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宝让二梅去供销社买了把新锁,给房子锁好。
一家人在闫阜贵放心,有我看着...的再三保证下,离开了这个热闹非凡的四合院。
回去的路上,两家人倒是不急着回家了。
他们慢悠悠地走着,兴致勃勃地继续聊着新房的事。
屋里要添置什么、该怎么装修——虽然刚才在房子里已经讨论了不少,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此刻的热情。
更何况刚才在院里,隔三差五就有人上前打招呼,根本没法静心商量,现在正好可以畅所欲言。
要我说,先把炕盘上!
师娘经验老到地说,等装修好了,这炕也干了,正好可以直接用上!
秦飞燕接过话,盘炕的时候一起把灶台给先弄好,装修时候吃饭也有地方。
老娘陈淑贞补充:“窗户上有玻璃有几块坏了的,也得先换上。不然外面一刮风,屋里冷飕飕的,装修都没法干活。”
小叔听着大家的建议,脸上一直带着憨厚的笑容。秦淮茹偶尔小声补充一句,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聊着聊着,话题又转回了院子里那些邻居。
老娘陈淑贞突然抱怨起来:尤其是那个厨子,就会惹事,我刚想上去收拾他,石头你就把我的活都给抢了!我还没出手呢,你就三言两语把对面给摆平了,真是白瞎了我这一身绝世武学!要不然我挠死那个厨子,三番两次的搞事情。
这话把边上几人都逗笑了。
陈淑贞接着道:以后搬过来了,要是院里那老虔婆贾张氏敢胡来,直接招呼我过来!看我不骂得她找不着北!
这话既是在宽慰未来的妯娌秦淮茹的,也是在给她撑腰——老赵家的人,可不是好欺负的!
今天阳光正好,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中午赵大宝本来想请师娘他们一起回他家吃饭,但师娘笑着婉拒了:等房子装修好了,咱们一起去燎锅底!那才叫热闹呢!
......
小叔吃完午饭,就骑上自行车,带着赵大宝回村报喜。
其实赵大宝本来不打算这两天回去的,他准备先忙小叔房子装修的事,但他清点了一下空间里的存货——就剩下几头小野猪还算大件了。
得回村后的山上转转,看看能不能再打点猎物充实库存。
回村前,小叔还特意去了趟供销社。
如今揣着那么一大笔奖金,他采购起来底气十足。
米面粮油、针头线脑买了不少,还给大奎他们几个小家伙带了礼物,把自行车后座堆得跟小山似的。
赵大宝看着小叔这暴发户般的采购架势,忍不住打趣:小叔,您这是要把供销社搬空啊?
小叔憨憨一笑:钱留着还能下崽不成?还是吃进肚子最实在,让你奶奶也开心开心。
叔侄俩一个骑车,一个坐在后座,迎着午后的阳光往村里去。
这次小叔没有拐弯走公社上的集市一趟,有些东西放下了就放下了。
两人一路侃着大山抵达赵家村。
小叔赵振业刚进村里,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
“振业叔回来啦!”
“振业兄弟这是从城里回来啦!”
“振业辛苦啦!”
“......”
以前大家对他虽然也客气,但这次明显多了几分真诚的感激。
小叔推着自行车,一路回应着乡亲们的问候,可以说举步维艰。就这短短的一段进村路,愣是走出了明星走红毯的感觉。
就在这时,大奎提着一只肥硕的野兔,从不远处兴冲冲地向他们跑来:
哥...哥...看我夹到的!
后面还跟着追赶的二奎和三奎,这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村民们围着大奎手里的野兔,纷纷感叹:
看看,叔叔会打猎,这侄儿也不差,这么大一只野兔!
是啊,要不说,振业叔厉害了!
“......”
赵大宝听得直乐——这都能扯到小叔身上?
赶明是不是村里公猪能下崽也有小叔的功劳?
眼见大奎他们吸引了村民的注意力,叔侄俩对视一眼——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两人赶紧推着自行车,悄咪咪地加快脚步,向着山脚下的家狂奔而去。
刚进院子,院里的大花和小花就喊上了:小叔回来了......
你们两个被狗撵了?
奶奶听到喊声出来,看见赵大宝两人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疑惑地问。
然后她就看见后面同样气喘吁吁追来的大奎三兄弟。
二婶在老太太身边笑得直不起腰:狗可真够可以的。
老太太也是哭笑不得——大奎这臭小子,就不能晚一会儿回来?这时间点赶得也太巧了!
