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抽出叠纸。
这是我托粤省那边的朋友找的门面资料,临街的,都是带住家的,他去了就能用。
顾明泽接过那些纸,上面用钢笔写着地址,旁边画着简易的门面草图。
有的标着近火车站,有的写着菜市场隔壁。
这门面不便宜吧?
顾父凑过来看。
花了点钱,但值当。
林晚青放下苹果核:那边人爱吃卤味,就是做法跟咱们不一样,偏甜。
“我让后厨试了新方子,加了冰糖和陈皮,到时候粤省那边就用新的配方。”
林晚青想起上周在锦绣服装厂见到黄子城的样子。
二十三岁的小伙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小臂。
汇报工作时眼睛发亮,说起老家那边的菜市场,连哪个摊位的酱油最鲜都门儿清。
那小伙子乐意去?
顾母剥着橘子问:听说那边现在乱得很,又是走私又是投机倒把的。
乐意着呢。
林晚青接过一瓣橘子:那也算是回老家工作了,他家里有个老母亲,回去能照应着。
“再说我跟他说了,开拓出的市场他拿一成分红,比他自己开铺子挣得还多。”
“最重要的是,不需要他投一分钱,他可什么风险都没有。”
顾明泽闻言抬眼:一成?是不是太高了?
高才有人拼命干。
林晚青笑了:海市的李思明去年拿的提成,够买套小院子了。
“黄子城是个聪明人,知道这买卖稳赚不赔。”
顾父眉头微微皱起:你这摊子铺得太大了,万一......
爹,您就放心吧,没什么万一的。
我算过账,三个店只要能撑过半年,就能回本。
“再说了,咱家这卤味的味道,在京市海市都卖得这么好,到了那边肯定也不在话下。”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结着冰花的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顾明泽哄睡了儿子,回来时见林晚青还在灯下翻资料,便走过去帮她掖了掖毛衣领口:别熬太晚,明天还要忙。
就看完这页。
林晚青指着纸上的地址:你看这越秀区的铺子,旁边就是百货大楼,年后准能火。
顾明泽顺着她的指尖看去,忽然笑了:还记得之前你翻译完那本外贸书吗?说以后要让中国的东西卖到外国去。
现在先让咱们的卤味卖到粤省去。
林晚青合上资料,抬头时眼里映着灯光。
等将来,说不定能卖到港城去呢。
顾明泽没说话,只是伸手关掉了台灯。
林晚青窝在丈夫怀里,听见他胸腔里沉稳的心跳,忽然想起黄子城说的话:老板,您放心,我准保让粤省人知道,京市的卤味也能吃出花来。
她轻轻笑了,往顾明泽怀里靠了靠。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簌簌地落在窗台上,像是在为来年的远行悄悄倒计时。
一九八一年就这样结束了,在平淡又忙碌的生活中,他们迎来了一九八二年。
这一年,顾明泽四十一岁,林晚青也有三十八岁了。
元旦这天,晨光刚漫过胡同里的灰墙,顾明泽就踩着自行车出了门。
车筐里的竹篮晃悠悠撞着车把,他时不时伸手扶一把。
里面垫着的棉絮裹着刚从他的空间里拿出来的活鲤鱼,鳃盖还在一鼓一鼓地动。
“顾工早啊!”
肉铺的王师傅正卸着一扇猪肉,砍刀剁在木案上砰砰响。
“今儿元旦,给您留了块五花三层!”
顾明泽停下车,哈出的白气在眉毛上凝成细霜:“要两斤,再切扇排骨。”
他看着王师傅利落地剔骨,忽然想起什么:“有黄鳝吗?小儿子念叨好几天了。”
“刚到的,活泛着呢!”
