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瓷器风波与躺平皇帝的“技术壁垒”*-《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

  魏国“赠送”瓷器匠人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在季汉朝堂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大多数官员的看法与刘禅类似,认为这必然是司马懿的又一诡计,主张将那几个匠人严密监控,甚至有人提议干脆找个由头处置了,以绝后患。

  然而,刘禅力排众议,坚持将人留了下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朕倒要看看,司马懿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若是人才,我大汉自有容人之量;若是宵小,正好借此机会,让天下人看看魏国之卑劣!”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既展现了气度,又暗藏机锋。朝臣们见陛下心意已决,便也不再坚持,只是私下里都叮嘱相关衙门,务必盯紧这几人。

  那几名魏国匠人被安置在成都郊外一处新设的、与其他工坊隔离的瓷窑。蒋琬按照刘禅的指示,给他们提供了基础的陶土、釉料和燃料,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周围明里暗里的守卫增加了数倍,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在严密的监视之下。

  起初,这几名匠人似乎并无异常,只是埋头研究本地陶土的特性,尝试调配釉料,显得颇为敬业。他们烧制出的第一批瓷器,虽然因为水土不服和材料差异,品质远不如中原名窑,但也能看出扎实的功底,比季汉本地普通的陶器要精美不少。

  负责监视的官员将情况汇报上来,刘禅不置可否,只是让他们继续观察。

  时间一天天过去,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几个匠人或许真的只是不堪压迫南投,或者司马懿的计策就是让他们来“技术扶贫”时,意外发生了。

  一名负责给瓷窑运送木柴的本地杂役,在例行检查时,被发现试图将一小包碾碎的、不知名的矿物粉末混入准备用于下一次烧制的釉料中!守卫立刻将其拿下,连同那包粉末一起送到了刘禅面前。

  经过将作监的工匠(系统出身,拥有【辨材】特性)辨认,那粉末是一种罕见的、带有毒性的矿物质,若混入釉料烧制成瓷器,虽不会立刻致命,但长期使用此类器皿饮食,会缓慢损害身体,尤其对大脑有害!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果然有诈!司马懿竟是如此歹毒,想用这种阴损的手段来暗害季汉君臣,甚至可能想通过贸易,将毒器流入民间,造成更大范围的危害!

  群情激愤之下,要求严惩那几名魏国匠人和内应杂役的呼声极高。那几名匠人自然是矢口否认,声称对此毫不知情,是那杂役个人行为。而那杂役,在严刑拷打之下,最终熬不住,承认自己是受了一名魏国细作的指使和重金收买,对方承诺事成之后助他全家逃往魏国。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刘禅看着审讯报告,脸色平静,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冷意。他早就料到司马懿没安好心,却没想到手段如此下作。

  “陛下,此事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并需向魏国提出严正抗议!”蒋琬义愤填膺地奏道。

  诸葛亮也沉声道:“司马懿行此卑劣之举,实乃自取其辱。当借此机会,揭露其真面目,并加强我方防范。”

  刘禅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

  “惩处自然要惩处,那杂役按律处置。至于那几个匠人……”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他们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