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腊月二十七-《年代:夫妻都有金手指的美好生活》

  林晚青笑着说:“辛苦安安了,快过来喝点红枣茶!”

  这时,顾景睿和林景轩也跑了进来,看见桌上的糖瓜,眼睛都亮了:“妈,能先吃一块吗?”

  “不行。”

  顾母摇摇头:“得先祭了灶王爷,才能给你们吃。”

  双胞胎有点失望,但也没闹,乖乖站在一旁看着。

  中午的时候,大扫除差不多结束了。

  院子里干干净净的,窗户擦得透亮,屋檐下的灯笼也换了成了新的。

  顾母和刘英开始煮饺子,林晚青则把糖瓜摆在盘子里,准备祭灶。

  顾明泽把旧的灶神像放在灶前的小桌上,顾母点了三炷香,插在香炉里,又把糖瓜摆上去。

  她对着灶神像拜了拜,嘴里念叨着:“灶王爷,您上天多说好话,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孩子们健健康康,明泽工作顺利,晚青生意兴隆。”

  孩子们也跟着拜,双胞胎学得有模有样,惹得大家都笑了。

  拜完之后,顾明泽把旧灶神像拿到院子里,点燃了,然后在老地方贴上了新的灶神像。

  火光映着大家的脸,暖暖的。

  “好了,现在可以吃糖瓜了。”

  林晚青笑着说,拿起一块糖瓜先尝了一口。

  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每人拿了一块。

  糖瓜甜甜的,带着芝麻的香,咬一口,粘粘的,好吃极了。

  顾景睿和林景轩吃得满嘴都是糖,林晚青拿出手帕,让他们擦嘴。

  顾明泽也拿了一块,放在嘴里。甜丝丝的味道,让他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过小年的情景。

  那时候条件不好,糖瓜是稀罕物,只有过年才能吃到。

  现在日子好了,想吃什么都有,但这份甜,却和小时候一样,让人心里暖暖的。

  饺子很快煮好了,端上桌。

  热气腾腾的饺子,有白菜猪肉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还有林晚青特意给孩子们包的虾仁馅的。

  大家围坐在桌边,吃着饺子,喝着枣茶,说说笑笑。

  顾老头喝了口酒,对林晚青说:“晚青,你这生意是越做越大了,这店越来越多,以后可得更忙了。”

  “爹,您放心,这些事都有手下去负责,我就做个统领,顾得过来。”

  林晚青笑着说,给顾母夹了个饺子。

  “再说还有刘英帮着家里,我也能省点心。”

  刘英连忙说:“晚青你也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窗外的风还在刮,但屋里却温暖如春。

  小年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过去了,而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因为不知道在军校的二儿子具体哪天回来,过完小年林晚青依旧按照计划忙着自己生意上的事情。

  要在过年放假前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光是需要签字的文件都不少了。

  更别提,还有其他的事情呢。

  林晚青在心里想着,尽快把这些事情给处理完,等儿子回来了她也能跟儿子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不是。

  腊月二十七这天,林晚青照例一大早就去服装厂了。

  顾明泽也照常上班去了,就连双胞胎也被顾景晖顾景瑶带去顾远山那里玩了。

  家里只有顾父顾母和保姆刘英在。

  腊月风里裹着冻人的寒气,但服装厂车间里却暖得冒热气。

  缝纫机哒哒的声响此起彼伏,裁布的工人弯腰忙碌。

  林晚青手里捏着厚厚一叠文件,站在生产线旁,一边看布料裁剪的尺寸,一边在纸上快速签字。

  “王主任,这批女装的扣子得换成牛角扣,年后商场要的急,最晚腊月二十九得把货交过去。”

  林晚青把签好的单据递给车间主任,又叮嘱道:“还有仓库里的童装,明天让小李盘点清楚,别等过年后出岔子。”

  王强接过单据应着:“老板您放心,都安排好了,肯定误不了事。”

  林晚青点点头,抬手看了眼腕上的手表——已经上午十点了。

  这段时间她就没歇过脚,服装厂要赶年前最后一批订单,卤味店得备足过年的货,就连新开的零食饮料店,也得盯着装修收尾。

  手里的文件签了一本又一本,有时忙得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但她心里总有个盼头:等忙完这些,二儿子顾景珩就该回来了。

  她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转身往办公室走。

  刚到门口,就看见桑宁抱着一堆文件过来:“老板,这是各门店的月报表,您得签个字。”

  “放桌上吧,我看完就签。”

  林晚青推开办公室的门,里面堆着好几箱刚到的纽扣和拉链样品,她叹了口气,把文件放在堆满布料样本的桌子上,开始低头核对报表。

  与此同时,顾明泽也在机械厂的车间里忙得不可开交。

  年后要投入生产线的新设备已经运到了,他正带着技术员调试参数。

  机器轰鸣声里,他凑在仪表盘前,仔细看着数据,时不时用笔在图纸上标注。

  “顾总,这个转速是不是有点偏高?”

  旁边的技术员指着仪表盘问道。

  顾明泽皱着眉看了一会儿,伸手调整了一下旋钮:“再试试,注意观察温度变化。”

  他心里也惦记着儿子顾景珩,早上出门时还跟爹娘说,要是景珩回来了,让他们赶紧打电话到厂里。

  而此时顾家的小院里,此刻倒显得有些清静。

  顾父坐在客厅角落的藤椅上,戴着老花镜看报纸,顾母手里攥着针线,却半天没缝上一针,眼睛总往院门口瞟。

  刘英在厨房里收拾碗筷,擦桌子的动作都轻了不少,怕打扰到顾母。

  “你这针都快戳到手上了,发什么愣呢?”

  顾父放下报纸,看向顾母。

  这老婆子,心不在焉的状态都持续好几天了。

  顾母放下针线,叹了口气:“你说景珩这孩子,都腊月二十七了,怎么还没回来?”

  “眼看着还有两三天就要过年了,不会是部队里有急事,又回不来了吧?”

  “你这老婆子,瞎琢磨什么呢?”

  顾父放下茶杯:“孩子既然说要回来,就肯定会回来。”

  “军校管得严,说不定是有什么事情耽误了,左右也就这一两天的事,你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