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庞老二从城里回来时,裤脚还沾着泥点,进门就大声喊:“娘!都打听清楚了!”
庞老太正坐在堂屋教小孙女绣荷包,闻言抬眼:“说清楚,别吞吞吐吐。”
“城里那个古董商叫沈万山,收了咱们邻村王老汉家的祖传玉瓶,只给了五块大洋!”庞老二往炕沿上一坐,喝了口李氏递来的凉茶,“后来王老汉听说那玉瓶是清代的,值两百多块大洋,去找沈万山要差价,沈万山不仅不认,还雇了两个打手把王老汉赶了出来,扬言再去就打断他的腿!”
“这黑良心的东西!”庞老太把针线筐一放,翡翠手镯在炕桌上磕出清脆声响,“王老汉怎么样了?”
“伤得不重,但心里憋屈,联合了村里几个沾亲带故的,还有其他被沈万山坑过的村民,明天一早去城里沈记古董铺讨说法!”庞老二道,“我听他们说,这次要拼了老命也要把差价要回来!”
庞老太眼神一凛:“好,明天我跟你们一起去。老大、老四,你们俩也跟着,人多势众,沈万山才不敢耍横。”
“娘,我也去!”刚从地里回来的庞老三放下锄头,瓮声瓮气地说,“我力气大,真要是动手,我能护着您。”
“行,老三也去。”庞老太点头,心里盘算着这古董交易的瓜牵扯钱财数额大,冲突肯定激烈,奖励指定丰厚。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庞老太就换上了耐脏的青布夹袄,把翡翠手镯摘下来藏进暗格,只戴了个银镯子——出门讨说法,太张扬反倒不好。庞老大、庞老二、庞老三、庞老四跟在身后,四个儿子身材结实,往那一站就透着股威慑力。
一行人到城里沈记古董铺时,门口已经围了二十多个村民,王老汉站在最前面,脸上还有淤青,手里攥着当初交易的字据,气得浑身发抖。
“沈万山!你给我出来!”王老汉拍着门板喊。
门“吱呀”一声开了,沈万山穿着绸缎马褂,身后跟着两个五大三粗的打手,吊着眼道:“喊什么喊?大清早的晦气!我说过了,交易自愿,想讹钱没门!”
“讹钱?那玉瓶值两百块大洋,你只给我五块,这不是坑人吗?”王老汉上前一步,被打手一把推开,踉跄着差点摔倒。
“敢推人?”庞老三眼疾手快扶住王老汉,往前一站,胸膛挺直如铁塔,“欺负老实人算什么本事?”
沈万山这才注意到庞老太一行人,见四个儿子个个彪悍,庞老太虽穿着朴素,但眼神锐利,透着股不好惹的威严,心里咯噔一下:“你们是谁?少多管闲事!”
“我是庞家村的庞春燕。”庞老太往前一步,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王老汉是我远房亲戚,你坑他的钱,就是打我的脸。今天要么把差价补上,要么咱们就去县衙说道说道,看看买卖欺诈、雇佣打手伤人,该判多少年!”
“县衙?”沈万山嗤笑一声,“我跟县太爷是熟人,你以为你们能告倒我?”
“熟人?”庞老太冷笑,“县太爷是为民做主的,不是给你当保护伞的!你以为王老汉只带了字据?他还带了玉瓶的鉴定文书,还有你雇佣打手伤人的证人,真告到县衙,你觉得你那点‘熟人关系’顶用?”
其实王老汉压根没带鉴定文书,这是庞老太故意诈他。沈万山心里本就有鬼,一听“鉴定文书”“证人”,脸色瞬间白了大半。
“你……你胡说!”沈万山强装镇定,却往后退了半步。
“是不是胡说,咱们去县衙一验便知。”庞老太转头对村民们说,“大家跟我走,咱们现在就去县衙,我就不信没地方说理!”
村民们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见状纷纷响应:“走!去县衙!”“告倒这个黑商!”