小叔,你们跑什么啊?
大奎一边喘气一边抱怨,那些村民拦着我问东问西,我都怕他们趁我不注意,把我手里野兔给顺走了!
赵大宝和小叔相视一笑——这趟回村,看来是别想清静了!
二婶接过大奎手里的野兔,笑得合不拢嘴:今晚石头肯定能吃上野兔!
奶奶故作生气,这次老杆子要是再敢影响我大孙子吃肉,我跟他没完!外面冷,快进屋!
小叔把自行车靠在墙边,卸下那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扛着走进屋里。
麻袋放下,解开上面的麻绳,接下来,小叔就像变戏法似的,开始从麻袋里往外掏东西......
先是常规的米面粮油,接着是针头线脑。
奶奶看到这些东西,直呼败家玩意,上次带回来的东西还没吃完没用完,这怎么又乱花钱。
小叔只傻笑,继续往外掏东西,就是画风开始有点跑偏——
一个印着大红牡丹的铁皮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摆着淡黄色的块状物。
这是……肥皂?
二婶好奇地拿起一块闻了闻,咋这么香?
这是上海产的香皂!
小叔得意地说,洗脸洗手用的,洗完保准香喷喷!
接着他又掏出几个小铁皮盒子,上面印着百雀羚三个字:这是擦脸的雪花膏,冬天不怕皴脸!
二婶的眼睛顿时亮了。
最让大伙儿新奇的是一个小铁罐,上面画着个咧嘴笑的白胖娃娃。
这又是啥?奶奶拿着罐子端详。
小叔帮忙打开盖子:孩儿面,专门给孩子们擦脸的!
这下连赵大宝都惊讶了——没想到这个年代就有儿童面霜了!
大花、小花几个小的立刻围上来,好奇地嗅着那股淡淡的奶香味。
小叔继续往外掏:给爷爷的烟丝,给奶奶的暖水袋,给二叔的劳保手套,给二婶的围巾……
每一样都贴心实用,又带着几分城里才有的新鲜劲儿。
看着一家人惊喜的表情,小叔憨厚的脸上写满了满足。
一家人在闫阜贵放心,有我看着...的再三保证下,离开了这个热闹非凡的四合院。
回去的路上,两家人倒是不急着回家了。
他们慢悠悠地走着,兴致勃勃地继续聊着新房的事。
屋里要添置什么、该怎么装修——虽然刚才在房子里已经讨论了不少,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此刻的热情。
更何况刚才在院里,隔三差五就有人上前打招呼,根本没法静心商量,现在正好可以畅所欲言。
要我说,先把炕盘上!
师娘经验老到地说,等装修好了,这炕也干了,正好可以直接用上!
秦飞燕接过话,盘炕的时候一起把灶台给先弄好,装修时候吃饭也有地方。
老娘陈淑贞补充:“窗户上有玻璃有几块坏了的,也得先换上。不然外面一刮风,屋里冷飕飕的,装修都没法干活。”
小叔听着大家的建议,脸上一直带着憨厚的笑容。秦淮茹偶尔小声补充一句,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聊着聊着,话题又转回了院子里那些邻居。
老娘陈淑贞突然抱怨起来:尤其是那个厨子,就会惹事,我刚想上去收拾他,石头你就把我的活都给抢了!我还没出手呢,你就三言两语把对面给摆平了,真是白瞎了我这一身绝世武学!要不然我挠死那个厨子,三番两次的搞事情。
这话把边上几人都逗笑了。
陈淑贞接着道:以后搬过来了,要是院里那老虔婆贾张氏敢胡来,直接招呼我过来!看我不骂得她找不着北!
这话既是在宽慰未来的妯娌秦淮茹的,也是在给她撑腰——老赵家的人,可不是好欺负的!
今天阳光正好,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中午赵大宝本来想请师娘他们一起回他家吃饭,但师娘笑着婉拒了:等房子装修好了,咱们一起去燎锅底!那才叫热闹呢!
......
