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年2月末,大战前夕,长安未央宫前殿,一场酝酿了两个月有余的大戏,终于在各色人马的“期盼”下,拉开了帷幕。
今日大朝会,议题刚进行到一半,一向如同影子般沉默寡言、侍立于天子身侧的贾诩,竟罕见地出列,手持玉笏,面无表情地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陛下,臣,弹劾徐州别驾糜竺!”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在偌大的殿宇中回荡,众人精神一振,来了!贾文和与糜子仲的“商会之争”,终于从商场烧到了朝堂!
“糜氏商会,假借陛下仁政之名,行垄断、压价之实!在徐州、兖州、司隶三地,恶意打压曲辕犁售价,更以低息放贷为饵,扰乱民间借贷常例,致使诸多守法商户无利可图,难以为继!此等行径,与民争利,破坏陛下安定民生之大计,其心可诛!请陛下明察,严惩糜竺,以正视听!”
贾诩话音刚落,早已准备好的几位“清流”言官立刻跳了出来:
“陛下!贾侍中所言极是!糜竺一介商贾,侥幸得蒙圣恩,不思报效,反而变本加厉,盘剥地方,实乃奸商本色!”
“曲辕犁乃利国利民之神器,岂容糜氏一家独大,低价倾销,败坏市场?此风不可长!”
“还有那低息放贷,简直是胡闹!自古借贷皆有成例,糜氏将利息压得如此之低,让其他依靠放贷维持的良善之家如何生存?这是要绝人生路啊!”
一时间,弹劾之声此起彼伏,矛头直指糜竺。世家出身的官员们大多面露得色,或明或暗地站在贾诩一边。在他们看来,贾诩是天子近臣,且此举显然是代表了部分受到冲击的世家的利益,是在维护“秩序”。而糜竺,一个靠妹妹和钱财上位的暴发户,也配跟他们抢食?
就在这“万众一心”声讨糜竺的氛围中,端坐于龙椅上的刘协,眉头微皱,缓缓开口道:“糜竺……乃徐州别驾,亦是为朝廷办事。如此弹劾,不可偏听偏信。宣糜竺上殿,当庭对质。”
按制,糜竺作为地方属官,无诏不得参与此种级别的大朝会。但天子有令,自然无人敢阻。片刻后,糜竺一身官服,从容步入大殿。
“臣糜竺,叩见陛下!”糜竺大礼参拜。
“糜竺,”刘协声音平和,“贾侍中与诸位大臣弹劾你糜氏商会恶意压价,扰乱市场,低息放贷,绝人生路。你有何话说?”
糜竺立刻抬起头,声音也提高了八度:“陛下!臣冤枉!天大的冤枉啊!”
“贾侍中!您怎能如此血口喷人!我糜家在徐州、兖州、司隶售卖曲辕犁,价格虽比之初定有所降低,但那是为了尽快让利百姓,使耕者有其器,此乃奉行陛下‘仁政爱民’之旨意!何来恶意打压之说?”
他又看向那些清流:“还有诸位大人!说我低息放贷是扰乱市场?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房贷商人利息定到五成、甚至翻倍,盘剥百姓,致使多少人家破人亡!那才是真正的绝人生路!我糜家将利息降低,是为了让百姓能借得起,还得上,是在替陛下安抚民心!难道在诸位大人眼中,只有看着百姓被高利贷逼得卖儿卖女,才算是‘守常例’、‘维秩序’吗?!”
他这番反驳,掷地有声,直接将“与民争利”的帽子反扣了回去,变成了“执行仁政”与“盘剥百姓”的原则之争。一些寒门出身或心系百姓的官员不由得微微颔首。
贾诩淡淡道:“糜别驾巧舌如簧。然则,商业自有其规律。你糜家将价格压至如此之低,利息放至如此之微,自身或许可凭借其他产业贴补,然则让其他规模较小、仅靠此业生存的商户如何存活?陛下欲惠及万民,亦需考虑各方平衡。你此举,看似惠民,实则是以本伤人,长期以往,市场凋敝,于国于民,又有何益?”
“你……!”糜竺指着贾诩,气得浑身发抖(演技满分),“贾文和!你分明是嫉恨我糜家生意做得比你家大!你们武威贾家的商会,不也同样在降价?为何只弹劾我糜家?莫非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贾诩眼皮都不抬一下:“贾家降价,乃是被迫应对糜家之恶性竞争。根源,还在糜家。”
“胡说八道!”
