在袁绍耳边,若有若无地吹些风,比如……曹操似与朝廷有密约,欲待两败俱伤后平分河北;

  又或者,吕布在青州势大,恐有北上之意,需早做防范……真真假假,让他心神不宁,判断失误。”

  安排完北线的谋战,郭嘉又将目光投向广?的南方地图。

  “曹操在淮南,进展如何?”

  他问,语气平淡,仿佛在问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刘晔回道:“曹仁猛攻广陵不克,周瑜水陆联防,甚是棘手。

  最新战报,曹军攻城器械损毁严重,士气有所低落。

  孙权虽年少,然用张昭、周瑜之策,内部暂稳,对抗曹操态度坚决。

  看来,曹操想轻易拿下淮南,并非易事。”

  “刘备呢?”

  郭嘉的手指滑向荆州南部。

  “刘备已尽得长沙,正与沙摩柯部联合,兵锋直指南郡。

  刘表病重,蔡瑁、蒯越等人忙于内斗,荆州军心涣散。

  据报,刘备似在暗中招揽荆州不得志的士人,如马良、伊籍等,其志不小。”

  郭嘉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给刘备再送去一批军械,以朝廷赏赐之名。

  再密信于他,重申朝廷对其‘荆州牧’身份的认可,并可暗示,若其能‘助朝廷安定荆州,屏藩南疆’,待北疆平定后,朝廷不吝王爵之封。”

  他嘴角微扬,“既要他用命,自然需予重利。至于这饼能否吃到,就看他的造化和……朝廷的需要了。”

  “那江东方面,我们是否……”徐庶试探着问。

  “江东……”郭嘉目光落在“吴郡”二字上,

  “新主初立,看似团结,实则不然。

  周瑜威望虽高,然其与程普等老将,未必没有芥蒂。

  张昭重内政,与周瑜重军略,理念亦有分歧。

  可令蒋干,或以商贾之名,设法接触江东对现状不满之人,如……那位被孙策压制,如今在孙权麾下亦不得重用的庐江太守,李术?

  不必急于求成,播下种子,静待其变。”

  一条条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可能影响天下大势的指令,从这间弥漫着药香的书房中悄然发出。

  郭嘉以其鬼神莫测之机,操弄着人心与局势,努力在这僵持的棋盘上,为朝廷创造出微弱的优势。

  然而,战争的巨兽贪婪地吞噬着资源。

  这一日,国渊与枣祗联袂求见,带来了不容乐观的消息。

  国渊面带忧色,禀报道:

  “祭酒,主公,青、徐、兖三州夏粮已征调完毕,然北线大军每日消耗巨大,库府存粮已去七成。

  若战事持续至秋收,恐……恐难以为继。且连续征发民夫转运粮草,民间已有怨言,恐生变故。”

  枣祗也补充道:

  “屯田虽有所出,然难补军需之巨窟。

  打造军械亦需大量人力物力,各郡工坊已全力运转,工匠疲敝……”

  蔡琰闻言,秀眉微蹙,看向郭嘉。

  她知道,郭嘉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如今又面临如此巨大的压力。

  郭嘉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榻沿,良久,方缓缓道:

  “粮草、民力……我知道了。我会设法,让这场僵局,尽快见分晓。”

  他所谓的“尽快”,并非指望在正面战场一举击溃袁绍的数十万大军,那是痴人说梦。

  他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那无声的战场,投向了河北日益激化的内部矛盾,以及……那步远在辽东,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暗棋。

  他望向北方,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关山,落在了那片冰天雪地之上,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伯圭兄,你这把被遗忘的刀,是时候重新出鞘,让袁本初尝尝腹背受敌的滋味了……只是,这代价……”

  窗外,夏蝉嘶鸣,搅动着沉闷的空气。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这僵持与暗流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