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仓库,激战后的死寂 —— 空气中弥漫着尚未散去的硝烟味、护卫伤口流出的血腥味,以及 “冥府” 装备被电磁脉冲烧毁后,散发出的冷却液与烧焦电路板的刺鼻气味,几种味道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呕。原本用于交易的冷光灯已在激战中损坏,此刻仓库内亮起的是 “第七办公室” 紧急部署的应急灯,惨白的光线如同医院的停尸间,将仓库内的狼藉景象照得一览无余:地面散落着弹壳、碎石、断裂的钢架碎片,墙壁上布满了子弹孔洞,几名特战队员正小心翼翼地清理现场,避免破坏任何可能的线索。
四名 “冥府” 精锐护卫的尸体(其中两人因伤势过重死亡,两人被电击针击中后昏迷,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已被整齐排列在仓库角落,盖上了白色的防尘布单,布单下隐约可见尸体的轮廓。那名灰衣男人(“法官”)则被特制的钛合金镣铐(可抵御 12.7 穿甲弹的冲击,内置 GPS 定位和电击装置)牢牢锁住四肢,特战队员已给他注射了强效镇静剂(成分包含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可维持 8 小时深度昏迷),此刻正躺在担架上,由两名荷枪实弹的特战队员严密看管,防止其苏醒后反抗或自残。
“第七办公室” 的技术人员穿着全套防化服(型号为 NFPA 1991,可防护化学毒气和生物制剂),戴着乳胶手套和护目镜,正使用镊子、毛刷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收集地面上的弹壳、血迹样本(用于 DNA 比对)和 “冥府” 装备的残片,将其分类装入贴有标签的密封袋中,每一个动作都严格遵循 “犯罪现场勘查” 标准,避免留下二次污染。
苏叶站在仓库中央,她已经脱掉了那件用于伪装的、沾满灰尘的深灰色便装外套,露出了里面的黑色战术背心(材质为芳纶纤维,可抵御匕首穿刺),背心的肩带和腰带上还挂着未使用的微型电击针和 EMP 圆珠。她脸上那副用于伪装的防蓝光眼镜也已摘下,露出了那双锐利的眼睛。此刻,她正蹲在地上,戴着一副超薄的碳纤维分析手套(厚度仅 0.1,不影响手指触觉),仔细检视着从 “法官” 和护卫身上搜缴而来的装备,神情专注,如同一位正在解剖 “猎物” 的科学家。
傅景深和秦屿站在她身旁,神色凝重。傅景深已整理好凌乱的西装,袖口重新挽起,目光落在那些奇特的装备上,眼中带着探究和警惕;秦屿则依旧穿着战术服,脸上的迷彩油尚未擦拭,手中拿着一个平板电脑,正在记录苏叶的分析结果,时不时皱眉思考,显然在评估这些装备背后的技术威胁。
这些从 “冥府” 人员身上搜缴的装备,被分门别类地放在三张铺开的防静电布(材质为聚酯纤维,表面电阻 10^6-10^9Ω,可防止静电损坏电子元件)上,每一件装备旁都放着一个标注编号和位置的标签,一目了然。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把从 “法官” 手中缴获的、造型古怪的银色手枪。它通体采用流线型设计,没有传统枪械的扳机、弹匣或枪管结构,枪口呈喇叭状的扩散器(直径约 5c内部有螺旋状能量引导槽),枪身材质非金非木,触手冰凉(表面温度约 15℃,低于环境温度),重量仅 350g(约为普通手枪的 1/3)。
“这是一把紧凑型能量武器,” 苏叶伸出手指,轻轻触碰枪身表面的纹路(纹路实则是微型能量导管),语气带着专业的判断,“不是传统的化学能(火药)激发,也不是电磁轨道炮原理,而是基于‘高频脉冲粒子束’技术 —— 通过枪身内部的微型聚变核心(可能是氘氚混合物),产生高能粒子,再经过扩散器聚焦,形成致命的能量束。你们看这里的能量引导凹槽(位于枪身侧面,宽度约 1)和蜂窝状散热结构(位于枪尾,可快速释放热量),设计非常精妙,能量转换效率保守估计在 65% 以上,远超当前全球任何已知的军用能量武器(美军最新的车载能量武器效率仅 40%)。”
她将能量枪小心放在防静电布上,目光转向旁边几个火柴盒大小的黑色方块 —— 这些是从护卫战术背心上拆下来的微型通讯器和数据节点,表面只有一个隐藏的电源按钮,没有任何接口。
“技术组初步分析显示,他们的通讯加密方式非常奇特。” 一名技术人员拿着检测报告,走到三人面前,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不是常规的量子加密(基于量子纠缠原理)或 RSA 算法加密(基于大数分解难题),而是掺杂了‘生物电波调制’模式 —— 通讯信号中包含了使用者的脑电波特征码,只有通过特定的神经接口(如植入式芯片)或匹配的生物密钥(如指纹 虹膜 脑电波三重验证),才能完全解析和解锁。我们截获了护卫在激战中发送出去的最后一段残破信号,通过频谱分析,信号的最终指向不是地面基站,而是一个… 无法追踪的深空坐标(赤经 12h30赤纬 30°,不在任何已知卫星或空间站的轨道范围内)。”