沈万山慌了,他心里清楚,真闹到县衙,就算县太爷是熟人,也不敢公然偏袒,更何况还有这么多村民作证。他连忙拦住众人:“别!别去县衙!有话好好说!”
“想好好说?”庞老太停下脚步,“把差价补上,再赔偿王老汉的医药费、误工费,一共两百块大洋,少一分都不行!”
“两百块?太多了!”沈万山心疼得脸都扭曲了。
“不多。”庞老太沉声道,“玉瓶值两百,你只给五块,差价一百九十五,医药费五块,正好两百。你要是不赔,不仅要蹲大牢,你这古董铺也别想开了!”
沈万山犹豫了半天,终究是怕蹲大牢,咬着牙道:“好!我赔!”
他转身回铺里,磨蹭了半天,拿出两百块大洋递给王老汉。王老汉接过沉甸甸的大洋,激动得手都抖了,对着庞老太连连道谢:“庞老太,谢谢您!您真是我的大恩人!”
“谢什么?都是乡里乡亲,该帮的就得帮。”庞老太摆了摆手,看着沈万山铁青的脸,心里暗爽。
刚走出古董铺没几步,脑海里的机械音准时响起:
【检测到宿主成功调解A级瓜事件(古董交易欺诈纠纷瓜),瓜事件完整度100%,为村民挽回重大损失,群众认可度极高,奖励结算中……】
【恭喜宿主获得A级吃瓜奖励:纹银二十五两,大洋一百块,上等蜀锦三匹(葱绿、酱紫、宝蓝各一匹),山珍干货十斤(木耳、香菇、银耳各三斤,猴头菇一斤),上等茶叶五斤!】
【奖励已存入系统空间,宿主可随时提取。提示:山珍干货可融入日常饮食,茶叶适合待客,尽显体面~】
庞老太心里乐开了花!山珍干货和茶叶都是实用的好东西,蜀锦比云锦还要稀罕,纹银和大洋更是让她的私房钱再添一笔!
回家的路上,王老汉非要把二十块大洋分给庞老太,被她坚决拒绝了:“我帮你不是为了钱,你把日子过好就行。”
回到家,庞老太趁家人不注意,先从系统空间里提取了五斤山珍干货,放进厨房里:“李氏,这是我娘家表侄从山里捎来的木耳、香菇,晚上炖鸡汤,给大家补补身子。”
“好嘞,娘!”李氏看到干货,眼睛都亮了,这可是稀罕物,平时想买都买不到。
接下来的几天,庞老太慢慢提取奖励:把茶叶藏在柜子里,待客时拿出来,让村民们都称赞庞老太家的茶叶醇香;把蜀锦分批次拿出来,给每个儿媳做了一件夹袄,给女儿们各做了一件连衣裙;纹银和大洋则藏进暗格,作为家里的应急钱和私房钱。
儿子儿媳们穿着蜀锦做的新衣服,心里美滋滋的,对庞老太更加孝顺;庞大丫收到连衣裙,特意回娘家道谢,一家人其乐融融。
没过几天,天空下起了连绵细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三夜。雨停后,空气清新,山上的松树、柞树下,冒出了一丛丛肥嫩的蘑菇,有雪白的玉茹、灰褐色的平菇,还有带着花纹的花菇,看得人眼馋。
“娘,山上蘑菇长疯了!咱们明天上山采蘑菇吧?”庞老四一早去山上放牛,回来兴奋地说,“好多村民都去采了,说是鲜蘑菇炖肉、炒鸡蛋都好吃!”
庞老太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闻言眼睛一亮:“好啊!全家都去,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带着工具,儿媳们领着孩子们,咱们多采点,晒干了冬天也能吃。”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庞家大院就热闹起来。儿子们扛着竹筐、拿着镰刀,儿媳们背着小背篓,牵着孙辈的手,庞老太和庞老实走在中间,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山上走去。
雨后的山路有些湿滑,庞老实一直扶着庞老太:“婆娘,慢点走,别摔着。”
“放心,我身子骨硬朗着呢。”庞老太笑着说,脚下却很小心,还不忘叮嘱孙辈,“你们慢点跑,别往坡边去!”
