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房丑闻的余波,在永宁侯姜永昌的铁腕弹压下,表面上总算没有彻底扩散出府,但侯府内部,尤其是各房主子之间,那诡异而紧张的气氛却持续发酵着。
周氏称病不出,荣禧堂一连几日门庭冷落。姜玉娇和姜玉婉被禁足,二房和三房的人也暂时夹起了尾巴,不敢再轻易招惹秋梧苑。经此一役,姜妙用实际手段证明了,她绝非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其“睚眦必报”、“手段莫测”的印象已深深烙入府中众人心中。
(内心OS:总算清净了几天。杀鸡儆猴的效果,果然比一味忍让强得多。)
府中似乎陷入了一种短暂的、诡异的平静。但姜妙深知,这平静之下,是更深的忌惮、怨恨以及等待——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个真正能打破僵局、决定未来走向的人归来。
就在这表面平静、内里紧绷的氛围中,父亲姜永年抵京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日清晨,天色刚亮,侯府中门大开,仆从们衣着整齐地分立两侧。姜永昌携周氏(强撑着病体)、以及府中一众男丁女眷,皆穿戴正式,等在门口。老夫人虽未亲至,也派了心腹嬷嬷在旁等候。
姜妙带着母亲张氏、弟妹云轩、小薇、云浩,站在稍靠后的位置。张氏紧张得手心冒汗,不住地整理着衣角,眼圈微微泛红,是激动也是忐忑。云轩努力挺直尚且单薄的胸膛,小薇紧紧抓着姜妙的手,云浩则好奇地东张西望。
(内心OS:好大的排场。就是不知道这欢迎仪式里,有几分真心,几分假意。)
辰时正,街道尽头传来了整齐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响。一队风尘仆仆却纪律严明的军士护着一辆青篷马车,缓缓驶来。队伍前方,一名身着中级武将常服、身材高大、肤色黝黑、眉宇间带着征战风霜之色的男子,端坐于骏马之上,目光如炬,正朝着侯府大门望来。
正是姜永年!
他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越过了前方那些衣着光鲜的“亲人”,精准地落在了后方那几张与他血脉相连、却又无比陌生的脸上——尤其是那个站在最前、身姿挺拔、眼神沉静无畏的少女。
(内心OS:这就是我爹?看着倒是一身正气,不像奸猾之辈。眼神里有军人的锐利,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队伍在府门前停下。
姜永昌立刻带着人迎上前去,脸上堆起热情洋溢的笑容:“大哥!一路辛苦了!弟弟我可日日盼着你归来啊!”周氏也勉强笑着上前见礼。
姜永年利落地翻身下马,动作干净有力。他先是规规矩矩地向姜永昌这个现任侯爷行了礼,又与其他族人简单寒暄了几句,礼节周到,却透着一股疏离的客套。
寒暄完毕,他再也按捺不住,目光再次转向后方,脚步略显急促地越过众人,径直走向张氏和孩子们。
“他爹……”张氏看着他,只喊了一声,泪水便夺眶而出,千言万语都堵在了喉咙里。
姜永年看着憔悴了许多的发妻,眼中闪过浓重的愧疚与心疼,他伸出手,似乎想替她擦泪,却又碍于场合,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这些年……苦了你了。”
他的目光随后落在几个孩子身上。云轩有些紧张地躬身行礼:“父亲。”小薇和云浩则怯生生地看着这个陌生的父亲。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姜妙身上。这个女儿,与他记忆中那个瘦小怯懦的小女孩截然不同。她站在那里,不卑不亢,眼神清亮而坚定,仿佛经历过无数风雨洗礼的青松。
“妙儿?”他试探着叫了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惊叹。
姜妙上前一步,行了一个标准的福礼,声音清晰平稳:“女儿姜妙,恭迎父亲归来。”