王师傅从木盆里捞起两条滑腻的黄鳝,铁钳 “咔嚓” 一声掐断头颈。
“您家媳妇可真能干,昨儿我媳妇还说,西单那家卤味店的卤肉得排队才能买着。”
顾明泽笑了笑没接话。
车筐渐渐堆成小山,塑料袋里的青菜沾着露水,豆制品铺子的百叶结透着豆香,最后又在副食店称了两斤橘子,才慢悠悠往回骑。
只要是他出来买食材,都会明面上买一些,然后从空间里面拿出来一些。
不过这两年,物资不像之前那么紧张了,再加上家里大部分时间是刘英在买菜,他那空间里的产出倒是没有以前用得多了。
路过胡同口的邮箱时,他停住车,从口袋里摸出个信封 —— 是给二儿子顾景珩的信,昨晚写了半宿,总觉得还有话没说完。
因为儿子在军校,动不动就封闭训练什么的,打电话过去,经常联系不到人。
所以,家里很多时候都会写信过去给他。
推开家门时,院里一角的腊梅正开得热闹。
顾母已经坐在客厅摘菜,蓝布围裙上别着的竹制摘菜刀闪着光。
刘英正把煤炉捅得旺旺的,铁皮烟囱里冒出的青烟在晨光里打了个旋。
“买这么多?”
林晚青回头时,鬓角的碎发垂下来,被风吹乱了些。
“两小的还没起呢。”
“小晖说上午要去一趟图书馆,十点才能到家。”
顾明泽把竹篮拎进厨房,活鲤鱼 “啪嗒” 掉在地上,蹦得水花四溅。
“我去接安安,闻大师说他最近很有进步。”
正说着,里屋传来双胞胎的尖叫。
顾景睿和林景轩穿着同款的衣服,正围着煤炉抢最后一块烤红薯,灰扑扑的小手在炉壁上留下两个黑印。
“爸爸!三哥啥时候回来?”
顾景睿的鼻尖沾着红薯皮,说话时嘴里的热气裹着甜香。
“去去去,洗手去。”
林晚青笑着拍开他们的手,转身看见顾父正站在堂屋,对着墙上的全家福叹气。
相框里二儿子顾景珩穿着军校制服,肩章上的星星闪得耀眼。
“爹,景珩上周来信了,说在部队挺好。”
林晚青走过去,帮老人理了理衣襟。
“说开春能评上优秀学员呢。”
这是我托粤省那边的朋友找的门面资料,临街的,都是带住家的,他去了就能用。
顾明泽接过那些纸,上面用钢笔写着地址,旁边画着简易的门面草图。
有的标着近火车站,有的写着菜市场隔壁。
这门面不便宜吧?
顾父凑过来看。
花了点钱,但值当。
林晚青放下苹果核:那边人爱吃卤味,就是做法跟咱们不一样,偏甜。
“我让后厨试了新方子,加了冰糖和陈皮,到时候粤省那边就用新的配方。”
林晚青想起上周在锦绣服装厂见到黄子城的样子。
二十三岁的小伙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小臂。
汇报工作时眼睛发亮,说起老家那边的菜市场,连哪个摊位的酱油最鲜都门儿清。
那小伙子乐意去?
顾母剥着橘子问:听说那边现在乱得很,又是走私又是投机倒把的。
乐意着呢。
林晚青接过一瓣橘子:那也算是回老家工作了,他家里有个老母亲,回去能照应着。
“再说我跟他说了,开拓出的市场他拿一成分红,比他自己开铺子挣得还多。”
“最重要的是,不需要他投一分钱,他可什么风险都没有。”
顾明泽闻言抬眼:一成?是不是太高了?
高才有人拼命干。
林晚青笑了:海市的李思明去年拿的提成,够买套小院子了。
“黄子城是个聪明人,知道这买卖稳赚不赔。”
顾父眉头微微皱起:你这摊子铺得太大了,万一......