秦屿的眉头紧紧锁起,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平板电脑边缘:“生物电波加密 深空坐标?这已经超出了我们对‘常规恐怖组织’或‘犯罪集团’的认知范畴,‘冥府’背后很可能有更强大的技术支持,甚至… 不是来自地球的技术?”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猜测,也带着一丝警惕 —— 这个发现,让 “冥府” 的威胁等级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
傅景深的目光则落在苏叶手中拿起的一个护腕状设备上。这个设备看起来像一块厚实的运动手表,直径约 5c表面没有任何屏幕或按钮,只有几个暗淡的绿色指示灯(处于熄灭状态),内侧则有一圈柔软的硅胶垫(带有微小的传感器)。
苏叶用指尖按压了护腕内侧一个极其细微的凸起(隐藏的电源开关)。
嗡…
一层极其淡薄、几乎肉眼难以察觉的幽蓝色能量场,瞬间从护腕表面扩散开来,覆盖了苏叶的手掌,能量场表面有轻微的流光波动,持续了不到半秒,便因能量耗尽而迅速消散,护腕上的绿色指示灯闪烁了一下,再次熄灭。
“这是… 个人能量护盾?” 傅景深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 他见过车载或舰载的大型能量护盾,但如此小型化、可穿戴的个人护盾,还是第一次见到。
“更准确地说,是‘微型化定向能量偏转场’。” 苏叶放下护腕,眼神锐利,语气带着专业的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护腕内部的微型能量源(可能是高密度电池或微型核电池),产生一个局部的电磁场,当子弹或弹片进入能量场范围时,电磁场会改变其运动轨迹,从而实现‘偏转’或‘削弱动能’的效果。但它的缺陷也很明显:持续时间很短(单次激活不超过 1 秒),能量消耗巨大(激活一次后需要 30 分钟充电),防御范围仅限护腕周围 30c的区域。不过,即便如此,这项技术的小型化程度也令人震惊 —— 我们实验室曾做过类似研究,最小的原型机也有篮球大小,而‘冥府’已经能将其做成可穿戴设备。”
最后,苏叶的目光落在了一个从 “法官” 风衣内衬暗袋中找出的、约拇指大小的透明晶体存储器上。这个晶体呈六棱柱形状,内部有流动的银色液体(疑似 “记忆金属” 或 “生物活性物质”),被一个特制的钛合金安全盒(带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封装着,显然是 “法官” 随身携带的核心数据存储设备。
“这是…‘冥府’的核心数据存储器?” 秦屿屏住了呼吸,眼中带着期待 —— 如果能破解这个存储器,或许就能找到 “冥府” 的老巢、成员名单和更多技术秘密。
苏叶没有直接用手去碰安全盒,而是从技术人员手中接过一个便携式的多功能接口读取器(E.Y. 自研产品,支持 USB、Type-C、无线等多种连接方式,内置 1000 种以上的解密协议),小心翼翼地将读取器的探针连接到安全盒的隐藏接口上。
读取器的屏幕亮起,然而,屏幕上并没有显示预期的 “数据目录”,而是出现了一连串飞速滚动的、无法识别的怪异符号(类似扭曲的 DNA 双螺旋结构),以及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从三角形到六边形,再到不规则多边形),这些符号和图形仿佛活物般,在屏幕上不断自我加密、重组,甚至会主动 “攻击” 读取器的系统程序,导致读取器发出 “滋滋” 的警告声。
“是‘自适应混沌加密’技术。” 苏叶的声音低沉下去,手指在读取器的键盘上快速敲击,试图启动应急解密程序,“这个存储器本身带有某种生物活性物质(可能是经过基因编辑的微生物),它会实时监测外部访问者的身份,一旦检测到‘非授权访问’,就会启动‘动态加密’,不断改变加密算法。如果强行破解(如暴力攻击或物理拆解),生物活性物质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酶,分解晶体内部的数据载体,导致数据自毁。”
她尝试了几个常规的解密协议(如 AES-256、RSA-4096),甚至动用了 E.Y. 的 “量子解密模块”,但屏幕上的符号只是扭曲得更加剧烈,几何图形的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读取器的温度开始升高,甚至发出了轻微的、令人不安的低频嗡鸣(系统即将过载的信号)。
苏叶立刻停止了破解,关闭了读取器的电源,避免设备损坏或触发数据自毁程序。她抬起头,眼神变得无比深邃,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 她曾在父母的研究笔记中,见过类似的 “动态加密” 理论,或许… 可以用 “古武内力” 试试?
