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十八过去了-《福晋崛起》

  十八年过去了!

  期间局势的变化之大也是让人意想不到,曾经有谋有略的太子被人暗算,毒发身亡,而害太子一党的皇子也被清算。

  皇太后这样一筛,为了局势的稳定,最后静王爷坐上了皇位,国号改大商。

  静静也从富晋一跃而上,当了后宫之主——皇后。

  位置变了,人心就变了,曾经的王爷如今纳妃就跟喝水般简单。

  静静看着如今的皇上,已经明白自己与他的距离,自己不能帮他什么,闭嘴,安静,修养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从当皇后第二年起,静静就空有皇后的名义,实际后宫掌权的是李贵妃。

  但女人的颜值就是最好的武器,静静的美貌在后宫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按王爷的意思,每个月必须见一次皇后,不然吃不下睡不安稳。

  每个月固定的日子就成了皇后与皇上的约会日。也是当天敌人最多的日子。

  头两年皇上与皇后还是甜甜蜜蜜的,但架不住新进的宫女越多,新封的妃子越多,皇上来皇后的寝宫也就慢慢减少。

  等到皇上三个月不来一趟的时候,静静也没有过多埋怨。

  她懂感情也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更不用说她一点忙都帮不上,现在局势不稳,他需要笼络大臣,所以纳大臣的女儿当妃子是最好的选择。

  李贵妃家的后台是宰相,是皇上于之日夜商量大事的人。

  男人为了皇位的巩固,女人之间的那些矛盾他当看不见。

  李贵妃动不动就去挑衅着皇后,总是找各种理由阻止皇上去见皇后。

  皇后幸好比李贵妃早了三年,所以在李贵妃之前就生了两个女儿,分别被封为幼安公主和慈安公主。

  因为皇后没有男孩,所以其他妃子铆足了劲要生男孩,李贵妃就生了两个男孩,所以她自感优越,再一次生了女儿后,李贵妃就掩饰不住自己的目的了,她要统治后宫。

  皇上本来就是喜欢别人帮他干活,在李贵妃的哥哥帮他打赢一场外仗后,毫不犹豫就让皇后歇息,李贵妃顺理成章执掌后宫。

  宫廷内,其实就是权力之间的较量。

  你不来惹我,我就要去干你,事实就是如此。

  李贵妃的最大目标就是坐上皇后的宝座,搞死皇后就是最后的目的。

  除了皇上,后宫的女人都觉得这不是秘密了。

  但皇上显然还不想出让这个最大的利益,皇后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但孩子有两个,都是人,她又没做错什么,突然换皇后,名声不好听。皇贵妃是有诸多好处,帮自己也是看得见的,但多了也就是干预了。

  旁人干预朝政,就是分我的权,就是找死!

  当坐在皇位的时候,王爷已经改变了很多以前的习惯。

  不习惯讨好皇太后的他,已经习惯了,已经最大限度的对皇太后点头哈腰了。

  皇太后本来以为皇位不是太子的就是二皇子的,她能在两个人中左右逢源,偏偏两个同归于尽都没了,把她气得要死。

  不是儿子死了难受,而是皇位换了人自己难以控制。

  刚开始皇太后对新上的皇帝还是有所顾忌的,虽然也是儿子,但从小感情不到位,也就感觉有点生疏,幸好两个人都有意修好关系。

  于是今天喝喝茶明天聊一聊,后天又约吃饭,皇太后对皇上是日渐满意,对皇上的戒备之心也就慢慢放松下来了。

  李贵妃的刁蛮,皇太后也有耳闻,李贵妃的骄傲是仗着娘家的权,娘家的权在为皇上分忧,能为皇上分忧的李家,皇上还是对李贵妃宠爱有加的,动她不行,但目前看在皇上对自己所有条件都答应之后,李贵妃这些小事也就随她去了。

  不是皇太后对李贵妃有所不满,而是朝廷上有几个重要的位置,竟然被宰相家的得意门生截走了,宰相那个老狐狸,明明六十了还纳妾,大女儿送进宫不得宠,又送三女儿进宫,也就是这个李贵妃。

  这个女儿是有点手段的,一来就用钱笼络了宫女和太监们,更可怕的是用起刑来是毫不手软,宫里偶尔死个宫女太监简直不当一回事,所有照顾她的宫女太监都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不然就没好果子吃。

  这个李贵妃在自己娘家受宠,在宫里也是一股劲的想让皇上独宠,不过确实年轻漂亮,那小身段走起路来一扭一摆,也确实迷人。

  皇上也清楚李贵妃的目的,但架不住温柔乡的百般甜蜜。

  睡,死命睡。

  李贵妃也毫不犹豫的生了两儿子,腰杆不自觉就挺起来了。

  就连皇太后派过来的教导嬷嬷也敢顶嘴了。

  打狗还要看主人呢!李贵妃在皇太后面前自然是不敢造次的,但对皇太后身边的人就不是特别恭敬了。

  那些狗腿子看人眼色极准,知道李贵妃是有点不好惹的,偶尔被李贵妃呛几句,也是恭敬地低下头。

  小人物也有她们的手段,那些在皇太后身边习惯张牙舞爪的人,一下子让她安静是不可能的,于是,李贵妃的一下不好的行为就被嬷嬷们加油添醋般送到了皇太后那里。

  皇太后觉得李贵妃在挑战她的权威,暂时不动你,不代表以后不动你。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贵妃多年筹划把皇后废除而不行的最大原因了。皇太后有意阻拦,皇上也没有办法。

  李贵妃虽然不是皇后,但这么多年把持后宫,也让她从心认为自己就是皇后了。

  在遇到外敌要侵略,想到用和亲之事解决时候,皇上刚准备考虑和亲的人选时,李贵妃直接把幼安公主推出去了。

  “皇上,东蒙国就是想要嫡出的公主,为了国家安危,为了大义,皇后娘娘会同意的。“

  第二天的朝堂上,宰相已经提前知悉自家女儿的意思,联合大臣直接推荐人选。

  不怪皇上犹豫,实在是他不好跟皇后交代。

  大女儿已经在一年前和亲了,母女离别的场景,皇后苦苦哀求他的场景,他毫不犹豫拒绝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其他女儿也长大了,也可以记在皇后名下当嫡女去和亲,为什么非得让幼安去呢?

  想起那个软糯的女儿每天在耳边说,爹爹万安,皇上心里实在不忍。

  “时间还来得及,再议吧”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