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芽沿着青石板路又走了半日,山风里的槐花香渐淡,取而代之的是湿涩的土腥气。
他脚步一顿——三岔口到了。
本该横在溪上的百年石桥不见了。
断梁像被巨斧劈碎的兽骨,黑黢黢的石块滚落在涧底,最大的那块裂成三瓣,断面白得刺目。
崖边歪着半截桥栏,雕刻的莲花纹被砸得残缺,倒像朵被踩烂的野菊。
“阿芽哥?”
他回头,身后跟着的小乞儿缩在树后,手指绞着破袖口,“村...村里老人说这是断魂涧,桥塌了三十年,没人敢修。”
阿芽没应声。
他放下竹篓,顺着崖边的野藤往下爬。
碎石硌得膝盖生疼,他却像没知觉似的,直到蹲在最大的断梁前。
石缝里有褐色的菌丝,枯得像团乱麻,他指尖轻轻碰了碰——和前日在桥边摸到的不一样,那时菌丝还带着水的凉润,现在只剩扎手的干硬。
雨丝开始落。
他就这么蹲在泥里,看雨珠顺着断梁的裂缝往下淌。
暮色漫上来时,小乞儿早跑远了,山风裹着雨丝灌进领口,他却觉得热——不是冷得发抖的热,是心口发闷的热,像有只蚂蚁在骨头里爬。
后半夜雨大了。
阿芽把外衣裹在断梁上,自己靠在石头边。
雨水顺着眉骨滴进眼睛,他也不擦,就那么盯着石缝里的枯菌丝。
直到指尖突然刺痛,像被细针扎了一下。
不是伤口。
那疼顺着血脉往上爬,钻进眉心时,他眼前闪过光——不是现实的光,是记忆里的光。
他看见自己(或者另一个自己)站在星河里,指尖点过断裂的星辰,裂纹里便涌出银浆;他听见无数声音重叠,像无数块陶片在说话,说它们疼了多久,等了多久。
“哒。”
极远的地方传来刮擦声,像刻刀轻触石面。
更近了些,像心跳。
就在头顶。
阿芽猛地抬头,雨幕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断梁上的雨水汇成细流,“叮咚”砸进水洼。
他松开按在石缝上的手,掌心还留着那丝刺痛。“你还没走完吗?”他对着雨说,声音被风卷走,“那我等你。”
起身时,裤脚沾了满是泥,竹篓里的桐油罐倒了,深褐色的油在断梁上洇开,倒像给石头涂了层药。
七日后暴雨倾盆。
山民王二柱背着柴刀往镇里赶,走到断魂涧时突然顿住——涧底腾起绿雾,像有人把春天揉碎了撒在那儿。
他揉了揉眼睛,绿雾里竟钻出藤蔓!
不是绕着石头缠,是直愣愣往石缝里钻,粗的藤蔓顶开碎石,细的像缝衣针,“咔”地扎进断面。
“娘哎!”他柴刀“当啷”掉在地上。
藤蔓越爬越快,王二柱数到第三声雷响时,涧底已经搭起个歪斜的桥骨架。
最中间的石头还在晃,可藤蔓根系像活的,这边松了就收紧,那边歪了就撑住。
天快亮时,雨停了,桥骨架泛着青,摸上去还有温度,像刚出锅的馍。
“李大胆!你去试试?”
“试就试!”留着络腮胡的汉子搓了搓手,踩上桥板。
脚下一暖,他浑身一震——不是烫,是像小时候蹲在灶前,被娘用围裙裹着的暖。“能走!”他吼了一嗓子,“这桥...活的!”
消息像长了翅膀,顺着溪水往南飘。
海生的渔船刚靠上废弃渡口,就听见同船的小娃“呀”了一声。
他顺着孩子的手指看过去——旧船骸卡在礁石间,船板裂得像老树皮。
小娃踢了块碎木片,裂缝里竟渗出晶液,在沙地上拉出道水痕,弯弯曲曲的,像谁用手指在沙里画的。
“阿生哥!”小娃蹲下来,“这水痕像不像...不像裂语,倒像字?”
海生的手突然抖了。
他想起祖母临终前,枯瘦的手攥着他手腕,说:“裂越大,声越清。”那时他以为是说裂痕里能听见天地声,现在才懂——哪是声音?
