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周大爷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长方形的木盒子,郑重地推到赵大宝面前:“小子,听说你前阵子立了个三等功?不错,是条汉子。这个,送你了!”
看着这个古朴的盒子,赵大宝心里好奇得跟猫抓似的,这里面装的到底是啥宝贝?
旁边的老太太看到那盒子,倒是笑了笑,心想:这老家伙,总算舍得把这玩意儿送人了。以前只自顾自把玩,别人碰都不让人碰一下。”
赵大宝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红色绒布上,静静地躺着一把带皮鞘的匕首。匕首的样式很朴实,皮鞘上甚至有些磨损的痕迹。
赵大宝现在的感官异常敏锐,虽然匕首和皮鞘都被擦拭得很干净,表面看不出什么,但他却隐隐嗅到了一丝若有若无、仿佛渗入金属深处的血腥气。
“老爷子”
赵大宝抬起头,神色认真地看着周大爷,“这……见过血?”
周大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许,重重地拍了拍赵大宝的肩膀:“好小子!眼光够毒,这都没上手就能看出来。没错,这老伙计,跟着我宰过小鬼子!你经常上山,带着它,辟邪!阳气旺……”
赵大宝顿时觉得手里的匕首沉甸甸的,这份礼物承载的意义太重了!
他连忙说:“老爷子,这……这太珍贵了!小的受之有愧……”
“叫你收着就收着!”
周大爷大手一挥,语气不容置疑,“就是个物件!放在我这儿也就是个念想,给你带着,还能派上用场!有啥受之有愧的?”
见周大爷态度坚决,赵大宝也不再推辞,他将匕首连同盒子一起,珍而重之地收了起来,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接着大家又是一通闲聊,就连一旁的周忆兰一再怂恿自己爷爷和赵大宝下棋,周大爷都当没听见,只顾着和赵大宝老爹聊家长里短。
看来上次被这赵大宝“车轱辘松了,自己滑过去了”的无赖下法给弄出心理阴影了。
周忆兰见自己爷爷无趣,兴奋地和赵大宝说起她和同学们一起帮忙收集、整理支援前线物资的事情,小脸上满是成就感。
李姨也笑着对赵大宝说:“石头,李姨也得谢谢你。上次你在你们街道办台上那么一讲,又带头捐了款,效果特别好。我这刚调到东城区工作,正好借着这股劲儿,把支援前线的工作顺利铺开了。第一批支援前线的物资已经送出去了,按照目前整个区里的势头,年前应该还可以再送一批。我也没想到我在东城区的工作这么快就打开了局面,姨得谢谢你。”
这话里充满了对赵大宝的感谢和认可。
赵大宝摆手谦虚,“李姨,别这么说,这些都是您努力的结果,我就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边客气着,聊着家常......
而另一边,三丫和小四则完全被客厅角落那个木匣子收音机迷住了。
两个小家伙蹲在收音机前,歪着脑袋,瞪大了眼睛,盯着那发出声音的喇叭,小脸上写满了大大的问号和不可思议。
三丫小声问小四:“弟弟,这里面是不是藏着会说话的小矮人?”
小四用力点头,奶声奶气地附和:“嗯!小人人!在里面!”
童言稚语逗得大人们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这次串门,在欢声笑语和满满的收获中,愉快地进行着。
......
话分两头,小叔赵振业背着两个沉甸甸的包裹从赵大宝家出来,并没有选择骑他那辆崭新的自行车。
不是他不想骑,实在是连着下了三天雨,路上到处是泥泞和水洼,现在是人骑车,说不准哪个泥坑陷进去,就变成“车骑人”了——扛着车走,那更受罪!
