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冬,一场大雪覆盖了中原,仿佛要将所有的污秽与血腥暂时掩埋。
然而,冰雪之下,涌动的暗流却更加汹涌。
关东联军土崩瓦解,诸侯们如鸟兽散,纷纷率领各自的军队返回自己的领地。
有些诸侯之间相互攻伐,争夺地盘;有些则忙于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
原本庞大的中原地区,如今陷入了一种无主的混乱状态,同时也蕴含着无数的机遇。
就在这片混乱刚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打破了这死水般的局面。
这个消息来自陈留郡北部,那里有一座由蔡邕之女、年仅十五岁的蔡琰所执掌的琰堡。
这座琰堡突然高举义旗,发布了一道措辞前所未有的檄文!
这道檄文的内容令人瞠目结舌,它不仅再次严厉声讨了董卓焚毁洛阳、胁迁天子的罪行,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了那些已经溃散的关东诸侯。
檄文中痛斥这些诸侯“坐视国难,各怀异志,空耗民力,始祸地方”,甚至称他们的罪行与董卓相同!
更为惊人的是,这道檄文还宣布琰堡将不再承认那些无能的州郡的号令,而是要自立“靖难军”,以“匡扶汉室,清除奸佞,安定黎庶”为己任,并号召天下的忠义之士共同参与这场正义之举!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道檄文,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划破了诸侯们心照不宣的伪装。
一个女子,一个依托坞堡的小势力,竟敢如此公然指责几乎所有的实力派诸侯,并自立旗号!
这在当时,堪称石破天惊!
未等各方从这檄文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琰堡的“靖难军”已然如同出匣猛虎,开始了迅猛的军事行动!
统帅蔡谷,秉承蔡琰与徐庶(已公开身份)制定的方略,率领经过五年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琰堡主力,以“剿灭趁乱劫掠之溃兵、安抚流离失所之百姓”为名,兵分数路,如雷霆般扫向陈留郡北部及邻近兖州、豫州的边缘地带。
其兵锋所指之处,并非那些有着坚固城墙和庞大人口的大城市,而是那些在联军溃散后失去秩序、被小股乱兵或地方豪强所控制的区域。
这些地方往往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统治。
然而,琰堡的军队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
他们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对当地百姓的生活没有造成丝毫干扰。
对于那些真心归附的人,琰堡给予安抚和保护;
而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人,则毫不留情地以绝对的武力将其碾碎。
与此同时,随军的文吏们迅速行动起来,接管地方的行政管理工作。
他们高效地恢复了社会秩序,分发粮种,组织生产,让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这种高度的组织性和执行力,让人惊叹不已。
更令人瞩目的是,琰堡此次出击并非盲目扩张。
徐庶在幕后运筹帷幄,精准地把握了周边大势力如刘岱、袁术等相互猜忌、无暇他顾的时机,迅速而有效地吞并、整合那些“无主之地”。
他的行动果断而决绝,策略老辣而成熟,完全不像是一个新兴势力应有的表现,反而更像是经过长时间谋划和准备的。
几乎在同一时间,琰堡对外的人才招揽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无疑为琰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其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具竞争力。
在徐庶的密信联络下,其昔日好友,颍川名士石韬(广元)、孟建(公威),为避中原战乱,亦感于蔡琰之声望与琰堡展现出的潜力,相继携家带口,北上投奔。
他们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琰堡文官体系的力量,石韬长于民政,孟建精于谋划,立刻被蔡琰委以重任。
而毛玠也从荆州传回好消息,凭借蔡邕的名望和琰堡日益凸显的实力,与荆州蒯氏、蔡氏等大族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隐约得到了州牧刘表“保持友善,互通有无”的默许。
水镜庄方面,虽然诸葛亮、庞统等核心弟子尚未有投效之意,但对琰堡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徐庶之名也开始在荆襄士林中流传。
琰堡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彻底震惊了四方!
