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兵锋,如一柄烧红的利刃,切入了益州这块看似肥腴的软肉之中。
白水关一战,兵不血刃,斩将夺兵,让刘备军的士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大军西进,一路之上,蜀中郡县望风而降。
那些镇守关隘的蜀将,大多是刘璋的庸碌之辈,听闻杨怀、高沛两位心腹勇将,在一个照面间便被斩于帐中,早已吓破了胆。
谁人还敢螳臂当车。
不过月余,刘备大军已连下数城,兵锋直抵益州腹地,一座名为“雒”的坚城之下。
然而,那势如破竹的攻势,却在这里,第一次,撞上了一块坚硬的铁板。
雒城。
此城乃是成都的最后一道门户,城墙高厚,粮草充裕。
更重要的,是守城的人。
刘璋之子,刘循。
以及,蜀中最后的,也是最硬的一根骨头,大将张任。
张任,蜀郡人,出身寒微,却文武兼备,尤善兵法,为人忠勇刚烈,在蜀中军民之中,威望极高。
他不像杨怀、高沛那般空有警惕,也不像其余蜀将那般闻风丧胆。
刘备大军兵临城下,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紧闭城门,将城外所有的吊桥尽数焚毁,摆出了一副死守到底的架势。
刘备麾下,黄忠、魏延轮番攻城,皆被张任用层出不穷的守城器械与精准的箭雨,打得灰头土脸,寸步难进。
强攻半月,折损了数千兵马,雒城却依旧稳如泰山。
军中的锐气,正在被这日复一日的消磨,一点点地,磨平。
中军大帐之内,气氛压抑。
刘备看着沙盘上,那纹丝不动的雒城模型,眉头紧锁,原本因连战连捷而舒展的额头,再次刻上了深深的“川”字。
“士元,如此耗下去,非长久之计。”刘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庞统依旧坐在角落,神色平静,仿佛窗外的厮杀与他无关。
他抬起头,那张丑陋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主公,张任之才,不下于我军宿将。雒城之坚,亦非一月可下。”
他站起身,走到刘备身边,声音压低了几分。
“强攻,乃是下策。我军初入蜀地,兵力有限,经不起如此消耗。”
“统,愿请领一军,另寻小路,绕至雒城之后。与主公前后夹击,则张任必破,雒城必下!”
刘备闻言,目光一凝。
他知道,庞统所言的小路,必然是崎岖难行,且充满了未知的凶险。
“此计,是否太过行险?”
“兵者,诡道也。”庞统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为建奇功,险,是必然要冒的。”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然,似乎是在为自己错失了“上策”而感到不甘,急于证明自己。
刘备沉吟不语,心中却没来由地,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是夜,刘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好不容易睡去,却陷入了一场光怪陆离的噩梦。
他梦到自己立于一片苍茫的荒野之上,一个看不清面容的青铜神人,手持一根巨大的铁棒,从天而降,一棒狠狠砸在了他的右臂之上。
剧痛传来!
刘备猛地从榻上坐起,只觉得冷汗浸透了背脊,那被击中的右臂,竟是真的酸麻不堪,仿佛真的受了重创。
“来人!”
他披衣而起,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浓重到了极点。
“速去请军师中郎将!”
当庞统被从睡梦中叫醒,来到刘备帐中时,看到的是一个脸色煞白,眼神中满是惊悸的刘备。
刘备将梦中所见,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庞-统。
“士元,此梦,大为不祥!你今日,万万不可出兵!”
庞统听完,沉默了片刻。
他看着刘备那张写满了关切的脸,心中,却是一声,无人能懂的叹息。
主公啊主公,你的仁德,既是你的利器,亦是你最大的枷锁。
你至今,还在为白水关斩将夺兵而心有不安。
你至今,还未下定与刘璋彻底决裂的决心。
你缺的,不是兵马,不是计策。
你缺的,是一个让你抛却所有顾虑,让你师出有名,让你能对天下人说出“刘璋不仁,我取之乃是天意”的,一个理由。
一个,血淋淋的理由。
庞统的脸上,忽然浮现出一抹自嘲的,决绝的笑意。
他对着刘备,深深一揖。
“主公梦中所见,不过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大丈夫在世,当为国立功,岂能因一梦而废军国大事?”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激昂。
“莫非主公是以为统无能,不愿让统,独占此功吗!”
刘备一怔,连忙摆手:“士元何出此言!我……”
“主公不必多言!”庞统打断了他,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拗,“今日之兵,统,非出不可!”
“若主公不允,统,便长跪于此!”
