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还想跟着去,被赵大宝抱下车,塞给了三丫。
三人拉着空车还能小跑,那崭新的板车和醒目的标语引得路上不少人驻足观望。
“哟,这是谁家小子?还整个队伍?”
“少先队员拥军送暖队?有点意思!”
“拉板车?这仨半大小子能行吗?”
“......”
半小时后到了煤铺。
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等着买煤、装车,大多都是壮劳力。
看到赵大宝他们这三个半大小子拉着板车过来,还插着标语,顿时引起一阵议论和窃笑。
“嘿!瞧见没?毛都没长齐就来拉煤了?”
“这是谁家大人这么心大?让小孩来干这活?”
“这板车看着倒挺新,人能拉得动吗?别到时候还得哭鼻子找大人!”
面对这些取笑,赵大宝面不改色,仿佛没听见。
华子有点挂不住脸,想回嘴,被赵大宝拉住了。大迷糊则只管低头看车轱辘。
赵大宝平静地走到窗口,把两个煤本和钱递了进去。
煤铺的负责人是个面色黝黑的中年人,他接过煤本看了看,又抬眼看了看窗外那辆插着标语的板车,以及被众人围观却站得笔直的三个小子,眉头动了一下。
他忽然朝里面喊了一嗓子:“那边的!老张,小刘!你们两个过来,把这俩孩子要的煤给搬车上!码整齐点!”
这话一出,不仅赵大宝三人愣住了,旁边那些刚才还在取笑的人都惊呆了!
煤铺这帮大爷,平时那可是能不动手就不动手,顶多给你指块地方,剩下的自己想办法装车。
今天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居然主动派人给装车?还是给三个毛孩子?
老张和小刘两个工人也有点意外,但还是很快过来,接过煤本,手脚麻利地开始给赵大宝的板车上装煤球。
赵大宝怎么可能全部麻烦人家,带着华子和大迷糊加入其中。
铲煤——过秤——装车,动作一气呵成。
赵大宝和装煤工有的一拼,一次可以扛起一筐,华子和大迷糊两人抬一筐。
刚才还取笑的人此刻都闭上了嘴,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好奇,纷纷打量着赵大宝他们和那醒目的标语,心里琢磨着这几个小子到底什么来头。
赵大宝内心开心无比,‘嘿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拥军优属,立场正确!到哪儿都吃得开!这波广告,值了!’
两家一共四百斤的煤炭,全部装车完毕,赵大宝立刻从兜里掏出三根烟,给了煤铺的负责人和刚刚帮忙的两位。
“谢谢叔叔,给你们添麻烦了。”
煤铺负责人拿着烟:“你们做的非常好,我们也不能差事了。”
华子和大迷糊的腰杆也不自觉地挺直了,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跟着石头混…好像…挺有面儿。
赵大宝手脚麻利地扯过一块破草帘子盖在码放整齐的煤球上,大迷糊和华子虽然觉得有点多此一举,煤球又不怕晒,但也没多问,只觉得石头做事周到。
回去的路上,换成赵大宝在前面拉车,大迷糊和华子在两边帮忙推。
奇怪的是,两人感觉根本没使多大劲,这板车就轻快地向前移动,甚至下坡时还得稍微拽着点以防跑太快。
华子内心嘀咕,‘咦?这煤看着不少,咋这么轻省?石头哥力气见长啊!’
大迷糊则是开心,‘嗯,拉车比上学容易。’
赵大宝故意走走停停,时不时还和他们换着拉,让他们出出力。途中休息时,他还累得气喘吁吁,从那个军用水壶——空间井水稀释版,里倒水喝。
“来,喝口水,解解乏!这活儿是挺累人!”赵大宝演技上线。
华子和大迷糊不疑有他,接过水壶咕咚咕咚灌了几口。
嘿!别说,这水一下肚,刚才那点疲惫感消失好多,浑身轻快了不少。
他们哪里知道,那草帘子底下早就被赵大宝“偷梁换柱”了!
大部分煤球都被他悄无声息地转移进了空间,板车实际负重可能不到一百斤,能不好拉吗?
直到快看到胡同口了,赵大宝才意念一动,又把煤球慢慢挪回板车上。
重量慢慢增加,给了华子和大迷糊慢慢适应的一个过程,才不会让他们觉得异常。
只会让他们认为,拉了这么远的距离,力气消耗多的缘故。
赵大宝面不改色:“兄弟们,坚持住!快到了!”
