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蔡公安息-《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袁谭的败逃,并未给河北带来片刻的安宁,反而如同在滚沸的油锅中投入了一块寒冰,激起了更加剧烈、更加凶险的暗涌。

  邺城之内,虽暂时悬挂起了袁尚的旗帜,但空气中弥漫的并非胜利的喜悦,而是更深沉的猜忌与恐惧。

  袁尚坐于原本属于他父亲的主位之上,脸上却无多少得偿所愿的兴奋,反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稚嫩与惶惑。

  连日来的厮杀、亲族的反目、部将的背叛,让这个年轻的继承者过早地品尝到了权力的苦涩。

  审配与逢纪分立两侧,虽竭力维持着镇定,但眉宇间的疲惫与凝重却挥之不去。

  “主公,”审配的声音带着沙哑,

  “虽击退显思,然其逃归并州,郭图、辛评等辈仍在,其势未绝。

  更兼前线朝廷大军虎视眈眈,青州吕布陈兵边境,曹操狼子野心……邺城,已是四战之地,危如累卵啊!”

  逢纪补充道:

  “城内粮草因连日战事,损耗巨大,加之朝廷此前散播流言,许多郡县观望不前,赋税难征。

  军中亦因赏罚不均(资源多倾斜于袁尚嫡系),颇有怨言。

  当务之急,需尽快稳定内部,筹措粮饷,整肃军纪。”

  袁尚揉了揉胀痛的额角,语气带着一丝不耐烦:

  “这些道理,我岂不知?

  然则该如何做?

  显思在并州,必不会甘休;

  朝廷与曹操,又岂会坐视我整合河北?”

  审配与逢纪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这位新主,似乎并未完全认识到局势的严峻,或者说,他缺乏力挽狂澜的魄力与手腕。

  就在邺城陷入内忧外困之际,彭城的气氛也同样凝重,甚至夹杂着一丝悲戚。

  蔡邕,这位历经沧桑、学问渊博的老臣,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多事之秋的寒冬。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老人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临终前,他紧握着女儿蔡琰的手,浑浊的目光却越过她,望向站在床榻不远处的郭嘉,嘴唇翕动,最终只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蕴含着无尽的嘱托与未尽的遗憾。

  蔡琰的悲痛自不必说,她与父亲相依为命,蔡邕不仅是她的亲人,更是她在乱世中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之一。

  郭嘉虽因病情未能亲至灵前久守,却也强撑病体,在徐庶的搀扶下,于灵堂短暂致哀。

  他望着蔡邕的棺椁,望着跪伏在地、一身缟素难掩憔悴的蔡琰,心中亦是沉郁。

  蔡邕的去世,不仅是对蔡琰的打击,也让朝廷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能稳定士林人心的重臣。

  “昭姬……节哀。”

  郭嘉的声音低哑,带着深深的疲惫,“蔡公之逝,朝廷之失,亦嘉之痛。”

  蔡琰抬起头,泪眼婆娑,却努力维持着仪态,她看着郭嘉那比棺木更显苍白的脸,心中悲恸与担忧交织,最终化为一句低语:

  “奉孝,你……更需保重。”

  丧事的悲氛尚未散去,河北与四方的新动向便接踵而至,迫使郭嘉不得不再次将个人情感压下,投入到无尽的筹谋之中。

  “祭酒,”徐庶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沉寂,他脸上带着一丝异样,“毛玠……回来了。”

  郭嘉闻言,一直微阖的眼眸倏然睁开,闪过一丝亮光。

  毛玠,字孝先,是最早追随蔡琰的核心谋士之一,为人精细缜密,长期负责对外暗线的布局与联络,行踪隐秘,非重大情由绝不轻易现身。

  “让他进来。”郭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片刻后,一个身着普通商贾服饰,面容精悍,眼神锐利的中年男子悄无声息地走入书房,正是久未露面的毛玠。

  他风尘仆仆,却不见疲态,向郭嘉和一旁的蔡琰(她已强忍悲痛,参与议事)躬身行礼。

  “孝先辛苦了,此番归来,必有要事。”

  郭嘉示意他不必多礼。

  毛玠直起身,语气平稳而清晰:

  “祭酒,主公。玠奉命经营河北、河南暗线,近日颇有收获。

  其一,袁尚虽据邺城,然其麾下并非铁板一块。

  颜良旧部因袁尚偏向审配、逢纪所属的颍川士人集团,且对之前战败追责不满,怨气日深。

  文丑态度暧昧,其麾下冀州本土将领,多与并州袁谭旧部有旧,可为我所用。”

  郭嘉微微颔首,这与他之前的判断相符。

  “其二,”毛玠继续道,声音压低了几分,

  “曹操确已派密使与袁谭接触。

  然袁谭败逃仓促,实力大损,对曹操戒心极重,目前尚未达成实质协议。

  但曹操在于禁、乐进攻打汝南的同时,已密令夏侯惇一部向河内方向移动,其意不明,或欲趁火打劫,或欲牵制我军。”

  “其三,江东孙权,在周瑜辅佐下,已初步平息内部异议,稳定局势。

  其对淮南广陵等地,依旧野心勃勃。

  据我们在江东的暗线回报,周瑜似有遣使北上,联络……朝廷之意。”

  最后一条消息,让郭嘉和蔡琰都微微动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权周瑜,竟想绕过曹操,直接与朝廷联络?

  “其四,”毛玠最后道,

  “荆州方面,刘备与蔡瑁仍在襄阳周边对峙,互有胜负。

  然刘表病势沉重,恐难久持。

  荆州本土士族,如蒯良、马良等,对蔡瑁专权日益不满,暗中与刘备联络者渐多。”

  毛玠带来的情报,细致而关键,将各方势力的暗流清晰地勾勒出来。

  郭嘉沉吟片刻,苍白的脸上露出深思的神色。

  蔡翁新丧,朝廷需要稳定,对外策略需更加精准。

  “孝先归来,正当其时。”

  郭嘉缓缓开口,“河北之事,依计而行,继续挑动其内部矛盾,重点拉拢颜良旧部及冀州本土将领,可在钱粮、官位上许以厚利。

  对袁谭,亦可暗中接触,示以朝廷‘公允’,若其愿归附,朝廷不吝侯爵之位,使其与袁尚继续相争。”

  他顿了顿,看向毛玠:

  “至于江东使者……可令蒋干以私人身份,先行接触,探其虚实。

  告诉蒋干,朝廷愿与江东和睦,共抗‘国贼’,然需江东展现诚意,譬如……在淮南方向,对曹操施加压力。”

  “那曹操方面……”徐庶询问道。

  “曹操欲取陈留。”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冷芒,“令张飞所部,加强东郡防务,做出威胁曹操兖州后方的姿态。

  再令陈登在广陵,多布疑兵,虚张声势。

  同时,将曹操密会袁谭,以及夏侯惇部异动的消息,‘透露’给袁尚。

  我们要让曹操觉得,他若敢北顾河内,必将陷入我军与袁尚的夹击,至少,也要让他不敢全力经略河南。”

  “那青州吕布,黄忠水师,以及吕玲绮所部?”

  刘晔补充问道。

  “吕布……让他继续在边境耀武扬威,可许其若河北有变,可‘便宜行事’,但不得妄启大规模战端。

  黄忠水师,继续袭扰渤海,牵制袁尚沿海兵力。

  吕玲绮所部……”

  郭嘉略一思索,“调其至下邳,归属张飞节制,增强南线防御,亦可示以对年轻将领的历练与信任。”

  一条条指令,在毛玠带来的新情报基础上,做出了更精细的调整。

  郭嘉的布局,如同编织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河北、曹操、江东、荆州都笼罩其中,利用其矛盾,引导其走向。

  然而,毛玠在领命离去前,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道:

  “祭酒,还有一事……我们在邺城的暗线汇报,审配似有派遣心腹,秘密前往……许昌的迹象。”

  郭嘉眼眸骤然一缩。

  袁尚……终于也忍不住,要向外寻求助力了吗?

  而且,找的竟然是曹操?

  这河北的乱局,看来还要再起波澜。

  窗外,风雪更急,仿佛预示着接下来的争斗,将更加残酷与诡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