小孙子庞小宝跑在最前面,突然喊:“奶奶!这里有好多蘑菇!”
众人围过去,只见一棵大松树下,长着一丛雪白的玉茹,胖乎乎的,鲜嫩欲滴。李氏连忙拿出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把蘑菇铲下来,放进背篓里:“这玉茹最鲜了,炒鸡蛋最好吃!”
“娘,这里也有!”庞老二在另一棵树下喊道,那里长着一片平菇,密密麻麻的,很快就采满了半筐。
庞老太也弯下腰,采了一朵花菇,花菇菌盖厚实,带着漂亮的花纹,是最珍贵的品种。她放进自己的小竹篮里,笑着说:“这花菇炖鸡汤,味道绝了!”
庞老实跟在她身边,把她采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放进篮里,还不忘帮她拨开挡路的树枝:“小心树枝刮到衣服。”
孙辈们在林间跑来跑去,有的采蘑菇,有的追蝴蝶,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大孙女庞小芳采到一朵特别大的蘑菇,举起来给庞老太看:“奶奶!你看这蘑菇多大!”
庞老太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小芳真能干,晚上给你做蘑菇炒鸡蛋吃。”
儿媳们一边采蘑菇,一边聊着家常,李氏说:“娘,咱们采了这么多蘑菇,晒干了冬天就能吃,省得买了。”
“是啊娘,这蘑菇鲜得很,比城里买的还好吃。”张氏接口道。
庞老太点点头:“这山上的东西都是天然的,干净又好吃,以后下雨后咱们常来采。”
一行人在山上采了一上午,竹筐、背篓都装得满满当当,有玉茹、平菇、花菇,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蘑菇,庞老大懂行,把有毒的蘑菇都挑了出来,确保安全。
下山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到头顶,大家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都带着笑容。孙辈们互相攀比着谁采的蘑菇多,儿子们帮儿媳们背着背篓,庞老实扶着庞老太,慢慢往家走。
回到家,院子里摆满了蘑菇,大家分工合作:儿媳们负责清洗蘑菇,把大的蘑菇切片晒干,小的留着新鲜吃;儿子们劈柴烧火;庞老太则指挥着,时不时给孙辈们递块糖,让他们在院子里玩耍,别添乱。
傍晚时分,饭菜做好了,满满一桌子都是蘑菇做的菜:蘑菇炖鸡汤、蘑菇炒鸡蛋、清炒鲜蘑、蘑菇炖排骨,香气扑鼻,引得孙辈们直流口水。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大桌子旁,热热闹闹地吃饭。庞老太夹了一块花菇放进嘴里,鲜嫩多汁,味道鲜美极了。她给庞老实夹了一块蘑菇炖排骨:“你也多吃点,今天累坏了。”
庞老实笑着接过:“你也吃,这花菇炖得真烂乎,适合你吃。”
孙辈们吃得满嘴流油,小孙子庞小宝举着筷子说:“奶奶,蘑菇真好吃!下次我们还去采!”
“好,下次还带你们去。”庞老太笑着说,心里暖暖的。
这一刻,没有纷争,没有冲突,只有家人围坐的温馨,饭菜的香气,孩子们的笑声。庞老太看着眼前和睦的一家人,突然觉得,比起那些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这样的温馨时光,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庞老实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悄悄碰了碰她的手:“婆娘,这样的日子真好。”
“嗯,真好。”庞老太点点头,嘴角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晚上,大家把洗干净的蘑菇摊在院子里的竹席上晒干,月光洒在蘑菇上,泛着淡淡的银辉。庞老太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看着院子里忙碌的家人,听着孙辈们的嬉笑声,心里充满了满足。
系统的机械音很久没有响起,但庞老太并不着急。她知道,只要有瓜,系统自然会提醒她;而没有瓜的时候,她就好好享受这平淡而温馨的日子。
她的手里握着庞家的大权,怀里藏着系统的秘密,身边有护着她的丈夫,孝顺的儿子儿媳,可爱的孙辈,日子过得富足而体面。
庞老二从城里回来时,裤脚还沾着泥点,进门就大声喊:“娘!都打听清楚了!”
