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张衍志从藏书阁回到斋舍,刚推开门,就看到赵健一脸兴奋地迎了上来,手里捧着一叠散发着新鲜墨香的纸张。
“衍志兄,王兄,高兄,你们快看!”
赵健将手中的东西分发给几人,说道:
“咱们弘文月报的第二批样报,印出来了!”
只见那报纸抬头用端正的楷书写着弘文月报四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弘文书院弘文社刊行。
版面虽显朴素,但,栏目清晰,有书院动态、时文精选、百家杂谈等。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占据了相当版面的一个栏目小说连载,下面赫然便是红楼梦的第一至第三回。
王圆一把抢过,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道:
“好!”
“写得太好了!”
“这林妹妹进府,宝黛初会……哎呀,这笔墨,这情节,绝了!”
他激动地拍着大腿,说道:“衍志兄,你这书一旦传出去,必定洛阳纸贵!”
高肃也仔细翻阅着,点头赞道:
“排版清晰,内容充实。”
“赵兄,这印刷和誊抄的活儿,你辛苦了。”
“确实不错。”
张衍志仔细浏览了一遍,内容与他提供的稿子无误,印刷也还算清晰。
不过,他指出了几个细微之处,说道:“赵兄辛苦。”
“此处有个别字,潦倒印成了缭倒,此处版面留白稍多,下次可适当调整。”
“还有这百家杂谈的边框线条,略显粗重,可稍细一些,更为清雅。”
赵健认真记下,说道:
“衍志兄看得仔细,我回头就让他们改。”
“嗯。”
张衍志点头,又问道:
“若要将这首批五千份报纸刊印出来,大概需要多久?”
赵健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雕版、纸张、人工,答道:
“若是抓紧些,日夜赶工,大概需要十日左右。”
“好,那就定在十日后,首刊五千份,在书院及府城各指定书坊同步发售。”
张衍志一锤定音。
赵健信心满满,应道:
“没问题!”
……
第二天,几人照常上课。
下午,诗赋课上。
苏学士捋着长须,看着底下或因苦读,或因近日风波而显得有些沉闷的学子,微微一笑,宣布道:
“终日困坐书斋,绞尽脑汁,所作诗赋难免失之空泛。”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若无真情实景触动,何来佳作?”
“故而,老夫决定,三日后,带诸位前往城西二十里外的翠微峰及碧波潭一带采风,领略山水之趣,感悟四时之变,以期,诸君能有所得,作出真正有血有肉的诗文。”
此言一出。
原本安静的明伦斋顿时一片哗然,学子们个个面露喜色,交头接耳。
天天对着四书五经和青砖黛瓦,早就憋闷坏了,能出门踏青采风,简直是天降甘霖。
待众人兴奋的议论声稍歇,苏学士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沉稳端坐的张衍志身上,开口道:
“此次出行,人数众多,需得有人统筹安排,以确保秩序与安全,张衍志。”
“学生在。”
张衍志应声起身。
“此次采风,便由你暂任斋长,负责组织协调诸生。”
“一切行程、安全、纪律,均由你总领。”
“你,可能胜任?”
众学子目光齐刷刷聚焦在张衍志身上,有羡慕,有信服,也有少数人带着审视。
张衍志面色不变,拱手肃然道:
“承蒙先生信任。”
“学生定当尽力而为,确保此行顺利。”
张衍志从藏书阁回到斋舍,刚推开门,就看到赵健一脸兴奋地迎了上来,手里捧着一叠散发着新鲜墨香的纸张。
“衍志兄,王兄,高兄,你们快看!”
赵健将手中的东西分发给几人,说道:
“咱们弘文月报的第二批样报,印出来了!”
只见那报纸抬头用端正的楷书写着弘文月报四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弘文书院弘文社刊行。
版面虽显朴素,但,栏目清晰,有书院动态、时文精选、百家杂谈等。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占据了相当版面的一个栏目小说连载,下面赫然便是红楼梦的第一至第三回。
王圆一把抢过,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道:
“好!”
“写得太好了!”
“这林妹妹进府,宝黛初会……哎呀,这笔墨,这情节,绝了!”
他激动地拍着大腿,说道:“衍志兄,你这书一旦传出去,必定洛阳纸贵!”
高肃也仔细翻阅着,点头赞道:
“排版清晰,内容充实。”
“赵兄,这印刷和誊抄的活儿,你辛苦了。”
“确实不错。”
张衍志仔细浏览了一遍,内容与他提供的稿子无误,印刷也还算清晰。
不过,他指出了几个细微之处,说道:“赵兄辛苦。”
“此处有个别字,潦倒印成了缭倒,此处版面留白稍多,下次可适当调整。”
“还有这百家杂谈的边框线条,略显粗重,可稍细一些,更为清雅。”
赵健认真记下,说道:
“衍志兄看得仔细,我回头就让他们改。”
“嗯。”
张衍志点头,又问道:
“若要将这首批五千份报纸刊印出来,大概需要多久?”
赵健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雕版、纸张、人工,答道:
“若是抓紧些,日夜赶工,大概需要十日左右。”
“好,那就定在十日后,首刊五千份,在书院及府城各指定书坊同步发售。”
张衍志一锤定音。
赵健信心满满,应道:
“没问题!”
……
第二天,几人照常上课。
下午,诗赋课上。
苏学士捋着长须,看着底下或因苦读,或因近日风波而显得有些沉闷的学子,微微一笑,宣布道:
“终日困坐书斋,绞尽脑汁,所作诗赋难免失之空泛。”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若无真情实景触动,何来佳作?”
“故而,老夫决定,三日后,带诸位前往城西二十里外的翠微峰及碧波潭一带采风,领略山水之趣,感悟四时之变,以期,诸君能有所得,作出真正有血有肉的诗文。”
此言一出。
原本安静的明伦斋顿时一片哗然,学子们个个面露喜色,交头接耳。
天天对着四书五经和青砖黛瓦,早就憋闷坏了,能出门踏青采风,简直是天降甘霖。
待众人兴奋的议论声稍歇,苏学士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沉稳端坐的张衍志身上,开口道:
“此次出行,人数众多,需得有人统筹安排,以确保秩序与安全,张衍志。”
“学生在。”
张衍志应声起身。
“此次采风,便由你暂任斋长,负责组织协调诸生。”
“一切行程、安全、纪律,均由你总领。”
“你,可能胜任?”
众学子目光齐刷刷聚焦在张衍志身上,有羡慕,有信服,也有少数人带着审视。
张衍志面色不变,拱手肃然道:
“承蒙先生信任。”
“学生定当尽力而为,确保此行顺利。”