是疼。
疼到极致,就把想说的话刻在裂痕里了。
晶液还在渗,水痕慢慢变长,最后停在“等”字的最后一笔。
海生跪下来,把脸贴在船板上。
这次他没闭眼去“听”,而是用心去“看”——看每道裂痕里的晶液如何凝结,看每块朽木如何把疼写成字。
“婆。”他轻声说,“我听见了。”
陈拾是在边陲小镇的雨里愣住的。
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扣着破锅,雨水从锅底裂缝滴下来,“滴答、滴答、滴答”,每口锅的节奏都不一样。
小娃娃们在水洼里跳,脚踩下去的瞬间,滴声突然变快,墙上的旧裂跟着亮起来,像被谁点了盏小灯。
他摸出随身的铜铃,轻轻一摇。
铃音混进雨声的刹那,全镇的破碗、裂罐、缺了口的瓷杯同时轻震。
有个老妪端着碗出来,抬头看天:“今年春雷来得早啊。”
陈拾的手松开,铜铃“当啷”掉在地上。
他摸出怀里的纸卷,那是他写了十年的《自愈律表》,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裂痕愈合的规律。
现在他才明白——哪有什么规律?
裂痕从来不是按表 healing,是按自己的疼在说话。
火折子擦响时,纸灰飘进雨里,像群黑蝴蝶。
陈拾抹了把脸,分不清是雨水还是眼泪。
当夜,阿芽宿在山神庙。
他梦到好多东西飘在虚空里:断墙、破船、裂锅、碎碑。
每道裂痕都拉出金线,金线越缠越多,最后织成张网,把天地都罩住了。
网中央没有神,没有仙,只有“哒、哒、哒”的声音,像心跳,像叩门,像所有疼了太久的东西,终于等到了回应。
他惊醒时,窗外下着温柔的雨。
推开门,庙前的枯井正泛着微光。
井壁上的菌丝拖着块碎砖,正往十年前地震撕开的缝隙里填。
砖碰着石缝时,发出极轻的“咔嗒”,像在说“我来了”。
阿芽没动。
他看着菌丝慢慢爬,碎砖慢慢嵌进去,直到雨幕里传来夜鸟的啼叫。
他背起竹篓,走进雨里,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
雨丝落在他肩头,顺着衣领滑进后背。
他忽然想起,前日在山脚下听见的传闻——
“旱塬村的老井裂了,水都漏光了,村民围在井边哭呢。”
他摸了摸怀里的水囊,加快了脚步。
他脚步一顿——三岔口到了。
本该横在溪上的百年石桥不见了。
断梁像被巨斧劈碎的兽骨,黑黢黢的石块滚落在涧底,最大的那块裂成三瓣,断面白得刺目。
崖边歪着半截桥栏,雕刻的莲花纹被砸得残缺,倒像朵被踩烂的野菊。
“阿芽哥?”
他回头,身后跟着的小乞儿缩在树后,手指绞着破袖口,“村...村里老人说这是断魂涧,桥塌了三十年,没人敢修。”
阿芽没应声。
他放下竹篓,顺着崖边的野藤往下爬。
碎石硌得膝盖生疼,他却像没知觉似的,直到蹲在最大的断梁前。
石缝里有褐色的菌丝,枯得像团乱麻,他指尖轻轻碰了碰——和前日在桥边摸到的不一样,那时菌丝还带着水的凉润,现在只剩扎手的干硬。
雨丝开始落。
他就这么蹲在泥里,看雨珠顺着断梁的裂缝往下淌。
暮色漫上来时,小乞儿早跑远了,山风裹着雨丝灌进领口,他却觉得热——不是冷得发抖的热,是心口发闷的热,像有只蚂蚁在骨头里爬。
后半夜雨大了。
阿芽把外衣裹在断梁上,自己靠在石头边。
雨水顺着眉骨滴进眼睛,他也不擦,就那么盯着石缝里的枯菌丝。
直到指尖突然刺痛,像被细针扎了一下。
不是伤口。
那疼顺着血脉往上爬,钻进眉心时,他眼前闪过光——不是现实的光,是记忆里的光。
他看见自己(或者另一个自己)站在星河里,指尖点过断裂的星辰,裂纹里便涌出银浆;他听见无数声音重叠,像无数块陶片在说话,说它们疼了多久,等了多久。
“哒。”
极远的地方传来刮擦声,像刻刀轻触石面。
更近了些,像心跳。
就在头顶。
阿芽猛地抬头,雨幕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断梁上的雨水汇成细流,“叮咚”砸进水洼。
他松开按在石缝上的手,掌心还留着那丝刺痛。“你还没走完吗?”他对着雨说,声音被风卷走,“那我等你。”
起身时,裤脚沾了满是泥,竹篓里的桐油罐倒了,深褐色的油在断梁上洇开,倒像给石头涂了层药。
七日后暴雨倾盆。
山民王二柱背着柴刀往镇里赶,走到断魂涧时突然顿住——涧底腾起绿雾,像有人把春天揉碎了撒在那儿。
他揉了揉眼睛,绿雾里竟钻出藤蔓!