就连他那崭新的工作服都没有穿,他可不想还没穿两天的新制服被弄一身泥。
他先是坐了公交车出了城,后面一段路又搭了段老乡的顺路驴车。
下了驴车,赵振业倒不着急回家了。鬼使神差地,脚步一拐,来到了公社的集市上。
集市因为刚下过雨,到处泥泞出行的人不算太多,显得有些冷清。
赵振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个熟悉的肉摊——卫屠夫家。
肉摊后面,这会儿只有卫桂芬一个人在。她正低着头,专注地切着案板上的肉,不知道卫屠夫去哪儿了。
赵振业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老乡,需要点什么……”
卫桂芬听到脚步声,头也没抬,习惯性地开口招呼。
等她切完手里的肉,抬起头,看到案板前站着的人时,话音戛然而止,手里的刀都顿住了。
“赵……赵大哥……”
卫桂芬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避开了赵振业的视线,声音也低了下去。
赵振业心里不是滋味,以前叫他振业。上次见面,叫他振业哥,带着点疏离和客气。现在,成了更显生分的赵大哥。
呵呵......赵振业心里苦笑一声。
看样子,她是真的下定决心要跟自己划清界限了。
这也过去些天了,他不相信王大发那帮人被抓、事情真相大白。他不是抢野猪的抢劫犯的消息没有传到公社。可即便知道了真相,她现在还是这个态度……
看样子,有些事,真的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那些朦朦胧胧的好感,那些曾经的默契,或许早该放下了。
就让往事随风去吧……
赵振业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酸涩和释然交织的情绪。
就在他脑海中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时,一个粗嗓门在他身后响了起来:
“我说小赵啊!”
赵振业回头,只见卫屠夫不知何时回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着中山装、看起来挺精神的年轻人。
卫屠夫也看到了赵振业,以及他背上那两个鼓鼓囊囊的包裹。
他虽然这些天也从前来赶集的人嘴里听说了王大发等人被抓的一些情况,知道当初是误会了赵振业。但他这人向来固执,而且自觉在女儿面前更不能认错!
更何况,女儿和身边这个年轻人的“好事”将近,他就更不会给赵振业好脸色了。
他故意用那种带着点嘲讽的语气,上下打量着赵振业,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零星几个摊主和顾客听见:“你这……大包小包的,出去避难,风头过了,回来了?”
看着这个古朴的盒子,赵大宝心里好奇得跟猫抓似的,这里面装的到底是啥宝贝?
旁边的老太太看到那盒子,倒是笑了笑,心想:这老家伙,总算舍得把这玩意儿送人了。以前只自顾自把玩,别人碰都不让人碰一下。”
赵大宝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红色绒布上,静静地躺着一把带皮鞘的匕首。匕首的样式很朴实,皮鞘上甚至有些磨损的痕迹。
赵大宝现在的感官异常敏锐,虽然匕首和皮鞘都被擦拭得很干净,表面看不出什么,但他却隐隐嗅到了一丝若有若无、仿佛渗入金属深处的血腥气。
“老爷子”
赵大宝抬起头,神色认真地看着周大爷,“这……见过血?”
周大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许,重重地拍了拍赵大宝的肩膀:“好小子!眼光够毒,这都没上手就能看出来。没错,这老伙计,跟着我宰过小鬼子!你经常上山,带着它,辟邪!阳气旺……”
赵大宝顿时觉得手里的匕首沉甸甸的,这份礼物承载的意义太重了!
他连忙说:“老爷子,这……这太珍贵了!小的受之有愧……”
“叫你收着就收着!”
周大爷大手一挥,语气不容置疑,“就是个物件!放在我这儿也就是个念想,给你带着,还能派上用场!有啥受之有愧的?”
