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真诚是必杀技-《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咳咳咳咳!”在诸位秦君有些好奇的目光中,嬴渠梁非常刻意的咳嗽:“小炎子就是政的嫡长子,这一点无可厚非。”

  嬴渠梁侧头喊:“对吧?孩子他爹,说句话。”

  孩子他爹.嬴政:“……是。”

  奇怪,怎么感觉怪怪的?错觉吗?

  其他人这才恍然大悟。

  哦,那既然是嫡长子,那有没有长兄也不重要。

  其他知情人:“……”

  对!确实是不重要!

  虽然他们是先确认的继承人再确认皇后,最后立嫡长子为太子的……

  但你就说是不是嫡长子继承制吧!!

  叔孙通低下了头。

  眼角余光看了一眼尚且习惯于在君王面前高傲的儒家诸子,思索着该如何把嬴炎并非长子,而是幼子的事实告诉他们。

  这些年殿下对儒家压抑着的火气越来越大,需要发泄对象。

  这片空间给了这个机会。

  激起这些先贤和殿下的矛盾,一方面可以用他自己的态度反衬一下现在的儒家绝对都是听大秦皇室的,一方面是想要解决现如今儒家在大秦的困局。

  孔子这一类人虽然因为时代局限性对局势误判从而对大秦储君有了错误的判断——

  他们以为殿下的这个时代还只是诸侯,是用对待诸侯的方式对待他们的。

  话说那时候条件才真是好。

  ——意见不和了就可以说出什么儒生不入秦的狂言狂语。

  现在?

  呵!上面那两位不把儒家给拆了重新组装就算好的了。

  (嬴炎:就是要把儒家了重新按照我想要的组装,不服有本事滚去匈奴那边!!)

  扯远了。

  这些先贤短时间的判断失误并不代表着本身没有能力。

  有他们这样的代表性人物帮助儒家转型,总不会再出什么乱子吧?

  谁都知道,儒家只是因为人数太多,妖魔鬼怪太多,从而导致太过臃肿罢了。

  一开始的先贤本意还是好的。

  叔孙通心中计议已定,脸上却愈发恭敬。他上前一步,对着孔子、孟子等人躬身一礼,声音恳切:

  “诸位先师明鉴。太子殿下确为陛下嫡出,天资聪颖,文武兼修,深得陛下与朝野信重。只是……”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只是殿下对学问之事,尤其看重‘务实’与‘效用’。近年来,殿下常言,儒学浩繁,然于耕战、律法、算数等强国要务,着墨甚少。且门人众多,难免有……有不肖之徒,以古非今,惑乱黔首。”

  他这番话看似解释,实则句句都在点燃引线。果然,性子刚直的孟子眉头紧皱:

  “学问之道,在明人伦,正人心。岂能与百工之技等同视之?若君主不行仁政,纵有强兵利器,亦是暴虐之道!”

  此言一出,端坐于上的嬴政眼神骤然一冷,整个空间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

  叔孙通心中暗叫一声“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连忙把头埋得更低,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瞥向嬴炎。

  果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嬴炎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听不出喜怒,却让叔孙通后背一凉。

  嬴炎看出来叔孙通的想法了没有?

  从一开始就看出来了。

  但是那又如何?

  叔孙通是个聪明人,是这些死了好些时候的先贤重要,还是他这样随时可以把他九族送下去见先贤的上位者重要……

  人家自己就有决断。

  既然不会对大秦不利,那自己顺着他的话也不是不行。

  嬴炎迟来的和这些先贤道歉:“再次,先对孤之前的行为表示歉意。”

  非常是漫不经心。

  之后才是回答孟子的话:“既然孟夫子如此说,那想必下次匈奴来袭,孤可以着令孟家九族前去说服匈奴退兵。如若匈奴退了,孤以性命担保,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成为相国王侯。”

  “但如若不行……”

  “全部按照叛国罪处置。”

  孟子:“……”

  什么意思?

  这是要让老夫断子绝孙?

  “孟珂!退下。”孔子说。

  他看向最中间的秦帝。

  他之前已经从后辈儒生那里知晓了一些事——现如今普天之下只有秦一家执掌。

  孔子的目光并未在弟子身上停留,而是越过叔孙通,直接落在了最高处那对父子身上,更准确地说,是落在一直沉默,却无人敢忽视的嬴政身上。

  这位创立儒学的圣人,已然明白,此地并非他熟悉的春秋列国,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帝国。

  眼前的君主,也绝非能用“诸侯”视之的周天子臣属。

  他缓缓开口:“陛下,老朽弟子失言,冲撞储君,还望海涵。只是老朽有一事不明,望陛下与太子解惑。”

  嬴政终于动了动眼皮,目光如深潭般落在孔子身上,并未说话,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这份沉默带来的压力,比任何呵斥都更令人窒息。

  “太子殿下方才所言,以孟氏一族退匈奴,成则封王拜相,败则叛国论处。”孔子不疾不徐地说道,“此法,可是大秦律法之常例?亦或是,只因孟轲之言不合上意,便有此临时之裁决?”

  姜还是老的辣!

  孔子没有在“仁政”还是“暴政”的概念上纠缠,而是直接抓住了嬴炎话语中的“程序正义”问题。

  你大秦不是以法立国吗?那么如此关乎一族生死的决断,是依法而行,还是因言获罪的儿戏?

  嬴炎沉默了一下,真诚道:“实不相瞒,孤第一次读孟子的文章之时就有这种想法了。距今也有十几年。在场秦臣皆可以帮孤作证。”

  现代那些损招怎么不算?

  在场的臣子们:“……”

  对!

  目光坚定.jpg

  反正现在儒家……说实话已经被打压的差不多了——其他百家在君王默认的前提下联手,以把儒家打压殆尽为最根本目标。

  只要你打压儒家,就是政治正确,就能得到上位的重用。这谁能拒绝?!

  孔子一噎。

  真诚是最好是必杀技。

  人家心心念念十几年了,并且看样子臣子差不多都知道,可不就是已经差不多立法了?

  话说他们不会立什么只要外敌来了第一时间先把孟家人丢到前线去这种可怕的法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