兖州刺史刘岱勃然大怒,连发数道命令,斥责蔡琰“僭越妄为”,要求其立刻解散“靖难军”,听候处置。
他甚至调集兵马,做出威胁姿态。
陈留太守张邈心情复杂,既忌惮琰堡的武力,又碍于与蔡邕的旧谊以及琰堡占据的“大义”名分,一时举棋不定。
而已经退回各自根据地的曹操、袁绍、袁术等人,在得知琰堡的举动后,反应各异。
曹操于鄄城抚掌感叹:“蔡氏女,真乃奇女子也!中原从此多事矣!”
袁绍在邺城则不以为然地冷笑:“螳臂当车,不知死活。”
袁术在南阳,则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琰堡东南方向,盘算着如何将这股新势力纳入自己的影响范围,或直接吞并。
面对刘岱的威胁,蔡琰在徐庶、石韬、孟建等人的辅佐下,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
她一面回信刘岱,言辞恭谨却寸步不让,重申“靖难”乃为汉室,并反指刘岱“身为州牧,不能保境安民,坐视董卓肆虐,岂非失职?”
另一面,则加紧整军备战,在边境要隘增派兵力,摆出强硬姿态,同时暗中联络与刘岱有隙的势力,如东郡曹操,进行牵制。
刘岱见琰堡军容鼎盛,内部团结,外有呼应,加之自身亦要应对袁术等人的压力,最终竟不敢轻启战端,只得默认了琰堡在陈留北部的既成事实。
经过这一件事情之后,琰堡的“靖难军”这个名字,彻底地被人们所知晓和传颂!
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控制了陈留郡将近一半的区域,无论是人口、兵力还是资源,都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原本只是一个偏安在角落里的坞堡,如今却像一条潜龙出渊一般,掀起了惊涛骇浪!
多年来一直蛰伏着的蔡琰和她的琰堡,终于在这一刻,毅然决然地撕掉了潜藏的外衣,以一种矫健而威猛的姿态,悍然登上了这个充满群雄逐鹿的乱世舞台!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名扬天下的序幕,正缓缓地拉开……
然而,冰雪之下,涌动的暗流却更加汹涌。
关东联军土崩瓦解,诸侯们如鸟兽散,纷纷率领各自的军队返回自己的领地。
有些诸侯之间相互攻伐,争夺地盘;有些则忙于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
原本庞大的中原地区,如今陷入了一种无主的混乱状态,同时也蕴含着无数的机遇。
就在这片混乱刚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打破了这死水般的局面。
这个消息来自陈留郡北部,那里有一座由蔡邕之女、年仅十五岁的蔡琰所执掌的琰堡。
这座琰堡突然高举义旗,发布了一道措辞前所未有的檄文!
这道檄文的内容令人瞠目结舌,它不仅再次严厉声讨了董卓焚毁洛阳、胁迁天子的罪行,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了那些已经溃散的关东诸侯。
檄文中痛斥这些诸侯“坐视国难,各怀异志,空耗民力,始祸地方”,甚至称他们的罪行与董卓相同!
更为惊人的是,这道檄文还宣布琰堡将不再承认那些无能的州郡的号令,而是要自立“靖难军”,以“匡扶汉室,清除奸佞,安定黎庶”为己任,并号召天下的忠义之士共同参与这场正义之举!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道檄文,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划破了诸侯们心照不宣的伪装。
一个女子,一个依托坞堡的小势力,竟敢如此公然指责几乎所有的实力派诸侯,并自立旗号!
这在当时,堪称石破天惊!
未等各方从这檄文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琰堡的“靖难军”已然如同出匣猛虎,开始了迅猛的军事行动!