她沉默了片刻,忽然伸出右手,食指指尖凝聚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精纯的内力(通过 “压缩真气” 技巧,将内力凝聚成直径仅 0.1 的细丝),极其缓慢地、精准地朝着那个晶体存储器的一个特定棱面(她通过观察晶体内部银色液体的流动方向,判断出的 “能量薄弱点”)点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她的指尖即将触碰到晶体的瞬间 ——
屏幕上原本飞速滚动的怪异符号,猛地一滞!
那些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如同被无形的手拂过,短暂地定格、舒展,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却隐约能看出规律的能量结构图谱(类似 “普罗米修斯之火” 项目中 “意识锚定” 的理论模型),这个图谱在屏幕上持续了大约两秒,随后再次陷入疯狂的混沌,读取器彻底黑屏(系统保护机制启动)!
但就这两秒!
苏叶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将那一闪而逝的能量结构图谱,牢牢刻印在脑海中 —— 她能清晰地认出,图谱中的几个关键节点,与父母研究笔记中 “意识能量锁” 的未完成理论推导,完全一致!
她迅速收回手,关闭了读取器的电源,避免再次触发保护机制。
“怎么样?有没有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傅景深立刻问道,语气带着一丝急切 —— 他知道,这个存储器可能是找到 “冥府” 核心秘密的关键。
“无法直接读取数据,强行破解风险太大,可能会导致数据自毁。” 苏叶站起身,摘下碳纤维分析手套,扔给旁边的技术人员,但她的眼中却闪烁着一种 “发现关键线索” 的锐芒,“不过,通过刚才的尝试,我确认了两件事,这比直接读取数据更重要。”
她转向秦屿和傅景深,语气坚定,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第一,‘冥府’的核心技术,并非独立研发,而是深度融合了‘生物科技’和某种‘非传统能量理论’—— 从能量枪的粒子束技术,到个人护盾的电磁场技术,再到存储器的生物活性加密,都与‘冥府’进行的‘活体基因强化实验’和我父母当年的‘普罗米修斯之火’项目高度同源,但‘冥府’在这个基础上,走得更远,技术也更加成熟,甚至… 更加诡异(如深空坐标指向)。”
“第二,” 她顿了顿,声音变得冰冷而确定,眼神中带着一丝愤怒,也带着一丝释然,“刚才那个晶体存储器的‘自适应混沌加密’,其核心波动频率(通过内力感应到的能量振动),与我父母研究笔记中一份关于‘意识能量锁’的未完成理论推导,存在 90% 以上的相似性!这意味着,‘冥府’不仅当年窃取了‘普罗米修斯之火’的研究成果,还在‘意识能量’这个方向上取得了突破,并用这项技术,构建了他们的核心加密体系!”
她抬起眼,望向仓库外沉沉的夜色,目光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 “冥府” 隐藏在深处的老巢:
“这些从‘法官’身上缴获的装备,不仅仅是‘冥府’的武力象征,更是指向他们‘核心技术源头’的… 指纹。每一件装备的技术细节,每一个加密协议的特征,都在告诉我们,‘冥府’的根基,就是建立在我父母当年被窃取的研究成果之上。”
“只要我们能彻底分析这些‘指纹’—— 逆向破解能量武器的核心原理,解析生物电波加密的规律,还原晶体存储器的能量结构图谱,就能顺着技术的‘源头’,找到‘冥府’的老巢,甚至… 找到当年杀害我父母的真正幕后黑手!”