见周大爷态度坚决,赵大宝也不再推辞,他将匕首连同盒子一起,珍而重之地收了起来,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接着大家又是一通闲聊,就连一旁的周忆兰一再怂恿自己爷爷和赵大宝下棋,周大爷都当没听见,只顾着和赵大宝老爹聊家长里短。
看来上次被这赵大宝“车轱辘松了,自己滑过去了”的无赖下法给弄出心理阴影了。
周忆兰见自己爷爷无趣,兴奋地和赵大宝说起她和同学们一起帮忙收集、整理支援前线物资的事情,小脸上满是成就感。
李姨也笑着对赵大宝说:“石头,李姨也得谢谢你。上次你在你们街道办台上那么一讲,又带头捐了款,效果特别好。我这刚调到东城区工作,正好借着这股劲儿,把支援前线的工作顺利铺开了。第一批支援前线的物资已经送出去了,按照目前整个区里的势头,年前应该还可以再送一批。我也没想到我在东城区的工作这么快就打开了局面,姨得谢谢你。”
这话里充满了对赵大宝的感谢和认可。
赵大宝摆手谦虚,“李姨,别这么说,这些都是您努力的结果,我就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边客气着,聊着家常......
而另一边,三丫和小四则完全被客厅角落那个木匣子收音机迷住了。
两个小家伙蹲在收音机前,歪着脑袋,瞪大了眼睛,盯着那发出声音的喇叭,小脸上写满了大大的问号和不可思议。
三丫小声问小四:“弟弟,这里面是不是藏着会说话的小矮人?”
小四用力点头,奶声奶气地附和:“嗯!小人人!在里面!”
童言稚语逗得大人们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这次串门,在欢声笑语和满满的收获中,愉快地进行着。
......
话分两头,小叔赵振业背着两个沉甸甸的包裹从赵大宝家出来,并没有选择骑他那辆崭新的自行车。
不是他不想骑,实在是连着下了三天雨,路上到处是泥泞和水洼,现在是人骑车,说不准哪个泥坑陷进去,就变成“车骑人”了——扛着车走,那更受罪!
就连他那崭新的工作服都没有穿,他可不想还没穿两天的新制服被弄一身泥。
他先是坐了公交车出了城,后面一段路又搭了段老乡的顺路驴车。
下了驴车,赵振业倒不着急回家了。鬼使神差地,脚步一拐,来到了公社的集市上。
集市因为刚下过雨,到处泥泞出行的人不算太多,显得有些冷清。
赵振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个熟悉的肉摊——卫屠夫家。
肉摊后面,这会儿只有卫桂芬一个人在。她正低着头,专注地切着案板上的肉,不知道卫屠夫去哪儿了。
赵振业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老乡,需要点什么……”
卫桂芬听到脚步声,头也没抬,习惯性地开口招呼。
等她切完手里的肉,抬起头,看到案板前站着的人时,话音戛然而止,手里的刀都顿住了。
“赵……赵大哥……”
卫桂芬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避开了赵振业的视线,声音也低了下去。
赵振业心里不是滋味,以前叫他振业。上次见面,叫他振业哥,带着点疏离和客气。现在,成了更显生分的赵大哥。
呵呵......赵振业心里苦笑一声。
看样子,她是真的下定决心要跟自己划清界限了。
这也过去些天了,他不相信王大发那帮人被抓、事情真相大白。他不是抢野猪的抢劫犯的消息没有传到公社。可即便知道了真相,她现在还是这个态度……
看样子,有些事,真的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那些朦朦胧胧的好感,那些曾经的默契,或许早该放下了。
就让往事随风去吧……
赵振业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酸涩和释然交织的情绪。
就在他脑海中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时,一个粗嗓门在他身后响了起来:
“我说小赵啊!”
赵振业回头,只见卫屠夫不知何时回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着中山装、看起来挺精神的年轻人。
卫屠夫也看到了赵振业,以及他背上那两个鼓鼓囊囊的包裹。
他虽然这些天也从前来赶集的人嘴里听说了王大发等人被抓的一些情况,知道当初是误会了赵振业。但他这人向来固执,而且自觉在女儿面前更不能认错!
更何况,女儿和身边这个年轻人的“好事”将近,他就更不会给赵振业好脸色了。
他故意用那种带着点嘲讽的语气,上下打量着赵振业,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零星几个摊主和顾客听见:“你这……大包小包的,出去避难,风头过了,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