(内心OS:爹,初次见面,希望您是个明白人,可千万别被这侯府的富贵迷了眼。)
姜永年仔细地打量着女儿,仿佛想从她脸上看出这些年来她们母子所经历的一切。他看到了坚韧,看到了智慧,甚至看到了一丝与他相似的、隐藏在平静下的锐利。他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化作一声沉沉的叹息,伸手虚扶了一下:“好,好孩子,起来。都起来。”
没有过多的言语,但那份血浓于水的牵绊和历经磨难后的重逢,已在不言之中。
一行人进入府中,前往正厅拜见老夫人。
松鹤院内,老夫人看着风尘仆仆却难掩英武之气的长子,亦是老泪纵横,拉着他问长问短,场面一时倒是显得十分温馨感人。姜永年跪在继母面前,亦是红了眼眶。
然而,这温馨之下,暗流依旧。姜永昌和周氏的笑容始终有些不自然。其他各房的人心思各异。
正式的见面仪式过后,姜永年便被姜永昌以“商议明日面圣及军务”为由请去了书房。女眷们则各自散去。
姜妙陪着母亲和弟妹回到秋梧苑。一关起院门,张氏再也忍不住,抱着几个孩子低声啜泣起来,是释然,也是委屈。云轩和小浩也偷偷抹着眼泪。小薇则依偎在姜妙身边。
(内心OS:回来了就好。至少,娘和弟弟妹妹们,有了主心骨。)
傍晚时分,姜永年才从书房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他婉拒了姜永昌安排的宴席,直接来到了秋梧苑。
小小的院落,虽然依旧简陋,却充满了家的气息。张氏张罗了一桌简单的饭菜,虽比不上大厨房的精致,却都是家常味道。
一家人,终于真正意义上地团聚了。
饭桌上,气氛有些沉默,更多的是小心翼翼的试探和积压多年的生疏。
姜永年看着明显比实际年龄苍老的妻子,看着懂事得令人心疼的儿女,尤其是看着那个眼神沉静、仿佛能洞察一切的长女,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
他放下筷子,沉声道:“这些年,我在军中,对家里照顾不周,让你们受苦了。尤其是妙儿……”他看向姜妙,“我回来路上都听说了,家里的事,多亏了你。”
姜妙摇摇头:“父亲言重了,保护母亲和弟妹,是女儿该做的。”
(内心OS:重点是你得知道我们受了什么苦,谁让我们受的苦!)
她沉吟片刻,觉得有些事情,必须让父亲第一时间知道。于是,她用尽量平和的语气,将来到侯府后遭遇的种种——从初入府的冷待刁难,到份例被克扣,再到堂姐妹的挑衅,以及最后那场惊心动魄的暖房陷害——选择性地、却清晰地叙述了一遍。她没有过多渲染,只是陈述事实。
张氏在一旁默默垂泪,补充着细节。云轩也握紧了拳头。
姜永年越听,脸色越是阴沉,拳头捏得咯咯作响,额头上青筋隐现。他常年征战,身上自有一股煞气,此刻怒意勃发,整个房间的温度都仿佛降低了几分。
“岂有此理!”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碗碟乱响,“我姜永年在外舍生忘死,他们便是如此对待我的妻儿?!”
(内心OS:很好,看来不是个糊涂爹。知道生气就好办。)
“父亲息怒。”姜妙适时劝道,“如今您已归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是侯府情况复杂,有些人,有些事,还需从长计议。”
姜永年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目光锐利地看向女儿:“妙儿,你放心。爹回来了,断不会再让你们受半分委屈!这笔账,爹会一笔一笔跟他们算清楚!”
他的目光扫过妻儿,最终落在姜妙身上,眼神中充满了愧疚、心疼,以及一丝依赖和赞赏:“妙儿,爹不在这些年,你把你娘和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好,辛苦了。以后……家里的事,或许还要多倚重你。”
(内心OS:嗯?这话的意思是……认可我的能力和在这个家的地位?甚至愿意让我参与后续的谋划?太好了!最怕遇到那种固执己见、大包大揽的爹!)