“事实如此。”
两人就在这庄严的未央宫前殿,你一言我一语,吵得面红耳赤,虽然用语还算文明,但那火药味几乎要凝成实质。
那些支持贾诩的世家官员们见火候差不多了,纷纷出列,开始和稀泥:
“陛下,贾侍中与糜别驾皆是为朝廷办事,一时意气之争,还望陛下圣裁!”
“是啊陛下,如此争吵下去,成何体统?还需陛下定个章程才是。”
“曲辕犁售价与借贷利息,关乎国计民生,确需一个公允之策……”
龙椅上,刘协看着台下这出由他亲自导演的双簧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再吵下去就假了。他猛地一拍御案,发出一声闷响。
“够了!”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贾诩和糜竺也立刻闭嘴,躬身请罪。
“尔等一个乃朕之心腹近臣,一个乃朕倚重之皇商,在这朝堂之上,如同市井商贩般争吵,成何体统!”
两人连忙道:“臣等失仪,请陛下恕罪!”
刘协冷哼一声沉声道:“曲辕犁乃助农神器,非是尔等牟取暴利之工具!民间借贷,本为互助,亦非盘剥百姓之利器!你两家商会,竞相压价,虽是惠及百姓,然确如文和所言,长久以往,恐伤及根本,反而不美。”
他顿了顿,仿佛经过深思熟虑,朗声宣布:
“传朕旨意!自即日起,曲辕犁之售价,不得超过三十石粮食!民间借贷之利息,年息最高不得超过一成!此乃铁律,无论官营民营,皆需遵守!违令者,以扰乱市场、盘剥百姓论处!”
三十石!一成利!
这个价格,比之前世家们动辄五十石的天价和五成以上的暴利,简直是腰斩再腰斩!但对于成本和合理利润而言,依旧留有些许空间。尤其是那一成利息,几乎是掐断了世家通过高利贷收割百姓的最后幻想!
旨意一下,殿内反应各异。
糜竺立刻跪倒在地:“臣……糜竺,遵旨!必严格约束商会,遵照陛下定价!”
贾诩也躬身:“臣,遵旨。”
部分寒门官员和真心为民的官员面露喜色,觉得陛下此举真是圣明无比,真正扼住了暴利的咽喉。
而那些原本支持贾诩、指望他能为世家争取利益的官员,尤其是来自河东、兖州等地的世家代表,此刻脸色就像是生吞了一只苍蝇,难看至极。他们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被贾诩和天子联手给耍了?贾诩这哪里是弹劾糜竺?这分明是配合天子,找了个由头,把价格和利息直接钉死在了这根对他们而言极其不利的柱子上!
陛下之前允许百姓开荒(每丁十亩,免税三年),已经让他们能吸纳的佃户数量锐减;编户齐民、严查黑矿,更是让他们失去了大量隐匿的劳动力来源;如今又直接干预粮食价格和借贷利息……这是要把他们世代依赖的敛财之路一条条都给慢慢的堵死啊!
再加上最近传闻天子要搞什么《大汉月报》,还要让蔡邕等人大兴蒙学……这分明是要打破他们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
一次次的“小事”积累起来,终于让河东、兖州等地的部分世家,对龙椅上那位少年天子,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天子似乎在潜移默化这掘他们的根啊!
退朝之后,这些心怀怨怼的世家代表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色阴沉地低声议论。
“陛下此举,太过苛刻!这是要逼死我等吗?”
“先是土地、人口,如今连粮价、利息都要管……”
“那《大汉月报》一旦办成,恐怕这天下舆论尽归朝廷!”
“徐州有糜竺那条忠犬,荆州天高皇帝远……苦的是我们啊!”
“唉,原本还想将曲辕犁运往他州售卖,可算上运费,利薄如纸,有何意义?”
