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纽带与裂痕-《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汝南大捷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天下各方。

  襄阳城内,刘备手持朝廷传来的捷报,激动得双手微颤。

  他立刻召集麾下文武,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

  “陛下圣明!朝廷天兵已克汝南!

  曹贼侧翼已破,我荆州北顾之忧大减矣!”

  刘备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糜竺含笑道:“此确为喜讯。

  朝廷打通汝南,则我荆州与河北声气相连,粮秣军械转运更为便捷,对抗江东,底气更足。”

  他看向一旁神色倨傲的关羽和跃跃欲试的马超,

  “云长、孟起,我军亦当有所作为,不可负朝廷厚望。”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髯道:

  “大哥,朝廷既已出手,我荆州儿郎岂能落后?

  当趁周瑜新败(指江夏之战后攻势受挫),江东士气浮动之际,寻机反击!”

  马超更是按捺不住,抱拳道:

  “皇叔!超愿为先锋,率西凉铁骑,踏平江东营寨,以报朝廷知遇之恩,雪我马家血仇!”

  汝南的胜利,如同给濒临强压的弹簧松了绑,让刘备集团士气大振,内部主战的声音瞬间压过了保守求和之议。

  荆襄前线的天平,开始发生微妙的倾斜。

  建业,吴侯府内的气氛则截然相反。

  周瑜面沉如水,将战报掷于案上:

  “好一个蔡琰!好一个声东击西!竟在此时拿下汝南!”

  鲁肃忧心忡忡:

  “公瑾,汝南一失,刘备与北廷勾连更易,其势复振。

  我军若再强攻襄阳,恐陷入南北夹击之境。

  且朝廷水师在沿海骚扰日甚,军心疲敝……不若,暂与刘备言和?”

  张昭等文臣更是趁机进言:

  “主公,北廷势大,不可力敌。

  今其又得汝南,锋芒正盛。

  当遣使修好,共分荆州,方为上策!”

  孙权坐在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内心天人交战。

  周瑜的雄心与现实的困境在他脑中激烈碰撞。

  最终,对北方那个新兴巨兽的忌惮,以及内部日益高涨的厌战情绪,暂时占据了上风。

  “传令公瑾,”孙权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甘,

  “放缓攻势,巩固江夏、南郡已占之地。

  同时……遣使赴襄阳,探一探刘备的口风。”

  他终究没有直接说出“求和”二字,但意图已明。

  江东的锋芒,因汝南之变,被迫暂时收敛。

  而对曹操而言,汝南失守不啻于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辣辣地疼。

  “废物!李通误我!”

  许昌丞相府内,曹操罕见的暴怒,案几上的文书被扫落一地。

  荀彧、程昱、贾诩等人垂首肃立,不敢多言。

  发泄过后,曹操迅速冷静下来,鹰隼般的目光扫过众人:

  “汝南已失,悔之无益。

  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

  北廷与刘备连成一片,其势已成,必不甘于偏安河北。”

  程昱阴恻恻地道:

  “明公,刘备得此强援,其志必骄。

  或可再行离间之计?

  令其与北廷心生龃龉?”

  贾诩缓缓摇头:

  “经汝南一役,蔡琰之能,刘备岂会不知?

  此刻离间,难矣。

  诩以为,北廷新得汝南,需时间消化。

  我军当趁此间隙,稳固西凉,加大对韩遂的支持,同时……”

  他顿了顿,“或许该对那支西域商队,多些‘关注’了。”

  曹操眼中寒光一闪,点了点头:

  “文和所言甚是。

  西线,绝不能再生乱子。

  另外,传令青徐边境,加大对叛军的支持,让蔡琰无法安心经营汝南!

  她要连成一片,我便让她烽烟四起!”

  就在曹操谋划反击的同时,彭城朝廷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来自荆州的使者,以及一位自称是“渥洼部”使者的塞外胡人。

  荆州使者带来了刘备的感谢信与一批荆州特产作为贺礼,信中言辞恭谨,重申联盟之谊,并隐晦提及希望朝廷能继续提供援助,尤其是战马和铁甲。

  而那位“渥洼部”使者,则带来了吕玲绮和毛玠联名的密信。

  信中称,经过多方努力和吕玲绮亲自冒险接触,擅长冶炼的“渥洼部”终于同意,派遣部分匠人随使者入塞,前往幽州传授技艺,条件是朝廷开放边境特定榷场,并以优惠价格长期供应他们所需的盐、茶和布匹。

  蔡琰在偏殿同时接见了两位使者。

  对荆州使者,她温言抚慰,肯定了刘备的忠勇,并当场下令,从缴获自汝南的军械中,拨出一批精良铠甲和弩箭,随使者运回荆州。

  同时,她似不经意地提及:

  “闻听马孟起将军骁勇,乃世之虎将,于羌人中亦颇有威望。

  如今西凉沦陷,羌部无所依归,若孟起将军能以朝廷名义,招抚西羌,则于国于民,功莫大焉。”

  她这是在将马超的复仇方向,引导向朝廷的战略需求。

  荆州使者心领神会,恭敬应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待“渥洼部”使者,蔡琰则展现了怀柔与远见。

  她不仅爽快答应了对方的条件,更额外赏赐了使者大量丝绸和瓷器,并询问起塞外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希望与更多草原部落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意愿。

  那胡人使者见朝廷如此礼遇,且条件优厚,原本的警惕也消散大半,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妥善处理完两方使者,蔡琰独自站在巨大的舆图前。

  汝南,这个新打通的节点,如同一条强劲的纽带,将朝廷与刘备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也无疑将承受来自曹操更疯狂的反扑。

  而“渥洼部”匠人的到来,则代表着“另辟蹊径”的边疆策略,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纽带已成,然裂痕亦存。”

  她低声自语。

  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西凉那个被“保护”的西域商队,青徐复燃的叛乱火星,都是潜在的威胁。

  而刘备……在获得更强力的支持后,他那“兴复汉室”的抱负,是否会与朝廷的最终目标产生微妙的冲突?

  就在这时,刘晔匆匆入内,面带忧色:

  “主公,刚接到密报,韩遂在金城以‘护卫’之名,软禁了那西域商队首领,正在严加审讯。

  而我们派往接触商队的人员……失去了联系。”

  蔡琰目光一凝。

  西线的迷雾,似乎更加浓郁了。

  韩遂,或者说他背后的曹操,究竟想从那个西域商队身上,得到什么?

  汝南的胜利开辟了新的局面,但也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释放出更多未知的挑战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