秦屿和傅景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 —— 这场与 “冥府” 的斗争,不仅是为了阻止他们的恶行,更是为了揭开尘封的真相,为苏叶的父母讨回公道。而这些缴获的装备,就是他们手中最关键的 “钥匙”。
(第七十七章 完)
四名 “冥府” 精锐护卫的尸体(其中两人因伤势过重死亡,两人被电击针击中后昏迷,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已被整齐排列在仓库角落,盖上了白色的防尘布单,布单下隐约可见尸体的轮廓。那名灰衣男人(“法官”)则被特制的钛合金镣铐(可抵御 12.7 穿甲弹的冲击,内置 GPS 定位和电击装置)牢牢锁住四肢,特战队员已给他注射了强效镇静剂(成分包含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可维持 8 小时深度昏迷),此刻正躺在担架上,由两名荷枪实弹的特战队员严密看管,防止其苏醒后反抗或自残。
“第七办公室” 的技术人员穿着全套防化服(型号为 NFPA 1991,可防护化学毒气和生物制剂),戴着乳胶手套和护目镜,正使用镊子、毛刷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收集地面上的弹壳、血迹样本(用于 DNA 比对)和 “冥府” 装备的残片,将其分类装入贴有标签的密封袋中,每一个动作都严格遵循 “犯罪现场勘查” 标准,避免留下二次污染。
苏叶站在仓库中央,她已经脱掉了那件用于伪装的、沾满灰尘的深灰色便装外套,露出了里面的黑色战术背心(材质为芳纶纤维,可抵御匕首穿刺),背心的肩带和腰带上还挂着未使用的微型电击针和 EMP 圆珠。她脸上那副用于伪装的防蓝光眼镜也已摘下,露出了那双锐利的眼睛。此刻,她正蹲在地上,戴着一副超薄的碳纤维分析手套(厚度仅 0.1,不影响手指触觉),仔细检视着从 “法官” 和护卫身上搜缴而来的装备,神情专注,如同一位正在解剖 “猎物” 的科学家。
傅景深和秦屿站在她身旁,神色凝重。傅景深已整理好凌乱的西装,袖口重新挽起,目光落在那些奇特的装备上,眼中带着探究和警惕;秦屿则依旧穿着战术服,脸上的迷彩油尚未擦拭,手中拿着一个平板电脑,正在记录苏叶的分析结果,时不时皱眉思考,显然在评估这些装备背后的技术威胁。
这些从 “冥府” 人员身上搜缴的装备,被分门别类地放在三张铺开的防静电布(材质为聚酯纤维,表面电阻 10^6-10^9Ω,可防止静电损坏电子元件)上,每一件装备旁都放着一个标注编号和位置的标签,一目了然。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把从 “法官” 手中缴获的、造型古怪的银色手枪。它通体采用流线型设计,没有传统枪械的扳机、弹匣或枪管结构,枪口呈喇叭状的扩散器(直径约 5c内部有螺旋状能量引导槽),枪身材质非金非木,触手冰凉(表面温度约 15℃,低于环境温度),重量仅 350g(约为普通手枪的 1/3)。
“这是一把紧凑型能量武器,” 苏叶伸出手指,轻轻触碰枪身表面的纹路(纹路实则是微型能量导管),语气带着专业的判断,“不是传统的化学能(火药)激发,也不是电磁轨道炮原理,而是基于‘高频脉冲粒子束’技术 —— 通过枪身内部的微型聚变核心(可能是氘氚混合物),产生高能粒子,再经过扩散器聚焦,形成致命的能量束。你们看这里的能量引导凹槽(位于枪身侧面,宽度约 1)和蜂窝状散热结构(位于枪尾,可快速释放热量),设计非常精妙,能量转换效率保守估计在 65% 以上,远超当前全球任何已知的军用能量武器(美军最新的车载能量武器效率仅 40%)。”
她将能量枪小心放在防静电布上,目光转向旁边几个火柴盒大小的黑色方块 —— 这些是从护卫战术背心上拆下来的微型通讯器和数据节点,表面只有一个隐藏的电源按钮,没有任何接口。
“技术组初步分析显示,他们的通讯加密方式非常奇特。” 一名技术人员拿着检测报告,走到三人面前,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不是常规的量子加密(基于量子纠缠原理)或 RSA 算法加密(基于大数分解难题),而是掺杂了‘生物电波调制’模式 —— 通讯信号中包含了使用者的脑电波特征码,只有通过特定的神经接口(如植入式芯片)或匹配的生物密钥(如指纹 虹膜 脑电波三重验证),才能完全解析和解锁。我们截获了护卫在激战中发送出去的最后一段残破信号,通过频谱分析,信号的最终指向不是地面基站,而是一个… 无法追踪的深空坐标(赤经 12h30赤纬 30°,不在任何已知卫星或空间站的轨道范围内)。”