统帅蔡谷,秉承蔡琰与徐庶(已公开身份)制定的方略,率领经过五年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琰堡主力,以“剿灭趁乱劫掠之溃兵、安抚流离失所之百姓”为名,兵分数路,如雷霆般扫向陈留郡北部及邻近兖州、豫州的边缘地带。
其兵锋所指之处,并非那些有着坚固城墙和庞大人口的大城市,而是那些在联军溃散后失去秩序、被小股乱兵或地方豪强所控制的区域。
这些地方往往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统治。
然而,琰堡的军队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
他们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对当地百姓的生活没有造成丝毫干扰。
对于那些真心归附的人,琰堡给予安抚和保护;
而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人,则毫不留情地以绝对的武力将其碾碎。
与此同时,随军的文吏们迅速行动起来,接管地方的行政管理工作。
他们高效地恢复了社会秩序,分发粮种,组织生产,让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这种高度的组织性和执行力,让人惊叹不已。
更令人瞩目的是,琰堡此次出击并非盲目扩张。
徐庶在幕后运筹帷幄,精准地把握了周边大势力如刘岱、袁术等相互猜忌、无暇他顾的时机,迅速而有效地吞并、整合那些“无主之地”。
他的行动果断而决绝,策略老辣而成熟,完全不像是一个新兴势力应有的表现,反而更像是经过长时间谋划和准备的。
几乎在同一时间,琰堡对外的人才招揽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无疑为琰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其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具竞争力。
在徐庶的密信联络下,其昔日好友,颍川名士石韬(广元)、孟建(公威),为避中原战乱,亦感于蔡琰之声望与琰堡展现出的潜力,相继携家带口,北上投奔。
他们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琰堡文官体系的力量,石韬长于民政,孟建精于谋划,立刻被蔡琰委以重任。
而毛玠也从荆州传回好消息,凭借蔡邕的名望和琰堡日益凸显的实力,与荆州蒯氏、蔡氏等大族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隐约得到了州牧刘表“保持友善,互通有无”的默许。
水镜庄方面,虽然诸葛亮、庞统等核心弟子尚未有投效之意,但对琰堡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徐庶之名也开始在荆襄士林中流传。
琰堡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彻底震惊了四方!
兖州刺史刘岱勃然大怒,连发数道命令,斥责蔡琰“僭越妄为”,要求其立刻解散“靖难军”,听候处置。
他甚至调集兵马,做出威胁姿态。
陈留太守张邈心情复杂,既忌惮琰堡的武力,又碍于与蔡邕的旧谊以及琰堡占据的“大义”名分,一时举棋不定。
而已经退回各自根据地的曹操、袁绍、袁术等人,在得知琰堡的举动后,反应各异。
曹操于鄄城抚掌感叹:“蔡氏女,真乃奇女子也!中原从此多事矣!”
袁绍在邺城则不以为然地冷笑:“螳臂当车,不知死活。”
袁术在南阳,则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琰堡东南方向,盘算着如何将这股新势力纳入自己的影响范围,或直接吞并。
面对刘岱的威胁,蔡琰在徐庶、石韬、孟建等人的辅佐下,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
她一面回信刘岱,言辞恭谨却寸步不让,重申“靖难”乃为汉室,并反指刘岱“身为州牧,不能保境安民,坐视董卓肆虐,岂非失职?”
另一面,则加紧整军备战,在边境要隘增派兵力,摆出强硬姿态,同时暗中联络与刘岱有隙的势力,如东郡曹操,进行牵制。
刘岱见琰堡军容鼎盛,内部团结,外有呼应,加之自身亦要应对袁术等人的压力,最终竟不敢轻启战端,只得默认了琰堡在陈留北部的既成事实。
经过这一件事情之后,琰堡的“靖难军”这个名字,彻底地被人们所知晓和传颂!
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控制了陈留郡将近一半的区域,无论是人口、兵力还是资源,都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原本只是一个偏安在角落里的坞堡,如今却像一条潜龙出渊一般,掀起了惊涛骇浪!
多年来一直蛰伏着的蔡琰和她的琰堡,终于在这一刻,毅然决然地撕掉了潜藏的外衣,以一种矫健而威猛的姿态,悍然登上了这个充满群雄逐鹿的乱世舞台!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名扬天下的序幕,正缓缓地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