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才艺碾压-《倾城毒妃:王爷,咱们北地称王去》

  三日后,安国公府。

  春日暖阳,繁花似锦,亭台水榭间衣香鬓影,环佩叮当。京中适龄的公子贵女们齐聚于此,或三五成群低声谈笑,或凭栏远眺故作深沉,空气中弥漫着矜持的喧嚣和暗流涌动的比较。

  姜妙果然只穿了那身月白色的素锦襦裙,未施粉黛,长发仅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挽起,全身上下再无半点装饰。在这满园珠光宝气、姹紫嫣红中,她这身打扮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寒酸。

  从她踏入园子开始,各种或明或暗的打量、窃窃私语和毫不掩饰的轻蔑目光便如影随形。

  “瞧她那穷酸样,也好意思来?”

  “听说就是永宁侯府从乡下找来的那个野丫头?”

  “安国公府怎么会请她?真是拉低了咱们的档次。”

  “等着看吧,一会儿吟诗作对,有她好看的!”

  姜玉娇和姜玉婉也在人群中,看到姜妙这般打扮,眼中闪过得意和讥讽,故意扭过头去不与她打招呼,仿佛不认识她一般。

  姜妙对此浑若未觉,自顾自找了个最不起眼的角落坐下,拿起一块糕点慢慢品尝,目光看似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实则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内心OS:嗯,糕点味道不错,比侯府的好吃。这帮人的颜值平均水平还行,就是眼神不太好,嘴也挺碎。啧,塑料姐妹花情谊现场版。)

  诗会很快开始。安国公府的一位小姐作为主持,提议以“春”为题,行飞花令。

  公子小姐们纷纷响应,佳句频出,气氛逐渐热烈。每每有人对出精妙诗句,便会引来一片赞叹之声。轮到姜妙时,主持小姐故意笑着点她:“久闻姜妹妹来自山野之地,想必见识不同凡俗,不知可有佳句?”

  众人目光齐刷刷聚焦过来,等着看笑话。

  姜妙放下糕点,眨了眨眼,一脸“懵懂”:“飞花令?就是……接诗句吗?带‘春’字的?”

  “正是。”主持小姐笑容越发“和善”。

  姜妙蹙眉,作苦思冥想状,片刻后,才不太确定地、慢吞吞地吟道:“呃……春眠……不觉晓?”

  场中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嗤笑声。连主持小姐都忍不住用帕子掩了掩嘴角。

  姜玉娇更是直接嘲讽出声:“噗!真是好‘不同凡俗’的见识呢!三岁孩童都会的诗句也拿来现眼!”

  (内心OS:哦?嫌弃太简单?那就给你们来个猛的。)

  姜妙仿佛没听出嘲讽,依旧那副“我很努力在想”的样子,接着又道:“处处闻啼鸟?”

  笑声更大了。

  她顿了顿,似乎在努力回忆,然后眼睛微微一亮,像是终于想起了一句有点难度的:“呃……夜来风雨声……”

  众人已是笑得东倒西歪,觉得这乡下丫头果然蠢得可爱。

  然而,姜妙吟出最后一句时,语气却陡然一变,从之前的迟疑不确定,变得清晰而沉稳,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韵味:

  “花落知多少。”

  最后五字落下,那原本简单直白的诗句,似乎突然被注入了灵魂。一种对春光易逝、美好无常的淡淡怅惘,极其自然地流淌出来,瞬间冲淡了之前的滑稽感。

  场中的笑声不知不觉小了。一些真正懂诗的人微微蹙眉,觉得这诗句虽简单,意境却莫名契合,由她这般念出,竟别有味道。

  主持小姐愣了一下,勉强笑道:“……也算……应景。下一位。”

  但显然,有人不想这么轻易放过她。一位素以才女自居的侍郎千金笑着开口:“姜姑娘方才的诗倒是别致。不知可还有其他咏春之作?让我等也开阔下眼界?”

  这话挑衅意味十足。

  姜妙看向她,忽然笑了笑,那笑容里没了之前的“懵懂”,反而带上了一丝慵懒和戏谑:“这位姐姐想听?好啊。”

  她站起身,负手走了两步,目光扫过满园春色,朗声吟道: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两句一出,格局顿开,气象恢宏。众人皆是一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后两句紧随而至,将春日蓬勃生机概括得淋漓尽致,哲理盎然。

  全场鸦雀无声。这诗……绝了!

  不等众人反应,姜妙又踱了一步,看向远处一树开得正盛的红杏,信口拈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意境幽静,略带失落。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最后一句,奇峰突起,瞬间点亮全诗,将那蓬勃的春意写得霸道又灵动,堪称神来之笔!

  “好!”不知是哪位公子忍不住喝了一声彩。

  才女千金脸色已然发白。

  姜妙却似来了兴致,又接连吟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离别春景,清新中含深情。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怅惘无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色彩绚烂,开阔壮丽。

  一首接一首,皆是他们闻所未闻的绝妙佳句,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深沉,几乎将春日百态写尽!

  满园才子佳人都已听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先前那些嘲讽轻视的目光,早已被震惊、难以置信所取代。这……这真是乡下丫头能作出来的诗?!莫非真是文曲星下凡不成?

  姜玉娇和姜玉婉脸色惨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内心OS:唐诗宋词批发市场开业大酬宾!就问你服不服!)

  最终,姜妙停下,目光落在那位早已面无血色的才女千金身上,微微一笑,语气格外“诚恳”:“临时想的,粗陋之作,让姐姐见笑了。不知可还入耳?若姐姐不嫌弃,我这儿还有几十首,可以慢慢念……”

  那才女千金“啊”了一声,羞愤欲绝,竟直接掩面退了下去。

  现场一片死寂。

  这时,安国公世子出来打圆场,笑着称赞姜妙才思敏捷,又提议不如欣赏下琴艺。

  很快,有贵女上前弹奏,琴音婉转,技艺娴熟,总算将气氛稍稍拉回。

  又有人不怀好意地撺掇姜妙:“姜姑娘诗才如此了得,想必琴艺也是不俗,何不让我等一饱耳福?”

  众人目光再次聚焦,这次却带上了更多的审视和好奇,甚至有一丝隐隐的期待。

  姜妙挑眉。(内心OS:还没完没了了?行,那就给你们来个不一样的。)

  她也不推辞,走到那架古筝前坐下。试了试音色,尚可。

  她深吸一口气,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却不是任何古典名曲,而是一首她前世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