秦屿的眉头紧紧锁起,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平板电脑边缘:“生物电波加密 深空坐标?这已经超出了我们对‘常规恐怖组织’或‘犯罪集团’的认知范畴,‘冥府’背后很可能有更强大的技术支持,甚至… 不是来自地球的技术?”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猜测,也带着一丝警惕 —— 这个发现,让 “冥府” 的威胁等级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
傅景深的目光则落在苏叶手中拿起的一个护腕状设备上。这个设备看起来像一块厚实的运动手表,直径约 5c表面没有任何屏幕或按钮,只有几个暗淡的绿色指示灯(处于熄灭状态),内侧则有一圈柔软的硅胶垫(带有微小的传感器)。
苏叶用指尖按压了护腕内侧一个极其细微的凸起(隐藏的电源开关)。
嗡…
一层极其淡薄、几乎肉眼难以察觉的幽蓝色能量场,瞬间从护腕表面扩散开来,覆盖了苏叶的手掌,能量场表面有轻微的流光波动,持续了不到半秒,便因能量耗尽而迅速消散,护腕上的绿色指示灯闪烁了一下,再次熄灭。
“这是… 个人能量护盾?” 傅景深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 他见过车载或舰载的大型能量护盾,但如此小型化、可穿戴的个人护盾,还是第一次见到。
“更准确地说,是‘微型化定向能量偏转场’。” 苏叶放下护腕,眼神锐利,语气带着专业的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护腕内部的微型能量源(可能是高密度电池或微型核电池),产生一个局部的电磁场,当子弹或弹片进入能量场范围时,电磁场会改变其运动轨迹,从而实现‘偏转’或‘削弱动能’的效果。但它的缺陷也很明显:持续时间很短(单次激活不超过 1 秒),能量消耗巨大(激活一次后需要 30 分钟充电),防御范围仅限护腕周围 30c的区域。不过,即便如此,这项技术的小型化程度也令人震惊 —— 我们实验室曾做过类似研究,最小的原型机也有篮球大小,而‘冥府’已经能将其做成可穿戴设备。”
最后,苏叶的目光落在了一个从 “法官” 风衣内衬暗袋中找出的、约拇指大小的透明晶体存储器上。这个晶体呈六棱柱形状,内部有流动的银色液体(疑似 “记忆金属” 或 “生物活性物质”),被一个特制的钛合金安全盒(带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封装着,显然是 “法官” 随身携带的核心数据存储设备。
“这是…‘冥府’的核心数据存储器?” 秦屿屏住了呼吸,眼中带着期待 —— 如果能破解这个存储器,或许就能找到 “冥府” 的老巢、成员名单和更多技术秘密。
苏叶没有直接用手去碰安全盒,而是从技术人员手中接过一个便携式的多功能接口读取器(E.Y. 自研产品,支持 USB、Type-C、无线等多种连接方式,内置 1000 种以上的解密协议),小心翼翼地将读取器的探针连接到安全盒的隐藏接口上。
读取器的屏幕亮起,然而,屏幕上并没有显示预期的 “数据目录”,而是出现了一连串飞速滚动的、无法识别的怪异符号(类似扭曲的 DNA 双螺旋结构),以及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从三角形到六边形,再到不规则多边形),这些符号和图形仿佛活物般,在屏幕上不断自我加密、重组,甚至会主动 “攻击” 读取器的系统程序,导致读取器发出 “滋滋” 的警告声。
“是‘自适应混沌加密’技术。” 苏叶的声音低沉下去,手指在读取器的键盘上快速敲击,试图启动应急解密程序,“这个存储器本身带有某种生物活性物质(可能是经过基因编辑的微生物),它会实时监测外部访问者的身份,一旦检测到‘非授权访问’,就会启动‘动态加密’,不断改变加密算法。如果强行破解(如暴力攻击或物理拆解),生物活性物质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酶,分解晶体内部的数据载体,导致数据自毁。”
她尝试了几个常规的解密协议(如 AES-256、RSA-4096),甚至动用了 E.Y. 的 “量子解密模块”,但屏幕上的符号只是扭曲得更加剧烈,几何图形的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读取器的温度开始升高,甚至发出了轻微的、令人不安的低频嗡鸣(系统即将过载的信号)。
苏叶立刻停止了破解,关闭了读取器的电源,避免设备损坏或触发数据自毁程序。她抬起头,眼神变得无比深邃,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 她曾在父母的研究笔记中,见过类似的 “动态加密” 理论,或许… 可以用 “古武内力” 试试?