胡同口那些纳鞋底、晒太阳的老娘们早就翘首以盼了,一看板车真拉着满满一车煤球回来了,顿时惊叹连连!
“哎呦!真拉回来了!”
“瞧瞧!满满一车呢!”
“这三个小子,可以啊!”
不少好事的大婶大妈还跟在板车后面,想看西洋景。
第一站是冯爷爷家。
三人合力,很快就把煤球整整齐齐地码放到了小院的煤池子里。冯爷爷激动得非要给他们拿家里珍藏的桃酥和红枣。
“冯爷爷,这我们不能要!”
赵大宝赶紧拦住,表情无比真诚,“我们是少先队员拥军送暖队,帮军属干活是应该的!哪能要东西!您快收回去!”
只在冯爷爷家灌了几口水,招呼两人:“走!下一家!”
沈奶奶站在一旁,看着三个孩子汗津津的小脸和真诚的眼神,眼角都湿润了,一个劲地念叨:“好孩子…都是好孩子…老赵家、老周家、老孙家…教育出来的都是好孩子啊……”
另一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同样是连声道谢,硬塞东西被赵大宝坚决拒绝。
这边刚忙完,二梅就拿着小本本跑过来了:“哥,都统计好了,还有五家需要拉煤,我都跟他们说好了。其他人家还没下决定...”
“行!二梅,你先回家做饭,多做点。我再去拉一趟,送完煤就去医院给爹娘送饭。”
“嗯!”
二梅用力点头,带着三丫和小四,小跑着回家了。
赵大宝按照本子,又选了两家,拿上煤本,带着两个再次“充满电”的伙伴,第二次向着煤铺进发。
那些原本以为赵大宝只是说说漂亮话、做做样子的人,此刻都傻眼了。
‘好家伙!玩真的啊!还来第二趟?’
躲在人堆里的吴翠花看得眼酸,跟旁边一个妇女低声嘀咕:“装什么大尾巴狼!就显着他家了…肯定是想捞好处…小犊子,累不死他…没准他家就是想撬你家驴车生意...”
......
三人拉着空车还能小跑,那崭新的板车和醒目的标语引得路上不少人驻足观望。
“哟,这是谁家小子?还整个队伍?”
“少先队员拥军送暖队?有点意思!”
“拉板车?这仨半大小子能行吗?”
“......”
半小时后到了煤铺。
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等着买煤、装车,大多都是壮劳力。
看到赵大宝他们这三个半大小子拉着板车过来,还插着标语,顿时引起一阵议论和窃笑。
“嘿!瞧见没?毛都没长齐就来拉煤了?”
“这是谁家大人这么心大?让小孩来干这活?”
“这板车看着倒挺新,人能拉得动吗?别到时候还得哭鼻子找大人!”
面对这些取笑,赵大宝面不改色,仿佛没听见。
华子有点挂不住脸,想回嘴,被赵大宝拉住了。大迷糊则只管低头看车轱辘。
赵大宝平静地走到窗口,把两个煤本和钱递了进去。
煤铺的负责人是个面色黝黑的中年人,他接过煤本看了看,又抬眼看了看窗外那辆插着标语的板车,以及被众人围观却站得笔直的三个小子,眉头动了一下。
他忽然朝里面喊了一嗓子:“那边的!老张,小刘!你们两个过来,把这俩孩子要的煤给搬车上!码整齐点!”
这话一出,不仅赵大宝三人愣住了,旁边那些刚才还在取笑的人都惊呆了!
煤铺这帮大爷,平时那可是能不动手就不动手,顶多给你指块地方,剩下的自己想办法装车。
今天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居然主动派人给装车?还是给三个毛孩子?
老张和小刘两个工人也有点意外,但还是很快过来,接过煤本,手脚麻利地开始给赵大宝的板车上装煤球。
赵大宝怎么可能全部麻烦人家,带着华子和大迷糊加入其中。
铲煤——过秤——装车,动作一气呵成。
赵大宝和装煤工有的一拼,一次可以扛起一筐,华子和大迷糊两人抬一筐。
刚才还取笑的人此刻都闭上了嘴,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好奇,纷纷打量着赵大宝他们和那醒目的标语,心里琢磨着这几个小子到底什么来头。
赵大宝内心开心无比,‘嘿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拥军优属,立场正确!到哪儿都吃得开!这波广告,值了!’
