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杯酒释兵戎-《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章武二年的这场宫宴,注定不会平凡。

  华灯初上,彭城皇宫的麟德殿内灯火通明,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舞姬彩袖翻飞,一派盛世华章。

  皇帝刘协端坐主位,蔡琰陪坐一旁。

  下首,以徐庶、诸葛亮、庞统为首的文臣,与以张辽(特地从河北召回)、徐晃等为首的武将分列左右,觥筹交错,气氛看似融洽热烈。

  然而,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在一个人身上——骠骑将军吕布。

  他被安排在极为尊贵的位置,仅次于几位核心重臣,但此刻的他,面色沉郁,虽强自按捺,眉宇间那股被闲置的落寞与隐隐的不忿,依旧如同乌云般笼罩着他。

  他身后的几席,坐着一些仍在京中任职的并州旧部,如魏续、侯成等人,这些人眼神闪烁,不时窃窃私语,更添了几分不安定的气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蔡琰举起金樽,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吕布身上,声音清越而温和:

  “今日之宴,一为酬谢诸卿辅佐陛下、安定社稷之功;

  二来,也是借此机会,与温侯,还有诸位并州的将士们,说说心里话。”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丝竹声都识趣地低了下去。

  所有人都知道,戏肉来了。

  吕布握着酒杯的手紧了紧,抬起眼,迎向蔡琰的目光,带着一丝戒备与不易察觉的期待。

  蔡琰放下酒杯,缓缓起身,走到殿中。

  她没有看吕布,而是望向那些并州将领,语气带着追忆与感慨:

  “自董卓乱政,天下纷扰,诸侯并起,黎民涂炭。

  本宫犹记得,当初在兖州,在徐州,颠沛流离,所见皆是烽火与白骨。”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将众人的思绪拉回了那段混乱的岁月。

  “是温侯,”她转向吕布,目光诚挚,

  “是温侯与诸位并州儿郎的骁勇,在一次次危难中,助朝廷稳住阵脚。

  虎牢关前,温侯戟挑群雄;

  在撤退陈留时,亦是温侯力战得青州。

  这些功绩,朝廷记得,陛下记得,本宫,也从未敢忘。”

  这番话,肯定了吕布过去的功劳,给足了他面子。

  吕布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鼻中轻轻“嗯”了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然而,”蔡琰话锋一转,声音依旧平和,却多了一丝沉重,

  “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

  昔日我等并肩作战,目标明确,无非破阵斩将,攻城略地。

  可如今,朝廷初立,百废待兴,我们要面对的,不再是明刀明枪的敌人,而是错综复杂的民生,是盘根错节的积弊,是四方环伺的虎狼。”

  她踱步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划过广陵,青徐、三韩、高句丽,夫余:

  “青徐盐铁之乱,三韩反复,海上寇患……这些,不再是靠温侯一杆方天画戟就能解决的。

  需要的是孔明、元直这样的经国之才,去制定法度,安抚地方;

  需要的是文远、公明这样的稳重之将,去镇守四方,步步为营;

  也需要毛玠这样的能吏,去梳理政务,巩固根基。”

  吕布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蔡琰这话,似乎在说他只有匹夫之勇,于治国无用。

  蔡琰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转身直视吕布,语气变得格外恳切:

  “温侯,非是朝廷不愿用你,更非是本宫忌惮于你。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朝廷倚重你,视你为定海神针,才不能将你这柄利剑,轻易用于砍伐荆棘!

  你的锋芒,当留在最关键的时刻,对准最强大的敌人——曹操!”

  她走到吕布席前,亲自为他斟满一杯酒,双手奉上:

  “温侯,朝廷需要你的勇武作为最后的保障,需要你的威名震慑四方宵小。

  让你留在京师,并非闲置,而是将最重的担子交给了你——护卫陛下与本宫的安全,稳定京畿乃至天下的军心!

  这,难道不是比出征一隅更为重要的责任吗?”

  这一番话,可谓给足了台阶,将吕布的地位拔高到了“定海神针”、“最后保障”的高度。

  吕布看着蔡琰手中那杯酒,又抬眼看了看她清澈而坚定的目光,心中的怨气似乎被这番情理兼备的话语冲散了不少。

  他迟疑了一下,终究还是接过了酒杯。

  “主公……言重了。”

  吕布的声音有些干涩,“布……明白了。”

  就在气氛看似缓和之际,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神色慌张地捧着一封火漆密信快步走入,径直呈给蔡琰。

  “主公,青徐八百里加急!”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青徐?

  难道叛乱复起?

  蔡琰拆开密信,快速浏览,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甚至带着一丝“震怒”。

  她猛地将密信拍在案几上,声音冰冷:

  “好个曹孟德!果然亡我之心不死!”

  “主公,何事?”徐庶适时问道。

  蔡琰目光如电,扫过在场众人,最终在吕布及其旧部脸上停留片刻,才沉声道:

  “臧霸将军与巡察使联手,已查明青徐盐乱真相!

  确有曹操细作混入其中,重金收买豪强,煽动民变!

  其目的,便是要破坏朝廷新政,动摇国本!更可恨者,”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森寒:

  “其细作竟曾试图接触我朝中大将,许以高官厚禄,妄图里应外合!”

  “什么?!”

  殿内一片哗然。

  众臣又惊又怒,目光不由自主地瞥向吕布那边。

  吕布和他身后的魏续、侯成等人脸色顿时变得极其不自然,魏续更是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蔡琰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却并未点破,而是深吸一口气,仿佛强压下怒火,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此等鬼蜮伎俩,徒增笑耳!

  朕与陛下,信得过在座诸位卿家,信得过与我等同生共死的将士!

  朝廷上下同心,岂是区区离间之计所能动摇?”

  她再次举起酒杯,面向所有人,朗声道:

  “今日,借此机会,朕与陛下,敬众卿一杯!

  敬过往之功勋,更敬未来之同心!

  愿我章武朝廷,文武一心,扫平奸佞,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敬陛下!敬主公!”群臣激动,纷纷举杯,声震殿宇。

  这场精心安排的宴会,在最高潮处落下帷幕。

  蔡琰恩威并施,既安抚了吕布,敲打了潜在的动摇者,更借曹操的“离间计”反向凝聚了人心。

  宴席散后,吕布回到府中,回想今日种种,心中五味杂陈。

  蔡琰的诚恳话语犹在耳边,而那封“恰好”到来的密信,以及信中提及的“接触朝中大将”,更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

  他知道,自己府上近日的确不太干净。

  蔡琰今日之举,是警告,也是最后一次保全。

  他烦躁地挥退左右,独自对月饮酌。

  而与此同时,刘晔安插在骠骑将军府外的暗哨,发现魏续于深夜悄悄从后门溜出,形迹鬼祟地消失在黑暗中……

  宫宴的酒杯尚温,新的暗流已然涌动。

  蔡琰的局已布下,接下来,就看鱼儿是否会咬钩,而这盘大棋,又将走向何方?

  吕布是会选择忠诚,还是会在猜忌与野心的驱使下,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