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曹贼老矣英雄暮,我于太行始点兵!-《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

  益州,成都。

  自刘备入主以来,这座沉浸在天府之国温柔乡里的雄城,便一扫刘璋在位时的阴霾,处处都透着一股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

  府库充盈,田亩新定,蜀中的世家大族们虽对这支外来之军心怀芥蒂,但在诸葛亮那恩威并施的铁腕之下,也不得不俯首帖耳,整个益州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这脆弱的平静,在建安二十年秋末的一天,被彻底撕得粉碎。

  一名斥候,连滚带爬地冲入府衙,他身上的甲胄早已残破不堪,脸上满是烟尘与血污,声音因为极度的恐惧与疲惫而扭曲变形。

  “主……主公!急报!十万火急!”

  “阳平关……阳平关破了!”

  “曹操……曹操的大军……已尽得汉中之地!”

  轰!

  这短短几句话,如同一道九天惊雷,在刚刚还一片祥和的成都府衙之内,轰然炸响。

  刘备手中的青铜酒爵,“当啷”一声,摔落在地。

  那醇厚的蜀中佳酿,溅湿了他华美的玄色长袍,他却浑然不觉。

  他那张因新得基业而容光焕发的脸,在短短数息之内,血色尽褪,变得惨白如纸。

  汉中!

  益州的门户,咽喉!

  那只追了他半辈子的北方猛虎,竟在他刚刚安顿下来,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的时候,便已悄无声息地,将那冰冷的爪牙,抵在了他的喉咙上!

  这还不是结束。

  仅仅半日之内,从葭萌关到巴郡,从梓潼到德阳,数十封告急的文书,如同雪片一般,飞入了成都。

  “蜀中北境,一日数惊!”

  “各地流言四起,言曹军已过米仓山,兵锋直指成都,百姓惶恐,四处奔逃!”

  “新附之世家,多闭门不出,暗中观望,人心浮动!”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军情,像一柄柄重锤,狠狠砸在刘备的心头。

  他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眼前发黑,若非诸葛亮及时上前扶住,他几乎要当场瘫倒在地。

  那份刚刚建立起来的,身为一方雄主的自信与从容,在“曹操”这两个字面前,被击得荡然无存。

  那被追杀、被击溃、如丧家之犬般仓皇逃窜的梦魇,再一次,笼罩了他的心头。

  ……

  汉中,南郑。

  曹操的大营之中,胜利的喜悦,早已被连日征战的疲惫与汉中之地那湿热的暑气所冲淡。

  中军大帐内,一股挥之不去的沉闷气息,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曹操端坐于主位,面色苍白,眼角的皱纹比之去年,又深邃了几分。

  他凝视着地图上那片刚刚被纳入版图的汉中之地,心中却无多少喜悦,反而是一种深深的疲惫。

  就在此时,帐下一个瘦削的身影,缓步而出。

  主簿司马懿,一身儒衫,在那群盔明甲亮的武将之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那双如同鹰隼般的眸子,此刻却闪烁着一种与帐内沉闷气氛截然相反的,锐利的光芒。

  “恭喜丞相,一战而定汉中,兵锋直指蜀地咽喉。”

  司马懿的声音平静,却自有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他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向曹操。

  “然,懿以为,此时绝非休兵之时。”

  “刘备以诡计诈力夺取西川,蜀中之人,口服而心不服,其根基未稳,如同沙上之塔。”

  “今我大军一破汉中,蜀中一日数惊,人心惶惶,已呈土崩瓦解之势。”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决断。

  “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

  “若丞相能趁此势,不待喘息,尽起大军,翻过米仓山,直扑成都。则刘备必然首尾难顾,蜀中传檄可定!”

  “此战若成,则天下可定大半!丞相,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这番话,掷地有声,让帐内一众因胜利而有些懈怠的将领,皆是精神一振。

  夏侯渊、张合等人,亦是纷纷出列,眼中重新燃起战意。

  “司马主簿所言极是!请丞相下令,末将愿为先锋,为丞相拿下成都,生擒刘备!”