姜妙心中一定,面上依旧恭敬:“为家里分忧,是女儿本分。”
这一顿家常便饭,吃得并不轻松,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家人的团聚,更是一次初步的交底和结盟。
夜深人静,姜永年站在秋梧苑简陋的庭院中,望着京城的夜空,眼神复杂。荣华富贵近在眼前,却伴随着无数的明枪暗箭。而他的家人,早已被卷入这漩涡中心。
所幸,他并非孤军奋战。
他回头看了一眼姜妙房间亮着的灯火,心中悄然安定了几分。
这个女儿,或许比他想象中,更能成为他在这龙潭虎穴中的倚仗。
京中的相聚,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风浪,即将因他的归来,而真正掀起。
周氏称病不出,荣禧堂一连几日门庭冷落。姜玉娇和姜玉婉被禁足,二房和三房的人也暂时夹起了尾巴,不敢再轻易招惹秋梧苑。经此一役,姜妙用实际手段证明了,她绝非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其“睚眦必报”、“手段莫测”的印象已深深烙入府中众人心中。
(内心OS:总算清净了几天。杀鸡儆猴的效果,果然比一味忍让强得多。)
府中似乎陷入了一种短暂的、诡异的平静。但姜妙深知,这平静之下,是更深的忌惮、怨恨以及等待——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个真正能打破僵局、决定未来走向的人归来。
就在这表面平静、内里紧绷的氛围中,父亲姜永年抵京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日清晨,天色刚亮,侯府中门大开,仆从们衣着整齐地分立两侧。姜永昌携周氏(强撑着病体)、以及府中一众男丁女眷,皆穿戴正式,等在门口。老夫人虽未亲至,也派了心腹嬷嬷在旁等候。
姜妙带着母亲张氏、弟妹云轩、小薇、云浩,站在稍靠后的位置。张氏紧张得手心冒汗,不住地整理着衣角,眼圈微微泛红,是激动也是忐忑。云轩努力挺直尚且单薄的胸膛,小薇紧紧抓着姜妙的手,云浩则好奇地东张西望。
(内心OS:好大的排场。就是不知道这欢迎仪式里,有几分真心,几分假意。)
辰时正,街道尽头传来了整齐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响。一队风尘仆仆却纪律严明的军士护着一辆青篷马车,缓缓驶来。队伍前方,一名身着中级武将常服、身材高大、肤色黝黑、眉宇间带着征战风霜之色的男子,端坐于骏马之上,目光如炬,正朝着侯府大门望来。
正是姜永年!
他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越过了前方那些衣着光鲜的“亲人”,精准地落在了后方那几张与他血脉相连、却又无比陌生的脸上——尤其是那个站在最前、身姿挺拔、眼神沉静无畏的少女。
(内心OS:这就是我爹?看着倒是一身正气,不像奸猾之辈。眼神里有军人的锐利,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队伍在府门前停下。
姜永昌立刻带着人迎上前去,脸上堆起热情洋溢的笑容:“大哥!一路辛苦了!弟弟我可日日盼着你归来啊!”周氏也勉强笑着上前见礼。
姜永年利落地翻身下马,动作干净有力。他先是规规矩矩地向姜永昌这个现任侯爷行了礼,又与其他族人简单寒暄了几句,礼节周到,却透着一股疏离的客套。
寒暄完毕,他再也按捺不住,目光再次转向后方,脚步略显急促地越过众人,径直走向张氏和孩子们。
“他爹……”张氏看着他,只喊了一声,泪水便夺眶而出,千言万语都堵在了喉咙里。
姜永年看着憔悴了许多的发妻,眼中闪过浓重的愧疚与心疼,他伸出手,似乎想替她擦泪,却又碍于场合,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这些年……苦了你了。”
他的目光随后落在几个孩子身上。云轩有些紧张地躬身行礼:“父亲。”小薇和云浩则怯生生地看着这个陌生的父亲。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姜妙身上。这个女儿,与他记忆中那个瘦小怯懦的小女孩截然不同。她站在那里,不卑不亢,眼神清亮而坚定,仿佛经历过无数风雨洗礼的青松。
“妙儿?”他试探着叫了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惊叹。
姜妙上前一步,行了一个标准的福礼,声音清晰平稳:“女儿姜妙,恭迎父亲归来。”
(内心OS:爹,初次见面,希望您是个明白人,可千万别被这侯府的富贵迷了眼。)