“看来……是得想办法,跟冀州那位……通通气了。”有人压低了声音,意味深长地说出了这句大逆不道的话。
一场朝堂大戏,看似以天子的“各打五十大板”和“强制定价”告终,但是世家们也是数百年基业,天子的这点手段还看不出来,莫不是以为他们世家都是傻子不成?贾诩和糜竺的“恩怨”似乎被强行压下,不了了之。但水面之下,因利益被不断触犯而涌动的暗流,却愈发汹涌。
今日大朝会,议题刚进行到一半,一向如同影子般沉默寡言、侍立于天子身侧的贾诩,竟罕见地出列,手持玉笏,面无表情地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陛下,臣,弹劾徐州别驾糜竺!”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在偌大的殿宇中回荡,众人精神一振,来了!贾文和与糜子仲的“商会之争”,终于从商场烧到了朝堂!
“糜氏商会,假借陛下仁政之名,行垄断、压价之实!在徐州、兖州、司隶三地,恶意打压曲辕犁售价,更以低息放贷为饵,扰乱民间借贷常例,致使诸多守法商户无利可图,难以为继!此等行径,与民争利,破坏陛下安定民生之大计,其心可诛!请陛下明察,严惩糜竺,以正视听!”
贾诩话音刚落,早已准备好的几位“清流”言官立刻跳了出来:
“陛下!贾侍中所言极是!糜竺一介商贾,侥幸得蒙圣恩,不思报效,反而变本加厉,盘剥地方,实乃奸商本色!”
“曲辕犁乃利国利民之神器,岂容糜氏一家独大,低价倾销,败坏市场?此风不可长!”
“还有那低息放贷,简直是胡闹!自古借贷皆有成例,糜氏将利息压得如此之低,让其他依靠放贷维持的良善之家如何生存?这是要绝人生路啊!”
一时间,弹劾之声此起彼伏,矛头直指糜竺。世家出身的官员们大多面露得色,或明或暗地站在贾诩一边。在他们看来,贾诩是天子近臣,且此举显然是代表了部分受到冲击的世家的利益,是在维护“秩序”。而糜竺,一个靠妹妹和钱财上位的暴发户,也配跟他们抢食?
就在这“万众一心”声讨糜竺的氛围中,端坐于龙椅上的刘协,眉头微皱,缓缓开口道:“糜竺……乃徐州别驾,亦是为朝廷办事。如此弹劾,不可偏听偏信。宣糜竺上殿,当庭对质。”
按制,糜竺作为地方属官,无诏不得参与此种级别的大朝会。但天子有令,自然无人敢阻。片刻后,糜竺一身官服,从容步入大殿。
“臣糜竺,叩见陛下!”糜竺大礼参拜。
“糜竺,”刘协声音平和,“贾侍中与诸位大臣弹劾你糜氏商会恶意压价,扰乱市场,低息放贷,绝人生路。你有何话说?”
糜竺立刻抬起头,声音也提高了八度:“陛下!臣冤枉!天大的冤枉啊!”
“贾侍中!您怎能如此血口喷人!我糜家在徐州、兖州、司隶售卖曲辕犁,价格虽比之初定有所降低,但那是为了尽快让利百姓,使耕者有其器,此乃奉行陛下‘仁政爱民’之旨意!何来恶意打压之说?”
他又看向那些清流:“还有诸位大人!说我低息放贷是扰乱市场?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房贷商人利息定到五成、甚至翻倍,盘剥百姓,致使多少人家破人亡!那才是真正的绝人生路!我糜家将利息降低,是为了让百姓能借得起,还得上,是在替陛下安抚民心!难道在诸位大人眼中,只有看着百姓被高利贷逼得卖儿卖女,才算是‘守常例’、‘维秩序’吗?!”
他这番反驳,掷地有声,直接将“与民争利”的帽子反扣了回去,变成了“执行仁政”与“盘剥百姓”的原则之争。一些寒门出身或心系百姓的官员不由得微微颔首。
贾诩淡淡道:“糜别驾巧舌如簧。然则,商业自有其规律。你糜家将价格压至如此之低,利息放至如此之微,自身或许可凭借其他产业贴补,然则让其他规模较小、仅靠此业生存的商户如何存活?陛下欲惠及万民,亦需考虑各方平衡。你此举,看似惠民,实则是以本伤人,长期以往,市场凋敝,于国于民,又有何益?”
“你……!”糜竺指着贾诩,气得浑身发抖(演技满分),“贾文和!你分明是嫉恨我糜家生意做得比你家大!你们武威贾家的商会,不也同样在降价?为何只弹劾我糜家?莫非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贾诩眼皮都不抬一下:“贾家降价,乃是被迫应对糜家之恶性竞争。根源,还在糜家。”
“胡说八道!”