两家一共四百斤的煤炭,全部装车完毕,赵大宝立刻从兜里掏出三根烟,给了煤铺的负责人和刚刚帮忙的两位。
“谢谢叔叔,给你们添麻烦了。”
煤铺负责人拿着烟:“你们做的非常好,我们也不能差事了。”
华子和大迷糊的腰杆也不自觉地挺直了,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跟着石头混…好像…挺有面儿。
赵大宝手脚麻利地扯过一块破草帘子盖在码放整齐的煤球上,大迷糊和华子虽然觉得有点多此一举,煤球又不怕晒,但也没多问,只觉得石头做事周到。
回去的路上,换成赵大宝在前面拉车,大迷糊和华子在两边帮忙推。
奇怪的是,两人感觉根本没使多大劲,这板车就轻快地向前移动,甚至下坡时还得稍微拽着点以防跑太快。
华子内心嘀咕,‘咦?这煤看着不少,咋这么轻省?石头哥力气见长啊!’
大迷糊则是开心,‘嗯,拉车比上学容易。’
赵大宝故意走走停停,时不时还和他们换着拉,让他们出出力。途中休息时,他还累得气喘吁吁,从那个军用水壶——空间井水稀释版,里倒水喝。
“来,喝口水,解解乏!这活儿是挺累人!”赵大宝演技上线。
华子和大迷糊不疑有他,接过水壶咕咚咕咚灌了几口。
嘿!别说,这水一下肚,刚才那点疲惫感消失好多,浑身轻快了不少。
他们哪里知道,那草帘子底下早就被赵大宝“偷梁换柱”了!
大部分煤球都被他悄无声息地转移进了空间,板车实际负重可能不到一百斤,能不好拉吗?
直到快看到胡同口了,赵大宝才意念一动,又把煤球慢慢挪回板车上。
重量慢慢增加,给了华子和大迷糊慢慢适应的一个过程,才不会让他们觉得异常。
只会让他们认为,拉了这么远的距离,力气消耗多的缘故。
赵大宝面不改色:“兄弟们,坚持住!快到了!”
胡同口那些纳鞋底、晒太阳的老娘们早就翘首以盼了,一看板车真拉着满满一车煤球回来了,顿时惊叹连连!
“哎呦!真拉回来了!”
“瞧瞧!满满一车呢!”
“这三个小子,可以啊!”
不少好事的大婶大妈还跟在板车后面,想看西洋景。
第一站是冯爷爷家。
三人合力,很快就把煤球整整齐齐地码放到了小院的煤池子里。冯爷爷激动得非要给他们拿家里珍藏的桃酥和红枣。
“冯爷爷,这我们不能要!”
赵大宝赶紧拦住,表情无比真诚,“我们是少先队员拥军送暖队,帮军属干活是应该的!哪能要东西!您快收回去!”
只在冯爷爷家灌了几口水,招呼两人:“走!下一家!”
沈奶奶站在一旁,看着三个孩子汗津津的小脸和真诚的眼神,眼角都湿润了,一个劲地念叨:“好孩子…都是好孩子…老赵家、老周家、老孙家…教育出来的都是好孩子啊……”
另一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同样是连声道谢,硬塞东西被赵大宝坚决拒绝。
这边刚忙完,二梅就拿着小本本跑过来了:“哥,都统计好了,还有五家需要拉煤,我都跟他们说好了。其他人家还没下决定...”
“行!二梅,你先回家做饭,多做点。我再去拉一趟,送完煤就去医院给爹娘送饭。”
“嗯!”
二梅用力点头,带着三丫和小四,小跑着回家了。
赵大宝按照本子,又选了两家,拿上煤本,带着两个再次“充满电”的伙伴,第二次向着煤铺进发。
那些原本以为赵大宝只是说说漂亮话、做做样子的人,此刻都傻眼了。
‘好家伙!玩真的啊!还来第二趟?’
躲在人堆里的吴翠花看得眼酸,跟旁边一个妇女低声嘀咕:“装什么大尾巴狼!就显着他家了…肯定是想捞好处…小犊子,累不死他…没准他家就是想撬你家驴车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