姜永年仔细地打量着女儿,仿佛想从她脸上看出这些年来她们母子所经历的一切。他看到了坚韧,看到了智慧,甚至看到了一丝与他相似的、隐藏在平静下的锐利。他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化作一声沉沉的叹息,伸手虚扶了一下:“好,好孩子,起来。都起来。”
没有过多的言语,但那份血浓于水的牵绊和历经磨难后的重逢,已在不言之中。
一行人进入府中,前往正厅拜见老夫人。
松鹤院内,老夫人看着风尘仆仆却难掩英武之气的长子,亦是老泪纵横,拉着他问长问短,场面一时倒是显得十分温馨感人。姜永年跪在继母面前,亦是红了眼眶。
然而,这温馨之下,暗流依旧。姜永昌和周氏的笑容始终有些不自然。其他各房的人心思各异。
正式的见面仪式过后,姜永年便被姜永昌以“商议明日面圣及军务”为由请去了书房。女眷们则各自散去。
姜妙陪着母亲和弟妹回到秋梧苑。一关起院门,张氏再也忍不住,抱着几个孩子低声啜泣起来,是释然,也是委屈。云轩和小浩也偷偷抹着眼泪。小薇则依偎在姜妙身边。
(内心OS:回来了就好。至少,娘和弟弟妹妹们,有了主心骨。)
傍晚时分,姜永年才从书房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他婉拒了姜永昌安排的宴席,直接来到了秋梧苑。
小小的院落,虽然依旧简陋,却充满了家的气息。张氏张罗了一桌简单的饭菜,虽比不上大厨房的精致,却都是家常味道。
一家人,终于真正意义上地团聚了。
饭桌上,气氛有些沉默,更多的是小心翼翼的试探和积压多年的生疏。
姜永年看着明显比实际年龄苍老的妻子,看着懂事得令人心疼的儿女,尤其是看着那个眼神沉静、仿佛能洞察一切的长女,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
他放下筷子,沉声道:“这些年,我在军中,对家里照顾不周,让你们受苦了。尤其是妙儿……”他看向姜妙,“我回来路上都听说了,家里的事,多亏了你。”
姜妙摇摇头:“父亲言重了,保护母亲和弟妹,是女儿该做的。”
(内心OS:重点是你得知道我们受了什么苦,谁让我们受的苦!)
她沉吟片刻,觉得有些事情,必须让父亲第一时间知道。于是,她用尽量平和的语气,将来到侯府后遭遇的种种——从初入府的冷待刁难,到份例被克扣,再到堂姐妹的挑衅,以及最后那场惊心动魄的暖房陷害——选择性地、却清晰地叙述了一遍。她没有过多渲染,只是陈述事实。
张氏在一旁默默垂泪,补充着细节。云轩也握紧了拳头。
姜永年越听,脸色越是阴沉,拳头捏得咯咯作响,额头上青筋隐现。他常年征战,身上自有一股煞气,此刻怒意勃发,整个房间的温度都仿佛降低了几分。
“岂有此理!”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碗碟乱响,“我姜永年在外舍生忘死,他们便是如此对待我的妻儿?!”
(内心OS:很好,看来不是个糊涂爹。知道生气就好办。)
“父亲息怒。”姜妙适时劝道,“如今您已归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是侯府情况复杂,有些人,有些事,还需从长计议。”
姜永年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目光锐利地看向女儿:“妙儿,你放心。爹回来了,断不会再让你们受半分委屈!这笔账,爹会一笔一笔跟他们算清楚!”
他的目光扫过妻儿,最终落在姜妙身上,眼神中充满了愧疚、心疼,以及一丝依赖和赞赏:“妙儿,爹不在这些年,你把你娘和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好,辛苦了。以后……家里的事,或许还要多倚重你。”
(内心OS:嗯?这话的意思是……认可我的能力和在这个家的地位?甚至愿意让我参与后续的谋划?太好了!最怕遇到那种固执己见、大包大揽的爹!)
姜妙心中一定,面上依旧恭敬:“为家里分忧,是女儿本分。”
这一顿家常便饭,吃得并不轻松,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家人的团聚,更是一次初步的交底和结盟。
夜深人静,姜永年站在秋梧苑简陋的庭院中,望着京城的夜空,眼神复杂。荣华富贵近在眼前,却伴随着无数的明枪暗箭。而他的家人,早已被卷入这漩涡中心。
所幸,他并非孤军奋战。
他回头看了一眼姜妙房间亮着的灯火,心中悄然安定了几分。
这个女儿,或许比他想象中,更能成为他在这龙潭虎穴中的倚仗。
京中的相聚,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风浪,即将因他的归来,而真正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