说罢,他竟真的撩起衣袍,便要跪下。
刘备看着眼前这个执拗如牛的谋主,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只能化作一声长叹。
他知道,自己,劝不住他了。
“也罢。”
刘备扶住庞统,亲自为其整理了一下衣冠。
“我这匹坐骑,名曰‘的卢’,虽曾有人言其妨主,但它日行千里,于这山路之间,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他转头,对着帐外亲兵下令。
“去,将我的白马,牵来,赠予军师。”
临行前。
庞统跨上那匹神骏非凡的白色宝马,一身戎装,回望了一眼立于帐前的刘备。
风,吹起他灰色的儒衫。
他那张丑陋的脸上,竟是露出了一丝,前所未有的,洒脱的笑容。
他对着刘备,遥遥一抱拳。
而后,拨转马头,再未回头。
“出发!”
数千精兵,如同一条灰色的长龙,悄无声息地,汇入了那崎岖难行的蜀道之中。
山路,蜿蜒曲折,两旁是万丈悬崖,林木遮天蔽日。
大军行至一处极为狭窄的山谷,只见谷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用古篆,刻着三个字。
落凤坡。
庞统勒马立于坡前,看着那三个字,忽然,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我道号凤雏,此地名曰落凤坡。莫非,是天意如此?”
笑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显得有几分苍凉。
副将见状,心中不安,上前劝道:“军师,此地地势险恶,名又不祥,不若我等绕道而行?”
庞统摇了摇头,脸上的笑意,却未减半分。
“天命,岂是人力可违。”
他一夹马腹,当先而行。
“我意已决,尔等,随我来!”
他一马当先,率领着大军,缓缓驶入了那如同巨兽之口的,狭长山谷。
也就在全军堪堪进入谷中的那一刻。
“轰——”
一声炮响,如同平地惊雷,在山谷两侧,轰然炸响!
紧接着,山顶之上,无数的旌旗,毫无征兆地,伸了出来!
数不清的弓箭手,密密麻麻,如林般,出现在两侧的高坡之上,那黑洞洞的箭头,早已对准了谷底这支插翅难飞的队伍。
一面绣着“张”字的大旗,迎风招展。
旗下,张任一身重铠,手持长枪,面沉似水,眼神冰冷如铁。
他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他的目光,死死锁定了谷中,那个骑着神骏白马,身着将领服饰的,为首之人。
刘备!
张任的眼中,杀机爆闪!
他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长枪,而后,狠狠向前一挥!
“放箭!”
一声令下。
嗡——
仿佛是死神的蜂鸣。
数万支利箭,如同一片骤然降临的,黑色的雨云,遮蔽了谷顶那片狭小的天空!
“噗!噗!噗!噗!”
利箭入肉的声音,密集得,仿佛是夏日的暴雨,砸在池塘的水面之上。
惨叫声,此起彼伏!
谷底的数千士兵,甚至来不及组织起任何有效的防御,便被这从天而降的死亡之雨,成片成片地,钉死在地上!
庞统端坐于白马之上,他没有躲,也没有逃。
他只是抬起头,静静地,看着那片向他笼罩而来的,黑色的箭雨。
他的脸上,没有恐惧,没有不甘。
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
主公,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这蜀中的天下,这匡扶汉室的骂名。
便由统,为你,一肩担之!
下一瞬。
万箭穿心!
可怜那一代奇才,身中数十箭,如同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凤凰,从那匹悲鸣的白马之上,轰然坠地。
时年,三十六岁。
……
噩耗,传回太行山时,已是数日之后。
赵沐笙看着“夜枭”传回的,关于落凤坡一战的详细情报,久久无言。
他没有幸灾乐祸,那张平静的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复杂神色。
那是一种,对同类陨落的,淡淡的惋惜。
是兔死狐悲。
“先生之才,不下卧龙。奈何,择主不淑,以身殉道,可惜,可叹。”
他长叹一声,将那份情报,扔进了火盆。
火光,映着他那双深邃的眸子,明明灭灭。
周虎、孙芷君等人,侍立在侧,看着那份化为灰烬的情报,皆是心有戚戚。
赵沐笙转过身,目光扫过帐内每一张专注的脸。
“此战之败,你们都看明白了什么?”
周虎的左臂还吊着绷带,他上前一步,声音沉稳。
“明白了,统帅的安危,永远是第一位的。个人的勇武与冲动,只会将全军,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赵沐笙点了点头。
“还有呢?”
