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先斩后奏-《世子难驯,郡主难哄》

  小绿早已放下了鸡腿,小脸煞白地看向马车外。

  一个抱着幼儿的妇人踉跄着扑到车前,伸出枯枝般的手,嘴唇开合,却发不出声音。

  那孩子在她怀里,一动不动,不知是死是活。

  小绿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夫人,我们给他们点吃的吧?”

  “太可怜了。”

  赵栖凰连忙制止了她,“不能给。”

  小绿一愣,“为什么?我们不是带了很多干粮吗?”

  赵栖夕把她从车窗边拽了回来,放下了车帘,隔绝了外面那一张张试探的脸。

  “在这里,善心不能乱发。”

  “你今天给了一块饼,明天就会有一百个人围住你的马车。”

  “这些灾民现在就像饿了十天半月的狼,你给其中一只扔块肉,只会引来整个狼群的疯狂。”

  赵栖凰也很同情外面那些百姓,但她太了解人性了。

  “能救他们的,不是我们这一车粮食,而是官府的开仓放粮,是朝廷的统一调度。”

  小绿一听,有些后怕。

  马车加快了速度,连夜行路,马不停蹄。

  终于,在第五日的黄昏,他们赶到了利州城外。

  眼前的一幕,宛如人间地狱。

  卫揽舟早已抵达,此刻正站在临时的官衙前,有条不紊地安排着部署。

  “传令下去,即刻张贴告示,以工代赈。”

  “凡青壮年,不分男女,皆可到城外河堤做工,修筑堤坝,清理淤泥,每日结算,管两餐,发半斗米。”

  “家中若无劳动力,皆是老弱病残者,立刻派人登记在册,凭户籍证明,每日可到城东粥棚领取一顿活命粮。”

  底下官吏飞速记下,领命而去。

  卫揽舟看着远处被洪水冲垮的河堤,眉头紧锁。

  治水刻不容缓。

  他转过身,对身旁的副将沉声说道。

  “本相即刻带人前往西岸决堤口,必须在下一次汛期来临前堵住缺口。”

  “城中发放赈灾粮之事,事关数万灾民性命,必须找一个绝对信得过、且镇得住场子的人来负责。”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沉吟片刻。

  “此事,就交给……”

  “交给我吧。”一个清亮又沉静的女声,忽然从人群后方传来。

  卫揽舟猛地回头。

  只见赵栖凰带着小绿和小黄,正穿过人群,朝他款款走来。

  她一身风尘,眉眼却依旧清冽。

  卫揽舟先是一怔,随即明白了。

  怪不得那日她答应得那般痛快。

  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呢。

  先斩后奏。

  赵栖凰径直走到他面前,假装没看见他脸上那似笑非笑的神情。

  她环视了一圈,指了指一处空地:“就在那里搭起三座粥棚,”

  “将所有粮食清点入册,由我亲自看管发放。”

  她转头又对两个丫鬟吩咐。

  “小黄,小绿,去把我们带来的药材都取出来。”

  “熬些祛湿寒、强体魄的汤药,一会儿随粥一同分发,以防大疫。”

  她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利落干脆。

  周围的官吏和卫兵都看愣了。

  旁边的副将迟疑地看向卫揽舟。

  “卫相,这……”

  卫揽舟收回目光。

  他深深地看了赵栖凰一眼,语气里是全然的信任。

  “这里,就交给夫人吧。”

  他翻身上马,对着副将和一众亲兵道。

  “我们去上游决堤口,看看水情。”

  马蹄声远去。

  赵栖凰这边已是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粥棚很快搭好,三口大锅支起,浓郁的米香和药草香渐渐在凄冷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张贴出去的告示很快有了回应。

  灾民们起初还不敢相信,在看到那白花花的大米和实实在在的馒头后,立刻蜂拥而至。

  青壮们排队报名去做工。

  老弱妇孺则在另一边,领了粥和汤药,一个个感激涕零。

  混乱的灾民营地,开始恢复了秩序。

  一个约莫四五岁,瘦得只剩下一双大眼睛的小女孩,在领了粥以后,怯生生地拽了拽赵栖凰的衣角。

  她仰着小脸,声音细若蚊蝇。

  “谢谢神仙姐姐。”

  赵栖凰的心蓦地一软。

  她蹲下身,捏了捏小女孩脏兮兮却依旧能看出秀气的小脸。

  掏出一个还温热的馒头,塞进小女孩手里。

  “快吃吧,吃了长高高。”

  小女孩抱着比她拳头还大的馒头,咧开嘴笑了,露出几颗小米牙。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跑进了人群里。

  夜色渐深。

  卫揽舟带着一身泥水回来了。

  他连衣袍都来不及换,便召集了当地几位官员,在临时搭建的营帐里商议泄洪之事。

  “西山上游的水位还在涨,必须立刻开凿新的河道分流。”

  “可、可那会淹掉下游百亩良田啊!”

  “是啊相爷,保田还是保城,您说怎么选择?”

  帐内争论不休。

  就在这时,帐帘被掀开。

  赵栖凰的声音传了进来。

  “辛苦了,一天没吃点东西了,都过来垫垫肚子吧。”

  众人回头,只见小绿和小黄端着几个大托盘,上面放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面。

  虽然只是清汤挂面,卧着一个荷包蛋,但那股热气和香味,却让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官员们连忙起身接过碗,连声道谢。

  “多谢夫人,多谢夫人!”

  赵栖凰浅浅一笑。

  “现在食物不充裕,大家将就吃点。”

  一位年长的官员捧着碗,“夫人说笑了,这种时候,能吃上一口热乎的,已是天大的福气了。”

  赵栖凰亲自端起最后一碗面。

  稳稳地,递到了卫揽舟的面前。

  卫揽舟接过碗,指腹触碰到了她的手。

  “你吃过了么?”

  赵栖凰点了点头。

  “吃过了。”

  卫揽舟这才拿起筷子,挑起一根面条。

  旁边一位姓李的官员,已经呼噜呼噜地吃下去了半碗,此刻满足地长叹一声。

  “真香啊!夫人,这面是您亲手做的吗?味道可真是一绝!”

  赵栖凰摇了摇头,浅笑道。

  “是我身边的丫鬟做的,我的厨艺难以入口。”

  她坦然得没有一丝忸怩,反而让那官员更加肃然起敬。

  他捧着碗,真诚地看着赵栖凰。

  “厨艺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夫人金枝玉叶,能不辞辛苦,跟随相爷来到这里,与我等一同栉风沐雨,已是天大的恩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