  然而,面对群情激奋的众将,面对司马懿那灼灼的目光。

  曹操,却只是沉默。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帐下每一张脸,扫过他们眼中的渴望与疲惫。

  许久,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充满了英雄暮年无奈的叹息。

  “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这句轻飘飘的反问,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帐内所有的火焰。

  司马懿的身体,微不可察地一僵。

  只听曹操那沙哑的声音,继续缓缓响起。

  “大军远征,日久师疲,将士思归。今虽得汉中,亦是惨胜,不可再深入穷山恶水之地,行此险招。”

  他的目光,转向了地图的东南角。

  “况,江东孙权,屡屡于合肥一带挑衅,如芒在背。孤若尽起大军深入蜀地,一旦战事胶着,孙权趁虚而入,则我等腹心之地危矣。”

  “传令。”

  曹操站起身,那略显佝偻的背影,在灯火的映照下,显得有几分萧索。

  “留夏侯渊、张合,率兵三万,镇守汉中。”

  “其余大军,即刻整备,班师回朝!”

  “诺!”

  众将虽有不甘,却也不敢违抗,齐声领命。

  唯有司马懿,依旧静静地立于原地。

  他缓缓垂下头,掩去了眼底那抹浓重到化不开的失望与惋惜。

  他知道。

  丞相,终究是老了。

  那份曾驱使着他席卷北方,睥睨天下的雄心与锐气,已被岁月与无尽的征战,消磨殆尽。

  今日,放虎归山。

  他日,必成心腹大患!

  ……

  太行山,桃源镇。

  当曹操决定班师的消息,通过“夜枭”的最高加密渠道,送到赵沐笙案头时。

  这位桃源镇之主,先是沉默了片刻。

  紧接着,书房之内,响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畅快淋漓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

  “曹孟德啊曹孟德,英雄一世,终究还是被岁月,磨平了棱角!”

  阿萤正蜷缩在他怀里,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笑吓了一跳,抬起那张精致的小脸,银色的眸子里满是困惑。

  赵沐笙揉了揉她的脑袋,脸上的笑意却未曾减退分毫。

  他站起身,走到那巨大的沙盘前,目光如电。

  “他以为他得了一块可以钳制蜀地的坚城,却不知,他留下的是一支疲惫之师,一条被拉长到极限的补给线,和一个立足未稳、人心未附的烂摊子。”

  “他以为他看到的是风险,是疲惫,是江东的威胁。”

  “而我看到的……”

  赵沐舟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又自信的弧度。

  “是机会!”

  “是一个足以让我们,一战而定乾坤的,天赐良机!”

  孙芷君侍立在侧,看着主公那双亮得吓人的眸子,只觉得一股热血,从心底,直冲头顶。

  她知道,桃源镇隐忍至今,所等待的,就是这一刻。

  “传我将令!”

  赵沐笙的声音,不再是平日里的温和,而是带上了一种金戈铁马般的,肃杀之气。

  “召集军事学院所有校尉级以上军官,于最高作战室,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半个时辰后。

  桃源镇,军事学院,最高作战室。

  巨大的光点沙盘悬浮于密室中央,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周虎、孙芷君等一众桃源镇的绝对核心,分列两侧,一个个身姿笔挺,神情肃穆。

  气氛,凝重如铁。

  周虎的左臂已经行动自如,那场麦积山之败,非但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整个人,都沉淀了下来,如同一柄藏于鞘中的绝世凶兵,锋芒内敛,却更加危险。

  他的眼中,没有了昔日的张扬与浮躁,只剩下对前方那个男人,那近乎狂热的,绝对的崇拜与忠诚。

  赵沐笙一身黑色劲装,负手立于沙盘之前。

  他的目光,扫过帐内每一张专注而又狂热的脸。

  这些,都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只属于他一人的,战争机器。

  “自建镇以来,五年。”

  赵沐笙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我们开垦了百万亩良田,储备了足以供养三十万大军三年的粮草。”

  “我们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我们的钢产量,超过了当今天下任何一个诸侯。”

  “我们训练出了这个时代最精锐的军队,更拥有了,足以颠覆一个时代的武器。”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无比锐利。

  “我们积蓄了太久的力量。”

  “久到,让天下人都快忘了,在这太行山的深处,还沉睡着一头,会吃人的猛虎。”

  “今日。”

  赵沐笙伸出手,重重地,点在了沙盘之上,那片代表着汉中的区域。

  光点,瞬间被染成了一片刺目的血红。

  “我,以桃源镇武君侯之名,正式下达,建军以来,第一号总动员令!”

  “全军整备,兵出太行!”

  他的声音,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斩破了密室内的沉寂。

  “目标——”

  “【南下·汉中】!”

  周虎的身体,猛然一震!

  他那双沉寂已久的眸子里,瞬间爆发出熊熊烈火!

  他猛地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右手重重捶在胸甲之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神机营,请为先锋!”

  “黑云骑,愿为主公,踏平汉中!”

  “我等,誓死追随主公!”

  密室之内,所有的军官,齐刷刷地,单膝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