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府库充盈议定价,工坊隐现惊雷声-《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

  鲁肃的汇报仍在继续,声音在暖阁内清晰回荡,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帝国正在恢复的元气。

  “陛下,因黑山民众安置、流民归附以及屯田兵大力垦荒,司隶、兖州、并州、凉州等朝廷直控区域,在册耕地数量较之往年,已增加约五成。”鲁肃脸上带着欣慰,“得益于曲辕犁推广及陛下劝课农桑之策,虽新垦之地肥力稍欠,但总体粮谷产出,仍较往年平均水平增加了约两成。”

  他顿了顿,提到了一个关键指标:“正因如此,加之缴获及互市调节,目前长安、洛阳、邺城(已收复部分区域)等主要市集的粮食价格,已基本稳定在朝廷所定的基准线,即每石一百钱左右。民心因此大为安定。”

  刘协微微颔首,粮食是乱世根基,价格稳定至关重要。他问道:“若《农事增产要术》中所载的选种、积肥、精耕等法能顺利推行,子敬预估,未来粮价可能降至几何?”

  鲁肃略一沉吟,谨慎答道:“回陛下,若风调雨顺,新政得法,臣以为,粮价降至每石八十钱,乃至更低,并非不可能。届时,百姓负担将更轻,国库采购亦可节省大量开支,利于百业兴罗旺。”

  听到这个展望,刘协心情愈发舒畅。然而,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他目光扫过鲁肃、郭嘉、贾诩,最后落在认真倾听的诸葛亮身上,提出了一个看似随口,却意味深长的问题:“子敬,奉孝,文和,还有孔明,你等可知,此前朝廷售出的那近百万套曲辕犁,大多是被何人购去?其中寻常百姓家,占了几成?”

  具体数据鲁肃自然无法精确掌握,他如实回禀:“陛下,详细账目需问询糜家。然大略情形,臣与糜子仲(糜竺)交接时有所了解,如今糜子仲出使西域,乃由其弟糜芳暂管相关事务。据糜芳所言,采购者十之八九,乃各地世家豪强,或其名下田庄。寻常百姓家资有限,单独购置者寥寥无几,多是数户,乃至一村之人合力购买一套,轮流使用。”

  这个答案并未出乎刘协的意料,他轻轻“嗯”了一声,不再追问。但在场几人都是心思通透之辈,瞬间便明白了天子的深意。

  曲辕犁虽利,但其推广初期,最大的受益者依然是掌握大量土地和资金的世家豪强。技术的革新,在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强化的是现有资源占有者的优势。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朝廷直控区域内,一些郡县层面,乃至更基层,都涌现出不少新兴的,或实力得到加强的中小豪强——他们凭借更先进的工具和更多的土地,迅速积累了财富。

  鲁肃见天子不再就此深究,便继续汇报另一项重要物资的情况:“陛下,以往战乱频仍,各地铁坊多废弃,或全力铸造兵器,用于打造农具者极少,致使铁价腾贵。加之董卓滥铸小钱,扰乱市场,民生维艰。如今,兖州、司隶、凉州等地诸多官营铁坊已陆续重启,并州煤矿亦大量开采,燃料充足,铁器产量正在稳步提升。”

  刘协闻言,立刻抓住了关键:“既如此,朝廷对于铁料,尤其是质量更优的熟铁,该如何定价?子敬可有章程?”

  鲁肃显然早有腹案,从容答道:“回陛下,按以往市价及成本核算,生铁大致在十至十五文一斤。熟铁锻造费时费力,价格通常翻倍,在二十至三十文一斤。然陛下工坊所出之熟铁,质量远胜寻常,坚韧耐用,用以打造农具,效能卓着。臣以为,定价在四十至五十文一斤,较为合理。”

  这时,一直沉默寡言的贾诩却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切中利害:“陛下,鲁大人所议乃太平之价。然眼下二袁为应对我军压力,正在其辖境内疯狂征兵,急需大量铁器铸造兵器。据绣衣府探报,袁绍、袁术控制区域内,铁价早已突破百文一斤,且有价无市。若非朝廷严令,曲辕犁之铁制部件只限在兖、荆、司隶、凉、并等州流通,恐怕早已被其不惜重金抢购一空。”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故此,臣以为,铁价,尤其是优质熟铁之价,此刻非但不能降,反而需维持高位,既可充实国库,亦能间接削弱二袁财力。且陛下之熟铁所铸兵器,锋锐耐久,远超寻常,此乃我军之利。降价之事,不妨待平定二袁之后,再行商议。”

  贾诩的话如同冷水滴入油锅,让刘协瞬间清醒。他差点忽略了战争的现实需求和经济战的维度。想到糜芳其人在历史上的风评,刘协立刻对贾诩叮嘱道:“文和所言极是。此外,给朕盯紧糜芳,糜子仲忠心可鉴,但其弟……需严防其利令智昏,私下将铁器,哪怕是废弃铁料,流入二袁之地,资敌之举,绝不可姑息!”

  “老臣明白。”贾诩躬身领命。

  经过这番商议,众人达成共识:在彻底平定二袁之前,朝廷控制的优质铁料维持现有高价策略,以战养战。

  诸臣领命陆续离去,暖阁内只剩下刘协与贾诩二人,炭火噼啪声显得格外清晰。

  贾诩再次开口,询问下一步的工坊规划:“陛下,如今我军甲胄兵器已备齐,粮草充足。凉、兖、司隶等地旧矿重启,并发现若干新矿,更有并州煤炭源源不断供应,燃料无忧。各大工坊接下来是继续全力生产农具,还是另有安排?”

  刘协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沉的夜色,心中豪情涌动。如今后方稳固,府库充盈,大军在手,将星云集,横扫二袁似乎已是指日可待。是时候,为帝国的下一步飞跃,埋下种子了。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带着一种贾诩从未见过的、仿佛在描绘未来蓝图般的兴奋与决断。

  “文和,农具生产不可停,关乎民生根本。镰刀、铁锹、锄头等诸般常用铁制农具,图纸朕稍后绘出,皆非机密,可交由各铁坊依样打造,以利农事。”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而隐秘:“然,朕需你秘密遴选四处位置隐蔽、规模宏大、工匠可靠的大型炼铁工坊,单独划分出来,隔绝内外,严加看守。其余工坊,依旧以生产农具及日常铁器为主。”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心知天子必有惊天动地之布局,低声应道:“老臣遵命。”

  刘协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道:“朕要你集中最优秀的工匠,储备最上等的料材,准备研制两样东西——‘蒸汽机’与‘大将军炮’!”

  尽管贾诩智深如海,此刻也不禁面露疑惑,这两个名词对他而言,完全陌生。

  刘协知道难以详细解释原理,便从效用入手:“此二者,可谓划时代之利器。大将军炮,虽受限于天气地形,转运笨重,野战或非所长,然用于固守坚城,或装备于战船之上,则堪称无敌!任他江东水师如何艨艟斗舰,周郎如何妙算神机,在巨炮轰鸣之下,皆如齑粉!智谋在绝对的武力面前,有时确显苍白。”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未来:“我朝水军虽处弱势,然一旦战船装备此等神兵,大江天堑,瞬息可越!江南之地,传檄可定!”

  贾诩虽无法完全想象那究竟是何种武器,但从天子那无比笃定和充满威慑力的描述中,他已深刻感受到其蕴含的恐怖力量。他不再多问,深深一揖:“臣即刻去办!必使此四大工坊,隐于无形,专司陛下所托之神器!”

  刘协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远方,他轻声自语,带着无尽的期待与霸气:

  “待到此物问世,这天下棋局,当再换新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