庞老太正坐在堂屋教小孙女绣荷包,闻言抬眼:“说清楚,别吞吞吐吐。”
“城里那个古董商叫沈万山,收了咱们邻村王老汉家的祖传玉瓶,只给了五块大洋!”庞老二往炕沿上一坐,喝了口李氏递来的凉茶,“后来王老汉听说那玉瓶是清代的,值两百多块大洋,去找沈万山要差价,沈万山不仅不认,还雇了两个打手把王老汉赶了出来,扬言再去就打断他的腿!”
“这黑良心的东西!”庞老太把针线筐一放,翡翠手镯在炕桌上磕出清脆声响,“王老汉怎么样了?”
“伤得不重,但心里憋屈,联合了村里几个沾亲带故的,还有其他被沈万山坑过的村民,明天一早去城里沈记古董铺讨说法!”庞老二道,“我听他们说,这次要拼了老命也要把差价要回来!”
庞老太眼神一凛:“好,明天我跟你们一起去。老大、老四,你们俩也跟着,人多势众,沈万山才不敢耍横。”
“娘,我也去!”刚从地里回来的庞老三放下锄头,瓮声瓮气地说,“我力气大,真要是动手,我能护着您。”
“行,老三也去。”庞老太点头,心里盘算着这古董交易的瓜牵扯钱财数额大,冲突肯定激烈,奖励指定丰厚。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庞老太就换上了耐脏的青布夹袄,把翡翠手镯摘下来藏进暗格,只戴了个银镯子——出门讨说法,太张扬反倒不好。庞老大、庞老二、庞老三、庞老四跟在身后,四个儿子身材结实,往那一站就透着股威慑力。
一行人到城里沈记古董铺时,门口已经围了二十多个村民,王老汉站在最前面,脸上还有淤青,手里攥着当初交易的字据,气得浑身发抖。
“沈万山!你给我出来!”王老汉拍着门板喊。
门“吱呀”一声开了,沈万山穿着绸缎马褂,身后跟着两个五大三粗的打手,吊着眼道:“喊什么喊?大清早的晦气!我说过了,交易自愿,想讹钱没门!”
“讹钱?那玉瓶值两百块大洋,你只给我五块,这不是坑人吗?”王老汉上前一步,被打手一把推开,踉跄着差点摔倒。
“敢推人?”庞老三眼疾手快扶住王老汉,往前一站,胸膛挺直如铁塔,“欺负老实人算什么本事?”
沈万山这才注意到庞老太一行人,见四个儿子个个彪悍,庞老太虽穿着朴素,但眼神锐利,透着股不好惹的威严,心里咯噔一下:“你们是谁?少多管闲事!”
“我是庞家村的庞春燕。”庞老太往前一步,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王老汉是我远房亲戚,你坑他的钱,就是打我的脸。今天要么把差价补上,要么咱们就去县衙说道说道,看看买卖欺诈、雇佣打手伤人,该判多少年!”
“县衙?”沈万山嗤笑一声,“我跟县太爷是熟人,你以为你们能告倒我?”
“熟人?”庞老太冷笑,“县太爷是为民做主的,不是给你当保护伞的!你以为王老汉只带了字据?他还带了玉瓶的鉴定文书,还有你雇佣打手伤人的证人,真告到县衙,你觉得你那点‘熟人关系’顶用?”
其实王老汉压根没带鉴定文书,这是庞老太故意诈他。沈万山心里本就有鬼,一听“鉴定文书”“证人”,脸色瞬间白了大半。
“你……你胡说!”沈万山强装镇定,却往后退了半步。
“是不是胡说,咱们去县衙一验便知。”庞老太转头对村民们说,“大家跟我走,咱们现在就去县衙,我就不信没地方说理!”
村民们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见状纷纷响应:“走!去县衙!”“告倒这个黑商!”
