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乔迁前夕-《年代:夫妻都有金手指的美好生活》

  夜风轻轻吹过,带来了阵阵花香,也带来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林晚青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

  她已经开始期待九月二十五号的到来,期待着在那个好日子里,搬进新家,开启崭新的生活。

  在一家人齐心准备的忙碌中,时间很快来到了九月二十四号。

  天刚蒙蒙亮,京市老城区的胡同里就飘起了淡淡的槐花香,混着煤炉燃烧的烟火气,酝酿出一种既热闹又踏实的氛围。

  顾明泽家的小院更是早早亮起了灯,窗纸上印着忙碌的人影,连墙角的石榴树都似是凑热闹般,沉甸甸的果子红得发亮。

  今天是他们搬家的日子,明天便是选定的乔迁吉日 —— 九月二十五号,黄历上明明白白写着 “宜乔迁”。

  更巧的是今天恰好是周日,紧接着周日就是乔迁宴,六个孩子里除了在军校的二儿子顾景珩赶不回来,其余五个都能凑齐。

  林晚青站在堂屋中央,穿着一身半旧的蓝色劳动布褂子,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纤细白皙的胳膊。

  她手里捏着张纸条,上面列着搬家的各项事宜,眼神清亮又利落。

  林晚青让他们先把自己的东西全都收拾打包好,有余力的再帮忙做点其他的。

  孩子们齐声应着,屋里顿时响起窸窸窣窣的收拾声。

  顾明泽穿着工厂的蓝色工装,刚从外面检查完借来的卡车回来,额头上沁着薄汗。

  “卡车我试过了,车况挺好,是厂里运输科的老解放,装咱们这些家当绰绰有余,估计最多跑个两趟就能搬完了。”

  他走到林晚青身边,声音带着些许疲惫,却难掩笑意。

  “你那些服装厂的资料、卤味店的配方账本,我都单独找了个木箱子,到时候让同事帮忙抬,保证万无一失。”

  林晚青点点头,顺手递给他一条毛巾:“辛苦你了,还特意找关系借车。”

  顾父顾母也没闲着,两位老人从老家来京市多年,在心里早把这里当成了家。

  顾母系着围裙,在厨房忙活早饭,锅里的玉米粥咕嘟冒泡,香气弥漫了整个小院。

  顾父则和保姆刘英一起,把院里的蜂窝煤炉、腌菜坛子往门口挪,嘴里还念叨着:“这些坛子可得小心点,老婆子腌的酸菜、萝卜,孩子们最爱吃了,到了新家还能接着用。”

  刘英手脚麻利,一边帮着搬东西,一边笑着说:“婶子腌的菜比外面买的还香,到了四合院,我帮着再多腌几坛子。”

  刚过七点,院门外就传来了说话声。

  “晚青,我们来帮忙啦!”

  池芳瑜的声音清脆响亮,跟着她走进来的是丈夫王宇和大儿子王奕飞。

  王奕飞今年二十二岁,穿着一身挺括的中山装,看着文质彬彬,却是大学毕业后就进了市政府工作的青年才俊。

  “顾叔叔,林阿姨,我们来帮忙了。”

  小伙子嘴甜,一进门就主动拿起墙角的扁担,笑着说道:“有什么重活您尽管吩咐。”

  王宇拍着顾明泽的肩膀大笑:“明泽,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少了我们?你这四合院可是让我羡慕坏了,以后可得常来串门。”

  池芳瑜则拉着林晚青的手,眼神里满是不舍:“住了这么多年邻居,突然要搬走,我这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你这服装厂越做越大,卤味店的生意也红火,现在又搬进带花园的大院子,真是样样都让人眼红。”

  林晚青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芳瑜,瞧你说的,咱们离得又不远,以后你得空就来。”

  “我给你准备你最爱吃的卤鸡爪,咱们在花园里喝茶聊天,多自在。”

  正说着,赵大娘也带着二孙子李云睿来了。

  赵大娘头发花白,精神头却足,手里还拎着一兜刚烙好的糖饼。

  “孩子们搬家辛苦,垫垫肚子。”

  李云睿今年十七岁,正是力气大的年纪,放下糖饼就往屋里冲,大声喊着:“顾爷爷顾奶奶,我来搬箱子!”

  没多久,顾明泽的两位同事也到了,都是机械厂的技术骨干,身材高大,一看就是干重活的好手。

  一时间,小院里人声鼎沸。

  搬东西的号子声、孩子们的嬉笑声、大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像过年。

  按照京市的搬家习俗,林晚青早就准备好了 “六宝”—— 米、油、盐、酱、醋、茶。

  每样都用红纸包着,放进一个崭新的木盆里,打算先搬到新家用。

  她还特意买了两把新扫把和簸箕,也贴上了圆形的红纸,寓意着扫去晦气,迎来吉祥。

  顾明泽则带着王奕飞、李云睿、两位同事还有大儿子顾景晖,开始搬大件的东西。

  先抬的是那台彩色电视机,这是林晚青生意刚有起色时买的,跟着他们好几年了,如今要搬到四合院的客厅去。

  两个年轻人齐心协力,喊着号子:“一、二、起!”

  稳稳地把装着电视机的木箱抬了起来,小心翼翼地往院外挪。

  “慢着点,门口有台阶,小心脚下!”

  顾明泽在旁边指挥着,眼神紧紧盯着木箱,生怕磕碰到。

  王宇则帮忙扶着木箱的另一侧,嘴里念叨着:“这彩色电视机可比黑白电视机沉了不少,不过到了四合院的大房间里,放客厅里肯定气派。”

  林晚青和池芳瑜、赵大娘则在屋里收拾零碎物件。

  池芳瑜拿起一个绣着牡丹的枕头套,笑着说:“晚青,你这手艺还是这么好,当年你给我绣的那个荷包,我现在还留着呢。”

  林晚青笑着回应:“那都是老手艺了,现在厂里做衣服,都是机器缝制,手工活倒少见了。”

  赵大娘坐在一旁,一边帮着叠衣服,一边感叹:“你呀,真是个能干的,不光生意做得好,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们也都教育得懂事。”

  “想当年你刚开服装厂的时候,多少人背后说闲话,说你一个女人家抛头露面,现在谁不羡慕你?”

  听到这话,林晚青心里也是一阵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