孙芷君上前,轻声道:“明白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自己的性命,寄托于侥幸。更不能,将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敌人的愚蠢。”
赵沐笙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说得好。”
他缓缓地,一字一顿地说道:
“在桃源镇,我不需要个人英雄。”
“我需要的,是能将我们每一个士兵,都安然无恙带回家的,冷静的,胜利者。”
“你们的命,比任何一座城池,任何一场胜利,都更金贵。”
白水关一战,兵不血刃,斩将夺兵,让刘备军的士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大军西进,一路之上,蜀中郡县望风而降。
那些镇守关隘的蜀将,大多是刘璋的庸碌之辈,听闻杨怀、高沛两位心腹勇将,在一个照面间便被斩于帐中,早已吓破了胆。
谁人还敢螳臂当车。
不过月余,刘备大军已连下数城,兵锋直抵益州腹地,一座名为“雒”的坚城之下。
然而,那势如破竹的攻势,却在这里,第一次,撞上了一块坚硬的铁板。
雒城。
此城乃是成都的最后一道门户,城墙高厚,粮草充裕。
更重要的,是守城的人。
刘璋之子,刘循。
以及,蜀中最后的,也是最硬的一根骨头,大将张任。
张任,蜀郡人,出身寒微,却文武兼备,尤善兵法,为人忠勇刚烈,在蜀中军民之中,威望极高。
他不像杨怀、高沛那般空有警惕,也不像其余蜀将那般闻风丧胆。
刘备大军兵临城下,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紧闭城门,将城外所有的吊桥尽数焚毁,摆出了一副死守到底的架势。
刘备麾下,黄忠、魏延轮番攻城,皆被张任用层出不穷的守城器械与精准的箭雨,打得灰头土脸,寸步难进。
强攻半月,折损了数千兵马,雒城却依旧稳如泰山。
军中的锐气,正在被这日复一日的消磨,一点点地,磨平。
中军大帐之内,气氛压抑。
刘备看着沙盘上,那纹丝不动的雒城模型,眉头紧锁,原本因连战连捷而舒展的额头,再次刻上了深深的“川”字。
“士元,如此耗下去,非长久之计。”刘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庞统依旧坐在角落,神色平静,仿佛窗外的厮杀与他无关。
他抬起头,那张丑陋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主公,张任之才,不下于我军宿将。雒城之坚,亦非一月可下。”
他站起身,走到刘备身边,声音压低了几分。
“强攻,乃是下策。我军初入蜀地,兵力有限,经不起如此消耗。”
“统,愿请领一军,另寻小路,绕至雒城之后。与主公前后夹击,则张任必破,雒城必下!”
刘备闻言,目光一凝。
他知道,庞统所言的小路,必然是崎岖难行,且充满了未知的凶险。
“此计,是否太过行险?”
“兵者,诡道也。”庞统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为建奇功,险,是必然要冒的。”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然,似乎是在为自己错失了“上策”而感到不甘,急于证明自己。
刘备沉吟不语,心中却没来由地,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是夜,刘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好不容易睡去,却陷入了一场光怪陆离的噩梦。
他梦到自己立于一片苍茫的荒野之上,一个看不清面容的青铜神人,手持一根巨大的铁棒,从天而降,一棒狠狠砸在了他的右臂之上。
剧痛传来!
刘备猛地从榻上坐起,只觉得冷汗浸透了背脊,那被击中的右臂,竟是真的酸麻不堪,仿佛真的受了重创。
“来人!”
他披衣而起,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浓重到了极点。
“速去请军师中郎将!”
当庞统被从睡梦中叫醒,来到刘备帐中时,看到的是一个脸色煞白,眼神中满是惊悸的刘备。
刘备将梦中所见,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庞-统。
“士元,此梦,大为不祥!你今日,万万不可出兵!”
庞统听完,沉默了片刻。
他看着刘备那张写满了关切的脸,心中,却是一声,无人能懂的叹息。
主公啊主公,你的仁德,既是你的利器,亦是你最大的枷锁。
你至今,还在为白水关斩将夺兵而心有不安。
你至今,还未下定与刘璋彻底决裂的决心。
你缺的,不是兵马,不是计策。
你缺的,是一个让你抛却所有顾虑,让你师出有名,让你能对天下人说出“刘璋不仁,我取之乃是天意”的,一个理由。
一个,血淋淋的理由。
庞统的脸上,忽然浮现出一抹自嘲的,决绝的笑意。
他对着刘备,深深一揖。
“主公梦中所见,不过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大丈夫在世,当为国立功,岂能因一梦而废军国大事?”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激昂。
“莫非主公是以为统无能,不愿让统,独占此功吗!”
刘备一怔,连忙摆手:“士元何出此言!我……”
“主公不必多言!”庞统打断了他,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拗,“今日之兵,统,非出不可!”
“若主公不允,统,便长跪于此!”