不是绕着石头缠,是直愣愣往石缝里钻,粗的藤蔓顶开碎石,细的像缝衣针,“咔”地扎进断面。
“娘哎!”他柴刀“当啷”掉在地上。
藤蔓越爬越快,王二柱数到第三声雷响时,涧底已经搭起个歪斜的桥骨架。
最中间的石头还在晃,可藤蔓根系像活的,这边松了就收紧,那边歪了就撑住。
天快亮时,雨停了,桥骨架泛着青,摸上去还有温度,像刚出锅的馍。
“李大胆!你去试试?”
“试就试!”留着络腮胡的汉子搓了搓手,踩上桥板。
脚下一暖,他浑身一震——不是烫,是像小时候蹲在灶前,被娘用围裙裹着的暖。“能走!”他吼了一嗓子,“这桥...活的!”
消息像长了翅膀,顺着溪水往南飘。
海生的渔船刚靠上废弃渡口,就听见同船的小娃“呀”了一声。
他顺着孩子的手指看过去——旧船骸卡在礁石间,船板裂得像老树皮。
小娃踢了块碎木片,裂缝里竟渗出晶液,在沙地上拉出道水痕,弯弯曲曲的,像谁用手指在沙里画的。
“阿生哥!”小娃蹲下来,“这水痕像不像...不像裂语,倒像字?”
海生的手突然抖了。
他想起祖母临终前,枯瘦的手攥着他手腕,说:“裂越大,声越清。”那时他以为是说裂痕里能听见天地声,现在才懂——哪是声音?
是疼。
疼到极致,就把想说的话刻在裂痕里了。
晶液还在渗,水痕慢慢变长,最后停在“等”字的最后一笔。
海生跪下来,把脸贴在船板上。
这次他没闭眼去“听”,而是用心去“看”——看每道裂痕里的晶液如何凝结,看每块朽木如何把疼写成字。
“婆。”他轻声说,“我听见了。”
陈拾是在边陲小镇的雨里愣住的。
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扣着破锅,雨水从锅底裂缝滴下来,“滴答、滴答、滴答”,每口锅的节奏都不一样。
小娃娃们在水洼里跳,脚踩下去的瞬间,滴声突然变快,墙上的旧裂跟着亮起来,像被谁点了盏小灯。
他摸出随身的铜铃,轻轻一摇。
铃音混进雨声的刹那,全镇的破碗、裂罐、缺了口的瓷杯同时轻震。
有个老妪端着碗出来,抬头看天:“今年春雷来得早啊。”
陈拾的手松开,铜铃“当啷”掉在地上。
他摸出怀里的纸卷,那是他写了十年的《自愈律表》,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裂痕愈合的规律。
现在他才明白——哪有什么规律?
裂痕从来不是按表 healing,是按自己的疼在说话。
火折子擦响时,纸灰飘进雨里,像群黑蝴蝶。
陈拾抹了把脸,分不清是雨水还是眼泪。
当夜,阿芽宿在山神庙。
他梦到好多东西飘在虚空里:断墙、破船、裂锅、碎碑。
每道裂痕都拉出金线,金线越缠越多,最后织成张网,把天地都罩住了。
网中央没有神,没有仙,只有“哒、哒、哒”的声音,像心跳,像叩门,像所有疼了太久的东西,终于等到了回应。
他惊醒时,窗外下着温柔的雨。
推开门,庙前的枯井正泛着微光。
井壁上的菌丝拖着块碎砖,正往十年前地震撕开的缝隙里填。
砖碰着石缝时,发出极轻的“咔嗒”,像在说“我来了”。
阿芽没动。
他看着菌丝慢慢爬,碎砖慢慢嵌进去,直到雨幕里传来夜鸟的啼叫。
他背起竹篓,走进雨里,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
雨丝落在他肩头,顺着衣领滑进后背。
他忽然想起,前日在山脚下听见的传闻——
“旱塬村的老井裂了,水都漏光了,村民围在井边哭呢。”
他摸了摸怀里的水囊,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