沈万山慌了,他心里清楚,真闹到县衙,就算县太爷是熟人,也不敢公然偏袒,更何况还有这么多村民作证。他连忙拦住众人:“别!别去县衙!有话好好说!”
“想好好说?”庞老太停下脚步,“把差价补上,再赔偿王老汉的医药费、误工费,一共两百块大洋,少一分都不行!”
“两百块?太多了!”沈万山心疼得脸都扭曲了。
“不多。”庞老太沉声道,“玉瓶值两百,你只给五块,差价一百九十五,医药费五块,正好两百。你要是不赔,不仅要蹲大牢,你这古董铺也别想开了!”
沈万山犹豫了半天,终究是怕蹲大牢,咬着牙道:“好!我赔!”
他转身回铺里,磨蹭了半天,拿出两百块大洋递给王老汉。王老汉接过沉甸甸的大洋,激动得手都抖了,对着庞老太连连道谢:“庞老太,谢谢您!您真是我的大恩人!”
“谢什么?都是乡里乡亲,该帮的就得帮。”庞老太摆了摆手,看着沈万山铁青的脸,心里暗爽。
刚走出古董铺没几步,脑海里的机械音准时响起:
【检测到宿主成功调解A级瓜事件(古董交易欺诈纠纷瓜),瓜事件完整度100%,为村民挽回重大损失,群众认可度极高,奖励结算中……】
【恭喜宿主获得A级吃瓜奖励:纹银二十五两,大洋一百块,上等蜀锦三匹(葱绿、酱紫、宝蓝各一匹),山珍干货十斤(木耳、香菇、银耳各三斤,猴头菇一斤),上等茶叶五斤!】
【奖励已存入系统空间,宿主可随时提取。提示:山珍干货可融入日常饮食,茶叶适合待客,尽显体面~】
庞老太心里乐开了花!山珍干货和茶叶都是实用的好东西,蜀锦比云锦还要稀罕,纹银和大洋更是让她的私房钱再添一笔!
回家的路上,王老汉非要把二十块大洋分给庞老太,被她坚决拒绝了:“我帮你不是为了钱,你把日子过好就行。”
回到家,庞老太趁家人不注意,先从系统空间里提取了五斤山珍干货,放进厨房里:“李氏,这是我娘家表侄从山里捎来的木耳、香菇,晚上炖鸡汤,给大家补补身子。”
“好嘞,娘!”李氏看到干货,眼睛都亮了,这可是稀罕物,平时想买都买不到。
接下来的几天,庞老太慢慢提取奖励:把茶叶藏在柜子里,待客时拿出来,让村民们都称赞庞老太家的茶叶醇香;把蜀锦分批次拿出来,给每个儿媳做了一件夹袄,给女儿们各做了一件连衣裙;纹银和大洋则藏进暗格,作为家里的应急钱和私房钱。
儿子儿媳们穿着蜀锦做的新衣服,心里美滋滋的,对庞老太更加孝顺;庞大丫收到连衣裙,特意回娘家道谢,一家人其乐融融。
没过几天,天空下起了连绵细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三夜。雨停后,空气清新,山上的松树、柞树下,冒出了一丛丛肥嫩的蘑菇,有雪白的玉茹、灰褐色的平菇,还有带着花纹的花菇,看得人眼馋。
“娘,山上蘑菇长疯了!咱们明天上山采蘑菇吧?”庞老四一早去山上放牛,回来兴奋地说,“好多村民都去采了,说是鲜蘑菇炖肉、炒鸡蛋都好吃!”
庞老太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闻言眼睛一亮:“好啊!全家都去,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带着工具,儿媳们领着孩子们,咱们多采点,晒干了冬天也能吃。”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庞家大院就热闹起来。儿子们扛着竹筐、拿着镰刀,儿媳们背着小背篓,牵着孙辈的手,庞老太和庞老实走在中间,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山上走去。
雨后的山路有些湿滑,庞老实一直扶着庞老太:“婆娘,慢点走,别摔着。”
“放心,我身子骨硬朗着呢。”庞老太笑着说,脚下却很小心,还不忘叮嘱孙辈,“你们慢点跑,别往坡边去!”