说罢,他竟真的撩起衣袍,便要跪下。
刘备看着眼前这个执拗如牛的谋主,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只能化作一声长叹。
他知道,自己,劝不住他了。
“也罢。”
刘备扶住庞统,亲自为其整理了一下衣冠。
“我这匹坐骑,名曰‘的卢’,虽曾有人言其妨主,但它日行千里,于这山路之间,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他转头,对着帐外亲兵下令。
“去,将我的白马,牵来,赠予军师。”
临行前。
庞统跨上那匹神骏非凡的白色宝马,一身戎装,回望了一眼立于帐前的刘备。
风,吹起他灰色的儒衫。
他那张丑陋的脸上,竟是露出了一丝,前所未有的,洒脱的笑容。
他对着刘备,遥遥一抱拳。
而后,拨转马头,再未回头。
“出发!”
数千精兵,如同一条灰色的长龙,悄无声息地,汇入了那崎岖难行的蜀道之中。
山路,蜿蜒曲折,两旁是万丈悬崖,林木遮天蔽日。
大军行至一处极为狭窄的山谷,只见谷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用古篆,刻着三个字。
落凤坡。
庞统勒马立于坡前,看着那三个字,忽然,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我道号凤雏,此地名曰落凤坡。莫非,是天意如此?”
笑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显得有几分苍凉。
副将见状,心中不安,上前劝道:“军师,此地地势险恶,名又不祥,不若我等绕道而行?”
庞统摇了摇头,脸上的笑意,却未减半分。
“天命,岂是人力可违。”
他一夹马腹,当先而行。
“我意已决,尔等,随我来!”
他一马当先,率领着大军,缓缓驶入了那如同巨兽之口的,狭长山谷。
也就在全军堪堪进入谷中的那一刻。
“轰——”
一声炮响,如同平地惊雷,在山谷两侧,轰然炸响!
紧接着,山顶之上,无数的旌旗,毫无征兆地,伸了出来!
数不清的弓箭手,密密麻麻,如林般,出现在两侧的高坡之上,那黑洞洞的箭头,早已对准了谷底这支插翅难飞的队伍。
一面绣着“张”字的大旗,迎风招展。
旗下,张任一身重铠,手持长枪,面沉似水,眼神冰冷如铁。
他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他的目光,死死锁定了谷中,那个骑着神骏白马,身着将领服饰的,为首之人。
刘备!
张任的眼中,杀机爆闪!
他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长枪,而后,狠狠向前一挥!
“放箭!”
一声令下。
嗡——
仿佛是死神的蜂鸣。
数万支利箭,如同一片骤然降临的,黑色的雨云,遮蔽了谷顶那片狭小的天空!
“噗!噗!噗!噗!”
利箭入肉的声音,密集得,仿佛是夏日的暴雨,砸在池塘的水面之上。
惨叫声,此起彼伏!
谷底的数千士兵,甚至来不及组织起任何有效的防御,便被这从天而降的死亡之雨,成片成片地,钉死在地上!
庞统端坐于白马之上,他没有躲,也没有逃。
他只是抬起头,静静地,看着那片向他笼罩而来的,黑色的箭雨。
他的脸上,没有恐惧,没有不甘。
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
主公,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这蜀中的天下,这匡扶汉室的骂名。
便由统,为你,一肩担之!
下一瞬。
万箭穿心!
可怜那一代奇才,身中数十箭,如同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凤凰,从那匹悲鸣的白马之上,轰然坠地。
时年,三十六岁。
……
噩耗,传回太行山时,已是数日之后。
赵沐笙看着“夜枭”传回的,关于落凤坡一战的详细情报,久久无言。
他没有幸灾乐祸,那张平静的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复杂神色。
那是一种,对同类陨落的,淡淡的惋惜。
是兔死狐悲。
“先生之才,不下卧龙。奈何,择主不淑,以身殉道,可惜,可叹。”
他长叹一声,将那份情报,扔进了火盆。
火光,映着他那双深邃的眸子,明明灭灭。
周虎、孙芷君等人,侍立在侧,看着那份化为灰烬的情报,皆是心有戚戚。
赵沐笙转过身,目光扫过帐内每一张专注的脸。
“此战之败,你们都看明白了什么?”
周虎的左臂还吊着绷带,他上前一步,声音沉稳。
“明白了,统帅的安危,永远是第一位的。个人的勇武与冲动,只会将全军,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赵沐笙点了点头。
“还有呢?”
孙芷君上前,轻声道:“明白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自己的性命,寄托于侥幸。更不能,将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敌人的愚蠢。”
赵沐笙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说得好。”
他缓缓地,一字一顿地说道:
“在桃源镇,我不需要个人英雄。”
“我需要的,是能将我们每一个士兵,都安然无恙带回家的,冷静的,胜利者。”
“你们的命,比任何一座城池,任何一场胜利,都更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