她沉默了片刻,忽然伸出右手,食指指尖凝聚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精纯的内力(通过 “压缩真气” 技巧,将内力凝聚成直径仅 0.1 的细丝),极其缓慢地、精准地朝着那个晶体存储器的一个特定棱面(她通过观察晶体内部银色液体的流动方向,判断出的 “能量薄弱点”)点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她的指尖即将触碰到晶体的瞬间 ——
屏幕上原本飞速滚动的怪异符号,猛地一滞!
那些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如同被无形的手拂过,短暂地定格、舒展,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却隐约能看出规律的能量结构图谱(类似 “普罗米修斯之火” 项目中 “意识锚定” 的理论模型),这个图谱在屏幕上持续了大约两秒,随后再次陷入疯狂的混沌,读取器彻底黑屏(系统保护机制启动)!
但就这两秒!
苏叶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将那一闪而逝的能量结构图谱,牢牢刻印在脑海中 —— 她能清晰地认出,图谱中的几个关键节点,与父母研究笔记中 “意识能量锁” 的未完成理论推导,完全一致!
她迅速收回手,关闭了读取器的电源,避免再次触发保护机制。
“怎么样?有没有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傅景深立刻问道,语气带着一丝急切 —— 他知道,这个存储器可能是找到 “冥府” 核心秘密的关键。
“无法直接读取数据,强行破解风险太大,可能会导致数据自毁。” 苏叶站起身,摘下碳纤维分析手套,扔给旁边的技术人员,但她的眼中却闪烁着一种 “发现关键线索” 的锐芒,“不过,通过刚才的尝试,我确认了两件事,这比直接读取数据更重要。”
她转向秦屿和傅景深,语气坚定,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第一,‘冥府’的核心技术,并非独立研发,而是深度融合了‘生物科技’和某种‘非传统能量理论’—— 从能量枪的粒子束技术,到个人护盾的电磁场技术,再到存储器的生物活性加密,都与‘冥府’进行的‘活体基因强化实验’和我父母当年的‘普罗米修斯之火’项目高度同源,但‘冥府’在这个基础上,走得更远,技术也更加成熟,甚至… 更加诡异(如深空坐标指向)。”
“第二,” 她顿了顿,声音变得冰冷而确定,眼神中带着一丝愤怒,也带着一丝释然,“刚才那个晶体存储器的‘自适应混沌加密’,其核心波动频率(通过内力感应到的能量振动),与我父母研究笔记中一份关于‘意识能量锁’的未完成理论推导,存在 90% 以上的相似性!这意味着,‘冥府’不仅当年窃取了‘普罗米修斯之火’的研究成果,还在‘意识能量’这个方向上取得了突破,并用这项技术,构建了他们的核心加密体系!”
她抬起眼,望向仓库外沉沉的夜色,目光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 “冥府” 隐藏在深处的老巢:
“这些从‘法官’身上缴获的装备,不仅仅是‘冥府’的武力象征,更是指向他们‘核心技术源头’的… 指纹。每一件装备的技术细节,每一个加密协议的特征,都在告诉我们,‘冥府’的根基,就是建立在我父母当年被窃取的研究成果之上。”
“只要我们能彻底分析这些‘指纹’—— 逆向破解能量武器的核心原理,解析生物电波加密的规律,还原晶体存储器的能量结构图谱,就能顺着技术的‘源头’,找到‘冥府’的老巢,甚至… 找到当年杀害我父母的真正幕后黑手!”
秦屿和傅景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 —— 这场与 “冥府” 的斗争,不仅是为了阻止他们的恶行,更是为了揭开尘封的真相,为苏叶的父母讨回公道。而这些缴获的装备,就是他们手中最关键的 “钥匙”。
(第七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