小孙子庞小宝跑在最前面,突然喊:“奶奶!这里有好多蘑菇!”
众人围过去,只见一棵大松树下,长着一丛雪白的玉茹,胖乎乎的,鲜嫩欲滴。李氏连忙拿出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把蘑菇铲下来,放进背篓里:“这玉茹最鲜了,炒鸡蛋最好吃!”
“娘,这里也有!”庞老二在另一棵树下喊道,那里长着一片平菇,密密麻麻的,很快就采满了半筐。
庞老太也弯下腰,采了一朵花菇,花菇菌盖厚实,带着漂亮的花纹,是最珍贵的品种。她放进自己的小竹篮里,笑着说:“这花菇炖鸡汤,味道绝了!”
庞老实跟在她身边,把她采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放进篮里,还不忘帮她拨开挡路的树枝:“小心树枝刮到衣服。”
孙辈们在林间跑来跑去,有的采蘑菇,有的追蝴蝶,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大孙女庞小芳采到一朵特别大的蘑菇,举起来给庞老太看:“奶奶!你看这蘑菇多大!”
庞老太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小芳真能干,晚上给你做蘑菇炒鸡蛋吃。”
儿媳们一边采蘑菇,一边聊着家常,李氏说:“娘,咱们采了这么多蘑菇,晒干了冬天就能吃,省得买了。”
“是啊娘,这蘑菇鲜得很,比城里买的还好吃。”张氏接口道。
庞老太点点头:“这山上的东西都是天然的,干净又好吃,以后下雨后咱们常来采。”
一行人在山上采了一上午,竹筐、背篓都装得满满当当,有玉茹、平菇、花菇,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蘑菇,庞老大懂行,把有毒的蘑菇都挑了出来,确保安全。
下山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到头顶,大家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都带着笑容。孙辈们互相攀比着谁采的蘑菇多,儿子们帮儿媳们背着背篓,庞老实扶着庞老太,慢慢往家走。
回到家,院子里摆满了蘑菇,大家分工合作:儿媳们负责清洗蘑菇,把大的蘑菇切片晒干,小的留着新鲜吃;儿子们劈柴烧火;庞老太则指挥着,时不时给孙辈们递块糖,让他们在院子里玩耍,别添乱。
傍晚时分,饭菜做好了,满满一桌子都是蘑菇做的菜:蘑菇炖鸡汤、蘑菇炒鸡蛋、清炒鲜蘑、蘑菇炖排骨,香气扑鼻,引得孙辈们直流口水。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大桌子旁,热热闹闹地吃饭。庞老太夹了一块花菇放进嘴里,鲜嫩多汁,味道鲜美极了。她给庞老实夹了一块蘑菇炖排骨:“你也多吃点,今天累坏了。”
庞老实笑着接过:“你也吃,这花菇炖得真烂乎,适合你吃。”
孙辈们吃得满嘴流油,小孙子庞小宝举着筷子说:“奶奶,蘑菇真好吃!下次我们还去采!”
“好,下次还带你们去。”庞老太笑着说,心里暖暖的。
这一刻,没有纷争,没有冲突,只有家人围坐的温馨,饭菜的香气,孩子们的笑声。庞老太看着眼前和睦的一家人,突然觉得,比起那些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这样的温馨时光,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庞老实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悄悄碰了碰她的手:“婆娘,这样的日子真好。”
“嗯,真好。”庞老太点点头,嘴角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晚上,大家把洗干净的蘑菇摊在院子里的竹席上晒干,月光洒在蘑菇上,泛着淡淡的银辉。庞老太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看着院子里忙碌的家人,听着孙辈们的嬉笑声,心里充满了满足。
系统的机械音很久没有响起,但庞老太并不着急。她知道,只要有瓜,系统自然会提醒她;而没有瓜的时候,她就好好享受这平淡而温馨的日子。
她的手里握着庞家的大权,怀里藏着系统的秘密,身边有护着她的丈夫,孝顺的儿子儿媳,可爱的孙辈,日子过得富足而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