小叔吃完午饭,就骑上自行车,带着赵大宝回村报喜。
其实赵大宝本来不打算这两天回去的,他准备先忙小叔房子装修的事,但他清点了一下空间里的存货——就剩下几头小野猪还算大件了。
得回村后的山上转转,看看能不能再打点猎物充实库存。
回村前,小叔还特意去了趟供销社。
如今揣着那么一大笔奖金,他采购起来底气十足。
米面粮油、针头线脑买了不少,还给大奎他们几个小家伙带了礼物,把自行车后座堆得跟小山似的。
赵大宝看着小叔这暴发户般的采购架势,忍不住打趣:小叔,您这是要把供销社搬空啊?
小叔憨憨一笑:钱留着还能下崽不成?还是吃进肚子最实在,让你奶奶也开心开心。
叔侄俩一个骑车,一个坐在后座,迎着午后的阳光往村里去。
这次小叔没有拐弯走公社上的集市一趟,有些东西放下了就放下了。
两人一路侃着大山抵达赵家村。
小叔赵振业刚进村里,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
“振业叔回来啦!”
“振业兄弟这是从城里回来啦!”
“振业辛苦啦!”
“......”
以前大家对他虽然也客气,但这次明显多了几分真诚的感激。
小叔推着自行车,一路回应着乡亲们的问候,可以说举步维艰。就这短短的一段进村路,愣是走出了明星走红毯的感觉。
就在这时,大奎提着一只肥硕的野兔,从不远处兴冲冲地向他们跑来:
哥...哥...看我夹到的!
后面还跟着追赶的二奎和三奎,这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村民们围着大奎手里的野兔,纷纷感叹:
看看,叔叔会打猎,这侄儿也不差,这么大一只野兔!
是啊,要不说,振业叔厉害了!
“......”
赵大宝听得直乐——这都能扯到小叔身上?
赶明是不是村里公猪能下崽也有小叔的功劳?
眼见大奎他们吸引了村民的注意力,叔侄俩对视一眼——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两人赶紧推着自行车,悄咪咪地加快脚步,向着山脚下的家狂奔而去。
刚进院子,院里的大花和小花就喊上了:小叔回来了......
你们两个被狗撵了?
奶奶听到喊声出来,看见赵大宝两人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疑惑地问。
然后她就看见后面同样气喘吁吁追来的大奎三兄弟。
二婶在老太太身边笑得直不起腰:狗可真够可以的。
老太太也是哭笑不得——大奎这臭小子,就不能晚一会儿回来?这时间点赶得也太巧了!
小叔,你们跑什么啊?
大奎一边喘气一边抱怨,那些村民拦着我问东问西,我都怕他们趁我不注意,把我手里野兔给顺走了!
赵大宝和小叔相视一笑——这趟回村,看来是别想清静了!
二婶接过大奎手里的野兔,笑得合不拢嘴:今晚石头肯定能吃上野兔!
奶奶故作生气,这次老杆子要是再敢影响我大孙子吃肉,我跟他没完!外面冷,快进屋!
小叔把自行车靠在墙边,卸下那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扛着走进屋里。
麻袋放下,解开上面的麻绳,接下来,小叔就像变戏法似的,开始从麻袋里往外掏东西......
先是常规的米面粮油,接着是针头线脑。
奶奶看到这些东西,直呼败家玩意,上次带回来的东西还没吃完没用完,这怎么又乱花钱。
小叔只傻笑,继续往外掏东西,就是画风开始有点跑偏——
一个印着大红牡丹的铁皮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摆着淡黄色的块状物。
这是……肥皂?
二婶好奇地拿起一块闻了闻,咋这么香?
这是上海产的香皂!
小叔得意地说,洗脸洗手用的,洗完保准香喷喷!
接着他又掏出几个小铁皮盒子,上面印着百雀羚三个字:这是擦脸的雪花膏,冬天不怕皴脸!
二婶的眼睛顿时亮了。
最让大伙儿新奇的是一个小铁罐,上面画着个咧嘴笑的白胖娃娃。
这又是啥?奶奶拿着罐子端详。
小叔帮忙打开盖子:孩儿面,专门给孩子们擦脸的!
这下连赵大宝都惊讶了——没想到这个年代就有儿童面霜了!
大花、小花几个小的立刻围上来,好奇地嗅着那股淡淡的奶香味。
小叔继续往外掏:给爷爷的烟丝,给奶奶的暖水袋,给二叔的劳保手套,给二婶的围巾……
每一样都贴心实用,又带着几分城里才有的新鲜劲儿。
看着一家人惊喜的表情,小叔憨厚的脸上写满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