爹,您就放心吧,没什么万一的。
我算过账,三个店只要能撑过半年,就能回本。
“再说了,咱家这卤味的味道,在京市海市都卖得这么好,到了那边肯定也不在话下。”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结着冰花的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顾明泽哄睡了儿子,回来时见林晚青还在灯下翻资料,便走过去帮她掖了掖毛衣领口:别熬太晚,明天还要忙。
就看完这页。
林晚青指着纸上的地址:你看这越秀区的铺子,旁边就是百货大楼,年后准能火。
顾明泽顺着她的指尖看去,忽然笑了:还记得之前你翻译完那本外贸书吗?说以后要让中国的东西卖到外国去。
现在先让咱们的卤味卖到粤省去。
林晚青合上资料,抬头时眼里映着灯光。
等将来,说不定能卖到港城去呢。
顾明泽没说话,只是伸手关掉了台灯。
林晚青窝在丈夫怀里,听见他胸腔里沉稳的心跳,忽然想起黄子城说的话:老板,您放心,我准保让粤省人知道,京市的卤味也能吃出花来。
她轻轻笑了,往顾明泽怀里靠了靠。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簌簌地落在窗台上,像是在为来年的远行悄悄倒计时。
一九八一年就这样结束了,在平淡又忙碌的生活中,他们迎来了一九八二年。
这一年,顾明泽四十一岁,林晚青也有三十八岁了。
元旦这天,晨光刚漫过胡同里的灰墙,顾明泽就踩着自行车出了门。
车筐里的竹篮晃悠悠撞着车把,他时不时伸手扶一把。
里面垫着的棉絮裹着刚从他的空间里拿出来的活鲤鱼,鳃盖还在一鼓一鼓地动。
“顾工早啊!”
肉铺的王师傅正卸着一扇猪肉,砍刀剁在木案上砰砰响。
“今儿元旦,给您留了块五花三层!”
顾明泽停下车,哈出的白气在眉毛上凝成细霜:“要两斤,再切扇排骨。”
他看着王师傅利落地剔骨,忽然想起什么:“有黄鳝吗?小儿子念叨好几天了。”
“刚到的,活泛着呢!”
王师傅从木盆里捞起两条滑腻的黄鳝,铁钳 “咔嚓” 一声掐断头颈。
“您家媳妇可真能干,昨儿我媳妇还说,西单那家卤味店的卤肉得排队才能买着。”
顾明泽笑了笑没接话。
车筐渐渐堆成小山,塑料袋里的青菜沾着露水,豆制品铺子的百叶结透着豆香,最后又在副食店称了两斤橘子,才慢悠悠往回骑。
只要是他出来买食材,都会明面上买一些,然后从空间里面拿出来一些。
不过这两年,物资不像之前那么紧张了,再加上家里大部分时间是刘英在买菜,他那空间里的产出倒是没有以前用得多了。
路过胡同口的邮箱时,他停住车,从口袋里摸出个信封 —— 是给二儿子顾景珩的信,昨晚写了半宿,总觉得还有话没说完。
因为儿子在军校,动不动就封闭训练什么的,打电话过去,经常联系不到人。
所以,家里很多时候都会写信过去给他。
推开家门时,院里一角的腊梅正开得热闹。
顾母已经坐在客厅摘菜,蓝布围裙上别着的竹制摘菜刀闪着光。
刘英正把煤炉捅得旺旺的,铁皮烟囱里冒出的青烟在晨光里打了个旋。
“买这么多?”
林晚青回头时,鬓角的碎发垂下来,被风吹乱了些。
“两小的还没起呢。”
“小晖说上午要去一趟图书馆,十点才能到家。”
顾明泽把竹篮拎进厨房,活鲤鱼 “啪嗒” 掉在地上,蹦得水花四溅。
“我去接安安,闻大师说他最近很有进步。”
正说着,里屋传来双胞胎的尖叫。
顾景睿和林景轩穿着同款的衣服,正围着煤炉抢最后一块烤红薯,灰扑扑的小手在炉壁上留下两个黑印。
“爸爸!三哥啥时候回来?”
顾景睿的鼻尖沾着红薯皮,说话时嘴里的热气裹着甜香。
“去去去,洗手去。”
林晚青笑着拍开他们的手,转身看见顾父正站在堂屋,对着墙上的全家福叹气。
相框里二儿子顾景珩穿着军校制服,肩章上的星星闪得耀眼。
“爹,景珩上周来信了,说在部队挺好。”
林晚青走过去,帮老人理了理衣襟。
“说开春能评上优秀学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