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空间升级,父亲来信-《倾城毒妃:王爷,咱们北地称王去》

  接连打退老宅的明枪暗箭,姜妙一家总算过了几天相对安稳的日子。

  姜妙每日雷打不动地进入空间,照料那些长势惊人的草药。灵泉黑土的效果远超预期,第一批止血草已然成熟,被她采收下来。她又陆续移栽了更多种类的常见草药,如蒲公英、黄芩、益母草等,几乎将那片三亩黑土地种满。

  每日用灵泉水浇灌,看着那些草药以违背常理的速度茁壮成长、变得品质非凡,姜妙心中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和希望。这些,可都是未来的钱袋子。

  除了照料药材,她也没放松自身的锻炼。这具身体太过孱弱,她每日都会饮用灵泉水,并练习一些前世的基础格斗技巧和体能训练,虽然进展缓慢,但气力和敏捷度确实在一点点改善。至少现在背着背篓走山路,不会像第一次那样累得近乎虚脱了。

  小白蛇成了她最忠实的伙伴和护卫,时而盘踞在她手腕,时而隐入空间或茅屋的阴影中,那双碧瞳总能敏锐地感知到潜在的威胁。

  这天清晨,姜妙照例进入空间,准备进行每日的浇灌。

  然而,刚一进来,她就敏锐地察觉到了空间的不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黑土地!面积明显扩大了,从之前的三亩左右,扩展到了接近六亩!黝黑肥沃的土壤散发着更加浓郁的生机。

  紧接着,她注意到那洼灵泉似乎也发生了变化。泉眼依旧只有脸盆大小,但泉水似乎更加清澈莹润,水面上氤氲的淡淡白光似乎浓郁了一丝,涌水量也似乎稍稍增加了一点。

  最让她惊奇的是,在原本黑土地边缘、靠近灰雾别墅的方向,竟然凭空多出了一小块土地!

  这块土地面积不大,只有半亩见方,土壤颜色却并非黝黑,而是一种诡异的灰白色,质地看起来也更为板结,甚至隐隐透着一股难以形容的……死寂之气?与周围生机勃勃的黑土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升级了?”姜妙先是一愣,随即涌上巨大的惊喜!

  她立刻仔细感知。果然,随着黑土地上作物的不断成熟和采收,空间似乎积累到了足够的“经验”,完成了首次升级!

  “黑土地面积翻倍,灵泉水质水量微提升,还解锁了新地图?”姜妙兴奋地打量着那块灰白色的新土地,“这地……看起来怪怪的,能种什么?毒苹果树?还是西瓜?”(内心OS:这配色,种出来的东西能吃吗?怕不是自带砒霜效果?)

  她尝试着将一株普通的止血草幼苗移栽到灰土地上,并浇上灵泉水。

  然而,那株幼苗非但没有焕发生机,反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蔫了下去,叶片迅速发黄枯萎,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生命力!

  姜妙吓了一跳,连忙将其拔起。看来这灰土地并非用于种植普通作物。具体用途,恐怕还需要慢慢探索。

  但无论如何,空间升级是天大的好事!意味着她可以种植更多药材,产出更多财富!

  她喜滋滋地将新收获的一批品质上乘的止血草和黄芩打包好,准备下次去镇上卖个更好的价钱。

  退出空间,她脸上的喜色还未褪去,就听见院外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请问,这里是姜二勇家吗?”

  姜妙和张氏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姜二勇正是原主那个参军多年的父亲。

  张氏连忙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风尘仆仆、穿着驿站号衣的差役。

  “是,这里是。差爷有什么事?”张氏有些紧张地问。

  那差役从身后的邮袋里取出一封皱巴巴、边角有些磨损的信函,递了过来:“有你们家的信,是从北疆军营托驿站捎回来的,捎信的人说务必送到。”

  北疆军营?父亲的信!

  张氏的手瞬间抖了起来,几乎不敢去接。这么多年了,丈夫音讯渐少,她几乎快要绝望了。

  姜妙上前一步,替母亲接过了信。那信纸质粗糙,信封上写着收件地址和“姜张氏亲启”的字样,字迹略显潦草僵硬,却透着一股力感。是繁体字,但姜妙阅读毫无障碍。

  “多谢差爷。”姜妙道了谢,那差役便转身离开了。

  关上门,张氏和闻声出来的云轩、小薇都围了过来,紧张地看着姜妙手中的信。云浩还小,不太明白,但也仰着小脸看着。

  “妙儿……快,快看看……你爹信里说什么了?”张氏声音发颤,眼圈已经红了。

  姜妙小心地拆开信封,取出里面薄薄的一张信纸。信纸同样粗糙,上面的字迹与信封一致,是用一种很差的墨写的,有些地方已经有些晕开。

  信的内容很短,格式也很简单:

  “吾妻张氏亲鉴:见字如面。边疆一切安好,勿念。营中伙食尚可,冬衣亦足,上官亦多关照。”开篇是例行的报平安,但字迹在这里略显迟滞,那句“一切安好”写得尤其僵硬。

  接下来:“唯近来战事稍频,巡防任务加重,恐日后家书难递,间隔或长,望勿忧挂。”这里透露出一丝不寻常的紧张气息。

  最后:“随信捎回饷银五百文,托战友兑换,望查收。此银乃额外赏赐,莫要声张,仔细度日,养育儿女。夫二勇手书。”

  落款处,还有一个模糊的红指印。

  信的内容到此为止。语气平淡克制,甚至有些干巴巴的,完全符合一个不善言辞的军汉形象。

  但姜妙却微微蹙起了眉头。

  (内心OS:字迹潦草僵硬,墨迹深浅不一,写信时要么环境仓促,要么心神不宁。“一切安好”像是在强行安慰。“战事稍频,巡防加重”恐怕才是实情,意味着危险程度升级。“日后家书难递”更像是一种不祥的预感。最后特意强调饷银是“额外赏赐”、“莫要声张”……爹啊,您这报平安的信,简直是反向操作,处处透着不对劲啊。)

  张氏不识字,只是急切地看着女儿:“妙儿,你爹说什么了?他好不好?什么时候回来?”云轩也紧张地攥紧了衣角。

  姜妙压下心中的疑虑,露出一个轻松的笑容,将信的内容用白话简单复述了一遍,略去了那些隐晦的担忧,只强调:“爹说他挺好的,吃得饱穿得暖,就是最近忙了点,可能以后信来得没那么勤,让咱们别担心。他还捎了军饷回来呢!”

  她拿出那个随信的小布包,里面果然装着串好的五百文钱。沉甸甸的,对于这个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真的?太好了!爹捎钱回来了!”云轩第一个高兴起来。小薇和云浩也跟着笑。张氏捧着那五百文钱,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却是喜悦的泪水:“好,好……他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姜妙看着家人高兴的样子,没有说出自己的猜测。那些隐忧,说出来也只是徒增烦恼。

  父亲处境似乎不妙,这封家书,更像是一份带着隐晦叮嘱的……安排后事般的托付?这让她对记忆中那个模糊的“父亲”形象,多了一丝复杂的牵挂。

  而那句“莫要声张”,更是让她警觉。老宅的人如果知道父亲捎了钱回来,恐怕立刻又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扑上来。

  她将信纸仔细折好收起来。这封信,透露的信息虽少,却至关重要。父亲在军中的情况,恐怕远比信上写的复杂。而那“被认回侯府”的潜在风险,似乎也随着这封不寻常的家书,变得更加真切起来。

  空间升级的喜悦被这封突如其来的家书冲淡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无论是为了应对老宅的觊觎,还是为了那可能到来的、未知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