“事实如此。”
两人就在这庄严的未央宫前殿,你一言我一语,吵得面红耳赤,虽然用语还算文明,但那火药味几乎要凝成实质。
那些支持贾诩的世家官员们见火候差不多了,纷纷出列,开始和稀泥:
“陛下,贾侍中与糜别驾皆是为朝廷办事,一时意气之争,还望陛下圣裁!”
“是啊陛下,如此争吵下去,成何体统?还需陛下定个章程才是。”
“曲辕犁售价与借贷利息,关乎国计民生,确需一个公允之策……”
龙椅上,刘协看着台下这出由他亲自导演的双簧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再吵下去就假了。他猛地一拍御案,发出一声闷响。
“够了!”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贾诩和糜竺也立刻闭嘴,躬身请罪。
“尔等一个乃朕之心腹近臣,一个乃朕倚重之皇商,在这朝堂之上,如同市井商贩般争吵,成何体统!”
两人连忙道:“臣等失仪,请陛下恕罪!”
刘协冷哼一声沉声道:“曲辕犁乃助农神器,非是尔等牟取暴利之工具!民间借贷,本为互助,亦非盘剥百姓之利器!你两家商会,竞相压价,虽是惠及百姓,然确如文和所言,长久以往,恐伤及根本,反而不美。”
他顿了顿,仿佛经过深思熟虑,朗声宣布:
“传朕旨意!自即日起,曲辕犁之售价,不得超过三十石粮食!民间借贷之利息,年息最高不得超过一成!此乃铁律,无论官营民营,皆需遵守!违令者,以扰乱市场、盘剥百姓论处!”
三十石!一成利!
这个价格,比之前世家们动辄五十石的天价和五成以上的暴利,简直是腰斩再腰斩!但对于成本和合理利润而言,依旧留有些许空间。尤其是那一成利息,几乎是掐断了世家通过高利贷收割百姓的最后幻想!
旨意一下,殿内反应各异。
糜竺立刻跪倒在地:“臣……糜竺,遵旨!必严格约束商会,遵照陛下定价!”
贾诩也躬身:“臣,遵旨。”
部分寒门官员和真心为民的官员面露喜色,觉得陛下此举真是圣明无比,真正扼住了暴利的咽喉。
而那些原本支持贾诩、指望他能为世家争取利益的官员,尤其是来自河东、兖州等地的世家代表,此刻脸色就像是生吞了一只苍蝇,难看至极。他们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被贾诩和天子联手给耍了?贾诩这哪里是弹劾糜竺?这分明是配合天子,找了个由头,把价格和利息直接钉死在了这根对他们而言极其不利的柱子上!
陛下之前允许百姓开荒(每丁十亩,免税三年),已经让他们能吸纳的佃户数量锐减;编户齐民、严查黑矿,更是让他们失去了大量隐匿的劳动力来源;如今又直接干预粮食价格和借贷利息……这是要把他们世代依赖的敛财之路一条条都给慢慢的堵死啊!
再加上最近传闻天子要搞什么《大汉月报》,还要让蔡邕等人大兴蒙学……这分明是要打破他们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
一次次的“小事”积累起来,终于让河东、兖州等地的部分世家,对龙椅上那位少年天子,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天子似乎在潜移默化这掘他们的根啊!
退朝之后,这些心怀怨怼的世家代表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色阴沉地低声议论。
“陛下此举,太过苛刻!这是要逼死我等吗?”
“先是土地、人口,如今连粮价、利息都要管……”
“那《大汉月报》一旦办成,恐怕这天下舆论尽归朝廷!”
“徐州有糜竺那条忠犬,荆州天高皇帝远……苦的是我们啊!”
“唉,原本还想将曲辕犁运往他州售卖,可算上运费,利薄如纸,有何意义?”
“看来……是得想办法,跟冀州那位……通通气了。”有人压低了声音,意味深长地说出了这句大逆不道的话。
一场朝堂大戏,看似以天子的“各打五十大板”和“强制定价”告终,但是世家们也是数百年基业,天子的这点手段还看不出来,莫不是以为他们世家都是傻子不成?贾诩和糜竺的“恩怨”似乎被强行压下,不了了之。但水面之下,因利益被不断触犯而涌动的暗流,却愈发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